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中國著名的人口大省,也是每天務工的主力軍,人口輸出能力是出了名的,所以可以看到河南人在全國各地外出打工,給人一種處處是老鄉的感覺,確實出去工作的河南人,會因為親切感聚在一起,就像中國人出國打拼,聚集在某個地方,就會形成「唐人街」,形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
陝西有一個低調的古城,叫「小河南」,因為那裡住著很多河南人。據統計,當地河南人佔總人口的40%,基本上在這個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河南人,不了解情況的人真以為實在河南的城市,這個特殊的城市是陝西寶雞。
寶雞市是陝西省的地級市,位於關中平原的西部,有2700多年的歷史,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寶雞古稱「陳倉、雍城」還被譽為「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是關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節點城市,也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的副中心城市,雖然2019年地區GDP不高,但也就2300多億,在未來一帶一路起重要作用。
為什麼寶雞被稱為「小河南」,當時河南人為什麼那麼多?那是因為在戰爭年代,為了逃避日寇的鐵蹄,人民被迫骨肉分離,不得不分頭逃亡,成千上萬的中國人走上了流亡之路。抗日戰爭時期,河南受戰爭影響嚴重,當時估計有300萬河南人從西部潼關出逃,逃離故土河南,當時逃亡的河南人大多是沿鐵路逃亡的,且貫穿東西的「隴海鐵路」只修到了寶雞市,所以沿鐵路逃難的河南人就在寶雞市紮根了。
所以寶雞市有那麼多的本地河南人才,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還有一部分河南人移民到這裡與本地人和諧相處,住在這裡的一些河南人紮根後,就和當地人結婚生子了,久而久之,寶雞市的「河南味」如此濃厚,以至於河南方言一度成為當地的「官話」,很多寶雞人為了方便交流,不得不學習河南方言。
如今,寶雞市迎來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機遇。在《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積極打造寶雞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進一步提升寶雞等重要節點的綜合承載能力,努力把寶雞打造成一帶一路上的國際化大都市,挖掘自身優勢,融入一帶一路,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助力寶雞經濟騰飛。
值得一提的是,寶雞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素有「炎帝故裡」之稱,到目前為止,一些歷史文化古蹟得到了保護,其中炎帝陵是傑出代表,還有法門寺、太白山、關山草原、通天河國家森林公園、千湖國家溼地公園等著名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