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歲末年初,您是否被各種「年度帳單」刷屏了?當手寫帳本已成為上個世紀的記憶,網絡支付帳單等卻悄然記錄著當下生活的點滴。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指出,2019年,「高質量發展平穩推進,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將邁上1萬美元的臺階。」面對韌性十足、充滿活力的中國經濟,一冊冊家庭「小帳本」記錄了怎樣的時代變遷,折射出群眾生活、國民經濟的哪些變化?未來該如何保障「安心帳本」、提升實現全面小康後的幸福感?光明智庫邀請專家為您解析。
本期嘉賓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特聘院長、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 甘犁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副主任、經濟學教研部宏觀經濟教研室原主任 陳啟清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尹志超
1.一套家庭記帳本,一部消費方式演變史
光明智庫:家庭消費是觀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面鏡子。不論是國家經濟實力的整體提升,還是人們收入水平、消費觀念、消費結構、生活方式的悄然變化,都能透過家家戶戶的「小帳本」真切感受到。您對此有什麼認識?
尹志超:「小帳本」記錄著大變化。新中國成立以來,老百姓「小帳本」上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寫下的是一步步走進新生活、擁抱好日子的踏實和喜悅。不同年齡層的帳本,差別是明顯的:老一輩用一沓沓手寫帳本記錄著柴米油鹽,幾乎每筆開支都精打細算、用在實處;中年人的帳本裡名目越來越多,總少不了幾筆重大開支——住房購置、子女教育、醫療保健;年輕人已經不用帳本了,但他們有形形色色的網絡支付數據、記帳App。超前消費對他們來說並不陌生,甚至出現了「月光族」,寧願月月「吃土」也要享受當下。
和「小帳本」的變化同步,我們的生活也在改變。從前,大家的衣著單調雷同,今天則豐富多樣、彰顯個性;從前工作勞累、害怕挨餓,今天則提倡「管住嘴、多動腿」,嚴防「三高」;從前擠在綠皮火車裡緩慢出行,今天乘著高鐵飛馳大江南北……殷實富足的生活,對人們來說不再遙不可及。
陳啟清: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百姓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就拿家庭帳本來說,早先記錄的收入來源大多只有工資一項,每個月可能只需要記一筆;逐漸地,收入項目越來越多,有時恐怕一頁紙都記不下。這種變化告訴我們,人們的收入實現了跨越式增長,並且來源結構上從單一走向多元。改革開放初期,老百姓「錢袋子」很癟,萬元戶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但現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接近3萬元。從收入來源看,改革開放初期,工資性收入幾乎是城鎮居民的唯一收入來源,一旦失業就沒有了任何收入。現在,工資性收入只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左右,經營性、財產性和轉移收入的比重大幅度增加。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都可以給老百姓帶來收入。收入來源的多元化消除了單一來源的不可分散風險,保障了收入穩定。
收入的變化必然帶來消費的變化。改革開放初期,老百姓「小帳本」上的支出基本都花在食品、穿衣等基本生存需求上,後來越來越多地花在電視、洗衣機、空調、汽車等耐用消費品上,今天,教育、健康、文化、娛樂、社交等支出越來越多。從注重消費數量到更加注重消費質量,從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到更多滿足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從實物性消費到服務性消費,從線下消費到線上消費,從大眾消費到多樣化、個性化消費……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豐裕、自如。
收入快速增長也帶動了儲蓄和投資,人們的資產配置發生了深刻變化。改革開放初期,百姓的資產以儲蓄存款居多,改革開放推動了中國金融體系的市場化、多元化,面對琳琅滿目的金融產品,老百姓可以按需配置甚至定製各種投資產品,實現資產配置的多元化和個性化。
甘犁:2010年到2018年間,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團隊在全國走訪調查,深刻感受到中國家庭收支情況的持續變化。九年間,中國家庭在生活用品和服務、交通通信、醫療保健方面的支出變化顯著,生活用品和服務開支從2010年的2525元增長至2018年的6020元,在家庭支出中佔比從5.4%上升至8.7%。由此可見,居民對能提升生活品質,增強幸福感的家具、家電、裝飾、家政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近年來,網際網路技術、通信技術的發展以及交通出行的便利進一步拓展了家庭帳本的支出領域,家庭交通通信支出從2010年的8541元增長至2018年的15071元,累計增長76.5%;醫療保健支出從2010年的4644元增長至2018年的6536元,增長幅度為40.7%。
總體上看,中國家庭消費水平、消費觀念的變化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家庭收入增加,消費升級加快,越來越注重品質消費;網購消費佔比上升,消費支付方式更加多元化。
2.新政新規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
光明智庫:改善民生始終是黨和國家孜孜以求的目標。為了老百姓的「錢袋子」,近年來,黨和政府做了哪些努力,效果如何?
