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承不承認,很多廣東本土人故步自封,拒絕與外界交流,那些幾十歲的大媽就不說了,二十多大學畢業的廣東本地人一直都是看不起北姑北佬的,遠門都沒出過,找對象隔壁村的就是遠了。真要論歷史久遠,我們來說說名人,蘇東坡當時是被放逐、貶謫嶺南知道嗎?古代的蠻荒之地瘴氣橫生,據考,蘇東坡的妾室很有可能就是死於廣東當時的瘴氣。
你光看到粵劇,那你們聽說過崑曲秦腔嗎?這個問題下面一群廣東人抓耳撓腮的想破腦袋,家裡母雞生個蛋都要舉著倔強地向全國人民證明「咱們這文化不比任何一個省差」。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可否認廣東當前的現代文化發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廣東要文化底蘊沒有,要生態氣候也沒有,這是古代就決定了的事情。雖然現代文明也是文明,但是文明可是要有歷史的依據來作為一個指標的。
老貓很喜歡廣州還有佛山的那種新舊融合的獨特氣質,可是說句實話,東莞的確是文化沙漠,舉個例子,新媒體紮根東莞的時間落後於全國平均時間,青年創業機構什麼的都是近年才多起來的,很愛吹噓自己的城市有什麼洪梅水鄉、觀音山銀瓶嘴,拜託整個城市最高峰才一千多,好意思叫做生態之城什麼文化之城,論自然環境還有溫度,很多城市比到你們自卑喔。
廣東經濟的起飛始於明代末年,之前一直都是窮地方。有人可能舉出什麼漢代的廣州就有各種珠寶、玳瑁、珊瑚,海上貿易之類。這些只是奢侈品貿易,對整個省的生產起不了推動作用。明代中後期,隨著珠三角一帶沙田的廣泛開發,肥沃的農用地地面積越來越多,珠三角從富裕起來。至於粵北、粵東、粵西,因為山地多或缺水,一直窮到現在。
隨著經濟的改善,廣東省科舉考中進士以上的人才變多,文化上才沒那麼落後(進士是個硬指標,拿廣東歷代進士數量和其他省比較,情況一目了然)。這個落後當然是以中原文化為參照,畢竟那才是主流文化。說起文化,一定要提與文化相關的產業,或者靠販賣文化吃飯的產業。廣東人有拍出好電影或電視劇的嗎?有影響全國的歌手嗎?廣東電視臺的綜藝節目有收視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