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一個很先進、很活躍的城市,我妹妹以前在這裡工作,她曾告訴我,上海每三年就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每次來都能感受到。這也是中國發展中的一大亮點,上海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對馬來西亞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借鑑經驗。」11月5日,來滬出席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馬來西亞貿工部副部長王建民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用一口流利的中文拉近了自己和這座城市的距離。
王建民是馬來西亞華人,擁有美國杜克大學政治科學博士學位,堪稱「學者型官員」。據介紹,這是王建民擔任副部長之後第二次來到上海、第五次來中國。「一年半內多次到訪中國,這對於馬來西亞和中國的貿易投資而言都非常重要。」
根據中國商務部網站,截至2018年,中國已連續第十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貿易夥伴國,連續第三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製造業外來投資國。兩國在鐵路、航空、金融、電子商務和先進位造業等領域合作不斷深化。
在2018年5月,馬來西亞實現了其建國以來首次政黨輪替,由馬哈蒂爾領導的希望聯盟獲得執政地位。在馬哈蒂爾就任總理後,曾一度擱置了多個中馬合作項目,進而引起人們對中馬關係走向的疑慮。不過據外交部網站,2018年8月,馬哈蒂爾正式訪華,這是其就職5個月後首訪東協外國家。2019年4月,馬哈蒂爾再次來華,出席了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今年4月,馬哈蒂爾宣布重啟兩年前暫停的大馬城項目,仍由中馬企業聯營體開發。
「新隆(新加坡-吉隆坡)高鐵項目方面,馬方仍在考量。我們在盡力調整經濟和財政狀況。在財政穩定後,中馬雙方有很大的可能性繼續推進這一項目的發展。」王建民向澎湃新聞表示。
如今,馬來西亞已是進博會上的「老朋友」了。在去年的首屆進博會上,以「貓山王」榴槤和咖啡為代表的馬來西亞特色美食一度受到熱捧。今年6月,冷凍的馬來西亞榴槤可以帶殼原粒出口至中國,讓眾多榴槤擁躉一飽口福。不過,在第二屆進博會開幕之際,王建民在寄望未來向中國出口更多原粒榴槤的同時,更希望中國消費者、投資者看到馬來西亞在教育、製造業等多方面的優勢。
在5日上午舉行的進博會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主旨演講時說道,「中國老百姓有一句話,叫作『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在這裡我要說,中國市場這麼大,歡迎大家都來看看。」這句話令王建民印象深刻。
「這是在向世界投資者釋出善意,中國不僅對外出口,同時也非常歡迎別國的企業進入中國市場。」
王建民說,馬來西亞執政的希望聯盟中的不同政黨都支持馬中的友好交往,「中國給馬方帶去的經濟效益是明顯的,中國在亞洲扮演的角色也非常重要,馬方一致認為應吸引更多中國投資者。」
馬來西亞貿工部副部長王建民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澎湃新聞記者 張呈君 圖
「進博會能讓中企感受到對馬投資豐富性」
澎湃新聞:
今年已是馬來西亞第二次參加進博會,在去年的進博會上馬來西亞收穫了什麼?
王建民:
對馬來西亞政府而言,進博會是非常好的平臺,不僅能讓中國企業家了解馬來西亞政府的新政策,以吸引更多投資者,而且也能讓代表馬來西亞新技術的產品和企業進入中國。此外,馬來西亞的榴槤、咖啡、燕窩等產品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也是非常好的選擇。我們希望慢慢改善中國企業家對馬來西亞的印象。
在去年的進博會上,據我所知,我們一共籤署了大概30個合約。進博會是很好的平臺,能讓中國的企業家感受在馬來西亞投資的豐富性。因為展覽會的特點,大家會傾向於將美食作為優先展品,但我覺得展覽的產品種類應進一步地補充。除了前面提到的產品,中國朋友對馬來西亞產業了解並不充分。
以教育為例,馬來西亞有超過60所私立大學,也有來自澳大利亞、美國、英國的大學分校,這是馬來西亞在教育方面可以提供的服務。製造業方面,電子電器、航空航天業也是馬來西亞的重要行業。我們希望馬來西亞的一些產品也能慢慢向中國出口。
10月5日,馬來西亞展館舉行開幕儀式,我希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通過今年的進博會,我們國家的企業家能增加他們對中國市場的了解與認識。
澎湃新聞:
據悉,6月份起馬來西亞榴槤可以帶殼原粒發往中國。中國民眾什麼時候能更方便地購買來自馬來西亞的榴槤呢?
王建民:
現在馬來西亞已經得到中國政府的批准,可以向中國出口原粒榴槤。這讓馬來西亞可以擴大榴槤出口數量,但現在的規模還不太夠。不少中國投資者準備在馬來西亞投資榴槤的種植,這是很好的發展趨勢。現在馬來西亞出口給中國的依然是包裝好的榴槤果肉為主,我們希望隨著合作的不斷擴大,可以更多地以原粒榴槤的形式向中國出口。
其實馬來西亞的榴槤產品的製作方法多種多樣,榴槤還可以用於特色咖啡、雪糕。對中國出口的榴槤產品可以更加多元化。
馬來西亞的多元經濟與科技發展需要中國
澎湃新聞:
您之前在採訪中談到,馬來西亞希望與專長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和工業4.0領域的中國企業合作,請問馬來西亞這一領域的發展現狀如何?
