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之上,遠望3號測量船在返航中突遇險情,船上響起刺耳警報聲

2020-12-16 千鈞堂

作為中國第二代綜合性航天遠洋測控船,遠望三號測量船正式部署之後,就一直在各大洋活動,為我國的衛星、飛船和其他太空飛行器發射飛行提供精確的監控數據支持。但在大洋之上,除了一望無際的海水外,還有各種各樣的突發意外與危機。

就在11月,遠望三號測量船完成預定的測控任務,返回母港的航行期間,在船上時間16點54分28秒,船上輪機室突然響起了刺耳的警報聲,值守人員當即意識到遭遇了險情。經過一番排查發現,左主機監控系統跳出活塞冷卻油進口壓力過低,導致設備運行異常從而引發紅燈不停閃爍。

為了避免對船體設備造成損傷,遠望3號測量船上的主機帶更班長王磊當機立斷,頂著機艙的高溫,在巨大搖晃中徑直下到艙底,直奔備用泵,並迅速按下啟動按鈕。在這之後,開始對各滑油系統壓力情況進行檢查。

出乎意料的是,王磊還沒完成檢查工作,緊接著集控室監控系統再度響起連續不斷的警報聲,正在執行任務的操車手迅速採取措施,對左主機降速,因為活塞冷卻油斷流降速報警。同一時間,值班的輪機員上報了遠望三號降速的原因。

就在各方以為危機解除之際,在船時17點3分52秒,集控室監控系統第三次響起連續不斷的警報聲,接二連三的警報聲,使得輪機組不得不採取措施,迅速組建了輪機應急處置小組,前往機艙處理主機故障。

在主機停止運轉後,應急處置小組緊急對還沒全面降溫的主機進行檢查,結果發現7#缸活塞冷卻油流觀察孔無回油,初步判定為機體內部活塞冷卻油油路故障,由於缺乏必要的維修零部件,在上報獲批後,緊急對左主機7#缸進行封缸,直到第二天船時4點50分故障終於得以解決。

遠望三號測量船在大洋上的遇險並非第一次,但從船上人員的一系列處置可以看出,在面對問題時他們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緊急採取最合適的處理方案,最終解決了問題,這表明了人員的訓練有素。

