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韓國瑜要來大陸了。
本月4日,韓國瑜首次召開「兩岸工作小組」會議,宣布本月22日至28日訪問香港、澳門、深圳與廈門四地。這位明星市長將此行定為城際交流,爭取更多的「貨出去、人進來」。
其實,自去年底「九合一」選舉後,已有多位藍營縣市長踏上對岸土地。第一位是澎湖縣長賴鋒偉,上任第二天就去了北京。今年1月13日,還沒正式上任的高雄市副市長葉匡時訪問上海。臺中市長盧秀燕今年1月28日訪問香港,見證了臺中市農會與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籤署合作意向書。但他們都沒有韓國瑜這次訪問那麼受兩岸關注。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韓國瑜的高人氣以及處在地區領導人選舉前的敏感期。人氣高不用多言,從去年颳起的「韓旋風」至今也不見明顯衰減,因此很多人希望韓國瑜出來代表中國國民黨競選。黨內一部分人堅持的「二階段」提名模式也是為他量身定做——假如第一階段提名候選人民調不高,那麼黨中央可以在第二階段徵召其他人參選。
也正如此,綠營很不樂見韓國瑜因為登「陸」而繼續佔據媒體頭條位置,或者幫助提升整個國民黨選情。之前,當局陸委會主委陳明通1月23日南下高雄,以與韓國瑜「尋求戰略對話」為名,希望與他「協同作戰」。面對島內縣市長紛紛西進,當局又「提醒」他們,處理兩岸關係權在「中央」,要縣市長們行事講話注意「分寸」。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更是先禮後兵,向韓國瑜喊話,不要被大陸給「框住」。
即便是韓國瑜這次召開「兩岸工作小組」會議,綠營也有自己的招數。「時代力量」籍市議員稱為了避免「黑箱操作」,要求直播「兩岸工作小組」會議。民進黨籍市議員陳致中則提醒高雄市政府,與大陸方面籤署協議必須得到陸委會授權。這個陳致中是陳水扁的兒子,在上世紀90年代,同為民意代表的韓國瑜曾打過他父親一巴掌。
很顯然,韓國瑜感受到多方壓力。儘管他依然堅持認為政治事務不應該影響其他方面交流,但他也在「兩岸工作小組」會議上表示,會謹守權責分際,涉及當局去權責的,高雄市不會去碰,此行是城市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請陸委會放心。」對於來到大陸可能出現的官方交流,他表示會有一定的接待,但希望經濟性越強越好、政治性越低越好。
這種壓力自他贏下綠營票倉高雄後就沒有停過。上任前他婉拒邀請,以身體欠佳為由沒有出席廈門兩岸企業家峰會。上任後首次出訪,選擇的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聚焦經貿合作。即便這次大陸行,也沒有選擇政治意味更強的北京,而是選擇離高雄近、與臺灣地緣關係更密切的深圳、廈門,時間選擇兩會結束後的本月下旬,由此可見韓國瑜的良苦用心。
這也可以理解。臺灣如今是民進黨執政,藍營縣市長很難繞過它去。與其因為過於高調而遭當局阻撓,還不如採取比較務實、可行的方式,實現韓國瑜的第一次大陸行,為高雄經濟謀得體量龐大的大陸市場。
對於韓國瑜此行,國臺辦表示歡迎。發言人安峰山在應詢時表示,歡迎並支持兩岸城市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合作,共同增進兩岸同胞的利益福祉。安峰山還說,推動包括兩岸城市交流在內的各項交流合作前景廣闊,還有很多事情可做,但也存在著一些眾所周知的人為障礙。希望兩岸同胞共同努力,排除障礙,不斷在強化交流合作中擴大受益面和獲得感。
3月6日,島內《中國時報》刊文標題是《韓國瑜兩岸首航,小英最怕》。蔡英文當局最怕的,或許就是韓國瑜等堅持「九二共識」的縣市長們收穫滿滿,與民進黨當局在兩岸關係上的碌碌無為形成鮮明反差。這種反差不僅僅因為雙方黨派不同,而是因為對兩岸關係認識不同。這種不同或許最初只是表現在「只講經濟不談政治」層面,但相信隨著兩岸交流日益深入,深層次的問題將會不可避免被觸及被討論,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
這也就是常說的那句話,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藉口。從這個角度來看,韓國瑜大陸行向島內傳遞的信號,一定會遠遠超過他本人政治上的得失和2020年的選情。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