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后,唐朝最賢惠的皇后,生前令人感動,死後讓人懷念

2020-12-19 平哥談史論道

有一天罷朝之後,李世民怒氣衝衝地回來,對長孫皇后說:「我要殺了那個鄉巴佬!魏徵欺人太甚,總在朝堂上羞辱我。」皇后聽完後,一聲不吭地換上正式的禮服,站在一旁說道:「恭喜皇上,賀喜皇上。

李世民一愣,忙問夫人:「夫人這是何意?為何在家裡穿得這么正式,朕有何喜可賀?

長孫皇后解釋道:「我聽說只有開明的君主,才會產生正直的大臣,如今魏正越正直,越能證明陛下開明,所以臣妾才會恭喜陛下,因此得了一位正直的大臣。」

李世民聽了老婆一席話,覺得她說得有幾分道理,於是轉怒為喜,也不打算殺魏徵那個鄉巴佬了。

這是記載於《資治通鑑》裡的一則小故事,讀來十分有趣。李世民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明君,開創貞觀盛世,建立不朽功業,離不開長孫皇后這位賢內助背後的默默支持。

長孫氏是中國歷史上最賢惠的皇后之一,她到底有多賢惠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故事就可以看出。

一、調和矛盾。在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他跟高祖李淵及妃嬪關係都不太好,為了儘量緩和矛盾,長孫皇后在盡心侍奉皇帝公爹的同時,有意識地搞好與妃嬪們的關係。

《資治通鑑》記載:【盡孝事高祖,謹承諸妃,消釋嫌猜】,說明長孫皇后的外交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二、平易近人。長孫皇后對身邊的人很和氣,堪稱一個善良的國母。長孫皇后管理後宮妃嬪,從來不拿她們當情敵,而以姐妹關係相處。

《資治通鑑》記載:【妃嬪以下有疾,後親撫視,輟己之藥膳以資之】,她這樣的為人,難怪後宮人人愛戴。

三、不參與政治。中國歷史上皇后掌權,外戚幹政,權傾朝野,但大多數都沒有落得一個好下場。在長孫氏當紅的日子裡,她始終頭腦清醒,自己遠離政治。同時,她還嚴格約束家人,防止出現外戚幹政的局面。

當李世民在後宮主動向她詢問處理朝政的方法和她對朝政的看法時,她總「妾以夫人,豈敢願聞政事」為由保持沉默。

四、夫妻恩愛。長孫皇后和李世民的感情好得令人羨慕。李世民患有氣疾,經常發作,皇后每次都細心照料,《資治通鑑》中記載:【晝夜不離側】。

最讓人驚訝的是,皇后「常系毒藥於衣帶」。她隨身攜帶毒藥並不是去害人,而是為自己準備的。她曾對李世民說:「若有不諱,義不獨生」。意思是說,老公若去世了,她也不願獨活。

一心為國家和他人著想是長孫皇后身上最耀眼的閃光點。在她生病後,經多名御醫診治,病情仍然惡化。在這種情況下,太子李承乾建議天下大赦,為母后祈福。

哪知,長孫皇后卻說:「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為。」拒絕了兒子的提議。在死神即將來臨時,長孫皇后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若為善有福,則吾不為惡;如其不然,妄求何益!」

長孫皇后對自己的身後事做了一切從簡的安排。彌留之際,她留下三條臨終遺言,《資治通鑑》是這樣記載:

【勿以丘壟勞費天下,但因山為墳,器用瓦木而已;兒女輩不必令來,見其悲哀,徒亂人意;願陛下親君子,遠小人,納忠諫,屏讒慝,止遊畋。】

長孫皇后說,如果皇上能做到這三點,自己「雖沒於九泉,誠無所恨」。

這樣的皇后太令人感動了,可以說,哪怕再過一千年,這樣的遺言依然會熠熠生輝!

