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哈工大因為兩位學生作弊開除被頻頻推上熱搜。
哈工大的校訓:規格嚴格,功夫到家,也是屢屢被大家提起。覺得這校訓真是直白、嚴謹、踏實。
校訓是一所學校的精氣神,學生身上會帶上校訓的烙印。哈工大的校友出來,像孫家棟院士、欒恩傑院士、劉永坦院士等等,大家一看,哇,真的是哈工大規格。
那哈工大的校訓是怎麼來的?昨天已經有好幾位網友在問我。我今天就來聊聊這件事。
哈工大歷史
哈工大在建校的初期,其實是一所外國人控制的大學。哈工大在1920年創建,原名叫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用俄語教學,招的是中國、蘇聯和波蘭的學生,學歷被歐洲國家承認。中間,哈工大曾被中蘇共同管理過。
到1935年之後,東三省被日本人佔領,哈工大轉成日語教學,招的是中國和日本的學生。
到了1945年後,日本投降,我們再次拿回哈工大,還是中蘇共管。一直到1950年6月7日,哈工大才正式只歸中方管。所以,哈工大的校慶日定為6月7日,今年是哈工大百年誕辰。
哈工大建國初期歷史
哈工大在建國初期,在中國大學裡面屬於非常出類拔萃,因為一直是蘇聯主管,教員也大部分都是蘇聯人,學術水平和工業水平比其他大學要高一截。蘇聯人辦學也非常嚴謹,要求高。
大家都知道,之前,在歐美拿博士學位的難度要低於在蘇聯拿博士學位的難度。我們有一些留蘇科學家,只拿到了副博士學位,沒有拿到博士學位。
因此,國家決定,把哈工大作為高校學習蘇聯的兩所樣板大學之一。在全國選派講師、助教和研究生,到哈工大學習,學的是俄語,兩年畢業之後,再到其他大學任教。
早期,哈工大只有140多位老師,中國教員只有20多位。隨著學生數量的增多,師資不夠用。當時,不少優秀的哈工大學生邊上課,邊當老師。這就是大家熟知的哈工大」八百壯士「。
哈工大八百壯士,平均年齡只有27.5歲,他們一手挑起了哈工大的科研和教育,為哈工大創造了輝煌。
在這裡面出來了很多院士,像馬祖光院士、劉永坦院士等等。在八百壯士的努力下,他們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雷射專業、第一個航天學院、第一部新體制雷達、第一臺弧焊機器人……
李昌和校訓
哈工大取得這麼大成就,跟哈工大建國後的校長李昌分不開。李昌是哈工大最傑出的校長,哈工大的輝煌由他一手奠定。
李昌是個革命家,他1933年參加共青團,1936年入黨。李昌也是個學霸,他在1935年考入清華物理系。李昌參與了很多抗日救亡和愛國學生運動。
1953年,他被調到哈工大當校長,兼黨委書記,一直到1964年,他才離開哈工大。李昌自己說,他39歲到哈工大,50歲離開,壯年的心血全在哈工大。
哈工大八百壯士的提法是李昌總結出來的。校訓也是李昌提出來,後面的校領導再歸納、精煉的。
在1958年,哈工大招了一批工農兵學員。這不單單在哈工大,可以說全國高校都有這個情況,清華裡面也有。這些工農兵學員本身是工人、農民,是勞模,他們文化基礎很差。到了大學跟不上,考試經常不及格。
李昌開會和大家討論,怎麼辦。有的人說,就降低一點標準,他們已經很努力,但基礎差,不容易補。也有人不同意,說讓他們延後一年畢業。
李昌最後說,既然要拿到哈工大的畢業證,就要達到哈工大的要求,不能破例。李昌提出了」規格要嚴格,功夫要到家「這個要求。
後面,1998年哈工大的校長發現哈工大沒有校訓,就把這句話凝練了一下,規格嚴格,功夫到家。
鐵將軍俞大光
其實,雖然到1997年才定為校訓,其實規格嚴格、功夫到家這個精神一直流傳著。這句話代代哈工大人都知道。
下面聊個哈工大人嚴格要求的小故事。
俞大光院士在早期的哈工大名聲極大,被人稱為」鐵將軍「,他上的電工基礎課被學生稱為」老虎課「。據說,俞大光院士離開哈工大幾十年後,再回學校,學校裡的某位博導說起,當年俞大光院士給了他一個3分,因為有一個概念錯了。而且說,鐵將軍翻了很久的記分冊,其他都是5分,如果不是,很有可能就不給他及格。
在哈工大裡面,類似的小故事很多,有四大名捕。據說,還有一位老師給一個班批試卷,全班只有3個人及格,學生抱怨,老師答應回去再看看。看看的結果是,只有兩個人及格,又增加了一位不及格。
嚴格是更深沉的愛
名校裡面,都有類似的故事。錢學森在中科大考學生考一整天,沒幾個人及格,他讓他們延後半年畢業。清華裡面也有四大名捕。前一個月6月9日,清華電動力學期末考試,3道題,從晚上6:30考到11:30,一共5個小時。
就是這些嚴格要求,才造就一代代的英才。很多人回憶起來,對這些嚴格要求的老師都充滿了感情,學得特別紮實,一輩子受用。
前幾天,哈工大開除了兩位畢業班替考的學生,有不少人都在叫屈,說太嚴苛了,什麼國家、社會、家庭培養一個優秀大學生不容易。一位大學生在期末考試中,找人替考,明明知道這是嚴重違反校規,還這麼做。如果他得逞,以後會如何?即便他很有才華,又會如何?
一位人才如果連基本的規則都不遵守,對社會究竟是有害還是有利?
我想,哈工大這件事,對這兩位學生應該是一個很好的人生教訓,要遵守規則;如果你想破壞規則,那麼請做好承擔後果的準備。
現在很多人既想走捷徑,又不想承擔責任,世上哪有這種好事?
希望我們的社會能多一點」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精神,也希望哈工大能培養出更多的大國工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