獲獎者全是大佬,管理學領域一重要獎項出爐

2021-01-09 澎湃新聞
獲獎者全是大佬,管理學領域一重要獎項出爐

2020-08-30 13: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按照《復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會章程》及《2020年復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會評獎實施細則》規定,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經過多輪提名推薦與嚴格的評審程序,由復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會理事會批准,產生3位「復旦管理學傑出貢獻獎」獲獎候選人、1位「復旦管理學終身成就獎」獲獎候選人和1位「復旦企業管理傑出貢獻獎」獲獎候選人。

現予以公示如下:

(一)「復旦管理學傑出貢獻獎」候選人(以姓氏拼音為序)

1.陳振明

陳振明,男,1959年1月出生。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2005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陳振明教授主要從事公共管理、公共政策領域的研究。在中國公共管理理論與實踐方面,辨析公共管理的學科邊界和研究範式,提出在全球科技、產業、治理變革的背景下中國公共管理的實踐變化與學科轉型重構的思想。在公共服務質量管理方面,在基本理論、系統管理框架、激勵約束機制、多元評價應用、創新經驗提煉等方面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研究成果體系,尤其是構建了較為系統的公共服務質量評價與改進的理論體系,並將其應用於政府管理的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政府工具與政府管理方式方面,總結和提煉了一些在國內外公共管理中被證明行之有效的政府工具,指出了市場化工具、工商管理技術和社會化手段在實踐應用中的範圍、機制與局限性。結合中國實際提出了實現治理數位化和智能化轉型的建議,對中國政府工具的研究、中國政府改革與治理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

2.鬱建興

鬱建興,男,1967年8月出生。浙江工商大學校長,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院長,Journal of Chinese Governance(SSCI期刊)主編,2012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鬱建興教授主要從事政府管理、公共政策、社會治理等領域的研究。在政府管理領域,通過深度解析源自浙江省的「最多跑一次」及其相關改革,提出了「以民眾為中心」的公共管理這一理論框架,為全球公共管理面臨的「政府中心主義」問題,提供了可能的解決方案。在公共政策領域,提出以機會導向、內生創新為重點的「內源發展」新戰略,為國家加強改善農業農村政策提供了新思路;參與提出、完善「縣域醫共體」概念和政策方案,並為在浙江省的成功實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社會治理領域,以行業協會、商會、社區社會組織為主要研究對象,重點開展了政府與社會組織的合作治理研究,提出了中國社會組織「在參與中成長」「調適性合作」等概念,與地方政府共同提出並實踐了基層社會治理中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融合」及相關基層治理改革。

3.曾毅

曾毅,男,1952年9月出生。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曾毅教授主要從事人口政策與管理、人口分析方法與應用的研究。在人口分析和相關政策方面,開創性地研究了中國出生性別比升高成因及其對策,呼籲實行國家扶持保底的農村養老保險,分析論證了生育政策調整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為國家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在健康老齡研究方面,主持開展了「中國老年健康影響因素跟蹤調查研究」項目,歷時20多年對11.3萬人次進行了8次跟蹤調查,收集的數據和DNA樣本為我國開展老年健康影響因素和跨學科創新研究以及老年健康全基因組測序研究提供了寶貴數據資源,也為我國填補這一跨學科研究領域的空白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多維家庭人口預測分析方法創新及應用研究方面,建立了包括男、女兩性全體人口且人口事件發生率隨時間變化的ProFamy多維家庭人口預測模型、軟體及應用,克服了經典預測方法的局限,成功地對家庭戶、老人成人兒童居住安排和人口規模結構進行預測,並在國內外得到廣泛認可和應用。

(二)「復旦管理學終身成就獎」候選人

李京文,男,1933年10月出生。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主席團原成員,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和管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業大學教授、經濟與管理學院名譽院長。李京文教授是我國技術經濟學領域的學科創始人之一,在中國首次系統研究了技術進步的規律及其與經濟增長、產業結構、經濟效益的相互作用,率先提出科技進步理論與測度方法,為開創我國運用數量經濟理論與方法預測經濟與技術發展趨勢,制定產業、地區發展戰略與技術政策作出重大貢獻,大力提升了我國經濟規劃的質量和水平。李京文教授對我國工程項目的論證、規劃、決策理論與方法的建立作出了開拓性貢獻,推動建立我國工程建設的可行性研究制度,主持和參與三峽工程、南水北調、京滬高速鐵路等一大批國家重點工程的技術經濟論證和可行性研究,為國家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

(三)「復旦企業管理傑出貢獻獎」候選人

寧高寧,男,1958年11月出生。中國中化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兼任中國化工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2005—2015年期間曾任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是國有企業集團管理的成功者和改革的先行者。在企業管理實踐中,他以全局視角思考戰略的制定與執行,提出了戰略思考十步法、全產業鏈的商業模式以及五步組合論的大公司管理的路徑和邏輯。同時,在解決龐大組織的內部協同方面,提出了文化和理念、戰略定位和組織架構設計、評價體系有機銜接的協同管理思想,並在管理效率提升上不斷優化管理方法。在寧高寧帶領下,中化集團、中糧集團等大型央企成功轉型並產生示範效應。

