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季到來!聊聊中學生心理壓力的那些事兒

2020-12-15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國青年報】;

樹洞

中學生心理壓力的那些事兒

「除了日常的知識積累,影響成績的另一大決定性因素就是心態。」隨著考試季到來,上海市建平中學心理社同學自主運營的公眾號「走心Psychlone」最近發了這樣一篇文章,探討緩解考試焦慮的方法。

在分析了「輸家心態」「玩家心態」和「贏家心態」之後,文章認為最「高級」的是最後一種:注重自己在考試中得到了什麼,把獲得的經驗用於備戰下一次考試;樂觀而有動力的同學,往往能出現在考試名次的上遊。

經歷了長時間的網課生活,又在不久前返校開學,學習成績變化成為中學生們心理壓力的首要來源。「走心Psychlone」的負責人黃瑩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不少同學開學後成績「翻天覆地」:有的「後進生」在網課期間十分努力上進,開學後取得了極大進步;一些原本成績優秀的同學過於自負,又無法抵制網路遊戲的誘惑,返校後考試「就像重新學一遍似的」。

除了學習壓力,黃瑩還總結了中學生可能遇到的親子關係壓力、社交壓力、情感壓力和身體壓力。「尤其是網課時期整天和家長待在一塊兒,好多同學覺得父母對自己要求太高,看孩子哪兒哪兒都不順眼,很心煩」。

尋找支持系統

有27年工作經驗的上海市進才中學心理高級教師沈慧發現,當察覺自己心理壓力大的時候,現在的孩子更願意向家長、老師和專業機構尋求幫助,而家長有時卻不支持孩子的決定。

沈慧講了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事例。疫情期間,在家上網課的方式讓原本不善社交的一位男生覺得「特別好」,因為可以避免跟同學們交往了。可事實上,他在與同學接觸後,卻產生了自己處處不如人的想法,心情有些抑鬱。他主動向家長提出去看心理醫生,家長卻不認為這是非得去醫院才能解決的問題。疫情後期,家長終於帶他去醫院,醫生開了一點兒「可吃可不吃」的藥,家長又害怕藥物有副作用,堅決不讓吃。

「家長覺得,這是通過孩子的努力就能解決的問題,可以不吃藥;孩子則認為,連醫生都覺得可以用藥物幫助我,家長為什麼堅決不同意呢?」後來,通過老師和家長的溝通,親子之間才達成了一致。

「父母不應該迴避孩子的問題,而是要給孩子真正的支持。」沈慧分析說,心理壓力大的孩子,往往覺得自己的痛苦是父母無法理解的,父母空口說的「支持你」顯得很無力。「家長應當重視孩子除學習以外的成長過程,要發掘孩子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更多的時候,不只是告訴孩子』這個問題你可以解決』,而是要真正採取具體的方法,共同面對問題」。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浦東外國語學校心理老師蔡丹藝同樣強調了「支持系統」的重要性。在她看來,初、高中階段的孩子,同伴對他們自我認知的影響往往大於父母和老師。「雖然網課為學生提供了優秀的教學資源,但學校和班級的存在不僅是為了獲取知識,對成長來說還有很多作用,居家學習難免有所缺失」。

「好久不開學,我想念學校的小夥伴了。」不止一位中學生這樣告訴記者。黃瑩說:「雖然網課期間大家可以用手機聊天,但和學校裡發生的真人真事還是不一樣。在學校的感覺更加親密,我們可以聊一些瑣碎有趣的小事,連蜜蜂飛進教室也能成為話題。」

同伴距離遠的問題怎麼解決?蔡丹藝發現,一些班級自己發明了小妙招:在網課正式開始前20分鐘就開放「打卡」,每天由兩位同學輪流值班做「主播」。「主播」有時會放一首自己喜歡的歌曲,說說為什麼喜歡這首歌,然後帶著大家哼唱;有時會介紹家裡一件珍貴的物品,並講講背後的故事。4月是學校的心理月,學校請到了一位在紐約大學電影專業就讀的校友,遠程指導初二、高一和高二的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心理劇,後來有16個班級都完成了這份有趣的「接力」作業。

