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食藥監局整治保健品虛假宣傳:用了25年的監管法案是時候改改了

2020-12-19 界面新聞

記者 | 劉芳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周一(2月11日)指控17家保健品公司虛假宣傳產品療效,並對它們發出警告信。在當天的新聞稿中,FDA局長戈特利布(Scott Gottlieb)表示,美國將對保健品監管制度進行現代化改革。

據FDA官方公布信息,這17家保健品公司均是由於在社交媒體和網站上虛假宣傳其產品可預防或治癒阿爾茨海默症、癌症或阿片上癮等疑難病症被FDA警告的。FDA認為,這些公司的58種產品在未經批准的情況下宣傳其藥用功效,屬違法行為。這些公司有15個工作日就如何改正這些行為作出解釋,不然將面臨進一步執法行動。

被FDA發警告信的公司部分名錄。圖片來源:FDA截至2016年,美國市場上的保健品約有8萬種。根據錫安市場研究公司(Zion Market Research)的最新數據,2016年美國保健品銷售額達到近1330億美元。戈特利布也表示,目前每四個美國消費者中就有三個定期服用保健品。

然而,和處方藥及非處方藥不同,保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會受到FDA的審查。近年來,醫生和公共衛生專業人士對政府部門有限的監督表示擔憂,而醫學博士出身的戈特利布也顯然對某些保健品公司誇大療效的現象相當不滿。

在2月11日發布的新聞稿中,戈特利布表示:

「科學和證據是FDA審查過程的基石,是證明醫療益處的必要條件,特別是當市場上的某個產品號稱可以治療阿爾茨海默症等嚴重和複雜的疾病時。阿爾茨海默症是一種極具挑戰性的疾病,不幸的是,它無法被治癒。任何未經證實就宣傳有藥物功效的產品都可能誤導消費者。由於相信保健品的功效,病人或許不會再去尋求能緩解疾病症狀的療法,或者更糟,某些欺詐性保健品可能造成嚴重甚至致命的傷害。簡單地說,醫療欺詐是對弱勢群體的掠奪,浪費患者的金錢並往往延誤治療。我們將採取行動,保護患者及家人免受誤導性的、未經證實的產品的傷害。」

目前受到警告信的保健品公司反應不一。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很多公司對FDA的行為感到驚訝,但已採取措施修改網頁宣傳。營養聯盟公司(Nutrition Coalition Inc.)總裁桑德(Kolleen Sunde)表示:「我們從沒遇到過任何問題,監管部門一直告知我們很好,很符合要求。」

Peak Nootropics公司老闆巴茨(Dennis Butts)說, 該公司一直在努力消除網站上任何誤導消費者或誇大的說法或連結。另一家公司TEK Naturals則在一份聲明中說,他們正在評估FDA的信件,已聯繫FDA並承諾遵守法律。

被FDA發警告信的purenootropics公司官網產品截圖對於保健品能大肆宣傳藥用功效的原因,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研究保健品安全的科恩(Pieter Cohen)副教授對《華爾街日報》表示,沒有任何法律禁止保健品公司做出表達上更為籠統的陳述,例如產品「可以增強大腦功能」。但消費者往往意識不到這和治療疾病有著天壤之別。

「如果只是聲稱這款保健品對你的大腦有好處,而不需要臨床數據來支持這一點,那麼這個(法律)環境就很適合欺詐。」他說。

對於這一點,FDA局長戈特利布有著自己的想法。他在新聞稿中明確表示,發警告信是FDA對保健品管理制度進行現代化綜合改革的一小步。在美國國會通過《保健品健康和教育法案》(Dietary Supplement Health and Education Act,DSHEA)25年之際,FDA需要做出變革以應對不斷變化的保健品市場。

戈特利布在國會。圖片來源:網絡FDA的目標是既讓消費者能夠獲得合法的保健品,又能保護公眾免受非法產品的侵害。對此,戈特利布提出了以下四點新的工作機制:

