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30°上並不是最初就擁有世界最高峰的,那麼是什麼魔力使珠峰在此成為世界之巔的呢?地質學家的研究證明,大約在20億年以前,珠穆朗瑪山區以至整個喜馬拉雅山脈一帶都是一片汪洋。珠穆朗瑪峰是在隨後發生的一系列地売運動中升起來的。不過,它的南面與北面長期仍在海水以下,直到第三紀末期,它才逐漸脫離海洋的範圍。
珠穆朗瑪峰從那時起就如青春期的少年,個子一直在長,且變得越來越高挑,從第四紀冰期以來已經上升了約1400米。如今,它已是地球上最高的山峰。
那麼珠峰為什麼還會一直長呢?根據板塊構造理論,珠峰是被抬升的板塊擠壓造成的。地球像個排球,表層是由一些板塊合併而成的。這些板塊就像浮在海面的冰山,在熔融的地下巖漿上漂浮運動。地球表層主要有6個基本板塊。六大板塊中,印度半島屬於印度洋板塊,青藏高原則屬於亞歐板塊,兩大板塊相鄰的地帶便是地売運動激烈地帶。由於印度洋板塊包含了印度洋海底,而海底是擴張的,它推動大陸漂移,所以印度半島便向北運動,擠壓亞歐板塊,隆起形成了喜馬拉雅山脈。由於海底不斷擴張,所以喜馬拉雅山脈不斷增高,逐漸成了地球之巔高峰林立之地。
不過關於喜馬拉雅山脈的隆起,還有不同的說法。1950年,瑞士地質學家海根認為喜馬拉雅山脈龐大的結晶巖石主脈不斷升高,是由於印度板塊的不斷擠壓,迫使此核心區的巖石向上升。還有的地質學家認為,結晶巖石山峰驚人上升,是地球不停走向「地殼均衡」的反應:如果地殼某處下降,另一處就會上升。不過,究章哪種說法更合理,至今仍外在學術上的研討、爭論中。
1999年,美國國家地理學會使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測定的,他們認為珠峰的海拔高度應該為8850米。2005年中國國家測繪局測量的巖面高(裸高即地質高度)為8844.43米。目前承認的兩種高度是:雪蓋高8848米,巖面高8844.43米。如今這世界第一高峰仍在以每年大約1.27釐米的速度在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