不要再提「別人家的孩子」

「兒子快初三了,我希望他別再玩遊戲,他卻問我:放鬆時不玩遊戲還能幹什麼?」吳玉蘭是一位具有20年教齡、10年班主任經驗的初中教師,但面對兒子,她卻發現自己需要和他溝通的事兒還有很多。

和很多家庭一樣,連續幾個月的親子密切共處催生出不少矛盾。過去教育學生喜歡「速戰速決」的吳玉蘭,現在覺得「老師講完就結束」的方式是不對的。從商量打遊戲時間開始,她和兒子越聊越深入。「現在有些孩子其實內心很孤單。有的孩子沉迷遊戲不做作業,可能是因為父母施加的壓力太大,或者父母之間互相爭吵,孩子得不到關注,缺愛。這是兒子告訴我的。」

在學校,吳玉蘭也遇到過「缺愛」的學生。預初年級有個男孩,過去在校表現一直很積極,經常來老師辦公室問這問那;疫情居家期間卻「失控了」:不做作業、不上傳,接到老師電話時總是支支吾吾的。老師們後來才了解到,男孩平時在家由奶奶照顧,父母離異後,媽媽在外地,爸爸不大管,電子設備一直在身邊,就控制不住玩遊戲的「癮」了。

吳玉蘭認為,解決這種情況的最好辦法,就是家庭成員之間相互溝通,尤其剛進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要善於觀察孩子言行中是否有異常,儘早介入。「小孩長大要面子了,親子矛盾不像學習問題,一般不會告訴同伴。這時就需要家長、老師正面引導、溝通,打開心結。」果然,這個男孩在吳玉蘭的安慰和鼓勵下,向她傾訴了內心深處的糾結。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家長不要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孩子作比較,這樣很可能會讓孩子關上心門,不再理你。」

這條重要建議來源於吳玉蘭的親身經歷。「家長在工作中壓力也很大,回家面對孩子的學習情況,難免心不平、氣不和,永遠不滿意,覺得都是別人家孩子好。我兒子小時候喜歡聽我講學生的事,現在卻不願聽了,覺得我是在拿他跟別的孩子比。」

吳玉蘭認為,家長不像老師,和自家孩子說話時容易過度直接,可能會傷害到孩子。「聽話、懂事的孩子畢竟少,家長要學會放低身段、心平氣和地和孩子對話。學著只說孩子現狀怎麼樣,而不是老提別人家的孩子」。

吳玉蘭從兒子身上學到的另一點,就是親子之間要建立平等的關係。「十幾歲的孩子其實已經懂得很多事,大人只不過經歷過的挫折教訓多一些。事實上,大人沒法完全從氣勢上壓倒孩子,孩子也只是需要你給一點意見。兒子告訴我,他知道我是為他好,卻不認為我說的一定全對。這我贊同。」

成長是一輩子的事

「現在的孩子不再為物質操心了,更多是思考精神層面的東西。為什麼要讀書和生活?孩子在沒有一個相對明確的答案之前,學習是缺乏動力的。」蔡丹藝在心理教師崗位已經18年,這是她與這一代學生交流得出的感悟。

「做一件事要麼很有意義感,要麼很有趣。學習對大部分孩子來說並不是那麼有趣,這就需要目標感和意義感。」在蔡丹藝看來,許多家長已經習慣了上班、掙錢、養家,也想當然地要求孩子好好學習,以後升學、工作順風順水,卻不能理解孩子對物質沒有那麼在意。還有的家長一邊要求孩子好好讀書,一邊自己下班後也只是刷手機,這會讓孩子覺得,生活似乎沒有目標和意義。

蔡丹藝認為,如果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只是學習成績好,那麼當花了很大精力都達不到目標的時候,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會非常大。「有時候壓力大不是關鍵,關鍵是孩子沒有找到生活的目標感和意義感。如果有目標,壓力自然會轉化為動力」。

「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蔡丹藝總結說。孩子是看著家長、老師來決定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生活中則會耳濡目染地養成處理情緒的方式。她曾遇到一個孩子離家出走,後來一問,孩子卻不認為這是離家出走,「因為這孩子曾看見媽媽吵架後摔門而出,過好半天才回家,就理所當然地認為生氣了就該這樣處理。」

