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君(福建省助學濟困公益協會監事長、第五任輪值會長)
陳清順(立達信物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傳播主管)
臺海網8月2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他們,是遠在三峽的寒門學子,亦是廈門人時時牽掛的勵志孩兒。一段時間以來,宜昌貧困學子的勵志故事在《海峽導報》上持續刊發,許多愛心人士為之動容,紛紛傾囊相助。
昨天,「海峽連三峽,宜鷺愛相隨」愛心助學捐贈儀式在湖北宜昌三峽日報新聞大廈17樓會議室舉行。9家廈門愛心單位匯聚的45萬元愛心款,將捐贈給宜昌的75名貧困學子。
儀式現場,與會嘉賓和愛心助學團成員為到場的19位寒門學子代表頒發了每人6000元的助學金。學生們深受感動和鼓舞,受助學生代表王依平說:「我們一定刻苦學習,用優異的成績回報你們的愛心捐助,決不辜負你們的殷切期望!」
本次活動由廈門市教育基金會、宜昌市教育局、海峽導報社、三峽日報社共同主辦,三峽商報承辦。我們相聚一起,再一次將愛傳遞,點燃希望,共創未來。
千裡情緣持續連結廈門大愛感動宜昌
就在前一天,由海峽導報社帶隊、9家廈門愛心單位代表共同組成的愛心助學團從廈門出發,跨越一千多公裡,將廈門的愛心送到了宜昌。從今年2月福建省對口支援宜昌抗擊疫情起,廈門與宜昌的「千裡情緣」持續連結。
昨天的儀式上,宜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劉革建飽含深情地說:「今天參加這個活動,讓我想起了福建醫療隊援助宜昌的點點滴滴。福建人民對我們宜昌的幫助特別大,送別時深情的場面我至今歷歷在目。今天看到廈門來的海峽導報社、愛心企業家們,一股暖流湧上心頭,我現在的眼中還閃現著淚花,對福建、廈門的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愛心湧動,沸騰了宜昌。今年5月,海峽導報社還聯合廈門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向宜昌市殘疾兒童捐贈了1000個「愛的暖流包」。昨天的活動,宜昌市教育局、宜昌市殘疾人聯合會、宜昌市工商聯合會、宜昌市福州商會、宜昌市泉州商會、建行三峽分行、綠源純淨水等單位的領導聞訊都趕來參加,見證廈門的大愛。
從前受資助學子如今也加入愛心助學
與貧困學生代表們面對面座談,心與心交流,廈門愛心助學團的成員們進一步了解到同學們的勵志故事:楊玉晗同學在全力備戰高考時被查出患有重病,突如其來的災難沒有壓垮她上進的心,今年她考出了584分的好成績;黃楊洋同學11歲那年,英雄爸爸見義勇為不幸罹難,她從小學會堅強,學校離家20公裡山路,堅持上學不放棄……
學生們的故事,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愛心企業家們當即決定,在單位捐款之外,再自掏腰包給孩子們贈送一些慰問品和慰問款,在走訪時帶到了學生家中。
饒冰潔(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會項目部主管)
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會項目部主管饒冰潔動情地說:「我從小看《海峽導報》長大,每年暑假都會看到《海峽導報》的助學專欄,沒有想到有一天,我可以成為這個愛心助學團的一員。幾年前,我也是坐在臺下接受資助的學子。我這一路走來,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與支持,而今日我成為愛心機構的代表站在這裡,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屠耀華(福建省陳章輝福信慈善基金會秘書長)
福建省陳章輝福信慈善基金會秘書長屠耀華也表示:「通過海峽導報社和廈門市教育基金會的平臺,我們已經連續三年參加資助貧困大學生的愛心助學活動。希望同學們克服眼前的困難,走向美好的明天!」
衣升軍(華廈眼科醫院集團宜昌總經理)
蘇信(中駿集團中原區域公司投資副總監)
華廈眼科醫院集團宜昌總經理衣升軍、中駿集團中原區域公司投資副總監蘇信等愛心單位代表也為孩子們送上了勉勵和祝福。
現場圓夢
四年後,海峽導報見!
