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本著「研讀新教材,培育新教師,強化師資隊伍,提升教學質量」的宗旨,銅山區教師發展中心教學研訓處於2020年9月中旬舉行小學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研討活動。
本次銅山區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活動於9月16日在新區實小藝術廳舉行,參與人員是2017—2019年入編的小學語文教師。本次報導針對劉集實小蘭靖老師的研討課——《爬山虎的腳》。
「我喜歡鑽研,但不僅僅是鑽研,更喜歡將鑽研所得運用於教學實踐。」
蘭老師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於2017年入職劉集實小,入職以來,在崗位上不斷沉澱積累,曾在省級刊物發表論文2篇,獲得省級論文二等獎1篇,三等獎1篇,市級論文一等獎1篇,二等獎2篇。
蘭老師不僅獲得了這些獎項,而且還是江蘇省徐州市第四屆鄉村骨幹教師培育站優秀學員。人如其名——惠蘭猗猗,如蘭花般高雅,美好盛放,不斷在專業的道路上綻放光芒。
每個人對課文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蘭老師又是如何設計這篇經典課文的呢?
「由扶到放,引導學生自主發現。」
導入部分複習字詞,選擇本課生字,直指說話訓練;品讀感悟部分,先讓學生自主整體感知課文,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讓學生分享感受,教師順勢小結,指導學生讀出課文的靜動之美,讀出自己的感受;在課堂的仿寫練筆環節,通過回顧課文片段,提示課文寫作層次,出示仿寫事物的圖片,進一步給出仿寫評價標準。
一篇經典的課文有很多種教法,蘭老師此次在教學上採用了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方式。形象的板書、真實的爬山虎生長的視頻,流暢的過渡,讓學生和在座的教師迅速走進情景,更深刻地認識了爬山虎腳的生長過程。
在教授爬山虎的腳如何生長的過程中,重點抓住「觸」、「巴」、「拉」三個字,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自主體會動作由輕輕觸碰到附著牢固的感覺,體會到作者語言表達的生動。
「世界上本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執教後,蘭老師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深刻地教學反思: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過程推進以及如何拉近師生距離,依據學生情況確定教法。
課後,陳瑾老師進行了積極評課,對蘭靖老師的課作出了肯定的評價以及提出了小的建設性的意見。
蘭靖老師用自然的語言和教態,成熟而具有針對性的評價語,給所有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示了紮實的基本功。她執教的《爬山虎的腳》以課為例,將課文內容落實到了寫作,最終實現了語文學習的兩個目的:訓練學生閱讀和寫作。閱讀是對課文內容的內化和吸收,而寫作則是將已經內化的知識進行外在表達,將學到的知識進行實際運用。
本次劉集實小的新教師團隊認真觀摩,積極學習。蘭老師的授課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和鼓勵,對我們未來的職業規劃有極大幫助。
我們年輕,但年輕的我們不懼困難;我們年輕,但年輕的我們砥礪前行;我們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我們腳踏實地,努力沉澱!相信我們會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優秀教師,為教育事業不斷補充新鮮血液,我們會在這個舞臺上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彩!
通訊員:杜單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