怎樣把學習壓力轉化為動力?吳玉蘭也有個經驗。她認為,家長和老師要根據孩子的學習能力,適當地提一點小要求,而不是一下子要求太高。「有一點適當的壓力,孩子能夠快樂成長;完全不給壓力,長大後也容易承受能力差。」

在學校裡,吳玉蘭總是鼓勵學生先做人、再學習。「學習能力有強弱差異,這都沒關係。只要一個人心態正、積極向上、看上去陽光,周圍人慢慢會接受你。」畢業多年的學生回來看她,都說「好好做人比好好學習重要」這句話記得最牢。「我教過的學生中,有碩士、本科、職校畢業的,他們在工作崗位上都做得不錯,育人目的達到。」她笑著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中學生心理壓力的那些事兒
    隨著考試季到來,上海市建平中學心理社同學自主運營的公眾號「走心Psychlone」最近發了這樣一篇文章,探討緩解考試焦慮的方法。在分析了「輸家心態」「玩家心態」和「贏家心態」之後,文章認為最「高級」的是最後一種:注重自己在考試中得到了什麼,把獲得的經驗用於備戰下一次考試;樂觀而有動力的同學,往往能出現在考試名次的上遊。
  • 中學生心理壓力的那些事兒
    隨著考試季到來,上海市建平中學心理社同學自主運營的公眾號「走心Psychlone」最近發了這樣一篇文章,探討緩解考試焦慮的方法。在分析了「輸家心態」「玩家心態」和「贏家心態」之後,文章認為最「高級」的是最後一種:注重自己在考試中得到了什麼,把獲得的經驗用於備戰下一次考試;樂觀而有動力的同學,往往能出現在考試名次的上遊。
  • 聊聊香港「高考」那些事兒 文憑試怎麼評分?
    聊聊香港「高考」那些事兒  香港「高考」近日開考。在香港,中學生參加的「高考」叫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以下簡稱「文憑試」),也就是時常見諸報端的香港DSE(Hong Kong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xamination)。  誰可以參加香港文憑試?
  • 媒體:聊聊香港「高考」那些事兒 文憑試怎麼評分?
    在香港,中學生參加的「高考」叫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以下簡稱「文憑試」),也就是時常見諸報端的香港DSE(Hong Kong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xamination)。誰可以參加香港文憑試?香港文憑試考什麼?按照什麼標準評分?咱們來聊聊香港「高考」那些事兒。香港文憑試是什麼?
  • 改裝時代到來 聊聊改裝那些事兒(上)
    很多人都會說這是非常危險的,而且蹭輪胎是很煩人的事情,但是相信那些「很多人」不會比漂移車隊的技師更聰明吧?如果連漂移賽車都可以用,為什麼平常代步不能用呢?◆競技風格在快速斂財的同時,在過去由於種族歧視以及貧窮而備受白人社會擠壓的黑人們,有著最為強烈的報復心理,因此便在隨身「行當」上下足本錢,用最直觀的炫富來爆發他們積壓已久的反抗。與街頭Hip Hop文化最大的差別在於這些人更為崇尚金錢,無論從衣著還是所使用的商品等等。
  • 中學生心理壓力的來源及排解方法
  • 臨近升學考試,說說考試那些事兒
    2019年11月,英國有一位16歲的女孩凱特·馬林斯,因為面對即將到來的考試焦慮,打算自殺。它在伯恩茅斯附近的Pokesdown車站選擇了臥軌的方式。自殺途中她感到後悔企圖自救 ,但為時已晚,被火車當場撞到,當場身亡。
  • 「心」守護|考試季之考試壓力應對
    不知不覺11月接近尾聲,考試季也悄然而至。無論是期末考試、大學英語四六級,還是考研,都進入了衝刺階段。
  • 輔導員開直播吸粉數千:聊聊就業那些事兒
    而針對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壓力,推出了《求索——為博士研究生科研之路打氣》等。短短一周多時間,累計參與互動人數超2000人,在線回答百餘個有代表性的問題。更特別的是,這5場直播共有來自天津、北京、上海、杭州和南京等多個城市的7位校友和應屆畢業生嘉賓參與直播指導。
  • 電視劇頻道 聊聊相親那些事兒
    針對時下單身青年與他們的家人最關心的話題,河南電視臺電視劇頻道邀請往期嘉賓做客相親訪談特別節目,初一至初七每天一個主題,暢談相親那些事兒。80、90後平時忙於工作,疏於社交,而網絡的發達更加使得這些男女宅在自己的小圈子裡,加之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又缺少與異性交流的平臺,導致很多人對待婚姻略顯草率,甚至出現了一些為了結婚而結婚的浮躁心理。
  • 跟你聊聊關於羊水破了的那些事兒
