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流在中國興起及衰退的原因分析

2020-12-20 手捧鮮花的小女孩

中韓兩國之間的歷史交往源遠流長,歷史上各個朝代朝鮮半島均單方面地接受中國文化,尤其在統一新羅時期,向唐朝派遣了大量留學生學習中國文化,掀起了留學熱。到了20世紀90年代,以韓國流行音樂、電視劇、網路遊戲等時尚元素為代表的「韓流」在中國甚至整個亞洲地區迅速蔓延,成為街頭巷尾的熱門話題,甚至引起部分青少年對韓國明星的盲目崇拜和對韓式著裝風格的瘋狂模仿,出現了「文化倒流」現象。然而,2005年開始,韓流出現蕭條,逐漸降溫,不僅很多方面沒有了之前的火爆,甚至還引起了一些文化輸出對象國人民的反感。本文對韓流在中國興起和衰退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以期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可借鑑的經驗和教訓。

  一、韓流得以在中國興起的原因   (一)政府的大力支持   1997年,韓國經濟在亞洲金融危機中受到重創,為了擺脫經濟困境,韓國政府開始重新審視文化產業,並將其作為21世紀發展國家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1998年韓國正式提出「文化立國」方針,隨後制定了一系列明確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的計劃,並專門設立了「韓國文化產業振興委員會」、「文化內容產業振興院」等機構,以促進文化產品的開發製作、市場流通以及國外市場的開拓。此外,教育部提供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產業資源部提供資金支持等,有力推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   (二)同質文化的親和力   韓國和中國都在東亞文化圈內,擁有相似的文化背景。自古以來,無論在語言文字還是價值觀、禮儀、民俗、傳統等方面,韓國都深受中國的影響,尤其是尊崇孔子的儒家思想。因此,韓國人在感情表達、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等方面與中國人都很相近。這是「韓流」得以順利登陸中國的「先天條件」。   由於歷史原因,以孔子開創的儒家學說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中國的社會生活中並不被強調。而在以韓劇為代表的韓流文化中,傳統的道德觀對韓國國民仍然有很大的約束力,他們提倡長幼尊卑秩序、尊師重教、兄弟友愛等傳統倫理美德,甚至可見婦女「三從四德」的影子。韓劇往往將「仁、義、禮、智、信」的儒家思想文化精髓演繹得爐火純青。這些正是今天的中國人所缺失而又嚮往的。中國觀眾從韓劇中不僅能夠感受到韓國文化的特色,而且能回味中華傳統文化的韻味。韓流在文化共同中營造親和氣氛,在文化差異中展示獨特風情,以此徵服了中國的民眾。

  (三)韓劇獨特的視角和故事模式   作為韓流中流砥柱的韓劇體現了新潮的生活方式。雖然這種新潮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西方社會,但韓國以其與中國共有的文化將這種生活方式本土化,使得我們更容易接受他們的生活方式。因此,可以說韓國文化將西方價值觀巧妙地過濾,使得這些外來觀念更容易為中國人及其他亞洲人所接受。對像韓國這樣一個長期受其他文化(尤其是中國、日本和美國)影響的國家來說,它轉而扮演了文化輸出國的重要角色。   韓劇擅長對家庭生活的細緻刻畫,傳統文化往往從日常生活的細節中表現出來,看似家長裡短、柴米油鹽的生活瑣事,卻處處流露出令人感動的親情,蘊涵了很多人生的道理。它們表達了注重家庭關係的儒家價值觀,向中國人展示了在發展現代化的同時如何保留傳統。在這方面,韓國為中國樹立了榜樣。   韓劇能夠獲得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韓國特色的故事模式。具有韓國人特有的感性和思想以及敘述風格的韓國故事成了韓流最大的競爭力。   (四)韓流注重以年輕人為中心的時尚滲透   青少年一直是引導時尚和流行文化的主流群體。在中國,青少年由於受到上一代人的觀念上的影響和束縛,真正屬於他們的文化很少,對於文化觸角異常敏銳的年輕人而言,他們求新求異的特點得不到主流文化足夠的重視,對文化關注的重點自然地就轉移到外來文化之上,因此,中國的青少年文化基本都是海外文化的傳遞,比如美國的快餐文化、日本的動漫文化等等。而韓國則是巧妙的依靠深情浪漫的影視劇文化,贏得了年輕人對於韓國文化的情感認同,同時造就了社會流行符號和風潮。在青少年的帶動下,很多白領人群逐步加入流行的狂潮中,逐步擴散到社會的整體人群。   韓流還緊緊的抓住了青少年的文化心理,由於中國年輕人和上一代人的代溝,以及年輕人的反叛、自我為中心等特點,年輕人越來越崇尚完全的放縱、自由,而韓國流行音樂的HIP-HOP節奏、「過火」的服飾和極盡張揚的身體裝飾正好切中了中國青少年的心理①。