遠洋三號測量船的經歷說明,在我國航天取得一個有一個的成功背後,有無數的人在保駕護航,甚至在承受著不為人知的風險,儘管他們可能不在、也無法在現場慶祝,但在遙遠的大洋上,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才讓我國航天事業不斷向前邁進。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揭秘「遠望6號」船遠洋航行的衣食住行
    中新社「遠望6號」遠洋航天測量船11月30日電 題:揭秘「遠望6號」船遠洋航行的衣食住行  作者 孫自法 袁繼東  為執行嫦娥三號海上測控任務,中國遠洋航天測量船「遠望6號」晝夜兼程奔赴太平洋預定海域。大洋航行和海上執行任務期間,船上近300名船員如何工作、生活?他們的衣食住行情況怎麼樣?
  • 那一年,他們首次在大洋牧星攬箭!遠望7號船紀念「580任務」40周年
    今年5月18日,是"580任務"40周年紀念日,「遠望7號」船員們在大洋上舉行了紀念活動。   在「傳承『580』傳統 爭當海天先鋒」紀念活動中,遠望7號船員們擺成了數字「580」祝福中國航天事業,新老船員們一起回望「遠望人」的40年……
  • 遠望5號船完成嫦娥五號等3次任務後凱旋
    在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嫦娥五號、高分十三號、天通一號02星等3次海上測控任務後,遠望5號船今天上午平安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據了解,因某型衛星發射計劃調整,遠望5號船及時修改航行安排、提前返航,本航次海上作業82天,安全航行1.8萬餘海裡。至此,遠望5號船今年累計海上作業233天,再創歷史新高,總航程達到51萬餘海裡,相當於繞地球23圈多。
  • 【雙語閱讀】船上的各種警報
    1) General Alarm通用報警警報: 通用警報由7長1短構成。
  • 遠望5號船上的「深夜食堂」
    提到「深夜食堂」,人們往往會想到影視作品中的夜餐餐廳。而遠在印度洋海域,擔負衛星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5號船上,也有一個「深夜食堂」,每天晚上它都為夜班船員們提供著美味的食物和深夜的溫暖。晚上9點,是遠望5號船夜餐主廚李進和助手王慶藍上班的時間,但他們每天都會提前半小時來到廚房,挑選準備當天夜餐的食材。出海執行任務期間,遠望5號船的航海、通信和機電等許多崗位都需要24小時值班,保障夜間值班船員的「深夜食堂」也隨之開放。相比白天的正餐,夜餐相對簡單,但要做精做好也並不容易。
  • 遠望7號船精準測控亞太6C通信衛星
    來源:新華社解放軍分社遠望7號船在太平洋某預定海域嚴陣以待。新華網南京5月5日電(魏龍、楊林海)我國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亞太6C通信衛星後,遠望7號船在南太平洋某海域圓滿完成海上測控任務,為衛星準確入軌運行提供了重要測控支撐。
  • 遠望3號船幫助穿越「黑障」 天鏈二號01星提供信息傳輸支持保駕...
    原標題:遠望3號船幫助穿越「黑障」 天鏈二號01星提供信息傳輸支持保駕護航 只為「嫦五」回家在嫦娥五號歸家的旅途中,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所屬的遠望3號船在印度洋深處,為嫦娥五號保駕護航。此次任務,遠望3號船是唯一的海上測控力量。
  • 長鋪鎮二小:校園響起警報聲
    綏寧新聞網訊 11月30日上午9時許,「嗚,嗚,嗚……」長鋪鎮第二小學校園內突然響起刺耳的警報聲,突然而來的警報聲打破了校園的寧靜。「快!火災警報!緊急疏散!」校園內空氣頓時變得緊張起來。該校領導迅速啟動緊急疏散預案,各位老師立即到達指定崗位,引導樓內學生快速疏散。
  • 遠望5號平安歸港,在嫦娥五號任務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目前遠望5號已經平安歸港,那麼它在嫦娥五號任務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呢?有專家表示:如果沒有遠望5號與遠望6號的密切配合,嫦娥五號探測器的工作無法這麼順利。圖為國產遠洋測量船但遠洋測量船不一樣,它可以無視海洋的限制,直接將監測站搬到海上,並且根據任務需求前往全球各大海域,遠望5號測量船滿載排水量高達2.5萬噸,具備很強的自持力與抗風浪能力
  • 西安城西客運站響起警報聲 員工宿舍樓「著火」
    西安城西客運站響起警報聲 員工宿舍樓「著火」時間:2015-06-27 09:19:26來源:陝西日報傳媒集團版權所有作者:編輯:演練現場消防戰士奮力滅火  6月26日下午,雨很大,突然城西客運站裡響起刺耳的警報聲,三層的員工宿舍樓二樓「著火」了!
