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數學家、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張壽武,這樣評價華中師大!

2020-12-27 澎湃新聞

9月3日,華中師範大學第165期「華大論壇」在數學與統計學學院6401報告廳舉辦。國際著名數學家、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張壽武教授為大家帶來了一場題為「從正整數的冪和談起」的精彩報告。副校長夏立新教授,數統學院負責人、教師代表和100多名研究生參加。

報告會現場

人物簡介

張壽武,國際數學大師,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因在數論和算術代數幾何方面的研究工作而著稱於世。張壽武教授是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2011年),美國數學會會士(2016年)和Simons基金會Fellow(2016年),1998年國際數學家大會特邀報告人。他曾榮獲斯隆研究獎(1997年)、晨興數學金獎(1998年)和古根海姆獎(2009年)。他的傑出工作包括:Bogomolov猜想的證明,橢圓曲線上的Gross-Zagier公式在全實域上GL(2)型阿貝爾簇上的推廣,平均Colmez猜想的證明等。

副校長夏立新為張壽武教授頒發「華大論壇」主講嘉賓聘書

9月4日上午,華大在線記者對張壽武進行了一個小時的專訪

華師第一印象

張壽武笑著說,「我是第一次來湖北武漢,以前我並不了解華師,來了武漢之後才發現這兒是一個人才培養基地,是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地方。」在他看來,華師的文化積澱深厚、人才濟濟,好好培養人才是關鍵。張壽武接觸了我校數學與統計學學院的一些老師,覺得不少老師對做研究蠻感興趣。但是,由於時間原因與學生接觸不多,這也是他此行最遺憾的。他希望下次來華師能有更多的時間與師生深入交流,聽聽大家的想法。

張壽武說,「我與彭雙階院長交流很多,數學學院做的很好,更多地去關注學生和青年教師的發展,這是對的。如果有青年老師願意到普林斯頓學習,我可以幫助做一點工作」。

數學與統計學學院院長彭雙階主持報告

張壽武認為,作為一名學生,考高分當狀元不是目的,而是找到自己發展的方向。對於那些學得較好的同學來說,畢業之後不應當為工作擔憂,而應該為自己能做出什麼事情擔憂。現代人們的生活保障比起以前好了很多,學生要想的不應該是就業問題,而應該想更廣更寬的東西。

張壽武坦言,北大清華與華師的差別其實並沒有很大,華師也是一所很好的大學。如果說有差別,就是北大清華匯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頂尖學生,這樣會更激人上進,促使人不斷學習新的東西。

如何學好數學

對於想當數學家的學生而言,張壽武表示,學好數學就要「想大問題,要對問題本身感興趣」。他認為,數學是活的,其內容本身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解決問題。

張壽武把人的大腦比作一個硬碟,如果一個人覺得某個東西有用放進去,另一個東西有用也放進去,過不了多久這個硬碟就滿了。所以東西並不是放得越多越好,硬碟的容量是有限的,它應該使你能以較快的速度恰好解決某些問題。平常情況下,老師會告訴學生們:「基礎要打好。」這意味著所有的課都要學好,但其實有些知識在某個階段或許沒有必要去學,該學的時候再去學。數學的基礎原理了解起來並不是很困難,只不過學細學精要花很長時間。

張壽武建議,對於學工程、物理方面的學生而言,數學要學得紮實一點,按部就班。

要把前面的重要的東西都學好,才能更好地進行後面課程的學習。人的大腦就像胃一樣,需要消化時間,因此人要吃一點、消化一點,過一段時間再重複這個過程。為了多一點時間去消化,就要儘可能早一點去學習,使效果達到最好。

他說,對於文科生而言,學習數學有兩個目的,一是為看懂數據並學會運用,二是為學會用數學思維思考問題。

文科生可以學一兩門數學課程,更重要的是從歷史的角度去思考每個概念的由來,在這種情況下,看一些描述性的數學著作比單純計算更為實在些。因此文科生學數學最好先消化主要內容再計算,這個過程與那些學物理、工程專業的學生恰好相反。他建議開設一些數學欣賞類的課程,比如可以和魔術等結合起來,目的不是為了掌握什麼,而是為了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樂趣,使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學習數學要充分理解,死記硬背是要不得的。

中美數學教育差異

張壽武認為,數學有兩面性,一為藝術性,二為科學性。

它是一整套邏輯系統,不可能用形象的語言完全描述出來。對於一些基礎的東西,如九九乘法表,掌握最快的方式還是背誦。當你真正記在腦海中後,它就成了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一看便知。

張壽武說,在中國的小學教育方面,像這種公共基礎知識的傳授是很棒的,老師們知道如何把一些知識公式化,然後用最簡潔的方法交給學生。而美國講授數學更注重數學的藝術性,不重視數學基礎知識傳授和基本能力訓練,因此美國普通人與中國普通人相比,數學要差很多。

