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家教:今天跟大家分享如何運用感官記憶。
每個發育健全者的記憶倉庫裡都有5個「進貨員」:眼睛、耳朵、鼻子、舌頭和皮膚,由此產生五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人用五種感官同外部世界聯繫接觸,形成感覺,通過神經系統,輸入大腦,思維活動和知識積累應當是這樣開始進行的。記憶倉庫之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貨物,全在這5個「進貨員」的努力。列寧說:「感覺是運動著的物質的映象。不通過感覺,我們應當不能知道實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運動的任何形式;感覺是運動著的物質作用於我們的感覺器官而引起的。」
感受能力和記憶能力關係甚大。人如果全部喪失了感受能力,記憶也就無從談起了。即使僅僅某一感覺器官發生了障礙,也會給記憶帶來困難。「盲人摸象」的故事,幾乎盡人皆知。摸到象腿的盲人說大象像個圓柱,摸到象身的盲人說大象像堵牆壁,摸到象尾的盲人說大象像根鞭子,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喪失了視覺能力,只靠觸覺,便不能得到完整的形象。 感官健全的人,他們感官的敏銳程度也是不一樣的。有一個故事頗能說明這個問題: 作家高爾基在那不勒斯城時,有一天和安德烈耶夫、蒲寧坐在一家飯館裡,三人約定:看見一個人走進來,限定在3分鐘內對此人進行觀察和分析,然後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高爾基觀察後說:「他是一個臉色蒼白的人,身上穿的是灰色的西裝,還長著一雙細長的、發紅的手。」安德烈耶夫只是胡謅了一通,連西裝的顏色也沒有看出來。蒲寧從這個人的服裝說到他那帶小點的領帶、不正常的小指指甲,連他身上的一個小瘊子也詳細地描繪出來,最後還下結論說:「這是個國際騙子!」他們向飯館侍者一打聽,果然這人來歷不明,經常出現在那不勒斯的街頭,名聲很糟。
高爾基等3人的視覺能力顯現出明顯的差異。可見,人與人之間在各種感覺的發展水平方面,往往表現出很大的差異。 某種專門感受能力對於記憶某種專門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如你要學習某種外語,要正確掌握這種外語單詞的發音,就需要具有特別發達的聽覺能力。我們知道,每一種語言的許多聲音之間的差別是極其微妙的,人們的聽覺感受能力在語言實踐的影響下,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為什麼有些人學習了英語,只能做書面翻譯,而不能口頭會話,甚至對地道的英語講話也聽不懂呢?原因往往在於其聽覺感受能力差。反過來說,如果我們要學好某種外語,提高對它的聽覺感受能力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感受能力是記憶能力的前提,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人們往往忽略這一點。許多人埋怨自己記性不好,卻很少有人埋怨自己感官不靈活。實際上記憶力不好的人,多半都是不善於運用感官或感覺遲鈍的人,即所謂「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此,他們通過感官所得來的東西,大多是模糊的、籠統的、膚淺的和分散的,在腦中留下的「印痕」很不深刻。而記憶力好的人,大都是感受力很強的。他們耳聰目明,嗅覺靈敏,映入腦中的印象比一般人要清晰、準確、詳細、全面得多,這樣,記憶自然要好。 專長在於訓練。有意識地訓練各種感覺器官,確實能夠提高它們的感受能力,使它們變得能幹起來。 英國作家柯南道爾筆下的大偵探福爾摩斯眼力過人,如他自己所說:「觀察力是我的第二天性。」他一眼就看出了給他送信的、遠在街道對面的郵差是個「退伍的海軍陸戰隊的軍曹」,經過詢問,證明他的觀察和判斷是正確的。福爾摩斯具有這種非凡的視覺能力,是他長期辦案和自覺訓練的結果。柯南道爾這樣描寫,並非信筆胡謅,而是有其事實根據。符合生活邏輯的。 有人這樣說:「所有的教育,都是一種感官的訓練。」細細琢磨,這話不無道理。誰的感官(當然指健全者)都有繼續發展的極大的可能性。為了發展各種感覺,應當有意識地進行一些活動,比如抽時間從事各種藝術活動。寫生、繪圖以及其他類似的藝術活動,都可以促進視覺機能的全面發展;雕刻活動不但可以發展視覺,而且可以發展觸覺;學習音樂可使聽覺得到精細的發展;文學、詩歌、戲劇等文藝活動可以把語言聽覺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對各種感官進行訓練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各種感覺對於記憶的意義是不同的。