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到新海誠的動漫,腦子裡立刻跳出來兩個字:精美。
精美到什麼程度:截圖就能當壁紙!
《言葉之庭》,是新海誠代表作之一,自然是沿襲新海誠一貫畫風,畫面精美到讓人難以置信。細雨、驟雨、太陽雨、暴雨作為本片的重要組成部分佔去了絕大部分場景的篇幅,可以說這是一場雨的盛宴。而這四種雨,如果僅僅是看到雨畫面的精美,而不去探析以雨為背景的人物情感,未免太可惜。

細雨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他倆的相遇,像是一種安排,梅雨時分,巧克力配啤酒的奇特搭配吸引著少年,不確定謀面卻說似曾相識。
「我們是否在哪裡見過?」
「沒有啊」
「對不起,認錯人了」
很像是搭訕,但是橡皮擦的細節卻又使之不那麼突兀或說是明顯。從此,常規不再常規,少年開始期盼著下雨,堆著笑意去上次去過的公園,似乎還很興奮,他期盼著,期盼著能再次相遇。很意外也很驚喜,她果然在!依舊是啤酒巧克力。他倆開始熟絡起來,各自做著自己的事。他下意識的為她設計著鞋,她在以酒舒心。逃課和翹班的二人有著共同的出發點,都是在逃避現實,逃避自己。「反正所謂人類多多少少都有些不正常的」。她的話不經意間就深入少年內心,仿佛在沙漠中看到了綠洲,在大海中看到了避風港,這是一個絕好的理由來說服自己。細雨不斷,就像兩個人關係一樣,明明是在空中破碎,卻又在地下融合。慢慢的浸潤著,牽引著兩個人的心走得更近,到最後,隱於大海,或者說,泯於人海。

驟雨
就像這突如其來得驟雨,少年突然間慢慢打開她的心。他吃著她自認為一般的料理,而少年確實那麼開心,從心底的笑意感染著她。相反,她又勾起少年曾經美好的回憶。七月,依舊是梅雨,同樣的亭子,同樣的雨,兩人交換著彼此想要的東西。他需要靈感,她需要慰藉。漸漸的。情感開始升華,越來越大的雨聲兩人都未曾發覺,兩人沉浸在此刻的美好之中。「儘管如此,還是被她深深吸引 無法抗拒」少年在心裡念到。
而她也在焦慮著,這些日子,每天都清空萬裡,沒有雨的跡象,也就沒有他的出現。不斷的安慰著自己,他沒有理由逃課,卻又裝著鬆了一口氣,其實內心不希望雨季結束。
她更希望著,見著少年。

太陽雨
晴朗的天空,忽地下起雨來。轉瞬,太陽也陰沉下去。這場雨,徹底拉近兩個人的距離,本來不是一家人卻吃著像是一家人恬美的晚飯。在一片唯美中,少年表明了心意,就像是明媚的陽光,乾淨而又溫暖;突然的默不作聲。沉靜。
「不是雪野小姐,應該叫我老師,不久我會離開。」
暴雨,突然如注。婉拒。離別。

暴雨
請忘記我剛才說的話吧,我其實根本不喜歡你,你從一開始就似乎不招人喜歡,一大早就喝啤酒,用莫名其妙的短歌來糊弄人,自己的事隻字不提,卻不停套出別人的心思,你早就知道我們是師生關係了吧,也太狡猾了,如果知道你是老師,我也不會提起製鞋的事了,反正也做不到,不可能實現;為什麼不這麼告訴我呢?是不是覺得小孩子的夢話隨便敷衍一下就行了。我再憧憬什麼,再愛慕誰,也無法傳達,不過一廂情願,你從一開始就知道了,那就說清楚啊,真礙眼,小孩子就該乖乖去上學,說你討厭我。你啊,你就一直那樣!總對重要的事隻字不提,然後擺出若無其事的標籤,一直孤單一人,度過一生吧。
相擁。
故事就到此為止。主線很明朗,其實就是一段禁忌的戀情。
談談主題內容:
新海誠的動漫最大的特點不僅僅是畫面的強烈,還有很多的旁白和內心自述。其實,在整個45分的劇情來說,旁白顯得有點多餘,僅通過畫面承接,觀眾就已經能夠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而不需要過多陳述,用畫面來表達感情,才是他最擅長的東西。在感情方面,確實稍顯「無病呻吟」,簡單來說,有點矯情。僅僅是見過,就能產生如此激烈的情感,幾乎是太想當然。
個人看來,男主對女主的情感更像是一種愛慕,而不是真正的男女之愛,因為他並不知道她為何而悲,只是向著理想的方面去嘗試,去表現。男主最後的積極和女主最後的勇敢,都在說明著新海誠所說的「孤悲」之戀。孤,是兩個人之間共同的一種心境,恰恰這種心境容易引起兩者之間的共鳴;而悲,是兩者之間本身具有的社會上的距離。總體上看,故事在主線上面的表現是可圈可點的。
誠然,在劇情上是對愛這一感情表現又精確又缺憾,在這個簡單的愛情故事中,其所賦予的距離感,又將一種微妙的感情隱晦的表達而出,契合出色的動畫質感給人以一種恬靜的藝術表達,將本為熾熱的愛演繹得如此靜美,恐怕也只有新海誠能夠做到讓年齡懸殊的愛戀蒙上了一層迷人的薄霧。少年的衝動,和純粹,都在片尾和情節中有所展現,不可謂不深刻!
遺憾恰好也是在此,過度的追求畫面,而忽略了簡單的情感渲染,稍顯不妥。
最後,誠實說一句,以上純屬個人見解,不喜請勿噴。
再祝讀者們:國慶節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