    跟你聊聊關於羊水破了的那些事兒時間:2020-06-06 19:17   來源:育兒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破水是什麼樣的? 跟你聊聊關於羊水破了的那些事兒 很多準媽媽都會好奇破水是什麼樣的?通常而言,破水後,更像是涓涓細流而不是間歇性噴湧的泉水。
  • 高中生心理壓力:中學生心理壓力從何而來
    任何現象的產生,總是有其原因的,初中生的壓力來源可歸納為兩方面:一是外在因素二是個人因素。(一)外在因素 1.來自學業的壓力學習壓力無疑是初中生心理壓力的主要來源。進入初中以後學習負擔加重,表現為科目增加,課程加深,對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高。一些學業生從一開始沒有很好地加以調整以適應這一急轉彎時期,感到壓力很大。
  • 辦公「印」話:聊聊口袋相印機那些事兒
    【中關村在線辦公列印頻道原創】情人節快到了,最近總是被男性朋友問「列印照片的那種小機器哪個牌子好,準備給女朋友送禮物」,為了避免後面的人繼續面對面地虐狗,我決定寫一篇文章來聊聊那些小機器,首先,要知道那些小機器應該被叫做口袋相印機。
  • 中學生抑鬱心理的成因及防治
    中學生抑鬱心理的成因及防治抑鬱心理是中學生中較常見的一種心理失調症,是中學生感到無力應付外界壓力而產生的一種消極情緒目前,一些中學生受到學校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他們的大部分時間被迫用在學習上,而無暇顧及朋友間的情感溝通。這種緊張的學習狀態,往往使他們感到生活單調乏味,產生孤獨和寂寞的情緒。6.不合理的「應試教育」給中學生帶來了過重的精神壓力。當前,「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在一些中學還相當普遍。
  • 【訪談】茸城之光欄目——聊聊社區矯正那些事兒
    【訪談】茸城之光欄目——聊聊社區矯正那些事兒 2020-07-21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心理健康教育走進學校 遊戲+故事為中學生考前減壓
    央廣網重慶1月3日消息(記者劉湛 通訊員曾理)昨日,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心理專家張慶玲教授受邀前往重慶市珊瑚初級中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通過做遊戲、舉案例和講故事的形式,幫助中學生正確進行情緒管理,在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前為學生減壓。
  • 英語分類詞彙:來聊聊零食的那些事兒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英語分類詞彙:來聊聊零食的那些事兒 2019-09-16 10:39 來源:小學英語 作者:
  • 九年級中學生壓力過大心理輔導方法
    九年級學生隨著學業的負擔的加重,以及自己和家人的期望,是最容易出現壓力過大的情況,這種壓力會導致學習效率下降甚至出現焦慮情緒,影響身心健康。那當九年級中學生壓力過大時該如何進行正確有效的心理輔導呢?   1、學會自我排解。採取不影響他人和社會的方式,將內心的消極情緒發洩出來,然後重新投入學習和生活。
  • 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初中生壓力最大
    去年,共青團浙江省委與心辰網對浙江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展開了調查研究,調查顯示:浙江省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中學生學業壓力大、幸福感最低。  今天起,我們關注開學季的學生心理健康,將分別推出「中學篇」和「小學篇」,敬請關注。  時報訊 馬上就要開學了,對不少學生來說,開學症候群也在近期暴發。
  • 聊聊朗思考試那些事兒~~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朗思(Language Cert,很多同學乾脆簡稱其為LC)在線考試這種方便、快捷且安全的考試形式迅速進入到了大家的視野。其實早在今年的四月,朗思考試就已經被UKVI(英國籤證與移民局)所認可,在當時的Secure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ELT,安全英文測試)考試組織方認可名單裡,和雅思以及Trinity考試並駕齊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