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題好文一半.」標題是文章的眉目,是對文章最精粹的概括,也是連接文章和讀者的橋梁。標題是文章呈現給讀者的第一印象,不僅影響編輯用稿取捨、讀者閱讀選擇,而且也提供了編制題錄、索引等文獻檢索的特定信息。因而文章的被接受程度與標題緊密相關,對標題切不可小覷。
學術論文的標題同樣重要,但有些作者較專注於內文寫作,在標題設置上較為隨意,或者不清楚一些基本規則,導致標題存在種種問題。加之學術論文專業性較強,有些編輯又覺得難以置喙,結果學術論文標題往往雷同、呆板。筆者在工作中發現,學術論文標題中存在一些較為共性的問題,大有優化的空間。本文試以審稿中的一些實例和期刊網中搜索到的論文標題為例加以說明。
標題一般分為主標題、副標題、分標題幾種(下文標題如無說明均指主標題)。
主標題:主標題是文章總體內容的體現。其要求是恰如其分地概括文章內容,精煉、醒目。最常見的方式是展現文章的關鍵研究點,如主要觀點、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目的等。
副標題:副標題用於對主標題進行補充、強調,如研究範圍的界定、論文側重面、研究取徑等。特別是一些商榷性的論文,一般都有一個副標題,如在主標題下方加上「與××商榷」之類的副標題。有時候,主標題是虛題,副標題則為實題,比如有些作者以詩詞作引,如《我以我血薦軒轅——淺論魯迅五四前後十年間雜文》《於無聲處聽驚雷—從〈平凡的世界〉中透析路遙的悲劇意識》等。在這種情況下,副標題形為副、實為主。
分標題:設置分標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清晰地顯示文章的層次。使文章脈絡清晰、便於閱讀。分標題的設置必須層級明確,切不可以下犯上,即下級標題與上級標題相似或更大。同時分標題應該是對總標題的一種層層解析,反映出作者的寫作思路是否明晰,也使讀者閱讀時更易抓住綱目,領會主題。
2.1 標題含混,主題不夠鮮明
契訶夫說:簡潔是才能的姊妹。標題更應該提綱挈領,清晰展現內文主旨。好的論文標題都要儘量做到直截了當、一語破的、文約而事豐、言短而旨遠,不可冗長或語焉不詳。論文的標題過長不僅容易使人產生繁瑣和累贅之感,而且難以讓讀者得到鮮明的印象,從而影響對文章的閱讀選擇。一般而言,標題以12字以內為佳。為使標題主題清晰,又能信息完備,可加副標題進行補充。
比如一論文標題為《一則美國救援海嘯受災國家的新聞:從批評性視角看》,其內容摘要為「文章選取一則美國救援海嘯受災國家的新聞,運用Fairclough的語篇分析方法及功能語言學的有關理論,從批評性視角對語篇進行了文本描述、文本闡釋、文本說明,揭示了意識形態對語言的影響。」從內容摘要可見這一標題含混、主題亦不鮮明,如果將主標題進行一定升華,同時以副標題進行一些界定,則更為合宜。
2.2 標題過大或過小,名不副實
有些論文標題很泛,內文卻僅論及某地域、某方面,或者僅以不足萬字的篇幅空洞地闡述一個大話題。
2.3 標題「跨界」,不合規範
各種文章有相應的約定俗成的規範,或有特定的辨體詞,從標題上即可辨別是新聞稿、政論稿,還是學術論文。有些學術論文過於應景或花哨,缺乏學術文章的莊重。
2.4 標題與內文小標題相重合,不能統領全文
總標題與分標題應該是一種統屬的關係。設計精當的主標題和分標題如樹幹及其枝丫,脈絡分明,最忌主次不分,層級不明。
2.5 常見標題用詞的不合理使用
標題中有些常用詞語,作為一種辨體詞,可以界定文章屬性,但應適可而止,宜開門見山、直入主題。建議儘量少用「淺析」「淺論」「試論」等謙辭,以及「關於……的思考」「……之我見」等閒詞。
在修正標題時,如果標題能恰如其分反映內容、統領分標題且相呼應,應該說就是中規中矩達到要求了。如何在緊扣文章內容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標題呢?筆者強調的是標題應突出內文創新點,有個性且具有形式美感。筆者總結的優化技巧有以下幾點。
3.1關鍵內容置頂,先聲奪人
論文的創新也體現為標題的創新,如果內文有創新之處,標題卻平庸乏味,則很容易導致文章明珠暗投。如果將文章的創新點或者研究的關鍵問題置頂,後面以冒號或破折號加以說明,則會更有吸引力。
3.2形成內在張力
「張力」這一概念在1937年由美國新批評理論家艾倫•退特從物理學領域借用到文學理論研究領域,本文用此概念來表達標題中所營造的一種對立、矛盾而又相互轉化和平衡的動態關係。比如相反的概念,或者相距較遠的兩個概念間,容易產生探究空間,激發閱讀興趣。
本文為周莉華老師發表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年第12期)的文章。本文為節選。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微信號:bdhlt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