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群英譜——脫貧攻堅幹部考察調研】「跟著他幹有奔頭...

2020-12-20 騰訊網

「跟著他幹有奔頭」

——記臨武縣南強鎮兩廣村黨支部書記歐愛國

顏石敦 羅徽

9月11日,記者在臨武縣南強鎮兩廣村見到歐愛國時,他正在驗收東江自然村通往擔幹嶺自然村的水泥公路。

歐愛國個子不高,戴著一頂太陽帽,手臂曬得通紅。他說:「這條水泥公路修通後,村民出行更方便,農產品送出去、好日子迎進來。」

兩廣村是省級貧困村,有村民426戶148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7戶169人。今年55歲的歐愛國,從1982年起,先後擔任村會計、村黨支部書記。他帶領鄉親們修公路、築水渠、搞種養,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發展脫貧致富產業。村集體年收入由零發展到10萬元以上,村民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2000元提高到去年1.3萬餘元。2018年,兩廣村脫貧出列。至去年底,全村脫貧45戶162人,剩下2戶7人將在今年底脫貧。

2018年,歐愛國被評為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省三大攻堅戰中積極擔當作為先進典型。在我省今年4月啟動的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考察中,歐愛國獲得好評。

修公路、興水利、改電路,基礎設施大改善

走進兩廣村,山上牛羊成群,山下新房林立,田野裡水稻長勢喜人。

兩廣村曾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天晴三天一把刀,下雨三天一團糟,花錢靠借,吃米靠賒。」這首民謠就是當年兩廣村的真實寫照。

該村四面群山環繞,地勢如「鍋」。因為不通路,村民種的東西運不出;因為電力線路老化,家電用不上,機械加工搞不起來;因為地勢高低不同,有的地方受澇,有的地方又缺水……落後的基礎設施,成為兩廣村脫貧路上最大「攔路虎」。

「要致富,先修路。」1982年,剛擔任村幹部的歐愛國就萌生了這個想法。

「修路,錢從哪裡來?山下的村子會同意佔用他們的土地嗎?」鄉親們一片質疑。歐愛國先說服老支書,然後挨家挨戶做工作,鄉親們最終同意以勞代資修路。

「山上全是石頭,歐愛國帶我們用炸藥炸,用鋼釺撬,用鋤頭挖,手掌磨破了繞上紗布繼續幹。」55歲的村民歐龍光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歐愛國帶領鄉親們,陸續修通了20多公裡通村公路,解決了大家出行難。

東江、西江自然村地處「鍋底」,十年九澇。而擔幹嶺自然村又居於山頭,十年九旱,人畜飲水都成問題。

2004年,歐愛國和鄉親們一同尋找水源,鋪設輸水管道,解決了擔幹嶺人畜飲水困難。同時,引資打通洩洪道,修築防洪渠,解決了東江、西江水澇問題。

「吃水可不能忘了挖井人。」村民王團心說,「你看這條高1米、寬0.4米的輸水管道,是歐書記帶領我們一鍬一鍬挖出來的。」

現在,兩廣村還接通了高壓電,修建了5000多米灌溉水渠,電信寬帶也裝起來了。光伏電站、小水電站先後投入使用,村集體收入大幅增加。

封山林、「走出去」、搞種養,致富路上大步走

在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歐愛國帶領鄉親們奔跑在脫貧致富的大道上。

「毗鄰廣東,自然環境好,獨特小氣候……」歐愛國把兩廣村的優勢一一列出來,制定「封山育林出效益、外出務工抓經濟、引入產業促就業」脫貧致富計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991年,剛當上村支書的歐愛國,看到鄉親們上山砍樹當柴燒,很心痛。於是,他組織村支兩委與村民代表討論,決定封山育林,並出臺相應獎懲條例。

「家家戶戶都需要砍柴燒火,開始一些村民對封山育林不理解。」歐愛國說,為了村裡長久考慮,封山育林無論如何都要堅持下去。歐愛國的五嬸王開鳳違反規定,成為村裡受到處罰的第一人。

