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林市玉東小學"開學第一課」上的講稿
談汪洋
2020年8月31日
尊敬的陳校長、各位老師、各位家長,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感謝陳校長特邀我參加《開學第一課》並首個開講。在此,首先祝賀剛剛踏入校門系統接受正規教育的一年級新同學美好人生篇章起筆順利;祝願即將迎來新的挑戰的老師和其他同學們新的人生目標力撥頭籌!
8月31日,作者在玉東小學首講"開學第一課"。
今年新冠疫情以來,有三個「網絡紅人」倍受關注,一個是在共產黨的最高學府養尊處優,拿著國家高薪俸祿,卻成為美國詆毀共產黨損害中國國家利益走狗利劍的中央黨校退休老師蔡霞;一個是一代文學青年偶像、享受著國家給予的正廳級領導幹部待遇,卻視而不見黨和國家以及全國人民傾其所能、華夏同心抗疫的決心意志和成效,為一已私利編造《方方日記》為反華勢力攻擊中國提供靶子的湖北省作協原主席汪方方;還有一個就是接受國家重點大學教育,享受國家優厚資源,卻發表侮辱國家言論,分裂國家,公開支持臺獨港獨的赴美留學生許可馨。被網上一邊倒的口誅筆伐,她們註定將成為時代的罪人!
小平同志曾說過,改革開放最大的失誤是教育。從這三個「網紅」身上我們深深地體會到這點。真的,這個社會病了,「恨國黨」成為新寵,變身投敵者視為英雄,「端起飯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忘恩負義之流成為「網紅」,卻不知「沒有強大的國,哪有你安生的家」;我們很多家庭病了,不教孩子們做人的正道良知,連「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這些樸素的道理都沒人講了,還大言不慚地說什麼,「自己能走到今天,靠的全是父母的人脈和錢」,只有精緻的個人利益,哪講什麼奉獻犧牲!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本身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而學校教育就是扶搖每個人生大樹成材成林,而不是變成為浮雲烏雲,讓每個靈魂都聖潔高尚,而不淪為骯髒醜陋的基礎和主渠道。
所以,這次玉東小學開學第一課,以「紅色基因在家風家教中流淌傳承」為主題,我感到很有意義。紅色基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而家風家教是家族聯繫的紐帶,更是家族繁榮家庭興旺的根和魂。陳校長電邀我參加今天的活動,我很樂意,也很感動!
我們從課本或課外讀物中熟悉了「孟母三遷」「嶽母刺字」「木蘭代父從軍」和英雄王二小等故事,這些故事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家教家風給予孩子向上向善的巨大力量。
我三十八年的軍旅生涯,親歷聽聞更多的是軍人及其家庭家教家風的事,今天利用這個機會給大家講講兩個老軍人家庭的紅色故事。
這是劉斌司令員家的全家福:前排:右一劉斌、右二劉明、右三王昌群;後排:右一女兒劉豐、右二劉光、右三女婿張繼公、右四女兒劉勤。(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個是時任雲南省保山軍分區司令員劉斌,是個老八路,打了很多仗負過很多傷,頭部中彈的彈片一直沒能取出來。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後,劉斌是前線指揮,愛人王昌群、大兒子劉光、二兒子劉明、二女兒劉豐和女婿陳加勇先後六個人參加了作戰,兩個兒子先後犧牲。大兒子犧牲後,他只說了一句話:盡到了義務。又把二兒子送上戰場,在老山防禦戰中犧牲。得知消息後他在病床上躺了三天一句話沒說,又將女婿送上了戰場,滿門忠烈,都是英雄,這個家庭真的是民族脊梁。2019年9月,我上了老山,參觀了麻慄坡烈士紀念館和老山主峰紀念館,裡面都有一個整版的照片和說明,介紹了英雄一家的事跡,讓人崇敬和動容。
還有一個是電影《高山下的花環》(四十歲以下的同志可能沒看過,中宣部推薦的百部愛國主義影片,建議大家抽點時間看看,那是一部震撼心靈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影片)中雷軍長和「小北京」的原型,來自於54軍160師師長張志信和獨生子。已快60歲的張師長,第一個把正在北方集訓當偵察班副班長的兒子張力送上了戰場,為此與妻子還大吵了一架,上戰場時還硬把他的手錶留了下來。
兒子為搶救戰友負重傷,因沒能及時後運搶救而犧牲。犧牲前拉著班長的手說:「班長,請你轉告我的爸爸,兒子沒有給他丟臉。爸爸請不要悲傷,要照顧好媽媽」。
張志信師長在前線進行作戰部署。(圖片來源於網絡)
160師師長張志信獨子張力,系160師478團特務連偵察排副班長,1979年2月27日犧牲於越南戰場,時年21歲。(圖片來源於網絡)
得知兒子犧牲的消息,下級提出給予厚葬時,他強壓悲痛,只說了一句話,別人的兒子也是兒子,我的兒子有什麼理由特殊!