關於獲獎候選人的詳細介紹,請見復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會網站:www.fpfm.org。若對上述獲獎候選人有異議,請在2020年9月13日之前(以郵戳為準),以書面形式與復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會秘書處聯繫,並請務必註明真實姓名、工作單位及聯繫方式。

郵寄地址:上海市國順路670號李達三樓906室,復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會秘書處(郵政編碼:200433)

復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會

二〇二〇年八月二十五日

新聞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獲獎者全是大佬!管理學領域一重要獎項出爐!》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創意管理學領域首設獎項 首批獲獎者是他們……
    封面新聞記者 李媛莉他是清華大學跨學科文化戰略教授;她是玩轉商業、人文、美學與數字科技的先行者;他是曾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管理主席的學者;他是打破偏見,用《哪吒》豎立起中國動畫裡程碑的導演;他是博物館長,是物感主義的倡導者、踐行者;他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月12日,他們同時多了一個新榮譽——中國創意管理學領域的首批獎項獲得者
  • 2018「Publons同行評議獎」獲獎者名單出爐
    該獎項旨在表彰過去一年中為全球學術共同體做出卓越貢獻的審稿人,共分為以下幾類:在所屬領域排名前1%的頂級審稿專家(Top 1% in each field);高質量審稿專家(Top quality reviewers);頂級期刊的卓越審稿人(Top reviewers for top journals);卓越期刊編輯(Top handling editors)。
  • 2019 年阿貝爾數學獎出爐,Karen Uhlenbeck 成首位女性獲獎者
    2003 年,由挪威自然科學與文學院的五名數學家院士組成的委員會正式將該獎項頒布給阿貝爾獎第一位獲獎者,此後每年頒布一次,獎金數額為 600 萬挪威克朗。迄今為止,阿貝爾獎已擁有 19 位獲獎者,也成為了國際所公認的「數學界的諾貝爾獎」,也算是彌補諾貝爾科學獎項中沒有數學獎的遺憾——這也正是該獎項設立的初衷之一。
  • 清華大學陳劍教授獲06年度管理學傑出貢獻獎
    10月18日在上海復旦大學舉行的2006年度首屆「管理學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上,清華經管學院陳劍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所陳錫康研究員和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朱道立教授獲獎。復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會會長李嵐清為獲獎者頒獎。國務委員陳至立出席頒獎典禮並講話,中共上海市委代理書記、市長韓正致辭。
  • 2020河南省中藥材產業發展十強縣、領軍人物等獎項獲獎者名單出爐...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河南是全國道地中藥材生產大省,是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河南中藥材產業發展如何?怎麼講好河南中藥材故事?10月29日,2020年河南省中藥材產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鄭州會展中心舉行,論壇上發布了河南省中藥材產業發展十強縣、領軍人物、示範基地等系列獎項獲獎名單並為獲獎者頒獎。「中藥材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資源,是全民大健康的物質基礎。特別是新冠疫情發生後,中藥材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更加突顯。」
  • 歷年最高榮譽「卓越研究獎」獲獎者都有誰?
    IJCAI 於 1985年設立「卓越研究獎」,首度獲得這一獎項的便是「人工智慧之父」、圖靈獎獲得者 John McCarthy,如此重量級的獲獎者似乎也預示著該獎項在人工智慧領域所代表的意義,並決定著該獎項授予的對象必然是整個科研生涯中始終如一地執行高質量研究計劃,並取得一定成果的科學家。
  • Mentor第 28 屆 PCB 技術領導獎獲獎者出爐
    Mentor TLA創立於 1988 年,是電子設計自動化 (EDA) 領域歷史最為悠久的一個競賽評比項目。大賽設有若干獎項,旨在表彰那些採用創新方法和設計工具以解決複雜的 PCB 系統設計難題,並製造出業界領先產品的工程師和設計師。
  • ICRA 2018獎項全公布,香港大學團隊獲最佳會議論文
    隨著會議議程的推進,今天也迎來了本次大會的重頭戲——ICRA 相關獎項的頒布儀式。ICRA 2018 頒獎儀式包括 IEEE 系列獎項及 ICRA 2018 論文獎項等兩個環節。獲獎理由:這一論文從一個嶄新的領域有效利用自動化,其在建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新穎獨到。最佳認知類論文CMU 的三人團隊憑藉 Social Attention: Modeling Attention in Human Crowds 獲得這一獎項。