一,當FDA認為某種物質不應被作為保健品成分時,FDA將建立新的快速反應工具來提醒公眾。這樣消費者就可以避免購買或使用含有(危險)成分的產品,並通知行業人員避免生產或銷售這些產品。

二、為確保監管機制既能充分評估產品安全又促進創新,FDA將更新「保健品新成分通知」(new dietary ingredient notification,NDI Notification)程序的合規政策。根據《美國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The Federal 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保健品的製造商和分銷商必須將保健品新成分通知給FDA。因此,有效的NDIN程序是FDA在消費者購買產品前評估其安全性的唯一機會。我們正在繼續制定NDI通知準備指南,以確保FDA能夠徹底審查這些成分的安全性。

三、在保健品行業不斷創新的同時,FDA也必須更多地利用其現有資源和權威機構來評估這些產,更需要合作研究和互相了解。為此,FDA成立了植物學安全聯盟(Botanical Safety Consortium)。這是一個混合制機構,匯集來自業界、學術界和政府的優秀科學家,通過評估保健品中的植物成分或混合成分的安全來推廣科學成就。

四、我們將制定新的執法行動戰略來保護公眾健康。例如,我們在去年11月曾警告消費者不要購買「犀牛」男性增強產品,因為它們含有西地那非和/或他達拉非,這兩種藥物都是FDA批准的處方藥偉哥和西力士的有效成分。同月,我們向一些公司發出警告,因為它們非法銷售含有一種名為噻奈普汀的化合物的保健品。

五、最後,我們希望就有必要修訂《保健品健康和教育法案》與公眾進行對話。我們認為,就是否應該修改法律進行更廣泛的公眾討論是有價值的。我們相信,將來可能會有機會使《保健品健康和教育法案》更與時俱進,同時保持法律的基本平衡。例如,一些人建議修改規則,建立保健品專有權(exclusivity)的渠道,並增設產品目錄。強制性(FDA)的產品列表可以在市場中提高透明度並建立風險管控的監管機制。