陳啟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對提高居民收入提出了明確要求,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指出,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
遵循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提出的要求,黨和政府做了很多實事。一是抓就業增收。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實現比較充分和高質量的就業。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出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保障每個家庭都有穩定收入。二是抓保障減支。實施全面參保計劃,完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制度,穩步提高保障水平,間接增加百姓收入。三是減稅降費。近年來,政府對企業和居民進行了大規模減稅,2018年中國減稅降費規模約1.3萬億元,2019年超過2萬億元。企業減稅,大量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受益明顯。個人所得稅減稅對百姓生活的貢獻更是直接,2019年前三季度,個人所得稅減稅4426億元。四是嚴格控制通脹水平,讓老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實。
甘犁:2018年個人所得稅法第七次修正,除提高免徵額、優化稅率結構外,還歷史性地推出了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允許子女教育、繼續教育、贍養老人、大病醫藥支出、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和房租支出作為專項附加進行稅前扣除。此次個稅改革減稅力度空前,減稅「紅包」可直接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費能力。
國家還出臺政策鼓勵電子商務發展,積極推動電商扶貧。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發現,電子商務入駐農村後,帶來工作機會及相關收益,在家庭特徵類似的條件下,與無電商農村家庭相比,去年電商提高家庭平均收入2.05萬元,提高家庭財富21.3萬元。
3.對照經濟「晴雨表」,過好安穩小日子
光明智庫:在近年來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中國家庭收支情況有何變化,人們有什麼「妙招」過好小日子?
尹志超:最近5年,我國居民人均收入顯著增長,消費水平穩步提高。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率9.2%,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率8.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增長率10.9%,城鎮居民人均消費增長率7.1%。收入增長率和消費增長率仍然高於經濟增長率。值得注意的是,農村居民的消費增長率高於收入增長率,表明農村消費市場仍然具有很大潛力。
根據2019年CHFS數據,27.47%的家庭表示2018年收入大於支出,42.61%的家庭表示2018年收支平衡。與2016年相比,45.72%的家庭表示2018年總收入增加,82.60%的家庭總收入沒有減少。93.79%的家庭表示,與2016年相比,2018年家庭總消費增加或不變。從2019年第一季度情況看,89.1%的家庭表示與上個季度相比,該季度家庭消費增加或不變。可見,雖然經濟下行壓力增加,但居民基本生活仍較為穩定。
甘犁:中國家庭的金融資產配置還存在巨大的改進空間。要對其進行改善,就要鼓勵金融市場產品創新,降低金融市場參與門檻,避免金融產品同質化。
消費信貸也有較大發展空間。建議鼓勵合理適度的消費信貸,促進普惠型場景類消費信貸發展,推動消費下沉。通過金融市場評估後,應適當增加有資產能力家庭的消費信貸,以刺激消費。比如,可以增加對高學歷年輕群體的消費信貸,該群體在特定時段支付能力不強,但未來收入增加的前景可期,具有較強償還能力。
4.創造持續增量,讓「小帳本」見證「大民生」
光明智庫: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了哪些與百姓「錢袋子」有關的信號?保障家庭收入穩步增長,讓民生帳本真正成為「安心帳本」,還需要在哪些方面發力?請您對百姓消費、家庭金融給出建議。
尹志超: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防範金融風險。這有利於營建更加健康的金融投資環境,降低家庭資產配置風險,推動家庭理性理財。
政府應著力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縮小收入差距;降低中等收入家庭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消費;降低高檔商品關稅稅率,讓中高收入群體把消費留在國內。同時,應注重穩定物價,保證人民基本生活,激發消費潛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農業生產和農產品生產供給;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保障廣大投資者權益。
由於消費品市場競爭加劇、網絡購物興起,家庭消費市場的信息更加對稱,交易費用會顯著降低。百姓可根據個人情況,合理提高消費水平,改善消費結構。進入金融市場的家庭應注意分散投資,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學習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識,規避金融市場風險。
甘犁:根據CHFS調研數據測算,在年綜合所得6萬元(納稅起徵點)以下的百姓中,約58.8%有相關家庭支出卻無法享受到專項附加扣除紅利。建議對這部分百姓在教育、醫療、住房和贍養老人等方面的家庭支出實施財政補貼,使其個人所得稅由「零」到「負」,切實保障低收入家庭收入穩步增長、提升百姓整體生活水平。
隨著人口紅利、投資和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支撐日趨乏力,近年來消費增長對於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愈發重要。在當前背景下,低消費群體收入較低是制約我國居民消費的重要因素,其原因在於:富裕家庭收入高但邊際消費傾向低,貧困家庭存在較大的消費意願卻缺乏消費能力。因此,提高低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促進消費的關鍵。
陳啟清:對老百姓而言,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的最強信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心,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信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恆心。
我對今年家庭金融有兩條提示。一是堅定信心,與中國經濟在一起。投資家巴菲特曾經說過,在過去240年的時間裡,看空美國一直是個錯誤。在過去40多年的時間裡,看空中國已經被證明是個錯誤,未來也是如此。雖然我國經濟當前面臨下行壓力,但是我國的效率潛力、市場潛力能夠確保中國經濟行穩致遠。選擇與中國經濟在一起,將使無數個家庭安心、穩定、有收穫。二是與創新企業在一起。創新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方向和政策著力點;創新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中國經濟能否成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而從我國金融發展來看,資本市場的發展也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這兩個方向結合在一起,意味著資本市場上的創新企業將是各種力量匯聚的焦點,與這些創新企業在一起,家庭金融財產持續增值就有了更大機遇。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美瑩、王斯敏、蔣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