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以後,除了手足口病變多以外,嘔吐或是肚子痛的病人最近也開始變多有碰到全家庭都淪陷的情況,有家長問我說這是不是所謂的『腸胃型感冒』?
其實在教科書上是沒有所謂的『腸胃型感冒』這種疾病,有些醫生所說的『腸胃型感冒』就是一種急性腸胃炎,會有發燒、噁心、嘔吐、肚子痛或是腹瀉等腸胃道症狀,而且會有傳染力,但是很多家長聽到急性腸胃炎,會誤以為只是吃壞肚子而已,往往忽略其實傳染力還蠻高的,所以造成全家都中標的情形,或許使用『腸胃型感冒』這個名詞,家長比較聽得懂。
最近病人以嘔吐居多,拉肚子情形比較少,最常見的病菌是『諾羅病毒』,諾羅病毒主要是藉由『糞口傳染』,也就是吃進去病毒而被傳染,病毒的來源可能是被病毒汙染的食物(食用蝦、蟹、牡蠣、貝類等海鮮,感染的風險較高),或是手碰到被病毒汙染的環境,很多小孩生病以後吃不下東西,家長把小孩吃剩的東西吃下肚,常常就被感染了。
家長在照顧嘔吐的病人,最常出現的錯誤行為,就是趕快給他喝水,其實這個動作可能會讓小朋友繼續吐,腸胃道因為發炎了,所以沒法工作,你強迫他工作的後果,就是繼續吐,連藥物都需要腸胃道吸收,所以吐的嚴重的時候,連藥物都沒法吸收。
家長碰到小孩嘔吐,趕快給小孩喝水,一方面是擔心吐完口腔味道不太好,另一方面是想補充水分,但這個動作反而會誘發第二次嘔吐,這時候喝水50CC可能嘔吐100CC,反而會加重電解質不均衡跟脫水的現象,所以吐的嚴重的時候,最好的方式反而是『什麼都不要吃』。
如果小朋友口渴的話,可以用水漱口或是沾溼嘴唇就好,禁食時間不一定,可能是二到八小時,但是禁食時間過久的話,真的會發生脫水現象(例如哭沒有眼淚、沒有小便、嘴唇乾裂等等),所以禁食之後還是一吃就吐的話,合併有脫水的症狀,可能就需要打點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