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不少保健品虛假宣傳 過量服用反損害身體

2020-12-27 央視網

記者調查:不少保健品虛假宣傳 過量服用反損害身體

原標題:

  □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翟永冠 董小紅

  9歲的成都男孩浩浩,遇到了這個年齡和性別不該有的尷尬,他的胸部竟然開始發育了。經醫生診斷,孩子是因為吃了過量含有激素的保健品。類似浩浩這樣因為服用保健品帶來身體損傷的例子並不少見。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增高的、補鈣的、益智的……形形色色的兒童保健品被愛子心切的家長們送進孩子的口中。和老年人往往被套路購買保健品不同,兒童保健品多是家長主動選擇,虛假宣傳、隨意忽悠讓家長心甘情願慷慨解囊。

  服用保健品反造成身體損害

  「起初是孩子不願意去上遊泳課了,也不說原因。直到有一次出去吃飯時,孩子把湯倒在了身上,卻死活不讓我脫上衣,才發現孩子的乳房竟然發育了。」浩浩媽媽李女士告訴記者,經兒科醫生診斷,是因為吃了不少補鋅的保健品導致激素紊亂,生長加速。

  與浩浩相似,6歲的天津孩子林林因為尿急、尿頻住院治療,醫生診斷為高鈣尿症導致的尿路感染。林林父母說,孩子每天都吃從國外買來的補鈣產品。醫生評估後認為,林林是因為鈣攝入量過多導致高鈣尿症。長期高鈣會影響鐵、鋅等微量元素吸收,造成免疫力低下、貧血、厭食等症狀。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兒科醫生朱華說,因濫用保健品導致兒童身體損傷來求醫的案例並不少見,問診發現,不少家長都是擔心孩子營養不足,或者覺得應該提高免疫力就給孩子服用,有的孩子長期服用某類保健品,有的孩子甚至同時服用多種保健品。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上的兒童保健品名目繁多,補充微量元素的、保護腸胃健康的、健腦的、增強免疫力的……記者在多地的藥店、母嬰店等看到,深海魚油、DHA、蛋白粉等兒童保健品被放在醒目位置,價格從十幾元到幾百元不等。有銷售人員稱,牛初乳、蛋白粉等產品在家長群體中備受推崇,葡萄糖酸鈣、葡萄糖酸鋅口服液等補充微量元素的產品非常暢銷,口味酸酸甜甜的,小孩子都喜歡。

  「只要是對孩子有益的東西,我們都願意嘗試。」成都家長宋先生說,他現在給孩子買的各種保健品都是一些育兒圈、朋友圈推薦的,包括深海魚油、益生菌、蛋白粉等,半年都吃不完,有新的還會繼續買。

  不少產品涉嫌虛假宣傳

  廣告法明確規定,保健品的廣告不能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者保證;不能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不能聲稱或者暗示廣告商品為保障健康所必需等。但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兒童保健品在銷售時會暗示家長產品是健康所需或具有預防治療功能,涉嫌違法。

  「用於治療缺鋅引起的營養不良、兒童生長發育遲緩」「用於預防和治療因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引起的各種疾病」「用於治療因缺鈣引起的疾病」……這樣宣稱有治療或預防作用的兒童保健品比比皆是。一些家長告訴記者,總是擔心孩子身體弱,看到這樣的廣告就想試試。

  一些實體店銷售人員更是極力誇大保健品的功效。「提升免疫力」是萬能話術,不好好吃飯就要補鋅,睡覺不安穩要補鈣,個兒不高也要補鈣,維生素、蛋白粉是必不可少……有家長告訴記者,孩子近視,自己曾購買了一款號稱進口的美國葉黃素兒童護眼保健品,銷售員說「能有效抵抗孩子視力下降,提高眼部免疫力」,「花了幾千元,孩子吃了半年,一點效果也沒有。」

  成都一位家長告訴記者,孩子平時愛動,課堂上老是安靜不下來,一家母嬰店銷售員推薦了一款補充鐵鋅硒等微量元素的兒童保健口服液,稱「能改善孩子多動的個性」。「一千多元買了3大瓶,孩子吃了一個月狀況一點沒改善,後來去醫院診斷發現孩子是多動症,需要立即接受正規治療。」

  還有一些根本不適合兒童的保健品也宣傳對孩子有好處。比如,紅景天是一種不適合青少年服用的產品,此前,國家食藥監管部門發布的案例中,有銷售商宣稱「堅持服用一段時間後,以往上課犯困的現象得到很大改善,學習效率也有所提高,全天都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和精神面貌」,欺騙和誤導消費者。

  監管市場家長應理性消費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兒童保健品市場規模達425.7億元,其中嬰幼兒保健品規模約178.9億元,佔比42.02%。

  今年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印發了《假冒偽劣重點領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提出要開展特殊食品監管專項行動,聚焦「一老一小」,加大對保健食品和嬰幼兒配方食品的抽檢力度。

  一些基層執法人員表示,實際工作中對於虛假宣傳等「普遍違法」的問題,難以依靠監管做到完全禁絕。公開投放的廣告容易監管,但銷售員推銷時吹噓保健品的醫療功效,很難監管。