「我上山砍了5棵小樹,結果被罰200元。」王開鳳說,她當時想不通。

鄉親們看到歐愛國動真格的,再不敢上山砍樹了。兩廣村山地面積13200畝,森林覆蓋率由1991年30%提高到了現在的80%,年林業收入達10萬餘元。

兩廣村與廣東省連州市大路邊鎮相鄰。利用這個優勢,歐愛國動員村民「走出去」,到廣東務工經商。

「真的是窮怕了,只要是出去的人,都特別努力。」村民歐國今年35歲,2008年歐愛國鼓勵他去廣東闖蕩。歐國憑藉自身努力,一步步從打工仔變成小老闆,目前年收入達50萬元。

現在村裡80%的勞動力在外務工,其中貧困群眾48人,人均年工資達3萬多元。

2015年,駐村幫扶工作隊進駐後,歐愛國在工作隊幫助下,開始流轉土地,在村裡發展規模種養業。

外出務工的鄉親閒置田地300多畝,歐愛國引回經濟能人流轉土地,成立種養專業合作社,種植優質水稻、高山雲耳、芥菜,養殖牛、黑山羊、雞等。貧困戶以土地等入股,併到合作社務工,既解決了就近就業問題,年終還有分紅。

「起初勸說貧困群眾加入合作社時,他們憂心忡忡,歐書記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村黨支部委員陳雙娥說。

在駐村幫扶工作隊及村支兩委大力支持下,種菜好把式李社英流轉土地種蔬菜,帶動50多名貧困鄉親就業。

「跟著他幹有奔頭!」談起歐愛國,村民歐國強激動地說,「如果不是他帶著大家幹,哪有我們今天的好日子?」

兩廣村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現在村裡70%以上的家庭在縣城買了房子,60%的人家買了小車。

■考察調研手記

4月至6月,按照省委決定,省委組織部派出考察組,深入脫貧攻堅一線開展專項考察調研,了解掌握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表現,發現識別優秀幹部,為基層幹部加油鼓勁。

考察調研組到臨武縣兩廣村走訪調研時,村裡幹部群眾講得最多的,是歐愛國帶領大家修公路、築水渠、搞種養的事。大家對歐愛國稱讚有加,每次村裡換屆選舉,歐愛國都是高票當選。

考察調研組組長黎雁南說,多年來,歐愛國始終把群眾滿意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堅持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不愧是兩廣村脫貧致富的「領頭羊」。

