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文化的沙漠之地

2020-12-22 喵眼看社會

不管你承不承認,很多廣東本土人故步自封,拒絕與外界交流,那些幾十歲的大媽就不說了,二十多大學畢業的廣東本地人一直都是看不起北姑北佬的,遠門都沒出過,找對象隔壁村的就是遠了。真要論歷史久遠,我們來說說名人,蘇東坡當時是被放逐、貶謫嶺南知道嗎?古代的蠻荒之地瘴氣橫生,據考,蘇東坡的妾室很有可能就是死於廣東當時的瘴氣。

你光看到粵劇,那你們聽說過崑曲秦腔嗎?這個問題下面一群廣東人抓耳撓腮的想破腦袋,家裡母雞生個蛋都要舉著倔強地向全國人民證明「咱們這文化不比任何一個省差」。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可否認廣東當前的現代文化發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廣東要文化底蘊沒有,要生態氣候也沒有,這是古代就決定了的事情。雖然現代文明也是文明,但是文明可是要有歷史的依據來作為一個指標的。

老貓很喜歡廣州還有佛山的那種新舊融合的獨特氣質,可是說句實話,東莞的確是文化沙漠,舉個例子,新媒體紮根東莞的時間落後於全國平均時間,青年創業機構什麼的都是近年才多起來的,很愛吹噓自己的城市有什麼洪梅水鄉、觀音山銀瓶嘴,拜託整個城市最高峰才一千多,好意思叫做生態之城什麼文化之城,論自然環境還有溫度,很多城市比到你們自卑喔。

廣東經濟的起飛始於明代末年,之前一直都是窮地方。有人可能舉出什麼漢代的廣州就有各種珠寶、玳瑁、珊瑚,海上貿易之類。這些只是奢侈品貿易,對整個省的生產起不了推動作用。明代中後期,隨著珠三角一帶沙田的廣泛開發,肥沃的農用地地面積越來越多,珠三角從富裕起來。至於粵北、粵東、粵西,因為山地多或缺水,一直窮到現在。

隨著經濟的改善,廣東省科舉考中進士以上的人才變多,文化上才沒那麼落後(進士是個硬指標,拿廣東歷代進士數量和其他省比較,情況一目了然)。這個落後當然是以中原文化為參照,畢竟那才是主流文化。說起文化,一定要提與文化相關的產業,或者靠販賣文化吃飯的產業。廣東人有拍出好電影或電視劇的嗎?有影響全國的歌手嗎?廣東電視臺的綜藝節目有收視率嗎?