但中國數學課程與美國相比,最欠缺的一方面是老師們很少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很多老師會直接告訴學生們正確答案,告訴他們怎樣算對、得高分,而忽略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在頂尖數學人才方面,中國與美國差距就很大了。這個差距不是一點,而是一個世紀。

我們國家人口多,學生基數大,在這種國情下,不能照搬美國的教學方法,我們要因材施教。中國老師除教授學生們一些基礎的基本技巧之外,剩餘時間儘可能多多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不是簡單草率地再多加一門課,這樣會更加重學生的負擔。

▼▼▼

歡迎大家關注

©華師官方微信公眾號

☟☟☟ 了解華師最新資訊

那麼問題來了

看完訪談

你對學習高數的感受是

↘↘↘【我們在留言區見】

推薦閱讀

華中師大校長趙凌雲在2018級本科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丨胸懷責任 發奮讀書

華中師大宣傳部輿情與新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劉志強

文字:黨波濤郝雅馨

圖片攝影:陳希昌

投稿郵箱:huadaguanwei@163.com

歡迎大家積極來稿

相關焦點

  •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張壽武:中國大學教育扼殺了創新人才苗子
    編者按:9月3日,國際著名數學家、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張壽武教授應邀到華中師範大學進行訪問講學。上午,張壽武在數學與統計學院為師生作了一場學術報告。下午張壽武到華師一附中進行訪問座談,與師生交流。9月4日上午,在雄楚國際大酒店,華大在線記者對張壽武進行了一個小時的專訪。
  • 國際著名數學家張壽武來漢講學:學數學可別死記硬背
    日前,國際著名數學家、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張壽武教授應邀到華中師範大學進行訪問講學。張壽武介紹,這是他第一次來湖北武漢,發現這裡「是一個人才培養基地,是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地方」。 他認為,作為一名學生,考高分當狀元不是目的,而是找到自己發展的方向;對於那些學得較好的同學來說,畢業之後不應當為工作擔憂,而應該為自己能做出什麼事情擔憂。
  • 專訪數學家張壽武:終有一日,要讓別人解中國人出的數學題
    張壽武 資料圖數學家張壽武去普林斯頓大學上班的時候,辦公室通常會開著門。任何學生都可步入交流。張壽武通常會告訴他們自己眼下在做什麼研究,有什麼解決不了的難題。「只要你解出來,你就超過了我。」再加上37歲的伯克利副教授袁新意、2018中科院年度創新人物田野,張壽武的門下蔚然成林。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丘成桐曾經給出過這樣的評價:「帶學生,張壽武是歐美數學家中出類拔萃的。」這些盛放的桃李,悄然實現了張壽武的那一句「超過我」的寄語。
  • 數學家張壽武的成長之路,天才是怎麼煉成的,導師的作用功不可沒
    北大是中國數學家的搖籃,這裡培養出了不少知名的數學家,比如黃金一代的惲之瑋、張偉、許晨陽等人,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一段有趣的故事。其中張偉在哥倫比亞大學讀博期間遇到的導師中國數學家張壽武的故事尤其曲折,這位數學家的成長經歷堪稱傳奇,其中他的導師功不可沒。
  • 專訪數學家張壽武:在數學殿堂裡,依然懷抱小學四年級的夢想
    張壽武 資料圖數學家張壽武去普林斯頓大學上班的時候,辦公室通常會開著門。任何學生都可步入交流。他相信,數學是一門與人的關係尤為密切的學問。不過,張壽武只上一半時間的班,像這樣跟所有人打交道。除了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這座新澤西州小城還有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AS),愛因斯坦、馮•諾依曼、外爾、莫爾斯等如雷貫耳的名字都曾在此停留,共同締造出數學王朝。「如果說猶太人或者穆斯林必須到耶路撒冷拜訪,那一個學數學的人必須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張壽武說道。「我花了20多年的時間從鄉下田野裡走到數學殿堂,唐僧去印度取經也花了這麼長時間。
  • 美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教授張壽武:數學蒼穹閃爍中國新星
    美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教授張壽武:數學蒼穹閃爍中國新星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新增評委:薛其坤、莊小威、張壽武
    本文圖片均來自未來論壇微信公號已經走到第4個年頭的中國「未來科學大獎」迎來了三位新的科學委員會委員:哈佛大學生物物理學家莊小威、清華大學物理學家薛其坤和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家張壽武。1962年出生在安徽和縣的張壽武證明了世界性難題波戈莫洛夫猜想,勤勉的他在青年時代契而不舍,終獲德國數學家法爾廷斯的賞識。他本人後來擔任過華人數學新星張偉和袁新意的導師,評價北京大學數學學院世紀之交的黃金一代將是中國數學的未來。
  • 北大田剛清華張壽武,中國數學界兩大領袖,培養大批年輕數學家
    中國如今的數學界雖然和歐美相比,還有一些差距,但是中國一直都在不斷地進步之中,如今聊起中國數學界的領袖,一般而言,公認的就是田剛與張壽武二人。田剛是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的負責人,也是北大數學科學學院院長,而張壽武則是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與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
