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出門到商場,你沒有看過街頭藝人動手靈巧地扭轉長形氣球,做出造型變化萬千的各種小動物呢?然而當醫師見到表演者扭轉著手中氣球時,可能會忍不住想到一個疾病:乙狀結腸扭轉。
乙狀結腸扭轉
乙狀結腸位在我們左下腹,是最末端的大腸部位,再往下就會接到直腸、肛門。
在我們退化老化的過程中,乙狀結腸和腹壁的連接會變松。松到這段腸子脹大起來後就像一條長形氣球,可以自己跟自己打轉起來了,就很像一條長長的氣球轉一圈固定起來的模樣,這就是「乙狀結腸扭轉」。
腸胃道其他地方也是有機會發生扭轉的。盲腸扭轉也不少,而胃、小腸、橫狀結腸也可能出現扭轉,只是較罕見。
腸道扭轉後會發生什麼?
想想看,大腸是我們輸送糞便的通路,送到乙狀結腸這裡的是準備往肛門排出的糞便,假使乙狀結腸扭轉,那糞便會「走進死路」,過不去了,就這樣卡在乙狀結腸。
而乙狀結腸發生扭轉的同時,還會影響到血流輸送進腸道的狀況。
腸道變得愈腫脹,裡面壓力愈大,血流就更送不過去。因此腸子開始缺血,組織逐漸壞死,細菌增生,下一步就是腸壁壞死到腸子穿孔。腸子裡的糞便、空氣,全都一股腦地流進腹腔內,引發腹膜炎和嚴重的細菌感染,這可是危及性命的呢!
所以乙狀結腸扭轉會影響到兩件事:一是讓腸道變成「此路不通」;二是會讓血流受阻,腸道壞死。
我國乙狀結腸扭轉患者年齡多在40歲~50歲,北方多見而南方少見。主要原因是乙狀結腸冗長而繫膜相對較短,又或由於炎症粘連引起。患者本身可能長期患有便秘問題,或住在安養中心,活動量少。
要怎樣注意到乙狀結腸扭轉呢?
雖然乙狀結腸扭轉這件事情可以是突然發生,腸子就突然打結,但患者可能延遲一到兩天才出現症狀。
先是感覺下腹部脹起來,但脹的不太平均,可能左側特別的鼓。患者會抱怨下腹痛,注意到最近幾天沒有排便,甚至連排氣、放屁都沒有,且變得更會打嗝。
萬一發現肚子愈來愈痛,摸下再放開後整個肚子都相當疼痛,甚至有發燒、畏寒的狀況,可能已經是腸子缺血致破裂、穿孔而引發腹膜炎了。
發現不對勁,趕緊就醫檢查
到醫院後醫師會試著用X線(腹部X線平片、鋇劑灌腸造影)等方式找到患者腸道阻塞或腹膜炎的原因。
典型的乙狀結腸扭轉於X光下,脹大的結腸會看起來像咖啡豆的模樣。若確定是乙狀結腸扭轉,且血液循環還好,腸子還沒有壞死,可考慮用大腸鏡先解開扭轉的腸子。
但是這個方式是暫時性的解套方案,因為乙狀結腸很容易又再度脹起來,又再度打結扭轉一次,復發率很高。因此最好還是要找個機會,預先做好術前準備,補足營養,於完整清腸之後,動手術切除乙狀結腸,減少結腸扭轉復發。
但確切的治療方式,還需要醫師具體檢查患者的自身嚴重程度和身體情況進行治療。
-- End --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