王建民:
我認為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對於馬來西亞製造業,尤其對許多中小型企業來說,他們甚至尚未達到工業3.0的高度,而很多中國企業已經走上工業4.0的道路。我仍希望能有更多中國企業家來馬來西亞投資,分享自己的經驗,幫助馬來西亞企業家尤其是中小型企業進入工業4.0。
以阿里巴巴為例,它可以幫助馬來西亞進一步提升服務業水平。馬來西亞的華裔商家為數眾多,通過阿里巴巴,他們可以使用中文了解新興市場尤其是網際網路市場的發展,因此阿里巴巴的論壇在馬來西亞很受歡迎。製造業佔馬來西亞GDP約22%,在技術方面仍有進步空間,來自中國的豐富經驗可以提供幫助。
澎湃新聞:
您曾在多個場合提到「馬來西亞的多元經濟」這個概念,該如何理解?中馬間的貿易交流對此有什麼貢獻?
王建民:
部分中國朋友對馬來西亞的印象停留在美食與旅遊,除此之外的許多行業還需要更多的投資和發展,比如石油產業需要更多投資、金融行業需要擴大發展。
馬來西亞的一些企業可以為中企發揮重大作用。以檳城的電子、電器行業為例,這一產業在東南亞地區名列前茅,美國、歐洲公司在檳城投資有超過三四十年的歷史,如果中國企業家到此投資,也能享有經濟上的優惠政策。而在工業產品上,馬來西亞的輪胎、鋼鐵的產品質量上乘,有關的物流服務質量較好。
在服務、金融等行業,馬來西亞有可以說中文、馬來語和英文的員工,因此馬來西亞是中國企業家進入東南亞市場的一個很好的平臺。華為在馬來西亞已投資十幾年,我認為這不僅是因為他們看中馬來西亞的人力資源優勢、開拓馬來西亞的市場,也是在藉此開拓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投資空間。
澎湃新聞:
您認為馬來西亞的多元族裔與語言背景有助於投資者開拓市場,但您之前接受專訪時有談到,對於有興趣將供應鏈轉移到馬來西亞的企業來說,最大的問題是馬來西亞缺乏成熟的勞動力,請問您如何解讀?
王建民:
馬來西亞的失業率相對降低,這一勞動力現狀讓我國不太適合大規模製造業投資。不過如果中企對於勞動力的需求偏向高技術、高教育要求,馬來西亞就比較適合,這是馬來西亞在東南亞地區的一大優勢。
談新隆高鐵項目:有很大可能性繼續推進
澎湃新聞:
因貿易保護主義的聲音漸起,全球經濟面臨著不確定性。您覺得馬來西亞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是什麼?
王建民:
馬來西亞是開放的、依賴貿易的國家,新加坡、泰國、越南等其他東南亞國家也和我們有同樣的經驗。貿易上的波動肯定不利經濟的發展。但我們仍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充滿信心,中國已經連續十年成為馬來西亞的最大貿易合作夥伴,連續三年成為馬來西亞的最重要的投資國家,長期來說,我們兩國的經濟貿易往來肯定會增加,肯定會比十年前、二十年前更好。
澎湃新聞:
馬來西亞一直對「一帶一路」倡議表態積極,但自2018年希望聯盟政府上臺以來,部分有關項目似乎遇到波折。請問希望聯盟政府如何考量?
王建民:
我對「一帶一路」倡議持有樂觀態度。我們今年也籤署了東海岸鐵路項目的補充協議,這一項目有利於馬來西亞基礎設施的健全,也有利於吸引更多的中國投資者在馬來半島東海岸範圍內開展項目。
新隆(新加坡-吉隆坡)高鐵項目方面,馬方仍在考量。我們在盡力調整經濟和財政狀況。在財政穩定後,中馬雙方有很大的可能性繼續推進這一項目的發展。
澎湃新聞:
希盟政府執政已進入第二年,在內政和外交上都有哪些關切?
王建民:
東協國家要聯合起來,從經濟、治安等方面加強合作,用東協平臺與其他國家加強聯繫、發展經濟、增大與大國談判的話語權。這周已傳來了好消息,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籤署進程有了新進展,有了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參與,我相信我們能往前邁出一大步。
澎湃新聞:
馬來西亞對於RCEP有什麼期待?東協在此過程中發揮了哪些作用?馬來西亞在東協中也發揮了什麼作用?
王建民:
世界經濟正面臨很多挑戰。如果我們能擁有RCEP這個平臺,東協國家和其他五個國家籤署了協議,會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世界經濟發展。
馬來西亞是東協的創始國之一,我們在東協發揮重要的作用。總理馬哈蒂爾先生在東協資歷頗高,受到其他領導人的尊重。他在國內與東協內都能發揮作用,有助於東協的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