相關焦點

  • 廣東被稱作「文化沙漠」,真是這樣的嗎?
    曾有人用莎翁的這句名言如是形容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似乎一直給人留有文化沙漠的印象。這印象或許是地域的偏見,或許是對財富增長的嫉妒,但它總是存在於一些人深深的腦海裡。近些年來,由於政府和企業的重視,廣東的文化產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也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由於缺乏有說服力的文化主打品牌,導致文化產業沒有得到可持續的發展。
  • 無錫何時被認為是「文化沙漠」了?
    大家好,我是一個廣東人,近期到無錫來遊玩了,想體驗一下這座孕育了吳文化的氣息。然而令我驚訝的是,經過三陽那一塊區域時,居然發現那兒的手機大賣場傳來了久違的喇叭吆喝聲,這有點像二十年前的廣東東莞各鎮工業區,真的是大煞風景,一股縣城氣息撲面而來。
  • 從「文化沙漠」到「書香南國」,廣東用這三招點燃了一億居民的閱讀...
    八九十年代打工潮席捲南粵之際,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數量遠高於本地人口的打工者普遍學歷不高,一時又得不到文化關懷,讓廣東省,尤其是特區在讀書人心中留下了「文化沙漠」的刻板印象。所幸,廣東用了十幾年的功夫把閱讀拉了回來。 根據2019年南國書香節上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閱讀地圖」,珠三角地區居民平均一年讀紙質書6.3本,其中廣州為8.12本。
  • 寧夏:塞上江南,以沙漠做床,以星空為被的夢幻之地
    寧夏:塞上江南,以沙漠做床,以星空為被的夢幻之地【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文:青青寧夏的地勢多樣,黃河自西向東貫穿這座城市,因為黃河水的灌溉,所以寧夏土地平坦寬廣又便於灌溉,土地十分肥沃,把當地的人們都養育得特別水靈,但又因為寧夏山嶺此起彼伏,盆地又錯落在各處,所以寧夏地表形態十分多樣化,不僅有平原,還有高峻的山地,以及沙丘、沙漠等地。百聞不如一見,寧夏這個夢幻的地方值得去探索一番。
  • 圖解傳世系列之恐怖極炎之地赤紅沙漠
    穿過土龍洞穴,你將見識到伊斯蒂王國的極炎之地——赤紅沙漠。 鑽出陰森恐怖的土龍洞穴,伊斯蒂王國那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地理特點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赤紅沙漠,瀕臨死海,曾經的豐美富饒之地遭到了沙風和魔獸的無情侵襲。
  • 解讀:深圳從「文化沙漠」到「文化綠洲」的華麗轉身
    原標題:從「文化沙漠」到「文化綠洲」的華麗轉身——文化創新發展的深圳模式   創新是一個國家永葆生命力的重要基礎,也是一座城市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作為我國第一個經濟特區,經過40年的建設發展,深圳經濟崛起舉世矚目,科技創新廣受讚譽,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深圳速度」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
  • 像月亮一樣的綠洲,敦煌月牙泉,沙漠中的希望之地
    像月亮一樣的綠洲,敦煌月牙泉,沙漠中的希望之地沙漠一直是一個神聖且令人畏懼的地方,因為它的廣袤無垠和毫無生氣。可是在沙漠中卻有一種獨特的景色,那就是沙漠中的綠洲,也是沙漠中非常神奇的存在。而我國最有名的沙漠綠洲就是身處於甘肅敦煌的月牙泉了。
  • 金色的傑伊瑟爾梅爾,去感受吉普賽文化與體驗沙漠漫步
    拍攝於傑伊瑟爾梅爾到站後,青旅老闆親自開著吉普車來接我們,入住後跟老闆定了第二天的沙漠之旅,原計劃在沙漠過夜的,現在根據籤證時間和目的地計劃變動,我們不得不壓縮時間才能趕得上出境時間當天下午我們徒步前往傑伊瑟爾梅爾城堡,城堡以黃色砂巖建造,在陽光下金光燦燦,這裡不僅是城堡,就連普通房子也是金色的,不愧為金色之城。
  • 廣東:離文化強省還有多遠
    如今,廣東高調提出建設「文化強省」,人們不禁要問,經濟發展的結果就是文化發展嗎?經濟的強勢與文化的強勢是一種怎樣的關係?從廣東的發展歷程中,也許人們會得到一些答案和啟示。 作為改革開放的橋頭堡,廣東經濟率先發展了起來。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廣東經濟就一路領跑全國,創造了「深圳速度」等諸多奇蹟。廣東是經濟強省,人盡皆知。 進入新世紀,廣東提出建設文化大省。
  • 地球秘境之十大神秘沙漠遺蹟
    全球沙漠面積佔地球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而且沙漠每年以6萬平方千米的速度擴大著,還有43%的土地正面臨著沙漠化的威脅。沙漠地面完全被沙子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氣乾燥,少有人煙,一片荒蕪。沙漠是人類的禁區之一,隱藏著許多驚人的秘密,以下分享十大沙漠驚人秘密。
  • 訪老兵 住民宿 烏魯木齊民眾體驗「兵地融合文化之旅」