因後運困難,遺體就地焚化,只帶回了部分遺賅,與其他烈士一起安葬在邊境烈士陵園。赴前線慰問的中央慰問團團長、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王震,握著張師長的手說:「你的仗打得好,黨的本色保持得更好,祖國和人民感謝你!」
當老人生命進入倒計時的最後幾年,心裡最想的就是遠在千裡之外埋骨南疆的兒子。2009年初春,拖著疾病纏身的年邁身軀,張志信老兩口相互攙扶著,走走停停,用了12天時間,趕在清明前終於來到廣西靖西烈士陵園,把兒子戰前被留下來的手錶埋在墓裡。坐在輪椅上的老人老淚縱橫,對著墓碑說:「兒啊,爸這一生做得最成功的事,是調你到前線;最痛苦的事,也是調你去前線。爸慶幸那個關鍵時候,你媽媽沒有瞞著我和你舅舅在背後做小動作,爸慶幸有你這樣的好兒子,沒給黨和國家丟臉。兒子,你是爸爸身邊倒下的成千上萬的戰士中的一個,爸為你自豪!爸以一個老兵的名義,向你、向所有為國捐軀的同志敬禮!」說著他艱難地站起來,給兒子敬了一個軍禮!2013年2月26日,張志信因病在煙臺逝世。
劉斌和張志信都是出生入死的老革命,也都是功勳顯赫的老功臣,他們可以不用說理由地把子女留在後方,但他們卻毅然決然地第一個把自己的子女送上戰場,讓他們到一線當尖兵打衝鋒,犧牲了一個,再送一個上去。他們沒有留下彪炳史冊的豪言壯語,但卻用一個老軍人為了國家甘願犧牲一切的家國情懷的舉動,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共產黨人「國家利益至上、報效國家為榮」的紅色家風家教。
楊開慧烈士雕像。
雷鋒同志雕像。
粟裕大將雕像。
曾國藩雕像。
我退休後,六月份回老家鄉下,陪父母種菜整園做家務整整六十天,以彌補近四十年對父母親人的感情虧欠。
這個月中旬,我們夫婦又帶著七八十歲的父母來了一次湖南一周的紅色之旅,去了楊開慧烈士、雷鋒同志和粟裕大將等的故居,追尋他們革命人生成長的紅色足跡。這一行也是賡續傳承我們談家「走正道重孝道」的家風家教,算是給我兒子和後人們以示範吧!
湖南紅色之旅最令我啟發深刻的是到雙峰縣荷葉鎮大坪村曾國藩的故居遊覽。這位頗具爭議,創立湘軍、平定太平天國、發起洋務運動的晚清中興第一名臣,被臨死前的道光皇帝稱之為「國之藩籬」。毛澤東評價:「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稱:曾公乃國人精神之典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這是兩位敵對的領袖惟一共同崇拜的「聖人」。原因是曾國藩的思想理念和家風家教集華夏民族幾千年共同價值觀之大成。其中著名的有其對家人「慎獨、主敬、求仁、習勞」八字遺囑和「誠、敬、靜、謹、恆」五字人格修練及「和以治家、勤以持家」的觀念。一百多年來,曾氏後人沒有一個賣國賊,沒有一個背經離道之人,出了不少著名社會活動家、科學家,而更多的是在各自崗位取得不斐成績的低調厚道之人。這樣的家風家訓值得我們認真學習探究。
作者夫婦陪父母在曾國藩故居大廳合影。
作者夫婦陪父母在粟裕大將故居合影。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中國的未來在少年,家庭的希望在孩子,老師和家長是引領希望和未來的航標和燈塔。
小學階段,是人生教育的啟蒙,是價值靈魂的奠基。希望我們玉東小學的每個老師都要精心呵護好每名學生聖潔的心靈,扣好學生的第一粒扣子,真正做一個學高為師、德高為範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我們每位家長都要全心培育好自己孩子健全的人格,培塑良好的家風家教,以身示範,率先垂範,真正當起孩子人生一面光亮的鏡子;我們每個同學都要用心珍惜好校園難得的學習時光,強健其體魄文明其精神,立志報效國家,勤奮刻苦學習,努力成為服務社會的棟梁之才!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