  受訪專家表示,監管只能解決部分問題,要避免兒童保健品濫用,還需要家長提高科學素養。天津市兒童醫院營養科醫生楊軍紅表示,合理飲食、正常發育的孩子一般並不需要額外服用保健品。過多攝入維生素、微量元素等都可能產生負面作用,有的保健品還含有激素,過量服用會對孩子成長造成損害。「如果確有必要,最好到醫院做相關檢查及營養評估,然後有針對性地調節飲食,科學進行藥物治療及添加營養補充劑。」楊軍紅說。

相關焦點

  • 小心兒童保健品的那些「忽悠」!
    小心兒童保健品的那些「忽悠」!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翟永冠、董小紅  9歲的成都男孩浩浩,遇到了這個年齡和性別不該有的尷尬,他的胸部竟然開始發育了。經醫生診斷,孩子是因為吃了過量含有激素的保健品。類似浩浩這樣因為服用保健品帶來身體損傷的例子並不少見。
  • 記者調查丨山藥粉能治百病?別被虛假宣傳蒙蔽了雙眼
    湘潭在線4月20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津津 視頻 李溪)長期食用山藥粉,能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和機體應急能力,讓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停用降壓、降糖藥物?看著身邊的中老年人不明就裡地服用山藥粉,並將其當作治病「神藥」,市民李先生很焦急。4月10日,我們在接到李先生的電話後,當即前往銷售點展開調查。
  • 專家提醒:過量食用保健品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說法。它不是藥,沒有藥物的療效,在國家的法規中也明確註明,保健(功能)品是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專家提醒:「不限量食用保健品也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危害。」  誤區一:將保健品當藥吃   很多人片面聽信廣告宣傳,以為保健品對疾病有直接療效,混淆了保健品和藥品的功效,甚至去看病還抱著一堆保健品,這是如今對保健品理解的最大誤區。   「保健品只能預防和調節身體的亞健康狀態,如果不經醫生指導就盲目服用,就會影響治療甚至加重病情。」專家表示,如果將保健品以藥品形式每天定量服用,一旦停用,往往會對服用者造成心理不適。
  • 9歲男孩吃保健品胸部發育 兒童真的需要保健品嗎?
    經醫生診斷,孩子是因為吃了過量含有激素的保健品。類似浩浩這樣因為服用保健品帶來身體損傷的例子並不少見。記者調查發現,增高的、補鈣的、益智的……形形色色的兒童保健品被愛子心切的家長們送進孩子的口中。和老年人往往被套路購買保健品不同,兒童保健品多是家長主動選擇,虛假宣傳、隨意忽悠讓家長心甘情願慷慨解囊。
  • 這些保健品涉虛假宣傳傳銷和非法經營
    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河北定州市查處定州市吉康醫療器械經銷處發布虛假廣告及非法經營醫療器械案基本案情:執法人員對當事人進行現場檢查時發現,有多名老人正在體驗溫熱理療儀,並有「老師」介紹產品。同時店內張貼多張溫熱理療儀、健康淨水器的宣傳牌、宣傳畫。
  • 魚油膠囊虛假宣傳牽連姚明吃官司
    馮長順說,他服用該產品後覺得並沒有起到治療作用。「之後我進行了一些調查,發現北京市工商局昌平分局此前已對相關情況有過認定,並作出了處罰。」馮長順隨後向記者展示了他從北京市工商局網站下載的「京工商昌處字(2012)第550號」、落款日期為2012年7月26日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處罰對象是北京世紀卓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美國保健品有多亂? 20%的產品存在虛假宣傳
    美國不少消費者待保健品如同日常食品,美國保健品和藥物超市裡的保健品琳琅滿目。  保健品不像藥品一樣受嚴格監督 導致虛假宣傳、誇大功能  近日,紐約州總檢察長辦公室發出調查報告,指控四大零售商——健安喜(GNC)、塔吉特(Target)、沃爾格林(Walgreens)和沃爾瑪(Walmart)的保健食品出售具有潛在危害的植物維生素補充劑。報告稱,許多潛在易過敏的草本成分並未標明於標籤。
  • 這些保健品被曝虛假宣傳、傳銷和無證經營
    市場監管總局網站19日公布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重點行動典型案例,共計20起,主要包括虛假宣傳、非法經營醫療器械、無證經營、涉嫌違法銷售保健品等。  目前,上述20起典型案例中,有2起已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1起案件線索擬被移送至公安部門;其餘17起案件合計罰沒金額達2916.26萬元。
  • 保健品不治病虛假宣傳,央視:市場亂象的「病」得治
    近年來,保健品市場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屢屢曝出各種「坑老」的負面消息。一些不良企業往往用小恩小惠吸引老年人參加活動,再通過所謂健康講座等形式誇大療效虛假宣傳,來兜售保健品,各種套路層出不窮,很多老年人上了當還蒙在鼓裡。而由於這類案件難於取證,不良企業卻往往能輕鬆逃避法律的監管和制裁。
  • 保健品店虛假宣傳檢察機關發出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