貞觀十年十月,長孫皇后駕崩,年僅三十五歲。長孫皇后的病因和李世民相同,她也是死於風疾,她的死,對於李世民和大唐來說,是一個難以挽回的巨大損失。

如果長孫皇后多活二十年,李世民的身體也許不會垮得那麼快,她的兒子們也不會為了儲位之爭鬥得你死我活,身為先帝才人的武則天也不會和李治攪到一起……

長孫皇后是唐朝三百年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皇后,這樣賢良的皇后,終唐一世再也沒有出現第二個。而在她之後的武則天,則將大唐攪得天翻地覆。

沒有更好,只有最好——將這句話送給可敬可愛的長孫皇后。

這是一則依據《資治通鑑》整理而成的小故事,讀來十分有趣。《資治通鑑》已是我案頭的必備之書,每當夜深人靜之時,我都習慣性地翻上幾頁,每次都有些許收穫。

我之所以愛讀《資治通鑑》,是因為他敘述故事情節文筆流暢、精彩紛呈;刻畫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生動活潑;記錄人物言行發人深省、啟迪智慧。

俗話說,讀史可以明智,在我看來,讀史的意義絕不止於此。讀《資治通鑑》不僅可以增加我們的閱歷,開拓我們的視野,陶冶我們的性情,它還可以拉長我們生命的維度,使我們在有限人生歷程裡得以閱覽了一千三百年來波瀾壯闊的歷史。若能與這樣一部優秀的史書為伴,那將是何等快意的人生。

有人說,《資治通鑑》是全文言文,不方便閱讀,我這裡隆重推薦一部文白對照版套裝,掃除了您的閱讀障礙。厚厚的四大本,帶給您的不光是閱讀的愉悅,還有厚重的歷史。心動不如行動,趕緊點擊下方連結即可擁有。#翹楚讀書會#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四

