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日報
一艘紅船,承載著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在嘉興南湖放飛了開闢中國道路的夢想。正是這一方土地上點燃的星火,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嶄新時代。
嘉興的教育發展,亦充滿首創精神。在這裡,誕生了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流動國家級教育改革試點,實現了全國首套紅船精神專題教育教材基礎教育的全覆蓋,教育部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全國率先開展教育型企業認定,率先實施將綜合素質評價納入中考的改革……近年來,嘉興教育不斷將改革精神轉化為具體行動,打造出一批有分量、有特色、可複製、可推廣的「嘉興樣本」。
熔舊鑄新,再續光榮與夢想。目前,嘉興教育以紅船精神為引領,已逐步走出了一條適合市情、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改革發展路子。全市7個縣(市、區)均被評為浙江省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縣(市、區),教育現代化水平位於全省前列。值得驕傲的是,嘉興已連續九年榮獲省教育廳全省教育工作業績考核優秀,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得到進一步提升,品質教育已成為紅船起航地嘉興打造「最精彩板塊」的一張亮麗名片。
優質均衡:為品質教育築基
「這麼好的設備,做夢都沒想到能放到我們農村學校!」去年5月剛遷建的海鹽縣橫港小學舞蹈教室、計算機教室、實驗室等多種專業教室一應俱全,在每個班都安裝了電子白板。「開學報到時,有學生進校園都迷路了,學校變化真的很大!」桐鄉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中山小學的改變,同樣得益於全市鋪開的中小學校綜合改造提升工程……從歡快奔跑在塑膠跑道上的農村孩子們身上可以看到,學校之間、城鄉之間辦學條件差距正不斷縮小。
「只有教育發展指標和人民群眾滿意度雙合格,才是真正的優質均衡。」2019年10月,在海鹽縣召開的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啟動現場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實地考察4所城鄉學校的校園環境和課堂教學後,與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專家一致點讚海鹽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工作。
其實,「茅盾故鄉文盲多」的嘉興,教育發展曾經邁過了一段從消滅文盲到基本均衡再到優質均衡的艱難之路。近年來,向著優質和均衡的目標,嘉興教育為放眼走在「全國前列」鋪展著發展藍圖:「縣管校聘」的改革,打破了校長教師交流的管理體制障礙,激發出了教師的深層動力;打破區域壁壘,組建城鄉學校教育集團和共同體,提升了鎮村教育品質;改革評價方式,改進培訓工作,改變家校合作模式,讓教育隊伍中的「每一人」都找到了正確的位置,教育優質發展水平不斷得到提升。
作為全國首批通過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評估的2個縣(區)之一,海鹽縣已成為全國樣板;全市建成教育集團28個,城鄉學校共同體65個,培育新優質學校55所;北師大嘉興附中搬遷、清華附中高中部開工、世外高中園區改造、建築工業學校中高職一體化擴建工程等如期推進;職業教育走在全省前列,獲得2019年全省市縣職業教育發展考核一等獎;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和義務教育學校擴容等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加快實施,為全市所有中小學幼兒園約65萬名學生進行每學期1次的免費視力檢測,進行2500個教室燈光改造。今年,全市已竣工中小學10所,已開工中小學5所,累計新增學位1.46萬個,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83%、83%和88%。
優質均衡離不開高素質教師隊伍。嘉興始終狠抓師德師風建設,一批最美教師、師德先進、抗疫先鋒湧現。大力實施教育高層次人才培育工程,形成了學科帶頭人、名師名校長、教育領軍人才至教育名家的梯次培養體系。目前,全市有教育領軍人才21名、中小學名校長72名、名教師200名和學科帶頭人399名;今年嘉興評出首批教育名家5名,打造具有嘉興特質的浙派名家。
品質教育離不開高水平發展藍圖的指引,嘉興持續深入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啟動「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提出了在全省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標要求,制定出臺《推進市區中小學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全面深化新時代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等10個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推進嘉興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思路和工作舉措。
改革創新:為教育民生鑄魂
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顯著提高,教育肩負的責任重大。以改革創新為驅動提高教育質量,讓每一戶嘉興家庭擁有更多的教育獲得感,也是高質量打造紅船旁品質教育的應有之義。
「得益於教育設施的改善和教學品質的提升,這幾年當地生源開始回流。」這裡地處嘉興市最北端的王江涇鎮田樂村,作為王江涇鎮中心幼兒園下屬分園之一,曾經的「老破小」田樂幼兒園,如今已是一所設施設備齊全的現代化幼兒園,成為充滿了濃鬱綢文化背景的高品質園。親眼見證了這所「深鄉下」幼兒園巨變的園長吳雪飛自豪地向記者透露,2019年12月該園通過了省二級幼兒園的等級評審。
曾幾何時,學前教育一直是嘉興基礎教育公共服務的軟肋,優質幼兒園「一位難求」。針對這一「短板」,2012年起,嘉興連續實施了三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同時全面實施學前教育「以縣為主」管理體制改革,已連續三年將幼兒園提質擴容列為政府民生實事,較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多樣化需求,人大代表滿意度測評位居第一!