    「觀音菩薩降甘露、帝王之星顯神威」「七天見證奇蹟」「用了哭著感恩的水、效果好到很多人不敢信」,偌大的標語一排一排的掛在這家保健品門面上2020年3月,金州區檢察院對該保健品店進行了走訪調查,發現宣傳標語均是該店負責人、員工自己設計、製作、發布,雖未產生廣告費用,但是卻含有大量不科學的表示功效的斷言、保證等內容,可能使群眾對產品的真實情況產生錯誤聯想,從而影響其購買決策。
  • 考生服用補腦品中毒 揭青島補腦保健品真實功效
    不少品牌在高考前推出「買三送一」「套餐特惠」等優惠活動,且近一個月的銷量普遍都比以往大幅度增加。實體店中的促銷員只宣傳保健品中營養成分的益處,而網絡商家則直接拿出了「確切」的療效,「提高3倍記憶力」「高考必備四周有效」等宣傳語對學生家長來說充滿誘惑力。  除了保健品外,還有一些健腦食品在網上熱賣。
  • 湯臣倍健涉嫌虛假宣傳
    處罰書認定,卓越公司利用其網站,對八種保健食品(包括湯臣倍健魚油軟膠囊——記者注)所做的上述功效的宣傳用語,超出了《國產保健品批准證書》或《保健食品註冊批件》中批准的內容,足以導致消費者對這些產品功效的誤解。卓越公司上述行為違反了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屬於虛假宣傳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處罰書責令卓越公司停止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行為,消除影響,同時決定對其處以罰款20萬元。
  • 南京中科再上黑榜 四款保健品虛假宣傳被通報
    保健品不是藥 渲染功效宣傳違規    在南京中科此次被通報的違規保健品中,「中科牌番茄紅素膠囊」廣告中出現了「一日一粒前列腺不用煩、三盒讓你重拾久違的暢快淋漓、對他(她) 好點,就用中科番茄紅素、一日一粒前列腺舒服曬」等易與藥品相混淆的用語。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十九條、第三十四條的規定。
  • 315曝光保健品騙局,這樣的保健品千萬別買
    今年被曝光的其中一個是虛假保健品。第二招:嚇用或真或假的數據,恐嚇老人加劇對自己身體狀況擔憂,然後介紹自己推銷的產品,虛構治病效果。第三招:哄組織老人免費體檢、旅遊,打親情牌,在情感的感召下,讓老人上當。有的平素節儉的老人礙於面子,最後只能購買價值不菲的保健品。
  • 孕期用藥 過量服用酵素青梅險致流產
    關於一些水果類酵素,現在網絡上有很多的宣傳,據說有減肥、美容、保健等多種功能,並且孕婦也可以吃。但是,這樣的說法到底準確不準確呢?這是還有待考證的。另外,有相關專家指出,女性在孕期要儘量少吃酵素青梅,不然會有流產的危險!
  • 越來越多年輕人食用保健品,有必要嗎
    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介紹,如今不少保健品都誇大了功能,各種虛假廣告和市場的開放性導致了保健品市場的相對混亂和無序。有些本應是「食字號」的食品卻披上了「健字號」的外衣。他建議,年輕人在購買保健品時,首先要選擇大品牌。
  • 很多保健品被用錯了--上海頻道--人民網
    否則,皆為非法產品或虛假宣傳。一些人認為螺旋藻具有「減肥功能」,可能是因為螺旋藻中含有一種胺基酸——苯基丙氨酸,能影響腦部控制食慾。但其抑制作用微乎其微,最多是控制體重而不能減肥。 錯誤2:軟膠囊當面膜用 除了功能上的「杜撰」,一些人還開發了新的使用方法——內服改外用,如一些維生素C、維生素E軟膠囊被一些愛美人士奉為「天然面膜」。
  • 保健品再被起訴,美國MoveFree益節被指存在虛假宣傳
    保健品宣傳問題再起風波。本報訊,近日,國產氨糖品牌「伊索佳」的生產企業海正藥業(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海晟藥業(浙江海晟藥業有限公司)委託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上海博和律師事務所、上海市中大律師事務所就美國保健品牌「MoveFree益節」氨糖鈣片保健品存在虛假宣傳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分別向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和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 涉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 10起藥品保健品器械被點名
    原標題:10起藥品保健品器械被點名   記者4月24日從權威部門獲悉,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日前通告了10起藥品保健品涉嫌虛假宣傳。專業人士提醒,購買該類商品要謹慎,並在醫生建議下使用相關藥品保健品,千萬別自己隨便購買及服用。
  • 媒體調查「要命」的保健品:一業務員盯六七個老人,推銷到家
    老人的褲兜裡有一封遺書,稱被保健品營銷公司「騙了」,承諾的到國外旅遊也沒有兌現。「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涉事的青島向尚健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就曾因虛假宣傳被監管部門處罰。部分受訪老人和家屬反映,這家公司長期以相似的套路誘導老人購買保健品。目前,青島市食藥監局等部門正在對此事展開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