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今年是實現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三年為期目標的攻堅之年、決勝之年,黑惡勢力能否剷除殆盡,關鍵在於基層戰鬥堡壘是否夯實築牢。
「拉網式」排查全市村(社區)黨組織、配齊配強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派駐「第一書記」脫產駐村開展整頓工作……自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廣州市各級組織部門精準施策,靶向發力,以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為主抓手,著力夯實培優基層黨組織,大力淨化基層政治生態。經過兩年多的整頓,廣州市192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的狀況得到根本性好轉,煥發嶄新面貌,從源頭上遏制消除黑惡勢力滋生蔓延。
決勝之年,如何再發力?廣州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市組織系統將繼續聚焦部門職責,把掃黑除惡工作與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結合起來,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對黑惡勢力的「免疫力」,為奪取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最終勝利作出組織部門的積極貢獻。
村村走到村村 分析精準 排查不留盲區
位於花都區北部的赤坭鎮瑞嶺村,素有「盆景之鄉」的美譽。然而,廣闊的市場和巨大的紅利卻勾起了某些人的貪婪和覬覦。以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彭某林為首的多名村委幹部等人長期壟斷著村裡的盆景花卉行業,還強佔土地、欺行霸市,為非作歹,村民群眾敢怒不敢言。
掃惡除惡專項鬥爭打響後,以彭某林為首的黑勢力團夥被一舉殲滅。對涉黑惡人員進行打擊緝拿,這僅是瑞嶺村蛻變的開端,如何整頓建設好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黨委政府亮出實招。
「鎮黨委第一時間對村黨組織成員進行撤換,及時補選配強了黨委委員、村委委員,實現瑞嶺村『兩委』100%交叉任職。」據赤坭鎮主要負責同志介紹,瑞嶺村現任「兩委」幹部,是一支年輕、高學歷、戰鬥力強的新班子,市委組織部還選派處級幹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展整頓工作,抓黨支部建設、抓黨員帶頭作用、抓民生基礎工程、抓村風民風……如今的瑞嶺村,從根本上扭轉了軟弱渙散的局面,治安及營商環境得到顯著改善。「那時都是些成天喊打喊殺的人,現在都是些想給村民辦好事的人,真是好嘍!我們感到非常安心和放心。"瑞嶺村村民感慨道。
黑惡勢力被剷除後,煥然一新的瑞嶺村
瑞嶺村的「華麗轉身」,是廣州市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精準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的一個典型範例。
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首要任務就是明確整頓對象。為徹底摸清底數現狀,廣州市先後對全市村(社區)黨組織開展8輪「拉網式」精準排查,通過村村走到,村村分析,確保不留盲區。
「市區鎮(街)三級黨委層層壓實責任,上下聯動開展排查,形成強大工作合力。」廣州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市委組織部制定印發《廣州市整頓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工作方案》,成立「整頓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工作指導組」,統籌全市排查整頓工作。在堅持上下聯動排查的同時,精準實施「六對接六查找」橫向全域排查機制,主動對接民政、政法和公安、紀委監委、農業和扶貧、信訪、國土等職能部門,逐個村(社區)黨組織分析研判,聚焦村(社區)黨組織存在的班子建設、涉黑涉惡、黨員幹部違紀違法、集體經濟發展和「三資」管理、信訪維穩、涉地問題等六類問題,全領域排查整頓對象。
針對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具有反覆性等特點,廣州市堅持動態持續排查。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56個村(社區)黨組織、36個其他領域基層黨組織被納入整頓。
嚴把村幹部「入口」關 配齊配強「兩委」班子
「基層幹部是加強基層基礎工作的關鍵。」黨組織出現軟弱渙散的根本原因,是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兩委」班子,特別是沒有一名能力強、素質高的村黨支部書記。