相關焦點

  • 這些保健品剛被食藥監局暫停銷售!
    這些保健品虛假宣傳,剛被食藥監局暫停銷售!近年來,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群體消費信息不對稱、認識能力弱等特點,通過電視購物、會議營銷等形式虛抬售價、誇大保健食品功能,設置消費陷阱,侵害老年消費者合法權益。
  • 「3·15特別報導」上市隨意,事後監管,美國如何整頓它龐大的保健品...
    回顧過往與當下政策可以發現,這家在藥品監管上被視為全球標杆的機構,對保健品監管的重心主要在整治虛假宣傳上,對產品準入卻幾乎是「無為而治」,這與國內「重審批,輕監管」的監管現狀恰恰相反。在保健品的監管上,過去大半個世紀裡FDA的經驗與教訓值得學習。
  • 食藥監向4500億保健品動刀 業內稱這次是動真格
    ­  食藥監向4500億保健品動刀 10家上市公司及關聯公司被盯­  時代周報記者 吳綿強 發自廣州­  近來,一份涵蓋40家保健品企業的名單在國內保健品行業圈內廣為傳播,內容來自本月由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的《2016年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重點抽檢食品生產企業名單的通告》(2016年第64號)。
  • 保健品直銷30年: 亂象背後的監管欠帳
    同樣在1994年,中國保健科技學會在北京民族文化宮主辦保健品博覽會,朱保國包下了整個圓廳以及民族宮主樓外牆立面和樓前所有草坪圍欄的POP廣告宣傳他的太太口服液。  1994年的中國直銷業也亟待轉型——這一年,以「老鼠會」手段傳銷珠寶飾品的紅安聚富東窗事發。
  • 保健品再被起訴,美國MoveFree益節被指存在虛假宣傳
    本報訊,近日,國產氨糖品牌「伊索佳」的生產企業海正藥業(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海晟藥業(浙江海晟藥業有限公司)委託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上海博和律師事務所、上海市中大律師事務所就美國保健品牌「MoveFree益節」氨糖鈣片保健品存在虛假宣傳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分別向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和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 2017全國食品虛假宣傳十大典型案例公布 湖州涼茶案被點名
    2017年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十大典型案例。2017年7月,國務院食品安全辦、食藥監總局等9部門部署在全國開展為期一年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行動。圍繞未經許可生產經營、虛假標識聲稱、非法添加藥物、違法營銷宣傳、欺詐銷售等違法行為,堅持問題導向,落實「四個最嚴」要求,重典治亂,標本兼治,淨化食品生產經營環境。
  • 美國保健品有多亂? 20%的產品存在虛假宣傳
    美國不少消費者待保健品如同日常食品,美國保健品和藥物超市裡的保健品琳琅滿目。  保健品不像藥品一樣受嚴格監督 導致虛假宣傳、誇大功能  近日,紐約州總檢察長辦公室發出調查報告,指控四大零售商——健安喜(GNC)、塔吉特(Target)、沃爾格林(Walgreens)和沃爾瑪(Walmart)的保健食品出售具有潛在危害的植物維生素補充劑。報告稱,許多潛在易過敏的草本成分並未標明於標籤。
  • 保健品店虛假宣傳檢察機關發出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
    偌大的標語一排一排的掛在這家保健品門面上、臺階上。2020年3月,金州區檢察院對該保健品店進行了走訪調查,發現宣傳標語均是該店負責人、員工自己設計、製作、發布,雖未產生廣告費用,但是卻含有大量不科學的表示功效的斷言、保證等內容,可能使群眾對產品的真實情況產生錯誤聯想,從而影響其購買決策。
  • 北京朝陽區食藥監督局:收繳近6噸假冒保健品
    剛剛成立不足10天的朝陽區食品藥品監督局,前天成功搗毀一處大型保健品制假窩點,現場查獲假劣食品、保健品近6噸。  前天下午,朝陽區黑莊戶食藥所在與黑莊戶派出所聯合巡查時發現,位於黑莊戶地區的大魯店三村有一戶偏僻民宅存在非法加工食品嫌疑,他們迅速向朝陽區食藥監局舉報,隨後,朝陽區食品藥品稽查大隊8名執法人員到達現場,在一處戶外沒有任何企業標識的民宅內,發現一個生產假劣食品、保健品的黑作坊。
  • 網際網路銷售模式助長保健品市場亂象
    據了解,近年來保健食品市場亂象整治力度持續加大,但是虛假廣告、誇大宣傳、消費欺詐等問題仍然屢禁不止。專家認為,必須明確保健品的法律定位,加快完善保健食品監管的配套規章制度。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保健品行業市場規模達2227億元,同比增長18.5%,預計2021年有望達到3307億元。另據公開資料,2019年全球保健市場規模達2667.4億美元,我國已經成為了僅次於美國(佔比29.1%)的第二大保健品市場,佔比為21.8%。
  • 記者調查:不少保健品虛假宣傳 過量服用反損害身體
    經醫生診斷,孩子是因為吃了過量含有激素的保健品。類似浩浩這樣因為服用保健品帶來身體損傷的例子並不少見。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增高的、補鈣的、益智的……形形色色的兒童保健品被愛子心切的家長們送進孩子的口中。和老年人往往被套路購買保健品不同,兒童保健品多是家長主動選擇,虛假宣傳、隨意忽悠讓家長心甘情願慷慨解囊。