相關焦點

  • 長孫皇后家族婚史:長孫無忌死後,汾陽王給了長孫家族最後的榮耀
    古代婚姻講究門當戶對,長孫家族成了頂級豪門,跟長孫家族聯姻的人,也必須是頂級豪門。長孫晟有四個女兒,全部都嫁入頂級豪門。長孫的大女兒,嫁入五姓七望太原王氏。長孫晟的次女,嫁入豪門清河張氏。長孫晟的三女兒,嫁入高門令族河東柳氏。長孫晟的幼女,嫁給唐國公李淵的嫡次子李世民。 長孫晟的女兒裡面,嫁得最好的就是幼女長孫觀音婢。
  • 長孫皇后:皇后界的楷模
    貞觀時期,唐太宗治理天下,長孫皇后掌管內廷,那也是一條看不見的戰線。長孫皇后自始至終以自己的方式支持唐太宗,是太宗的賢內助和方面軍。在唐代的皇后中,長孫皇后絕不是最有權力的,但卻是最受尊敬和愛戴的。長孫皇后賢淑、優雅、智慧、大度,用現代最流行的一個說法就是知性女人。
  • 長孫皇后:史上最完美皇后,千古第一賢后,李世民賢內助
    先前說到高士廉妹妹高氏嫁給隋右驍衛將軍長孫晟,長孫晟出身於北魏拓跋氏,先祖是長房長孫,所以姓長孫。長孫晟生了兒子長孫無忌和女兒長孫氏。長孫晟死後,長孫家道中落,高士廉將妹妹和外甥、外甥女接到家裡來養,恩情深重,高士廉見李世民是一個很有潛力的人,就將外甥女長孫氏嫁給李世民,外甥女後來就成了文德皇后。
  • 對比來看唐太宗的後宮:除了長孫皇后,其他都是工具
    李世民此舉招致魏徵的嚴厲批評,但李世民還不想直接放棄,先去問了長孫皇后,在得到長孫皇后對魏徵的讚賞之後,才算接受了魏徵的建議。在唐朝,并州不僅是軍事重鎮,還是極具政治意味的龍興之地。李世民把這個地方給李治作封地,也可見他對李治的極度寵愛。在長孫皇后逝世後,李世民親自撫養李治和晉陽公主,晉陽公主成為歷史上唯一一個由皇帝撫養的公主,可惜她12歲就夭折了,不然她的待遇恐怕是歷史僅見。
  • 長孫皇后的建議,李世民不聽,最後覆滅了長孫家族
    因為在玄武門事件中,長孫無忌是有功之臣,李世民非常看重他的才能,所以比較重用他。掛名宰相,還擔任吏部尚書,凌煙閣24功臣中,他排名第一。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和長孫無忌這個親哥不同,長孫皇后的另一個哥哥就比較破皮無賴。小時候就在長孫老爺子死後,把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后趕出家門,還是舅舅高士廉把他們兄妹倆養大的。
  • 心狠手辣的秦王妃長孫氏,為何成了賢德淑適的長孫皇后?
    表嫂相夫教子,勤儉持家,是個人見人誇的賢惠女子。表哥不是人,沒有珍惜賢惠的妻子,在外偷吃被表嫂知道了。有一次,表嫂跟蹤表哥,發現他和三兒在街上手拉手。一向賢惠的表嫂,露出了難得一見的潑辣一面。表嫂當眾扇了表哥耳光,還和三兒打起來。此事引發了一場大圍觀,讓表哥和三兒丟盡了臉面。手撕三兒事件之後,表嫂就起訴離婚了。
  • 長孫皇后是什麼人?為什麼能得到李世民的寵愛,被稱為第一賢后
    在中國古代,女人的地位不高,歷史上更是把很多女人寫成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尤其是一些大權在握,縱容外戚的皇后, 比如漢朝的呂后,後世評價都不高,而長孫皇后則是最為知名的賢后的代表長孫皇后出生於隋朝時候的長安,家裡非常顯赫,父親長孫晟是驍勇善戰的右驍衛將軍。外祖父是揚州刺史。長孫氏喜好讀書,守禮,循規蹈矩。她3歲時就被嫁給了李世民。
  • 長孫皇后:千古第一賢后的美譽從何而來?
    或許人們對這位長孫氏不甚了解,家族顯赫這都不算什麼,更重要的是,唐朝赫赫有名的宰相長孫無忌是其一母同胞的哥哥,她自己更是唐太宗李世民唯一的皇后,唐高宗李治的親生母親。由此看出,長孫氏的出身和生平尤其不簡單。
  • 長孫皇后死前求皇帝一件事,李世民沒照辦,結果長孫家族真的完了
    長孫皇后死前求皇帝一件事,李世民沒照辦,結果長孫家族真的完了長孫皇后是李世民一生中最愛的女人,也是李世民唯一的皇后。古代女子一般沒有機會讀書,也不需要讀書。但是長孫皇后卻始終保持著從書中獲取知識的習慣,並經常和李世民探討朝廷大事。
  • 為何李世民如此敬愛長孫皇后,長孫氏是個怎樣的人
    為何李世民如此敬愛長孫皇后,長孫氏是個怎樣的人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十分著名的一位賢君,他的正妻皇后長孫氏也是十分有名氣的。雖然大多數的皇后都不得寵,但是長孫皇后和唐太宗的感情卻是很好的。長孫皇后深得李世民的寵愛和尊敬,證明這位皇后肯定有她的過人之處那到底長孫皇后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說說看。長孫皇后的名字歷史上並沒有記載,她出身將門,長孫氏的父親長孫晟是右驍衛將軍,在分裂突厥上有很大的功勞,長孫家族也是人才輩出,在北魏時就十分有名氣。