為確保村(社區)工作有人管、管到位,廣州市嚴格落實村(社區)「兩委」幹部區級備案聯審機制,對黨組織書記、「兩委」幹部人選全部按照鎮街初審、部門聯審、區委把關的程序開展資格審查,嚴把人選政治關、廉潔關、能力關、作風關,把不符合條件的人擋在村(社區)「兩委」入口外,從源頭上防控黑惡勢力對基層的侵蝕。
「針對有黑惡勢力長期盤踞、黨組織和黨員不起鬥爭作用的、黑惡勢力幹擾破壞選舉的、黑惡勢力滲透基層組織的、村(社區)基層組織負責人充當黑惡勢力『保護傘』等涉黑涉惡情形的,及時撤換清理、補齊配強。」廣州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州以黑惡勢力容易染指以及相對貧困村、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薄弱村為重點,對全市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履職情況逐個摸排、分析研判,堅決撤換調整一批政治上不合格、經濟上不廉潔、能力上不勝任、工作上不盡職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並全部補齊配強。同時,先後對全市村(社區)「兩委」幹部開展「拉網式」排查,把不符合條件的人員清理出去,基層政治生態明顯淨化。
選人是關鍵,培養更是關鍵。在把好入口關,確保選好人、用好人的同時,廣州市重視加強教育培養力度,全面提升帶頭人綜合素質。2012年以來,持之以恆實施「羊城村官上大學」工程,累計招收1萬多名基層黨員幹部參加學歷教育,畢業人數5000多名,讓每一名基層黨員幹部都有過硬本領,真正成為基層「頭雁」。
為充實後備幹部人才庫,廣州市大力儲備基層黨組織「生力軍」。重點圍繞黨組織軟弱渙散、書記年齡老化、集體經濟薄弱的村(社區),採取「村(社區)推鎮街選區考察」的辦法,按照1:2比例選配黨組織書記後備幹部,同時按「兩委」幹部職數1:1比例選配其他「兩委」後備幹部。對村(社區)「兩委」後備幹部,實行「一人一檔」建立檔案,制定個性化培養計劃,大力培育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村級後備幹部隊伍。
瑞嶺村黨委組織對各經濟社黨支部進行培訓
實現「三支力量」全覆蓋 建強掃黑除惡「主心骨」
推動軟弱渙散整頓落地見效,派好整頓隊伍是關鍵。在具體整頓過程中,廣州市配強用好領導掛點、第一書記、整頓工作組「三支力量」,形成強大的整頓「頭雁」帶動效應,為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的整頓工作注入「強心劑」。
「軟弱渙散村(社區)全部實現由市區鎮(街)三級領導掛點,各級領導負主責、見行動,落實『四清楚』『四必審』『四必到』整頓職責,帶頭做好整頓工作。」廣州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重點難點村(社區)由市、區委書記等主要領導親自掛點負責,組織帶動各級黨委政府和黨員幹部推進整頓,其他領域基層黨組織由1名上級黨組織班子成員聯繫指導。截至2019年底,全市有192名各級領導參與掛點整頓,2018年以來共開展駐村蹲點4700多人次。
派駐瑞嶺村第一書記(右)與村民閒聊,了解村裡盆景生產的困難和問題。
如今,在瑞嶺村開展整頓工作的駐村第一書記,並非該村的特例。駐村第一書記已覆蓋到廣州市所有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除了選派第一書記,廣州市還在每個軟弱渙散村(社區)都派駐一個整頓工作組,由各區統籌從區直、鎮(街)等單位選派隊員壯大整頓隊伍。同時,派駐幹部所在單位與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幫扶解決難點問題,指導促進工作,為整頓工作提供強有力支持。
為確保整頓工作落到實處,廣州市委組織部還建立了蹲點調研工作制度,市委組織部領導每月到重點難點村(社區)開展指導不少於1次,業務處室幹部每周調研不少於1天,敢於觸及矛盾,指導解決問題,使「後進村」變「先進村」,以點帶面促整體提升。各區參照市的做法,加強對軟弱渙散村(社區)的幫扶指導,定期召開會議研究整頓工作,鎮(街)加強指導督促,建立與政法、公安、民政、信訪等部門的常態化對接工作機制,推動職能部門力量下沉,幫助村(社區)解決實際問題。截至2019年底,全市各領域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已落實整頓措施1020多條,排查出的重點問題已經全部得到解決,192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100%符合「摘帽」標準,逾九成達到規範化標準化建設要求。
經過兩年多的整頓,廣州市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的狀況得到根本性的好轉,村(社區)「兩委」班子配齊配強了,「第一書記」整頓工作取得實效,組織生活開展起來了,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解決了,幹群關係越來越密切,村(社區)煥發嶄新面貌,一份份實實在在的「成績單」是廣州市各級組織部門夯實掃黑除惡組織基石的最好展現。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章程 通訊員穗祖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