  二、韓流退潮的原因   2005年以來,韓流逐漸出現退潮現象。中國人對韓流的熱情開始冷卻,對韓國或韓國人以及韓國的流行元素表現出來膩煩甚至厭惡的情緒。紅極一時的韓流何以淪落到今天的地步,總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韓劇的缺陷暴露   首先,韓劇的製作商在嘗到成功的甜頭後,開始越來越重視商業目標。在出演陣容方面比起「演員」來更依賴「明星」,拍攝出來的影片也是比起「作品」來更像是「商品」。批量生產的內容雷同、表現手法單一的韓劇,正在受到觀眾的冷落。處於退潮期的「韓流」只剩下了商業化操作。   其次,韓劇過於拘泥於傳統文化,而沒有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如很多韓劇中不停的宣揚婦女的三從四德,這種傳統吃人禮教的羈絆對於女性社會地位普遍高於韓國的中國來說,難免會受到一定的排斥。由於韓國的文化在其形成過程中受到了多方的影響,這雖然使得其擁有絢麗多彩的外表,卻不能忽視其內在東西方各文化的碰撞與摩擦。另外由於不停的吸取卻沒有足夠的整合,使得韓國文化看起來比較粗糙,沒有足夠的沉澱,因而經不起細細琢磨,驚豔之後容易對其失去興趣。所以,可以說韓流興在其文化,亡亦在其文化。   (二)「文化霸權主義」的阻礙   在韓流的強勢推動下,韓國向周邊國家單向輸出影視產品的同時,文化優越感悄然滋生,政府行為的介入,更讓周邊國家對韓國借電視劇宣揚韓國歷史觀、文化習俗甚至飲食的做法產生逆反和排斥心理。不僅如此,這樣的「文化霸權主義」還會引起周邊國家地區文化和經濟上的保護主義。以中國為例,韓國影視劇對中國市場的衝擊太大,致使中國政府採取了限制措施。自從1993年以來,中國引進的韓劇不斷增多,韓劇屢屢在中國內地創造高收視率。與韓劇在中國的「紅火」形成對照的是,中國國產電視劇的發展舉步維艱。因此,廣電總局對引進海外電視劇進行了政策上的調整:「多國引進,不專美韓劇」。與此同時,韓國輸入中國的電視劇價格上漲過快。過高的買入價格讓中國內地電視臺感到不堪重負,自然也會減少韓國電視劇的上映。從韓流在中國的湧動開始,韓劇就是其核心動力。如果核心動力驟然降溫,勢必使韓流在中國陷於停滯狀態。