  • 警惕這27類虛假宣傳表述
    那麼,自己經常吃的所謂保健品到底算是食品還是藥品?它們所承諾的功效真的比看病開方還要神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又該怎樣鑑別保健品的真假好壞呢? 保健食品不是藥品 要想了解大家經常在市面上見到的保健品和食品、藥品分別是什麼關係,就要先搞清楚它的規範叫法。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一份《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問答》。
  • 台州整治保健品亂象 查處違法案件101起
    今年7月以來,台州市場監管系統開展整治,行政機關就難以有效日常監管。機制,通過對保健品市場欺詐和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禁止監管部門對保健品評優暫停發放直銷牌照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禁止監管部門對保健品評優暫停發放直銷牌照據新華社消息,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13部門召開聯合部署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電視電話會議。直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有虛假宣傳、超直銷產品範圍經營、在未批准區域開展直銷業務等違規違法行為的,在市場監管等部門執法處罰的基礎上,撤銷所涉直銷產品備案;情節嚴重的,依法撤銷相應分支機構直銷經營資格直至吊銷該企業直銷經營許可證。
  • 南京中科再上黑榜 四款保健品虛假宣傳被通報
    在6月11日發布的江蘇省藥監局違法保健食品廣告公告中,南京中科集團生產的「甲爾」、「銀靈通」、「番茄紅素」和「靈芝孢子油軟膠囊」四種保健品被通報。    保健品不是藥 渲染功效宣傳違規    在南京中科此次被通報的違規保健品中,「中科牌番茄紅素膠囊」廣告中出現了「一日一粒前列腺不用煩、三盒讓你重拾久違的暢快淋漓、對他(她) 好點,就用中科番茄紅素、一日一粒前列腺舒服曬」等易與藥品相混淆的用語。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十九條、第三十四條的規定。
  • 【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全國在行動】
    【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全國在行動】餅乾挑戰減肥?假的!發布時間: 2018-04-11 12:25:10   |  來源: 中國醫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日前,在食品、保健品虛假廣告整治中,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市場監管局查獲了一起
  • 新聞早知道丨甘肅手機報(2019.3.6)消協支招破解保健品虛假宣傳...
    省消協支招破解保健品虛假宣傳「坑老」套路近年來,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保健食品需求日益旺盛。同時,國家對保健品分為食品類保健品和保健儀器,並規定保健品不是藥,不得以治療效果進行宣傳。但絕大多數保健品往往在廣告宣傳中宣稱對疾病有治療作用,有些甚至還宣傳包治百病,以治療效果做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在混亂的市場中,經營者常常利用各種手段和套路誘導欺騙消費者,從而達到他們牟利的目的。這些手段和套路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一些保健品經銷商利用老年人群體信息辨別能力不強的弱點,通過各種...
    對此,北京市食藥監局表示,「文章內容如果作為保健食品廣告內容申請批准文號,不會通過我局審查」。記者搜索相關報導後還發現,早在2011年,富硒靈芝寶就曾因為虛假宣傳受到黑龍江、遼寧以及北京等地有關部門的處理。如此看來,該產品責任廠商屬於「故錯重犯」。 搜索相關網絡信息,記者發現,保健品虛假宣傳的案例很多,全國各地有關部門也經常採取相應的執法行動,然而,保健品詐騙案例卻依然不斷出現。
  • 保健品不治病虛假宣傳,央視:市場亂象的「病」得治
    近年來,保健品市場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屢屢曝出各種「坑老」的負面消息。一些不良企業往往用小恩小惠吸引老年人參加活動,再通過所謂健康講座等形式誇大療效虛假宣傳,來兜售保健品,各種套路層出不窮,很多老年人上了當還蒙在鼓裡。而由於這類案件難於取證,不良企業卻往往能輕鬆逃避法律的監管和制裁。
  • 保健品帝國史
    這又要說到我國可歌可泣的食藥體制改革了,保健食品可以算是多次機構改革更迭中,最為折騰的品類。1996~2003年保健食品都是衛生部管理。到了2003年機構改革,國家層面將保健食品的審批職能劃到了食藥監局,其他職能還在衛生。儘管當時國家劃轉完畢,地方上卻遲遲未能改好,有的地方保健食品屬於食藥部門監管,有的則還在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