教育改革張弓搭箭,蓄勢待發。今年5月18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嘉善)教育實驗區(鎮)啟動儀式在嘉善舉行,姚莊鎮、西塘鎮掛牌成為嘉興教育學院教育實驗區(鎮),學校共同體建設和特級教師工作室同步啟動,拉開了市縣共同打造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的序幕。
刷臉系統、智慧評價、雙師課堂……去年9月,桐鄉市民關注度最高的上海尚陽外國語學校桐鄉實驗學校開門納生,硬體條件首屈一指的同時,這裡的很多智慧元素也讓人耳目一新。此外,上外英語、高智爾球、擊劍等國際化課程融入其中,學校在打造國際化未來學校、家校共育等方面引進上海先進的辦學理念,賦予了學校發展新動能。
踐行國家戰略,舉全市教育之力支持嘉善示範區建設,嘉興教育在長三角區域的「教育聯動」、名優教育資源引進、改革試點項目爭創上走穩走實,26項任務清單、8個服務清單全面推進,目前全市累計與上海等長三角城市開展教育合作項目76個,結對學校171所,結對校長教師238人,選派教師交流培訓1.56萬人次。
教育改革永不停步,持續深化不斷創新。實施高中課程改革和高考改革試點,制定《嘉興市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今年高考一段上線率、高水平大學錄取人數均較去年取得較大進步。備受全社會關注的「公民同招」新政策平穩落地,公民辦協調發展紮實推進,截至8月底,全市義務教育段學校累計招生88866名,社會反響良好,教育公平進一步凸顯。
防疫復學:教育擔當「兩戰贏」
今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也隨之打響。全市教育系統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嚴之又嚴抓好疫情防控,細之又細做好返校復學,交出了「兩手抓、兩戰贏」的高分答卷。
「總容量等於單像素容量乘以像素個數,以解析度800×600的黑白照片為例……」2月19日下午1時30分,一堂關於《多媒體數位化:圖像存儲容量的計算》直播網課正在進行中,在家的嘉興一中高一(6)班陳鶴贇同學正聚精會神地聽著,一邊做著記錄。
為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影響,嘉興市突出一個「早」字,舉全市教育之力,2月10日「嘉興智慧教育雲課堂」正式上線,保障了全市48萬多名中小學生「停課不停學」。據統計,疫情期間累計上線各類課程2200餘節,電視媒介收看超300萬人次,網絡訪問累計突破1300萬人次,實現全市中小學生同上「一朵雲」、共享「優質課」。
尤為可貴的是,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嘉興各校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的育人方針,加強愛國主義、生命健康、責任和感恩教育,開設「雲上思政課」,以疫情這本活教材,及時製作推出《致敬「最美逆行者」——紅船旁的中小學思政雲課堂》,把優秀榜樣的大無畏氣概轉化為中小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
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構建青少年抵抗疫情的心理屏障,全市組織心理健康教育志願者520人,開通心理熱線484條,熱線接待4469人次;推送心理科普文章340篇,總閱讀量近20萬人次;推送心理微課、家庭教育微課311節,覆蓋面126800人次。
師生動態信息全面掌握了沒有?防疫物資準備得怎麼樣了?校內醫務力量配好了沒有?……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持續好轉,又臨師生返校復學「大考」,全市教育系統實行信息碼與健康碼「兩碼」雙重管理,建立了「精準化」的師生信息排查機制,構建了「立體化」的聯防聯控機制。
「多生產就能夠多幫到一些人,也是為抗疫盡一分力量。」2月12日一早,匆匆趕到世源科技(嘉興)醫療電子有限公司上班的嘉職院紡織181班徐丹婷同學道出了志願參與復工的想法。「這是一場戰役,平凡如我們也能盡我們的力量去奪取勝利。」擔任第一批黨員志願者的嘉興技師學院教師高敏蘭,先後參與多家抗疫企業復工復產。據統計,上半年,全市參與企業復工復產的大中專學生達3787名,服務企業2235家,為「有序保障復工、恢復經濟運行」貢獻了力量。
「下一步,全市教育系統將以打造『最精彩板塊』中的『最精彩單元』作為首要任務,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教育特色的標誌性成果,為『五彩嘉興』增添教育亮色。」嘉興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周建新表示,要落地抓實嘉興特色的「教育五彩」,一要突出革命的紅色,樹立紅色德育、支部黨建、思政課育人「三個品牌」;二是突出生活的金色,在提高教育質量和推進教育現代化上實施名校、名師、名牌「三名工程」;三是突出經濟的藍色,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打造「三個高地」;四是突出文化的青色,在弘揚新時代嘉興人文精神和先進教育理念上體現「三個彰顯」;五是突出生態的綠色,在推進清廉學校建設和打造和諧教育生態上強化「三個構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紅船旁品質教育,為打造「最精彩板塊」貢獻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