  (三)狹隘民族主義情緒的負面影響   首先,部分韓國人由於狹隘的民族主義作祟,面對一系列歷史問題,不客觀地看待,而是瘋狂地誇張和擴大自己祖先的歷史功績,甚至歪曲中國的歷史來達到目的,自然會引起中國人的不滿。辱華電視劇的播出嚴重地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情感,也成為了「嫌韓流」在中國風起的因素之一。   其次,2005年韓國將「江陵端午祭」成功申報了世界文化遺產,這一舉動激起了中國人民強烈的民族意識,再次引起了中國人的不滿。雖然韓國的端午祭和中國的端午節有著本質的不同,但是在韓國眾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節日中,偏偏申報了在中國也有著重要地位的端午節,是否多少有些針對中國的意味就不得而知了。總之,這場端午申遺風波造成的誤解是不易被消除的,中韓兩國民眾之間的心理隔閡也進一步加深了。   另外,在高句麗歷史問題、海上經濟專屬區劃分、農產品貿易等事件中,兩國也曾有過很大的紛爭。再加上少數讓中國觀眾聽來不舒服的韓劇臺詞以及網絡上謠傳的孔子是韓國人之類的論調,也容易激起中國人激憤的民族主義情緒。這種情緒擴散開來,對韓國文化產品在中國的傳播必然會產生負面效應。   (四)兩國經濟發展變化的影響   任何一種文化態勢與政治或經濟都有聯繫。這幾年韓國的經濟遇到了一些問題,韓國製造業在中國退卻、服飾貿易中出現韓國方逆差等等,同時中國的經濟迅速發展,由此韓國熱的退卻即可得以預測。   首先,中韓文化產品貿易不對等。中國有媒體報導,中國對韓國文化產品貿易的逆差比製造業產品貿易逆差還大。中國存在嚴重的「文化赤字」。中國大量引進了韓國影視劇,批准了許多韓國影視明星來中國開演唱會、做宣傳,卻沒得到韓國同樣的回報。中國影視劇很難進入韓國市場,韓國三大電視臺更是少有播放中國電視劇。據韓國《朝鮮日報》披露,為了平衡韓國與越南的文化貿易,韓國政府有意識地引進了多部越南電影。但韓國卻沒有對中國這樣做過。無論韓國出於什麼樣的目的,這樣的文化貿易逆差在使中國人感到不解的同時更多的形成了一種厭惡情緒。   其次,2008年,在華韓資企業的不當作為造成了更大的負面影響。由於《勞動合同法》的實行,提高了勞動力成本,部分外企的預期收益下降,加之金融危機的打擊,出現大批在華韓資企業棄廠逃離的現象,不僅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使韓國企業的信譽度大幅下降,韓國在中國人心中的形象更是大打折扣,甚至一度成為不守信用的代名詞。此類負面形象的產生必然引起中國人的反感和抵制。

  三、小結   韓國文化產業的崛起成為許多亟待發展文化產業的國家的一個成功範例。韓流的成功經驗表明,擁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傳統和深厚文化底蘊的中國完全有實力實現「漢風」的全球化發展。應對韓流,我們應保持理智,以開放的大國姿態,汲取韓流文化之所長,以韓流遭遇「寒流」的教訓為戒,切實改善文化產業的發展機制。中國文化在「走出去」的同時,也需要將外國的先進文化「引進來」,這樣才能在多角度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同時贏得文化輸出對象國的尊重,文化推廣自然順水推舟,而且會是長遠可持續的發展。