    中新網新疆新聞10月7日電 10月5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交通廣播新疆頻率FM91.7主辦,新疆中享國際旅遊有限公司承辦,網易新聞I新疆、記者全媒體公益聯盟聯合舉辦的「兵地融合文化之旅」活動,從尋常的秋景,日常的煙火中,展示國泰民安,萬家康寧。
  • 沙漠之星,世界之最,杜拜之旅
    人們都說杜拜是個富豪之地,沙漠之星,世界之最,就讓小李帶你遊覽這神秘的杜拜。在中東地區的文化名城沙迦,這裡有古蘭經紀念碑廣場,在沙迦古蘭經紀念碑廣場的街心花園中,聳立著巨大的一個翻開著的一本書的雕塑,那便是古蘭經紀念碑。
  • 浙江「文化大省」,上海「文化沙漠」?到了重新定義上海文化的時候!
    誰是網際網路之城、誰是新零售之都、誰又是創造力之城、誰是環杭州灣大灣區真正的中心城市、誰又是誰的後花園等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上海這個昔日的老大哥似乎已招架不住,如今連文化上也顯得黯然失色,「上海現在的文化吸引力基本上輻射不到蘇杭」、「外來的文化愈是熱鬧,上海自家的文化就愈是蒼白」等論調不斷,甚至有觀點認為上海只是個「文化碼頭」:留不住精彩的文化,而只能敲鑼打鼓地迎來送往。
  • 廣東梅州很「委屈」的縣,是「客家文化始祖地」,發展卻不盡人意
    談到廣東,我想每個人都不會陌生,這個位於華南地區的省份,自從1989年成為國內經濟排名第一的省份後,已連續31年保持著這個排名,到2019年它的GDP已突破了10萬億,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經濟達到這個水平的省份,這樣的表現不僅在國內極為耀眼,甚至全球都不俗,由此可見廣東的強大。
  • 華南要變沙漠?廣東出現「新疆溼度」乾燥得難受!未來還要繼續幹
    但在我國南方的更多地區,晴朗天氣則是天氣的主題,就連這兩天陰雨纏綿的西南地區,雲南貴州重慶四川多地今天也見到了陽光。對於我國南南方多地來說,雖然晴朗的天氣讓人心情舒暢,很多地方也乾燥得嚇人。監測數據顯示,我國南方的湖南江西廣東廣西多地晴朗天氣的同時還十分乾燥,今天下午的相對溼度普遍低於30%,尤其是廣西廣東兩省,下午的相對溼度更是低至20%以下,以至於不少朋友抱怨這兩天靜電特別厲害,也有的朋友表示鼻子都因為乾燥的天氣出血。
  • 《聽見大馬》(二):陳徽崇音樂滋養「文化沙漠」
    《聽見大馬》(二):陳徽崇音樂滋養「文化沙漠」   在音樂文化教育資源匱乏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馬來西亞有這樣一位音樂老師,帶領著高中生將華人詩歌編曲成冊,唱遍馬來西亞,並傳播至世界各地。8月3日的《聽見大馬》系列報導,帶你了解"大馬華人音樂教父"陳徽崇如何讓"音樂種子"在馬來西亞生根發芽。
  • 新疆塔裡木沙漠:南北貫穿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沙漠
    為何新疆塔裡木沙漠,貫穿南北被稱為「死亡之海」?塔裡木沙漠公路不是一條平常的公路,這條長達522公裡的公路由北往南縱穿"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被列入金氏世界紀錄,它是世界奇蹟。載入金氏世界紀錄的公路當沙漠腹地油氣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時,能不能在沙漠中築起一條公路成了開採石油的關鍵。外出旅行,我們總會發現一些鮮為人知卻又美麗無比的景點,體驗真正的大自然之美,這也是很多旅遊愛好者喜歡去一些地方探索和冒險的原因,因為巧奪天工大自然總會給我們不一樣的驚喜。
  • 我如何參與沙漠野生動物園的阿拉伯文化,非常好的一次體驗
    在過去的一周裡,我一直在訪問我的第40個國家阿聯,我的頭幾天是在阿布達比首都度過的,上周末是公眾假期,我的朋友路易斯和我一起去杜拜旅遊,經歷了大量的冒險,包括沙漠之旅。每個文化和城市都有其旅遊景點,威尼斯有貢多拉,維也納有馬車,曼谷(不幸的是)有桌球表演,杜拜有沙漠之旅。
  • 一城一研|內蒙古:阿拉善「全球唯一」沙漠世界地質公園
    廣東丹霞山地質公園河南嵩山地質公園在第五批名單裡有一個後期之秀,憑藉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特色進入旅遊愛好者、研學探索者的人氣名單,它就是全球唯一一座沙漠地質公園內蒙古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這個年代的孩子,基本都是在大城市裡長大的,說起沙漠,可能就能通過影視作品數出最大沙漠的名字,並描繪出沙漠世界裡漫天黃沙的蒼涼之景。但是來到這裡,你就會知道,沙漠原來不止有沙子!
  • 為什麼埃及人不把尼羅河水引入沙漠造地,讓沙漠變綠洲?
    就尼羅河那點水量,引入蒸發旺盛的沙漠裡馬上就會蒸發掉,在地表留下一層鹽,不但滋養不出綠洲,反而會加重土地鹽鹼化。把珍貴的河水引入沙漠裡「曬鹽」,簡直是天大的浪費。綠洲是靠源源不斷的水源滋養出來的,水源補給主要是地下水和冰雪融水。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半島緯度低,裡面的綠洲主要是靠地下水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