  • 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揭曉24名獲獎者,沒有華人
    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揭曉24名獲獎者,沒有華人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2017-10-12 09:55 來源:澎湃新聞
  • 2020年諾貝爾獎揭曉:多數獲獎者來自這個國家
    隨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頒發,2020年諾貝爾獎已全部揭曉,一共有12人(組織)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經濟學獎六個獎項。杜德納(美國-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5 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女詩人路易絲·格呂克(美國-耶魯大學) 6 諾貝爾和平獎: 世界糧食計劃署 從獲獎者的身份與經歷來看
  • ICCV 2019 開幕,7501人參會,中國論文數量首超美國,以色列成獎項大...
    各大獎項重磅出爐:以色列理工成最大贏家緊接著,開幕式迎來了高潮環節——公布獎項!作者們進行了一系列檢測極小性的測試,從對自由度計數開始,最終對有代表性的樣本進行了完整的符號和數值驗證。對於所有發現的極小問題,作者們都給出了它們的代數度數,即解的數目,這也是問題的本徵難度的衡量指標;從這裡可以看出隨著視角數目的增加,問題的難度是如何變化的。一個重要的點是,一些新出現的極小問題其實只有很小的代數度數,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在圖像匹配和三維重建任務中得到實際應用。
  • SIGGRAPH 2018 六大獎項揭曉,朱俊彥獲優秀博士論文獎
    Anthony、ACM SIGGRAPH 領導的輪番致辭中,SIGGRAPH 2018 正式拉開帷幕,2018 年度的完整獲獎名單也同步揭曉——該獎項旨在表彰於研究、教學、服務及寫作領域為計算機圖形學界做出重大貢獻的個人。
  • 每人300 萬,獎金不限制,騰訊科學探索獎首批青年獲獎者亮相
    這50位獲獎者涉及領域包含了數學物理、生命科學、天文地理、化學新材料、信息電子、能源環保、先進位造、交通建築、前沿交叉九個領域,其中男性和女性獲獎者的比例為9:1。據悉,「科學探索獎」的評選標準與以往眾多對已有科技成果進行獎勵的獎項大有不同,此次科學探索獎獎勵的是青年科技工作者正在從事的基礎科學和前沿核心技術的未來可能,更多看重的是個人潛力作出的排名。獎項採用「相同條件下,年紀更輕者勝出」的機制,在50名獲獎人中,35歲一下獲獎者有9位,比例達20%。獎項還支持了在中國大陸全職工作的、45周歲及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 2018年菲爾茲獎獲獎者簡介
    巴西裡約當地時間8月1日上午10點,國際數學聯盟主席森重文(Shigefumi Mori) 宣布來自四個不同國家 —— 德國,印度,伊朗和義大利 —— 的四位數學家Peter Scholze,Akshay Venkatesh,Caucher Birkar和Alessi Fegalli獲得最重要的數學國際獎項
  • 洛杉磯洛杉磯市中心的Ace劇院,頒布獲得最高獎項的獲獎者,收藏
    在洛杉磯市中心的Ace劇院舉行並由Ne-Yo主持,獲得最高獎項的獲獎者包括年度製作人Murda Beatz,年度歌曲作者Ali Tamposi和Secret Genius:Pop的Benny Blanco。
  • 2018 年度 Shanghai Ranking 新鮮出爐:UBC 商業管理學科再次摘得加拿大榜首!
    其中每個領域都根據五個不同的指標進行評價: 1. 該大學在指定學術領域撰寫論文的數量2. 該校獲得重大獎項的教職人員人數3. 該校有國際合作的論文所佔的百分比4. 該大學在頂級刊物上發表論文的數量5. 該校所撰寫的論文的平均學術影響力。
  • IJCAI 2018所有獎項出爐:AlphaGo獲獎,中國研究成果佔據半壁江山
    與往屆不同,今年的 IJCAI 大會未頒發「最佳論文」、「最佳學生論文」等獎項,而是一連放出了 7 篇傑出論文。來自北京大學、武漢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的研究榜上有名。今年的 IJCAI 還頒發了首個以人工智慧領域創始人之一馬文·明斯基命名的 Marvin Minsky Medal,獎勵具有超越 AI 領域本身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 除諾貝爾獎以外,還有哪些世界性科技類獎項值得關注?
    然而除了諾獎以外,世界範圍內還有許多權威性極高的科技類獎項,其中一些獎項甚至已經在某些領域中取得了業內普遍認可,具備不亞於諾獎的含金量與重要性。有哪些不輸諾獎的科技類權威獎項呢?世界範圍公認的幾個重磅科技類獎項如下:巴爾賽獎創立於1956年,為了獎勵在和平、藝術、科學三個方面有傑出貢獻的人。獎金為100萬瑞士法郎,其中一半的錢必須用於科學研究。
  • 2021年「WISE教育獎」提名正式啟動,歷屆獲獎者發表聯名倡議
    該獎項提升了教育的國際地位,使得教育與文學、和平、經濟等其他廣受國際關注的領域享有同等聲譽。WISE教育獎於2011年由卡達基金會主席謝赫·莫扎·賓特·納賽爾倡議設立,也是第一個專為鼓勵為教育做出了傑出的世界級貢獻的個人或者團隊(不超過6人)而設立的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