相關焦點

  • 韓流在中國的崛起與衰退—外國熱、中國冷
    雖然這不是第一部被引入中國的韓劇,但韓劇在中國市場上的火爆就是從這部劇集開始的。而韓劇是韓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僅僅依靠央視的力量,韓劇也無法達到後來的火爆程度。之後韓劇在中國的興起,很大程度依賴的是中國資本對韓國娛樂產業的引入,韓劇、遊戲、女團等等。我們可以把這些資本成為「帶路黨」。
  • 韓流太娘了,不用謝霆鋒怒懟,其實韓流在中國早已衰退
    中國好聲音播出後,最火的是謝霆鋒,因為他說出了很出格的話,他不喜歡哈韓,因為韓流太娘了,我們要找回男人的荷爾蒙。不過現在韓流在中國已經衰退了。隨著經濟發展,中國的本土文化一定會發展起來,更加專業、更具有藝術性、水平更高,到時候自然會把韓流擠出去。但本應不是現在,因為現在本土的文化水平並沒有那麼高。目前韓流的暫時衰退。不過早晚有一天,韓流會在中國衰退。
  • 韓流在中國本土化,這是韓流的進一步文化入侵,還是韓流的衰退
    韓流在中國本土化,這是韓流的進一步文化入侵,還是韓流的衰退?早些時候,中國綜藝大量照搬韓國或買韓國綜藝的版權,而薩德事件後,韓流入侵絲毫沒有減弱,當時中國最火的三個綜藝節目《創造101》、《偶像練習生》、《這就是街舞》就都是買的韓國版權或直接照搬,這使得韓流在中國入侵紮根本土化了。
  • 「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對韓國的影響有多大?你怎麼看?
    「韓流」前幾年在我國非常的盛行,當時很多韓劇在各大衛視熱播,很多人對韓星非常的追捧。因為韓劇在我國的流行,很多人年輕人都為之瘋狂,不僅模仿韓星的穿著和妝容,而且都爭相去韓國旅遊,都想體驗影視劇中的浪漫場景,帶動了韓國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 「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韓風文化熱潮迅速消退,再無曾經的輝煌時刻!
    「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韓風文化熱潮迅速消退,再無曾經的輝煌時刻!韓國文化曾在中國風靡一時,當時出現了許多的「哈韓族」,這些人熱衷於追求各種來自韓國的東西,服飾、妝容、歌曲、影視作品等等。而且追逐韓流的年輕人也非常喜歡韓劇中的浪漫,憧憬自己能夠擁有一段類似的愛情故事。
  • 為韓流幕後興起秋後算帳 柯P直言對綠沒好處
    [新聞頁-臺海網]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北市議員羅智強爆料指中天新聞臺被「行政院長」蘇貞昌「關定了」,臺北市長柯文哲昨在議會被問到此事,他表示,如果只是為了「韓流」幕後興起的原因秋後算帳,對民進黨沒好處;至於聽證會主持人是否涉及利益迴避問題,柯文哲秒答:「這廢話,還要問嗎?」
  • 沒了中國「韓流」還能流到哪兒?
    國內消費市場太小  「文化立國」雄心太大儘管坊間所傳中國「限韓令」未獲證實,一段時間以來,韓國娛樂行業仍然大受震動,「韓流」也似乎在華的確遇到一些「寒流」。由於中國是「韓流」輸出的最大市場,有韓媒稱應藉此契機擺脫對華依賴。「韓流」能找到中國大市場的替代者嗎?其實,「韓流」風靡亞洲十幾年,也存在不少問題。
  • 網友:「韓流」發威的根本原因是一顆為民的心
    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後,快刀斬亂麻,各種選舉時的政見立即提上踐行日程,「韓流」也還在持續發威,就連六合夜市的生意也因為「追星族」的到來而比以往好了三成。「去哪裡吃韓國瑜吃過的滷肉飯」成了最近高雄夜市上的一道風景線。據高雄一位業者表示,近來明顯感受到觀光業景氣變好,因為住房率高,收入也變高了。他認為,韓國瑜上任,對觀光產業非常有幫助,許多旅客擺明是衝著韓國瑜而去。
  • EXO發律師函澄清,雖然韓流在衰退,可EXO的輝煌不會被抹去
    BigBang最近陷入風波,那個韓流鼎盛時期的神團好像在一夕之間,四分五裂。就連後輩EXO也受到了牽連。雖然EXO及時發出了申明,可是從此以後,韓流這個詞,可能再也不是流行的代名詞了。可是不得不說EXO的輝煌和成功真的難以複製。
  • 韓流是種向心力的展現——「告別韓流」意味著什麼(上篇)
    韓流,這是一股強烈的反抗意識所形成的社會氛圍。李來希分析,國民黨作為最大的在野黨,剛好承襲受益於這股氛圍下的熱潮,卻不能善加運用,為了權力的分配與爭奪,創造了所謂的經濟藍、知識藍這種毫無根據的階級,企圖瓦解韓國瑜的氣勢,配合民進黨醜化韓粉,把韓國瑜的支持基礎打成了不理性、不入流的組合,從而把韓國瑜與韓粉草包化。
  • 中國專家:韓流現在要瞄準中國中小城市 而非大城市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魏悅】據韓國《中央日報》1月25日報導,中國城市文化產業發展聯盟執行主席張斌日前接受採訪時表示,文化無國界。中韓兩國要合作。中國的文化產業規模正在急劇增長,但K-pop明星在中國的公演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幾乎逐漸消失。韓流現在要開始瞄準中國的中小城市,而不是大城市。
  • 香港20家謎尚專賣店齊關門,「化妝品韓流」現異常