  • 遠望號駛向印度洋和太平洋
    11月13日上午,隨著一聲嘹亮汽笛鳴響,遠望6號船緩緩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開啟了2020年海上測控任務收官之旅。遠望6號船緩緩駛離碼頭。今年以來,遠望6號船已累計出航170餘天,圓滿完成了包括北鬥三號在內的4次海上測控任務。在10月17日靠回母港後,遠望6號船就已經為本次出航在做準備。
  • 遠望3號船抵達印度洋任務海域做好充足準備
    而在著陸場萬裡之外的印度洋上,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所屬的遠望3號船已經抵達測控任務海域,正靜待「五姑娘」回家,為其保駕護航。「嫦娥五號」返回時採用俗稱「打水漂」軌道的「地月自由返回軌道」著陸技術。遠望3號船需要完成返回器初次再入大氣層「黑障」附近的遙測、外測、光學測量任務。在採訪中隨船出海的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技術部副主任房新兵形象的解釋道:「此次任務就像在河面上打水漂一樣,高速飛行的石塊會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彈起再落下。在黑障區裡的這一跳至關重要,如果跳不起來,返回器會摔得粉碎,如果跳過了,『嫦娥』可能會逃離大氣層,無法二次進入。」
  • 航海日記:睡溼床板、抓老鼠 遠望7號工程師講過去的事
    2018年末,最新一代航天測量船遠望7號再一次踏上了前往大海的路,這是它第8次駛向遠洋。  在我這樣第一次登船的人眼中,遠望7號行駛平穩,各類生活設施齊全,甚至還有不少娛樂設施。然而,船上的一群「老船員」告訴我,如今舒適安全的工作環境背後,烙印著一輩輩「遠望人」曾經的艱苦歷程。
  • 俄三軍到底幹了什麼,美軍基地突然響起刺耳警報
    讓駐德美軍基地突然響起了刺耳警報,許多士兵遵從警報的通知,被嚇到躲入掩體,不敢動彈。直到幾分鐘以後,警報才停止,士兵們才陸續地走出掩體,慶幸自己「撿回一條小命」。原來是俄羅斯海軍連射4枚飛彈,但沒想到俄羅斯軍隊只是簡單的一次演習,就讓美軍如臨大敵。這要是真的開戰了,駐德美軍能派上多大的用場,還真是一個未知數。
  • 中國遠望3號「小飛機」海上首飛試驗成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10日電(王雪巖 亓創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獲悉,我國遠望3號航天遠洋測控船於10月9日下午,在太平洋上成功進行了垂直起降固定翼飛行器——「小飛機」的釋放與回收海上首飛試驗。
  • 長江口貨櫃船相撞,16名中國船員遇險,650貨櫃隨船下沉
    2020年12月13日23時左右,一艘運力為1740Teu的貨櫃船「OCEANA」因主機故障,在長江口北槽航道D15號燈浮附近,與貨櫃船 「新其盛69」碰撞。東海救助局接上海海上搜救中心信息:中國籍貨船「新其盛69」輪在長江口北槽航道被主機故障的安地卡及巴布達籍貨櫃船「OCEANA」輪碰撞,導致「新其盛69」輪進水有沉沒危險,船上共16名中國船員遇險,外輪目前暫無危險。遇險船舶資料圖,來源船訊網「新其盛69」近期靠港信息事發後,東海救助局派遣專業救助船「東海救101、102」輪前往現場救援。
  • 首次太空漫步,軌道艙卻突響火災報警聲?
    首次太空漫步,軌道艙卻突響火災報警聲? 首次太空漫步, 當航天員翟志剛和劉伯明準備出艙時, 軌道艙中卻突然響起火災報警聲
  • 400萬秒深海「地震」背後:大洋科考的年輕探險者
    11月27日,大洋43航次科考船在出海第5天就遇到9級風、4米浪。  從船上二樓望向窗外,只兩三秒鐘,海平面就從視野的窗戶中央攀升至最頂端。93米長、4502噸重的「向陽紅10」號像被一座巨大的水墓吞噬。大船被海玩弄於股掌之間,左右、上下搖晃。餐桌上的碗、壁櫥上的水果,應聲落地。  每一秒都像六級以上地震。
  • 跨界劇《遠望海天》震撼首演
    《遠望海天》是一部以航天遠洋測量船上的工作人員為原型,講述父子兩代「遠望人」為中國航天科技事業和「科技興國」的理想舍小家為大家,無私奮鬥和奉獻的現實題材舞臺劇,展現了新時代中國航天科技人無懼風浪,蹈海探天逐夢「深藍」的勇氣和大無畏精神,深情謳歌了「遠望」兒女的初心信仰與人格魅力。
  • 直擊復工第一天|這裡1小時內為何響起兩次警報聲
    8點43分,一陣侷促的報警聲響起。發出警報的是在電梯通道旁,安裝在三角架上的熱成像人體測溫儀。大堂裡10多位物業人員和3位在測溫區的白領一下子神經緊繃起來。「體溫正常的,你左手上拿著的東西溫度超過37.3度。」正坐在桌前監測測溫儀的邊衛星說出了報警原因。此時所有的人鬆了一口氣,尤其是站在測溫區的白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