懷揣記者夢的貧困學子收到工作邀請
畢業於葛洲壩中學的胡小燕,心中有一個「記者夢」。在昨天的助學儀式上,她說,將來想做一名伸張正義、傳播正能量的記者。
這段時間,當別的孩子還沉浸在夢鄉時,高中剛畢業的胡小燕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簡單梳洗一下就匆匆趕往宜昌市博物館做兼職,為自己掙大學的學費。小學時就學會了燒火做飯,初中時做兼職貼補家用,儘管生活艱苦,但她一直堅持自己的夢想。
高考成績下來,她考了564分,被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錄取,向自己的追夢之路踏出了第一步。得知胡小燕的夢想,海峽導報社總編輯陳創業當即向她發出邀請,歡迎她四年後能來到海峽導報,一定為她創造最好的工作平臺。
胡小燕喜出望外,她說,沒想到自己的一個小小的願望,能被愛心人士如此關注,特別感激廈門人的大愛。她開心地對導報記者說:「我知道記者這個行業並不輕鬆,但是我希望我可以克服這些困難。今天的我算不上優秀,但我相信,通過大學四年的學習和經歷,我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希望到時候能夠和你們並肩!」
實地走訪
被子上打滿了層層疊疊的補丁
貧困生家庭的艱辛深深觸動了廈門愛心助學團
昨天下午,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由海峽導報社總編輯陳創業與三峽日報社黨委委員、副社長、副總經理羅文全帶隊,廈門愛心企業家們組成的愛心助學團進村入戶,實地走訪這些貧困家庭。
在聯棚鄉福安村,助學團一行來到宜昌一中畢業生王成山家中。
愛心助學團實地走訪貧困學生王成山家庭
趁著陽光好,二樓的陽臺上,正曬著兩床被子。五顏六色的補丁,一層又一層地覆蓋在被子上。「如果不是真的很困難,誰也不想用這麼破的被子,他們也是真節儉!」眼前的這一幕,深深觸動了愛心企業家們的心。
王成山家裡只有父親一個勞動力,上有兩個80多歲的老人需要照顧,下有即將上大學的孩子要交學費,父親老王肩上的擔子很重。
今年5月份,老王在做工時從梯子上摔了下來,雙手骨折,都打了鋼釘;肚子上還劃開了好長一條口子,腸子都斷了,縫了14針。「那段時間,我在住院,孩子馬上就要高考了,每天晚上11點下了晚自習,還惦記著要給我打個電話,問問情況,特別不容易……」想起這些,老王心裡充滿了愧疚。所幸,王成山很爭氣,高考考了583分,被中南民族大學錄取,將要就讀法學專業。
然而,因為受傷,父親至少要停工一年,家裡一下子斷了收入來源。一邊是考上大學的喜悅,一邊卻是巨大的學費壓力。
儘管生活艱難,但這個大男孩的臉上始終掛著陽光,他自信的微笑也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海峽導報社總編輯陳創業代表愛心助學團,將慰問款和慰問品送給王成山,鼓勵他努力學習,將來走向更廣闊的天地。福建省助學濟困公益協會、立達信物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愛心單位也為孩子們送去了祝福。
把福建人民這份情誼牢記在心
宜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劉革建
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戰「疫」中,福建廣大白衣天使聞令而動,逆行援宜,衝鋒一線。福建對宜昌的幫助,宜昌人民永遠銘記在心。「宜建鍾情」、「建宜勇為」,這份「千裡情緣」持續連結。
今天,福建援宜愛心助學團接力來到我們宜昌,為宜昌75名貧困大學生捐贈45萬元愛心善款,傳遞大愛理念,彰顯慈善精神,我們深受鼓舞、深表感謝。宜昌將把福建人民這份情誼牢記在心,並轉化為推進疫後重振的實際行動,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成績來報答福建人民的關懷和幫助。
「助學扶貧」除了用錢更要用心
海峽導報社總編輯陳創業
昨天(25日)是七夕,可以說是大愛搭橋,把我們一行從千裡之外的廈門送過來了。我們這次來宜昌,也帶來了廈門市教育基金會潘世建理事長的問候。「助學扶貧」除了用錢,更要用心,這是潘世建理事長做慈善的一個重要理念。
作為福建省一份立足廈門輻射海峽兩岸的都市報,海峽導報接棒逆行勇士的大愛精神,3月起攜手三峽日報社共同發起「海峽連三峽,宜鷺愛相隨」大型活動,發動廈門社會各界向宜昌人民獻愛心,推出六大「愛心行動」,今天我們這個助學行動就是其中一個。我們今天的捐助,並不只是經濟上的幫助,更是心與心的交流。6000元不多,只是解決了你們第一年的學費,愛心人士在關鍵時刻扶你們上馬,未來的道路還是要靠自己來策馬馳騁。祝福你們!在人生主跑道上,你們一定會後來居上的。
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失學
宜昌市教育局副局長朱昌林
今年5月,福建社會各界為宜昌市1000名殘疾兒童贈送了「愛的暖流包」,今天又為宜昌75名貧困大學生每人捐贈6000元共計45萬元的助學金。在此,我代表宜昌市教育局及宜昌市近50萬學生感謝福建省各界對宜昌市貧困學生的厚愛!
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是黨和政府的莊嚴承諾,國家已經建立了完備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能讓你「三不愁」,即入學前有助學貸款解煩憂,入學時有綠色通道輕鬆走,入學後各種獎助全都有。希望同學們堅定信心,誠信做人,努力學習,立志成才,感恩祖國,回報社會。
彰顯兩地媒體的擔當與責任
三峽日報社社長覃進
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宜昌與福建結下了難以割捨的患難之情。兩地主流媒體海峽導報社與三峽日報社也因此結下了播種愛心的友誼。
此次愛心助學活動,讓我們再一次見證福建廈門人民對宜昌人民的深情厚誼,也進一步體現了兩地媒體的擔當與責任。這是親人一樣的愛心,這是大海一樣的深情,宜昌會永遠記住福建給予的幫助。希望受捐的學生始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像今天一樣用愛心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將來自廈門的助學愛心薪火相傳、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