據專家估計,在我們記住的東西中,有85%是通過視覺,11%是通過聽覺,僅有4%是通過味覺、嗅覺和觸覺獲得。很顯然,訓練感官,主要是訓練耳目,提高視聽能力。所以,只要我們的眼睛明亮起來,耳朵靈敏起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記憶力就會得到相當的發展。 在學習中,聽覺是僅次於視覺的感官了。很多著名的鋼琴家都說自己是靠聽來學習這門藝術的。他們在演奏時是靠大腦去「聽」,這樣來記住各種不同的旋律。 在很多情況下,識別聲音都是很重要的。在某些情況下,聽覺比視覺要重要。當然,對失明的人們來說更是如此。他們是靠聽覺來彌補已喪失的視覺。而對很多看得見的人來說,他們卻忽視了聽覺的重要用途。 消防員聽到「起火了」這樣一聲叫喊,馬上就知道他有任務了。大腦中,門鈴、廚房裡的計時器、汽車的警報器、賣冰淇淋的小商販的叫賣都能使我們的大腦產生反應。同樣,在我們的記憶中,可以用一個人的聲音作為我們能回憶起這個人的線索。你聽到接線員的聲音在告訴你某個電話號碼,她的聲音會使你記得更清楚,更準確。
同樣的道理,正在節食的人通常都會被告知哪些東西該吃,哪些不該吃,如果他能通過醫生告訴他這些注意事項時的聲音來記憶,他就一定能記得更清楚。在超市裡,想想你的愛人叮囑你買什麼東西時的聲音,也會幫助你記憶。 只要你開始藉助聲音來幫助你記憶,你的記憶就已經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了。你將看到聽覺在你記憶的過程中起到的是輔助視覺的作用,而不是要取代視覺。 就像聽覺能起到輔助視覺的作用一樣,觸覺能起到輔助聽覺的作用,實際上,它不僅能輔助視覺,有時還能取代聽覺和視覺。在一個黑暗的房子裡,你什麼都看不見,這時就得依靠聽覺。但如果什麼聲音都沒有的話,觸覺就是你必須依靠的感官了。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在黑暗中摸索」。有此種經歷的人都對觸覺的作用深有體會。 在提高記憶的研究領域中,觸覺是與被我們稱作「動覺記憶」的概念聯繫在一起的。動覺記憶是我們最不會遺忘的。你可以去問一個年輕的時候學過遊泳或騎自行車的老人。這種技術即使我們已經有好多年沒有練習過了,但也決不會忘記。 你問一個熟練的打字員鍵盤上的字母是怎麼排列的,他也許說不出來。但是當他打字的時候,關於字母排列順序的記憶就隨著他手指尖的動作跳出來了,根本不需要有意識地去回憶。 一些我們熟悉的東西看一眼,或者聽見就能辨認出來,像電臺播音員每天都說的那些話。像打字、繫鞋帶這些都是與觸覺有關的。他們已經形成了動覺記憶,比對觸覺和聽覺的運用要更為複雜。 用觸覺來提高記憶,可以通過同時做幾件事來練習,比如說,你開車的時候既要注意看也要注意聽,同時你還要操作方向盤,這時你就把觸覺和視覺、聽覺聯繫起來了。 兩種靠觸覺來提高記憶力的方法: 去感覺。當你聽到一個陌生的名詞或名字時,想像它們摸上去是什麼感覺,比如,你聽到絲綢這個詞,就會有一種滑滑的感覺。同樣來想像一下你聽到刺、火、木頭、玻璃、雪等等一些事物時是什麼感覺。 將關鍵數字或詞語用手指寫在你的手掌心。這種靠感覺來提高記憶力會很有效果。假如你要記住的數字是8,伸出你右手的食指,把它寫在你左手的掌心,這一簡單的動作將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把嗅覺與其他感覺器官結合起來加強記憶也是很有效的,因為嗅覺能起到別的感官起不到的作用。聞到食物的香味能立即判斷食物已經被煮過了;電線燒焦的氣味能告訴我們短路了。但嗅覺的功能不僅僅是這些,一種特殊的香氣能夠引起許多與此相關的聯繫。作家在創作一部作品時可能一直浸在一股香菸的味道當中。 幾種靠嗅覺來加強記憶的方法: 將某種氣味和某個人聯繫起來。不太好聞的味道:香菸、洋蔥、大蒜等,當然也有好聞的味道:香水、洗髮香波等。
將其位置與某個地點相聯繫。將約會的地點與餐館裡某道菜的味道聯繫起來。如果指路的人告訴你在漢堡快餐店左拐,那就想像你在左拐的同時聞到漢堡的香味。 另一種靠嗅覺加強記憶的方法:準備購物單時將你要買的東西「嘗」一遍。這樣你會記得更清楚。 通過你的感官來加強記憶,肯定會起到很好的效果。廣告業常年都是以這種方法取勝的。當我們用不同的感官去感覺一件產品的時候,我們就會記得更深刻。我們觀察的能力就是依靠我們的感官,記憶也需要我們充分利用我們的感官。只依靠一種感官會使記憶十分有限。用你不同的感官去加強你的記憶力,因為主觀感覺和客觀物體是互相聯繫的。你越是把它們聯繫起來,它們之間的關係就越緊密,你的記憶就越會形成一個整體,而沒有空缺。我愛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