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7月23日訊(記者李月媛 王榮海 通訊員 萬凌 杜思)「武漢,一切準備就緒,正張開包容、熱情的臂膀,喜迎世界軍人運動會的到來。」7月20日人民網《美麗武漢,喜迎精彩軍運》一文中,人民日報體育部記者王霞光如此熱情地表達他對武漢軍運會籌備工作的觀感。
CCTV體育頻道報導
王霞光是7月14日至17日來漢採訪的80家國內主流媒體記者之一。作為武漢軍運會「全球百家媒體武漢行」大型採訪活動的一部分,各媒體派出的骨幹記者在軍運會執委會新聞宣傳部組織下,深入探訪了武漢軍運會主媒體中心、軍運村以及海軍五項、馬術、遊泳、公路自行車、馬拉松、沙排、體操等項目場館設施和競賽組織準備工作,同時參觀走訪了代表武漢社會、經濟和文化進步的標誌性單位站點,體驗到武漢各界積極籌備軍運會、決心當好東道主的熱忱與幹勁,採擷了大量鮮活顯著的新聞素材。
截至7月22日,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解放軍報在內的80多家媒體,已發表反映武漢軍運會籌辦成效與進展、武漢市為迎接本屆世界軍運會所作努力的各類報導達600多篇,相關報導並在網絡上有廣泛轉載傳播。
中國日報國際版報導
連日來,有關武漢軍運會的新聞,通過文字、圖片和視頻等多種形式,在報紙、電視、網站、微博、微信等全媒體平臺推送,讓全球讀者、觀眾和網友了解武漢軍運會最新籌備進展及武漢嶄新的城市面貌。
7月16日,新華社播發《軍運會海軍五項賽事場館亮相》消息;7月15日、16日,央視體育頻道《體育世界》欄目及央視網連續播發4篇報導聚焦武漢軍運會籌備進展;中國軍網報導《軍運會海軍五項比賽場館亮相 我軍首次組隊參賽力爭佳績》;人民網推出《美麗武漢,喜迎精彩軍運》;光明日報刊發《35處軍運會場館設施已具備辦賽條件》;7月15日-17日,經濟日報連續刊發《我軍將首次組隊參賽!探訪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海軍五項賽事場館》《30棟公寓樓盡顯荊楚風韻!探訪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軍運村》等5篇報導。
記者注意到,相關報導較為突出的特點之一,是反映武漢軍運會包括軍運村在內的場館設施的設計理念、科技含量、服務保障和賽後利用等方面內容,不少報導也涉及城市整體面貌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問題。
遊泳館採訪
央視體育頻道在《體育新聞》、《體育晨報》和《體育世界》等多個欄目播報中,分別介紹了武漢商學院遊泳館的吸聲科技、軍運會賽馬的來源以及該校馬術場賽後將作為體育公園對公眾開放的內容,用豐富多彩的畫面展現了軍運村的整體布局和江夏民居風格以及公寓內專門為運動員設計的人性化設施。節目主持人點評說,這個各國軍人運動員的賽時之家「溫馨舒適又心曠神怡」。
東湖綠道採訪
中新社連續兩天刊發組稿《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運動員村:全球首個軍運村》、《軍運會海軍五項賽事場館亮相》和《從五項「黑科技」到「體育與自然」》,文章特別提到軍運村是武漢市首個智慧用電小區。報導還詳細介紹了武漢商學院遊泳館的平板空間吸聲材料、BIM和專項水循環處理等技術,以及該校馬術場地使用荷蘭進口織物和纖維確保馬蹄入砂深度在10毫米至40毫米間。在介紹將承擔軍運會4個項目比賽的東湖景區時,文章突出了這種安排「正體現了人與自然融合、體育與自然融合、都市與自然融合的生態理念。」
新華網和光明網在「武漢行」活動期間還刊發近20家海外媒體在武漢採訪軍運會籌備工作的消息,提到智能巡檢機器人和30匹來自歐洲的軍運會馬術賽馬引發海外媒體的興趣,文章還寫到72歲的志願者胡昇在介紹青山沙灘排球場地時講述自己親歷的湖泊「復活記」,生動闡釋了中國「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生態發展之路。
各地媒體的相關報導也是多彩多姿。7月15日-20日,北京日報、北京青年報、廣州日報、南方日報、新華日報、河南日報、廣西日報、重慶日報、湖北日報、北京衛視、江蘇衛視、深圳衛視、安徽衛視、三沙衛視、湖北衛視等省市媒體在各自「兩微一端」平臺上以圖文、視頻等多種方式報導;澎湃新聞、梨視頻、今日頭條、新浪體育、騰訊體育等網絡新媒體,對武漢軍運會籌備情況進行立體化、多角度報導,大大提升了武漢軍運會在各地的知名度。
其中,《北京日報》精心製作「軍運會賽前探營」專題,圖文並茂附加視頻,用醒目的標題讚譽「軍運會史上首個軍運村規模大、品質高」,「馬術賽場保障有力、專業水準高」,「東湖綠道碧波萬頃、湖光山色,成軍運會『最美賽場』」,「海軍五項場館木蘭湖畔展軍姿」。
作為「東道主」地區的媒體,《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湖北廣播電視臺、《長江日報》、武漢廣播電視臺等還大量報導了本次「全球百家媒體武漢行」大型採訪活動,包括境內外媒體記者的觀感。
全球百家媒體武漢行合影
執委會新聞宣傳部組織百家媒體深入到馬術、遊泳、公共自行車、馬拉松、沙排、體操、海軍五項等競賽項目和主媒體中心、軍運村等場館實地參觀採訪,了解軍運會籌備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