  • 張壽武:我是怎樣培養學生的 |優才文摘 NO.1002
    再加上 37 歲的伯克利副教授袁新意、2018 中科院年度創新人物田野,張壽武的門下蔚然成林。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丘成桐曾經給出過這樣的評價:「帶學生,張壽武是歐美數學家中出類拔萃的。」這些盛放的桃李,悄然實現了張壽武的那一句「超過我」的寄語。
  • 普林斯頓大學校友,有這麼多都是著名教授
    普林斯頓大學校友,有這麼多都是著名教授普林斯頓大學出過不少星光燦爛的人物,對美國的社會文明做出過很大的貢獻,從這所學校裡走出過大批的著名教授,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本·伯南克前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本·伯南克,美國經濟學家,前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
  • 數學家張壽武:樂趣才是數學研究的持久動力—新聞—科學網
    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張壽武微笑著,在黑板上寫下幾個數字和對應的獎金金額。 這是9月8日發生在清華大學的有趣一幕。 在當日的華羅庚講座上,張壽武以《三角形的千年之謎》為題,向聽眾解釋了同餘數問題的緣由以及目前的研究進展。
  • 汪詰對話張壽武:好的數學家,像獨行俠一樣做研究
    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摘得其中的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每年的獎項頒發,都堪稱中國科學界的盛事。
  • 從和縣田埂上自學成才的國際一流數學家,曾證明世界性難題波戈莫洛夫猜想
    張壽武教授是當今國際一流的數學家。為什要說起張壽武,因為張壽武是咱馬鞍山市和縣人,他是在和縣農村的田埂上自學成才的。
  • 普林斯頓大學著名數學家約翰·康威因新冠疫情去世!
    4月11日,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家約翰·康威因患新冠肺炎病毒去世,享年82歲。約翰·霍頓·康威,1937年12月出生在英格蘭利物浦,母親是艾格尼絲(Agnes Boyce),父親是西裡爾·康威(Cyril Horton Conway),其父親是一個化學實驗室的助理。
  • 史上最神秘的天才數學家,29歲破解世界數學難題,32歲獲得菲爾茲獎!
    (伍珀塔爾大學) 在法爾廷斯解決莫德爾猜想後,他開始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有一次,法爾廷斯在課堂上講了一位法國數學家 Bis-mut 的論文(大概有200到300頁),他只看了論文的前言部分,就能把整篇論文推演出來。
  • 當代十大著名華人數學家
    先後任美國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數學教授,以及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史丹福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和德國波恩大學訪問教授。1982—1985年曾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主任。項武忠是著名的拓撲學家,在低維拓撲學方面建樹頗多,成就卓著。由於他在拓撲學研究方面不斷取得突出成果,1970年和1983年曾兩次被邀請在法國尼斯和波蘭華沙舉行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45分鐘和1小時的邀請報告。
  • 著名華裔數學家張益唐教授在東南大學精彩演講
    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30日訊(記者 胡曉萌 通訊員 林釗宇)8月27日晚,應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和數學學院的邀請,著名華裔數學家、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數學系終身教授張益唐先生做客東南大學「吳院大講堂」,為東南大學學子帶來了「我對數學的追求」的專題講座。
  • 中國數學家破解了著名數學難題
    八月15日從浙江大學獲悉,世界著名數學難題「法伯相交數猜想」被浙江大學數學中心劉克峰教授和他的博士生徐浩成功證明,著名華裔數學家丘成桐日前在浙大向他們表示祝賀。 「浙大數學中心解決了這個著名世界難題,我非常興奮,祝賀你們!浙大的學生是世界一 流的!這個難題哈佛沒能證明,你們卻證明了!」
  • 青年才俊,盤點世界80後數學家牛人
    20歲進入波恩大學,僅用4年零3個月即獲得博士學位,在其博士論文中建立了一個被很多數學家看好的代數幾何新理論,並用這個理論解決了菲爾茲獎得主Deligne的一個重要猜想的重要特殊情形。獲得博士學位當年他即被聘為波恩大學Hausdorff 講席教授,這是德國最高薪金級別的W3教授職位。
  • 35歲美國華人數學家摘取「華人菲爾茲獎」(圖)
    8月6日,第七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教授張偉獲得晨興數學獎金獎。該獎項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即華人數學領域的最高榮譽。  35歲的金獎獲得者張偉是四川達州人,出生在大竹縣農村。2000年他從成都七中畢業保送到北京大學數學系,34歲時被哥倫比亞大學破格聘為數學系終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