相關焦點

  • 2019「貴州脫貧攻堅群英譜」發布儀式舉行 孫志剛 諶貽琴作批示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在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上,全省共產黨人守初心、擔使命,讓貴州大地英雄輩出。2019年12月31日,2019「貴州脫貧攻堅群英譜」發布儀式在貴陽舉行,集中發布400名2019「貴州脫貧攻堅群英譜」先進事跡,號召全社會向他們學習,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脫貧攻堅群英譜」王鐵剛:敢闖敢幹,雞下「金蛋」
    在我省今年4月啟動的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考察調研中,王鐵剛獲得好評。幹事踏實,年輕幹部挑重擔15歲那年,王鐵剛的父親突發交通意外,生活難以自理,家庭重擔壓到了四兄弟中排行老大的王鐵剛身上。一個偶然機會,王鐵剛得知市場上對雞蛋需求大,他敏銳地嗅到了商機:村裡雖然田少,但山地還算寬裕,房前屋後可以建養殖場養雞,這就是資源。「城裡人需要啥,咱就提供啥,一定要把村裡現有的資源變成村民們口袋裡的票子。」王鐵剛說幹就幹,自掏腰包去外地學習蛋雞養殖技術。
  • 李克強崎嶇山路顛簸一小時考察脫貧攻堅
    【李克強崎嶇山路顛簸一小時考察脫貧攻堅】沿著崎嶇山路,李克強10日乘車顛簸一小時,深入陝西寶雞坪頭鎮大灣河村考察脫貧攻堅。總理走訪兩戶人家詢問收入、醫保等情況,坐在院子裡與村民交流。總理對當地幹部說,易地扶貧搬遷需做好長遠謀劃,既要妥善解決村民安置和就業,也要創新思路做好鄉村原址開發,要算精這筆「可持續」細帳。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群英譜」賀文青:「青」勝於藍
    晚上整理消化,思考脫貧攻堅良策。黨組織渙散,基礎設施差,無產業,民風淳樸。全村276戶100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3戶234人……半個月走訪下來,賀文青對村情民意瞭然於胸。緊接著,召開村支兩委會、黨員代表會、群眾「屋場會」,廣泛宣傳脫貧攻堅政策。多次「頭腦風暴」後,裡仁村的幫扶思路、脫貧規劃已醞釀成熟。
  • 「脫貧攻堅群英譜」駐村駐心的「扶貧明星」朱明星
    朱明星說,同名歌曲由作家劉鑑協助他創作歌詞、作曲家孟勇譜曲,今年4月底,該歌曲的MV完成拍攝。《一個扶貧隊長的日記》記錄了產業扶貧、扶貧扶志、醫療扶貧和日常走訪等工作場景,展示了一個貧困村朝著「美麗鄉村」奮進的歷程。2019年底,大華村最後20戶貧困戶脫貧摘帽。在我省4月啟動的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考察中,朱明星獲得好評。
  • 鑄強黨建引擎 決戰脫貧攻堅——自治區派駐科右前旗脫貧攻堅工作...
    自治區派駐科右前旗脫貧攻堅工作總隊到嘎查村督導調研產業扶貧項目。抓班子 強隊伍 凝聚攻堅「組織力」習總書記強調,「致富不致富,關鍵看幹部」「推進扶貧攻堅,關鍵是責任落實到人」。同時精細考察識別各蘇木鄉鎮科級領導班子結構狀況和幹部實際情況,及時掌握班子成員思想政治、團結協作、履職情況,提出合理性意見建議。今年以來,建議調整了幹部71人,提任科級領導幹部16人。
  • 錢建超到巖東萬足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錢建超在巖東萬足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時強調圍繞農民增收做好產業發展文章7月16日,縣委書記錢建超到巖東鄉、萬足鎮調研脫貧攻堅工作。他強調,要圍繞農民增收做文章,著力抓好產業發展,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高質量迎接國家脫貧攻堅普查。
  • 縣委常委、組織部長于闐鎮到芝麻窪鄉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10月21日上午,縣委常委、組織部長于闐鎮到芝麻窪鄉調研脫貧攻堅工作。在施樓行政村,於部長實地調研村級組織陣地建設,六村共建開展情況,強調要大力培養有理想、有能力、敢作為的村兩位班子,增強戰鬥能力、適應能力、擔當能力,以鄉村振興為總抓手,打好脫貧攻堅戰,著力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 習近平概括脫貧攻堅五大經驗
    圖為:2017年1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河北省張家口市,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考察脫貧攻堅工作。這是習近平在張北縣小二臺鎮德勝村徐海成家同村幹部和村民代表座談。在「十三五」規劃中,脫貧攻堅決策部署成為國家意志,並變為可操作的規劃。這是我國第一次把脫貧攻堅作為五年規劃綱要的重要內容,第一次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五年規劃的約束性指標,第一次由省區市黨政一把手向中央籤署《脫貧攻堅責任書》,並層層立下軍令狀。各級政府和部門參與定點扶貧任務,結合幹部培養和鍛鍊選派幹部蹲點扶貧,直接幫扶到鄉達村進戶。
  • 雲南脫貧攻堅一線共產黨員群像素描:「初心」寫在脫貧攻堅主戰場
    用省委下派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脫貧攻堅工作隊員楊雨江的話說:「作為一名黨員幹部,看齊意識,大局意識是最基本的」。 今年2月,省委根據怒江州、鎮雄縣脫貧攻堅需要,從省直部門、省屬企事業單位和昆明市、玉溪市精準選派了90名幹部組成工作隊,下派到怒江州、鎮雄縣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楊雨江成為其中的一員。 這批幹部基本是自願報名,經組織批准篩選後下派。
  • 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組織保障——甘肅省開展脫貧攻堅...