    韓流代表商品化妝品品牌停止營業的消息,香港媒體對此分析稱,正如韓流在香港和中國大陸容易得到追捧一樣,其消逝也可以很快。  香港島金鐘購物中心金鐘廊(Queensway Plaza)
  • 為韓國瑜站臺 前臺中市長:「韓流」代表庶民大翻身
    為韓國瑜站臺 前臺中市長:「韓流」代表庶民大翻身 2019年06月22日 15:0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從政多年的胡志強分析,「韓流」現象代表庶民大翻身,這場選舉應該關注的就是庶民。(圖片取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6月22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高雄市長韓國瑜今天(22日)在臺中造勢,臺中市前市長胡志強晚間將為韓國瑜站臺造勢。
  • GAG STORY韓國便利店在中國火爆原因是什麼?
    在美國、日本、韓國、泰國以及中國臺灣和香港,便利店已經發展成為零售業中的一種主要業態。在中國臺灣,平均1769人擁有一家便利店,在韓國1815人擁有一家店,在日本2520人擁有一家店,而在中國大陸13.6億認只有1.4萬家便利店,平均9.7萬人才擁有一家便利店。
  • 盤點對韓流嗤之以鼻的中國明星 周杰倫:哈韓的真白痴
    原標題:盤點對韓流嗤之以鼻的中國明星 周杰倫:哈韓的真白痴 盤點對韓流嗤之以鼻的中國明星  韓流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全亞洲,所到之處無不掀起一陣「旋風」,而中國無疑是深受韓流影響的「重災區」,從十幾年前的《藍色生死戀》到如今紅到爆表的《來自星星的你
  • 亞馬遜美國海外倉興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亞馬遜美國海外倉興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亞馬遜美國海外倉興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在美國,和所有網購人員一樣,也有一些人想要網購中國的產品,而中國的商家也想把產品通過網絡銷售到美國,此時很多亞馬遜商家會選擇把商品存儲在美國海外倉,促使靠譜的美國海外倉越來越受到歡迎。今日絲路互聯就給大家介紹亞馬遜美國海外倉興起的主要原因。
  • 從「防彈少年團」到《寄生蟲》,看韓流的新一輪布局思路
    孫佳山 中國藝術研究院韓國電影《寄生蟲》在9日晚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斬獲4項大獎,這不僅改寫了韓國電影史,也意味著韓國電影與電視劇、偶像團體一樣,在韓流中持續發揮著自身獨特的作用。韓流能火起來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抓住了新媒體的戰略機遇期,在當下則主要集中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新媒介形態。韓流正是踩準了一波波新媒體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並提早進行布局,才使相關政策、理念能夠真正落實並打得出去,否則就不可能有那樣顯著的傳播效果。其實在2007年,傳統網際網路時代的韓流已經開始走下坡路,韓流音樂則衰落得更早。
  • 「韓流」的發展史,韓國娛樂業何以能推向世界?
    韓流是怎麼興起的?在這其中,韓國政府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韓流」能夠在短時間內走向世界,離不開經濟基礎。「韓流」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媒體,用來形容韓國影視及音樂等在世界範圍內引起巨大反響的浪潮。隨著「韓流」的影響越來越深,韓國國家軟實力和競爭力也迅速提升。據報導,2018年韓國文化內容產業出口額為95.5078億美元,文化內容產業銷售額則為119.1103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941億元)。
  • 「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對韓國影響有多大?你怎麼看?
    「韓流」的流行要從韓劇開始,還記得早些年的《浪漫滿屋》《藍色生死戀》《大長今》到後來的《太陽的後裔》《來自星星的你》《繼承者們》;韓國的藝人從Rain、宋承憲、宋慧喬、李英愛到全智賢、宋仲基、李敏鎬,歌手李孝利、張娜拉、權志龍、PSY等,都曾在中國市場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熱度,可以說「韓流」影響了一代中國年輕人。
  • 彰化空椅韓流退燒?謝龍介分析:人多到參選人會笑著睡
    國民黨2020參選人韓國瑜到彰化的傾聽之旅,28日晚參加造勢,現場湧入不少支持者,不過有媒體報導現場椅子空一半,質疑韓流退燒。議員謝龍介今上資深媒體人黃暐瀚的節目分析,當晚謝衣鳳、蕭景田分別舉辦造勢晚會,人潮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