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錯題本這個學習方法,上遊的同學會勤勤懇懇分析整理、歸納總結,中遊的同學一整理就變成金魚,只有七秒記憶,而下遊的同學一般直接放棄整理。
以前的我屬於總在中遊徘徊,抄好題目和答案就把本子一合塞進抽屜裡,整理完就把錯題拋在腦後,錯題?錯什麼題?什麼錯題?以至於當下次考試考到類似的題目時,我還是無從下筆,只能對著似曾相識的題目空落淚。
如果你也懶得去搞懂題目,不去整理分析,那就等著在考場上後悔吧!
上海市特級教師曹培英老師認為,學習出錯,特別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任何學生都難免會出錯,重要的是消除錯誤,讓曾經的出錯成為進步的階梯。同時,正視錯誤、記錄錯誤、研究錯誤,也有利於培養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如何整理錯題本才能把錯題本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呢?
首先要知道整理一道錯題要包括哪些內容?
1.原題(並註明題目在練習書的第幾頁第幾題或哪一次考試的第幾題)
2.分析錯誤原因
3.該題所涉及到的知識點
4.自己重新做一遍的解題過程
多記
錯題本即記錄錯題——記錄很多人都容易做錯的題;記錄因粗心或忘記公式而做錯的題;記錄同樣的考法卻做錯兩次以上的題。
對於重點題目題型,要著重注意,很多題目翻來覆去考的都是同一個套路,掌握了出題的規律就懂得了做題的方法。
同時基礎題也不能忽視,要想拿高分就要保證基礎題不出錯,越簡單的問題越基礎,越基礎的問題出錯就越不應該。是因為草稿過程算錯了,還是因為公式記得不熟練,出了錯就要吸取教訓。
一道題目做錯一次沒關係,做錯兩次就要加以重視,思考自己是知識點掌握得不到位還是又犯了和第一次同樣的錯誤。如果不改正,下次遇到類似的題還是會做錯。
多記不是每做錯一道題都要記錄下來,而是有選擇性地記錄。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題目不用記,比如大題壓軸題,就算記下來也難以理解,不如先紮實基礎,把基礎分全部拿到。同樣地,偏題、怪題也沒必要記錄,它們不具有代表性,在大型考試中一般不會出現。
多看
錯題本不是整理好就完成任務了,而是要常翻閱,溫故而知新。不去翻閱錯題本時間長了也會忘記解題步驟,要去看自己哪部分知識點比較薄弱,看自己哪種題型容易做錯,看自己哪個公式記得不夠牢固。
每次記錄新的錯題就該把上一次抄寫的錯題重溫一下,及時複習,吸取自己在之前錯題中的教訓,爭取下次遇到同類型的題目可以不再丟分,這也有助於對知識點和重難點的掌握。這樣每一次翻開錯題本都是一次新的學習。
多想
錯題有三思,一思「我為什麼會做錯?」
做錯題目的原因除了沒思路不會做就是會做但做錯,不會做就要思考自己是哪方面知識點沒有掌握到位,學得不夠精就要多向老師同學請教;會做但做錯就要思考是自己審題不清還是粗心大意,這種低級錯誤可不能犯啊!
二思「我應該怎麼做?」
整理錯題,重新解題,集中查閱自己的錯題,分析自己做錯的原因。
三思「怎麼防止再出錯?」
知道自己做錯的原因,就要在下次考試中吸取教訓,仔細審題,認真計算。一次教訓不夠就多經歷幾次,小考出錯都還有解決的餘地,大考可不能再錯。
多做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但抄完錯題後不應該當天就改,老師講完就訂正錯題使學生對正確答案仍有印象,會下意識按照老師的步驟解題,沒有自己的想法。
我認為應該放在周末統一整理,這樣也不會利用太多在校學習時間。重新做一遍錯題,先回想老師的講題思路,再自己做一遍,檢驗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解題方法。如果還是做錯,那要好好檢討是自己上課沒有認真聽缺失了哪一步還是計算過程錯誤。
平日裡的課後練習、試卷、筆記中的錯題都需要多做,對錯題重複練習,同時對同類型的錯題要適當擴大練習範圍,將知識點與題目聯繫起來,學會舉一反三,將常錯知識點掌握透徹,之後再遇到類似的題就不必道道都抄。
我之前整理錯題也只是在老師講完題的當下記得怎麼做,假如不去練習,不去鞏固,這樣錯題整理出來又有什麼用呢?短暫性的掌握並不能提高成績,下一次考試遇到同樣的題目還是做不出,而那時的我在經歷了幾次考試後才明白了這個道理。
多總結
錯題本中的題目、答案、分析過程都要以不同顏色的筆記錄,方便區分,並標明每道題所涉及的知識內容。為了方便知識點整理,同學們也可以一頁紙只抄一道錯題,同樣的考點可以裝訂在一起,方便之後翻閱和複習。
整理錯題本的真正意義不在於抄錯題,而在於錯題過程的分析整理和歸納總結,查漏補缺。
有些同學覺得整理錯題工程量大,浪費時間,其實不然,一開始錯的越多,記錄的越多,後期學習階段只會整理的越來越少,因為那時你已經掌握了同個類型或同個考點題目的做題方法,做到了「會都對」,避免了出現重複性錯誤。
隨著自己的進步,錯題也會逐步減少,成績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