    ,全力做好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推動幹部、組織、人才資源向脫貧攻堅主戰場聚集,努力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甘肅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李元平認真履行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政治責任,對所有貧困縣全覆蓋進行調研督導,特別是對8個掛牌督戰縣,現場督促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重點任務推進,分別與市州黨委書記、組織部部長和貧困縣黨政正職進行談話,傳導責任和壓力。省委組織部指導市縣建立常態化約談機制,組織保障專責工作組各成員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分別帶隊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調研督導,層層靠實工作責任。
  • 中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陳永華到潮州市對接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3月18-20日,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市扶貧辦主任陳永華到潮州市對接調研脫貧攻堅工作,與潮州市扶貧辦召開2020年度中山—潮州扶貧開發工作聯席會議,共同研究商討對口幫扶與脫貧攻堅工作。
  • 安陽市副市長劉建發深入林州市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4月14日,安陽市副市長劉建發深入林州市就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和飲水安全等工作進行調研。  在原康鎮,劉建發先後深入石家莊村村民李先榮、低保戶秦獻琴、殘疾戶肖俊生以及小池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社區脫貧戶肖來章、郭書琴家中,詳細了解其生產生活、幫扶政策落實等情況。
  • 鄧宏均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2月27日,副區長、市公安局漢臺分局局長鄧宏均到利木村、李衝村調研脫貧攻堅。區扶貧辦和徐望鎮、鋪鎮相關領導陪同調研。座談會上,鄧宏均詳細聽取了脫貧攻堅及疫情防控情況工作匯報,充分肯定了取得的工作成績,並鼓勵大家堅定信心、再鼓戰勁,統籌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確保如期完成同步小康任務。
  • 一縷清風漫草原——北京掛職幹部助力呼倫貝爾市脫貧攻堅紀實
    這是李金克到呼倫貝爾市掛職表態發言中的一句話,也是全體6名掛職幹部的心聲。為了儘快摸清鄂莫兩旗的實際情況,以便精準施策,李金克集中兩個月的時間,驅車5000多公裡,對鄂莫兩旗進行了6次深入調研;其他掛職幹部也是奔忙在脫貧攻堅一線、深入貧困村屯、貼近貧困戶調查了解貧困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掛職幹部們一邊摸底調研一邊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謀劃幫扶項目,迅速實現了從「新手」到「行家」的角色轉變。
  • 【脫貧攻堅•感想談】聚焦脫貧攻堅後的河南村
    【脫貧攻堅•感想談】聚焦脫貧攻堅後的河南村 2020-12-21 1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銅川耀州區黨員幹部在脫貧攻堅一線 守初心擔使命
    西部網訊(記者 熊惠玲 通訊員 張小平)耀州區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把舉辦「主題黨日」活動、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等工作的主要內容與脫貧攻堅工作緊密結合,使各級黨員幹部在脫貧攻堅的一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守初心、擔使命。
  • 一縷清風漫草原 ——北京掛職幹部助力呼倫貝爾市脫貧攻堅紀實
    這是李金克到呼倫貝爾市掛職表態發言中的一句話,也是全體6名掛職幹部的心聲。為了儘快摸清鄂莫兩旗的實際情況,以便精準施策,李金克集中兩個月的時間,驅車5000多公裡,對鄂莫兩旗進行了6次深入調研;其他掛職幹部也是奔忙在脫貧攻堅一線、深入貧困村屯、貼近貧困戶調查了解貧困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掛職幹部們一邊摸底調研一邊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謀劃幫扶項目,迅速實現了從「新手」到「行家」的角色轉變。
  • 鳳翔縣縣委書記趙永懷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col/col46/index.html縣區新聞/col/col50/index.html 鳳翔縣縣委書記趙永懷調研脫貧攻堅工作10月9日,縣委書記趙永懷到城關鎮、柳林鎮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趙永懷強調,要切實做好小額信貸、防返貧動態監測等工作,堅決把脫貧攻堅工作做實做好。
  • 【扶貧攻堅看河南】聆聽網絡名人講脫貧好故事,感受河南脫貧攻堅...
    筆者注意到,為了能讓公眾更直觀地感受河南脫貧攻堅的喜人變化,網絡名人每到一處地方,都會通過微博、微信圈、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用文字、圖片、視頻向公眾展示自己的所見所聞。比如,4月26日下午,全國網絡名人考察團來到信陽市光山縣考察,隨後網絡名人李吉明便撰寫了評論文章《「精準」孕育精彩,扶貧亦可「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