  • 長孫皇后的4個姐妹都嫁給了漢人,這就是胡人漢化之路
    拓跋王室的孫子因其身份長孫而改名為長孫氏,並以洛陽為首領,這是洛陽長孫氏的源頭。說到洛陽,長孫氏,每個人都會想到長孫皇后。長孫皇后是鮮卑胡人的後代,這被記錄在官方的《新唐書·文德皇后傳》中。原文如下:「唐太宗文德舜的聖皇后長孫氏是河南洛陽人。第一個是魏拓跋的家人,因為是宗室的長子,所以就叫漢姓為長孫氏。
  • 李世民的貴妃身高1米9,長孫皇后爭芳鬥豔,穿起了9公分的高跟鞋
    我昨天重溫這部歷史正劇,看到了唐朝宮廷舞女穿尖頭高跟鞋跳舞的橋段。有網友彈幕評論說:「那個時候哪有這樣的高跟鞋,明顯是穿幫鏡頭啊。」我當時就在彈幕回帖說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唐朝的美女也愛美,這樣的尖頭高跟鞋,唐朝時候就有了,長孫皇后就愛穿這種高跟鞋,這種高跟鞋還有一個非常文雅的名字,叫做逸下。」
  • 古代賢后驚人的共同點,東漢明德皇后與大唐文德皇后
    大唐文德皇后的老爹也很厲害,長孫晟是隋朝大將軍。他從年輕時候就善於射箭,那個時候京城貴族年輕人,都想跟他學射箭,隋文帝楊堅還沒當皇帝的時候就見識過,所以非常看重他。後來派他出使突厥,然後就誕生了「一箭雙鵰」的典故。在歷史上長孫晟非常善於運用計策,和突厥人打了20年交道,運用離強合弱、以夷制夷的策略,保護了隋朝北方長期的和平安定。
  • 李世民之妻長孫氏賢惠端莊,寫了首詩卻很「開放」,讓人難以置信
    長孫晟的女兒長孫氏,在大業九年(613年),嫁給了隋朝太原留守李淵之子李世民,兩人伉儷情深。李世民當上皇帝之後,長孫氏也就成了大唐朝長孫皇后。 在唐朝的皇族后妃與公主中,長孫皇后以賢良淑德、端莊賢惠而聞名,一生相夫教子,堪稱李世民的賢內助。
  • 唐朝一代賢后長孫氏,為什麼能夠深受恩寵?
    唐朝一代賢后長孫氏,為什麼能夠深受恩寵?自古以來都是才子配佳人,一個聖明的君主自然也會有一個深明大義的皇后當賢內助,唐太宗和長孫皇后就是一對很好的例子,他們兩人是少年夫妻,一直相伴到中年,李世民對長孫皇后一直都是十分寵愛還有尊敬的,皇帝的寵妃可能有很多,但是長孫皇位在李世民的心裡是一個很難被替代的人,連武則天這麼厲害的女人經過一番努力還是沒有得到唐太宗的心,而長孫皇后卻可以,究竟是為什麼呢?
  • 大唐皇后之中誰也比不上長孫皇后你們知道原因是什麼嗎?
    一個健全的女人不僅有一個自己愛和愛自己的丈夫而且還要有一個自己鍾愛的事業,女人最不好的就是做全職太太了。另外就是看女人是否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了,一個男人也好一個女人也好不論他們的事業多麼成功如果他們有一個坑爹坑娘的子女那麼他們一生就會被不爭氣的子女們所牽連。在唐朝可以說有一個女人這三方面做的非常的出色,這個人就是長孫皇后。長孫皇后的丈夫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他哥就是長孫無忌。
  • 長孫皇后是賢內助,李世民娶到她,已經成功一半了
    仁德遠播跟隨李淵任職太原,李世民和長孫皇后也留在這裡。而沒有人去教她該如何去做,管理碩大的家業,年僅十七歲的長孫皇后,便承擔起了這一副擔子,管理李府的重任。一個優秀的賢內助,會幫助你很多。李世民沒有了家宅方面的後顧之憂,便可以安心的幫助父親李淵處理政事。
  • 長孫皇后臨死前哀求一件事,李世民卻拒絕,後導致長孫家族破滅!
    文德皇后長孫氏 (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是李世民最鍾愛的妻子,也是對李世民貢獻相當大的皇后了。長孫皇后年幼時經歷了很多波折,和他的哥哥長孫無忌一起吃了很多苦。後來年僅十三歲的長孫皇后就嫁給了李世民。
  • 古時候,賢良淑德才能當皇后?那是你不了解隋唐時期的這些悍婦們
    也正是因為這層關係使得李淵在隋朝的根基深厚,雄霸太原,使得山西成為了李家的天下,雖然這位皇后生前並沒有看到李淵登基稱帝,而是在李淵稱帝之後為自己的母親追封的。《唐書》 :壬申,封外孫獨孤氏女為靜樂公主。
  • 李世民是千古一帝,但他認為長孫皇后對他影響極大,有何影響
    李世民曾對房玄齡說:「皇后庶事相啟沃,極有利益爾。」就是說,李世民認為,長孫皇后對他的影響很大。長孫皇后是歷史上最有名的賢后。她被後人津津樂道的地方在於,她是李世民事業的好夥伴,同時又絕不幹政,恪守後宮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