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嫩水嫩的熱帶水果蓮霧,很「嬌氣」,對生長環境有著嚴格的要求,除了我國臺灣、海南等地,在國內其他地方很難生長。
今年,上海金山一家水果基地已經試種蓮霧成功,明年將擴大種植規模,屆時市民足不出滬就可以吃到新鮮多汁的蓮霧了。
蓮霧是許多人熟悉的熱帶水果,因為清脆多汁,色澤豔麗,又具有清熱降火的功效,在廣東、臺灣等地,被稱為「黃金果」。著名作家席慕蓉就在自己的散文《豐收》一文中這麼描寫:「我們家後院的蓮霧樹開始掛果了,蓮霧紅紅的,掛滿了一樹,枝椏伸到牆外實在很誘人。」
記者來到金山呂巷鎮的金石公路上,找到了這家熱帶水果種植基地。「不好意思,目前兩批蓮霧已經售完,您要的話,得再等段時間……」剛到基地,就聽到基地負責人夏燕在耐心地跟電話那頭的顧客解釋。
本來,夏燕跟老公只是在基地的火龍果大棚套種了3畝蓮霧,成熟後大部分送給老顧客品嘗。不想,本土長出來的蓮霧一下子擊中城市人的「獵奇」心理。清香脆甜的味道,清熱降火的功能,引得顧客紛紛回頭預定。「第一次聽說上海也能種出蓮霧了。以前,我兒子從廈門也帶回來過,不過味道寡淡,這裡的甜味更足,也更清香。」一位前來購買蓮霧的顧客說。
本地種出來的蓮霧到底是什麼味?跟我國臺灣種出來的又有何差別?夏燕帶著記者走進了種植大棚。
一進大棚,一股熱浪就撲面而來。記者注意到,大棚內蓋有雙層薄膜,門口懸掛著一個溫度計,顯示棚內溫度已有45攝氏度。大棚內,成片的蓮霧樹鬱鬱蔥蔥,樹上,掛滿了一串串紫紅色的蓮霧,一串上面有七八隻果實。蓮霧上頭小,下頭大,成熟的底部果臍微張,猶如一個個色澤豔麗的鈴鐺般。隨手摘下一隻,咬上一口,果汁立馬就會在口腔四溢,清甜中帶有特殊的清香,好吃又解渴。
都說果子好吃樹難栽,對此夏燕深有體會。她是一位對熱帶水果種植有著強烈興趣的人,看到什麼好吃的熱帶水果都想嘗試種。三年前,夏燕跟老公去廣西旅行,無意間吃到蓮霧,當時就萌生了這個想法:這麼好吃的水果,以後一定要引種到自己的水果基地去。很快,她便到廣西學習取經,一個月後,掌握了蓮霧種植的技術要領。
「蓮霧是一種特別嬌氣的水果,冷了不行,熱了也不行,要在非常溫暖溼潤的環境中才能存活掛果。」夏燕告訴記者,蓮霧能適應在多種土壤裡生存,但是對生長環境要求極高。因此,基地在大棚裡模擬臺灣的氣候環境,對溫度有嚴格的把控。夏天棚內的溫度超過50攝氏度,就要拉遮陽網,開門通風,為棚內降低溫度。冬天,到了四五攝氏度,就要用無煙碳為大棚保溫。而平時的保水保肥工作,更是繁瑣複雜。
今年是基地蓮霧樹第一次掛果。夏燕沒想到,經過三年的精心呵護,自己種出來的蓮霧竟要比南方一些地方的蓮霧風味更加濃鬱,賣相也更好。
而夏燕種植的蓮霧味甜多汁,還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給蓮霧樹「吃」酵素。她的熱帶水果種植基地,有大面積的火龍果以及其他熱帶水果。每年基地都會利用品相不好的水果,做酵素。發酵6個月的酵素,每年兩次澆灌在果樹的根部,能大大提高果樹的抗病能力,長出來的果實也更甜。
據介紹,蓮霧的水分含量極高,每100克蓮霧就有91克的水分。因此,在廣東,蓮霧一直被叫做「水翁」,在臺灣又被叫做「水蒲桃」和「水石榴」。在臺灣,除了鮮食、榨汁,還有一個非常聞名的吃法:那就是在蓮霧中心挖一個洞,塞入剁好的肉茸,入鍋猛火蒸10分鐘。這道小吃就是臺灣最著名的美食「四海同心」。
目前,夏燕的熱帶水果基地裡,原本以火龍果為主。但近幾年,滬上火龍果種植已經不再稀奇,競爭也更加激烈,所以夏燕一直在尋找更新奇的熱帶水果品種。而蓮霧味道好,營養價值高,盛果期的畝產量能達到4000斤。現在,基地內蓮霧的種植面積已經有3畝,預計明年會擴展到15畝,屆時可以讓更多市民品嘗到上海本地蓮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