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廣大居民朋友們:
2020年3月3日是第21次全國「愛耳日」,主題為:「保護聽力 終生受益」。「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歷經21年,對推進我國聽力殘疾預防與康復工作,提高人民群眾愛耳護耳意識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有效減少聽力殘疾的發生,提高人民群眾愛耳護耳意識,縣殘聯就相關聽力殘疾預防和康復知識予以廣泛宣傳,請廣大居民朋友們在今後健康生活中學習、借鑑。
一、什麼是聽力障礙?
聽力障礙俗稱耳聾,是指各種原因導致人聽覺困難,聽不到或聽不清環境聲及言語聲。其程度包括以下幾種:
輕度:聽談話聲有困難;
中度:聽大聲說話有困難;
重度:對著耳朵大聲喊只能聽到幾個詞;
極重度:對著耳朵大聲喊也聽不到任何詞。
二、哪些是聽力障礙高風險人群?
有家族性耳聾病史者;
曾有過其他耳病史,如中耳炎、梅尼埃病;
長期暴露於噪聲環境中;
有耳毒性藥物應用史;
患有慢性系統性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
有不良嗜好,如吸菸、飲酒;
長期精神壓力過大。
三、如何預防聽力障礙?
根據聽力障礙發生的病因、患病人群,可以採取不同的預防措施。
如果家族中有耳聾成員,要引起重視,可進行耳聾基因診斷確診是否為遺傳性耳聾,以採取措施避免其他成員出現耳聾。
孕婦孕早期應加強營養、減少感染,孕期應儘可能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高危孕婦還需加強自身及胎兒監測,以避免新生兒發生聽力障礙。
積極預防和治療中耳炎。防止汙水、異物進入外耳道,不要隨意掏耳,注意耳部衛生。一旦發生中耳炎,及時就醫。
儘量遠離噪聲或減少噪聲暴露時間,預防噪聲性耳聾。
老年人應建立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預防老年性耳聾。
謹慎使用耳毒性藥物,預防藥物性耳聾。
四、為什麼要關注青少年聽力健康?
目前由於電子設備的廣泛應用,平時不健康的用耳習慣正慢慢侵蝕著青少年的聽力,導致不易察覺的高頻聽力損失,這會對青少年的學習及生活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對於噪聲性聽力損害,預防最為關鍵。青少年本身應該提高愛耳護耳的意識,家長更應該關注孩子的用耳習慣,提醒並減少噪聲暴露,如儘量減少到電動遊樂場、KTV的機會,減少使用耳機等。
五、聽力障礙確診後怎麼辦?
聽力障礙確診後,首先要確定聽力障礙的程度、性質、病因,對於無法通過藥物治療恢復聽力的障礙患者,需儘快選擇合適的助聽設備及時進行聽力障礙康復,這是實現成功康復的前提。一般認為,不能恢復的中度以上聽力障礙患者應首選助聽器進行聽力補償,還可藉助相關的輔聽設備,實現更好地聆聽與交流;助聽器無法獲得滿意的補償效果時可考慮植入人工耳蝸進行聽力重建,從而達到提高生活質量、正常參與社會的目的。
六、為何要重視聽障兒童的家庭康復?
目前,我國聽障兒童康復主要有機構康復和家庭社區康復兩種模式,人們常常把家庭康復作為機構康復的輔助和補充。事實上,隨著現代聽力學技術不斷進步,幹預時間不斷提前,家庭康復越來越重要,家長是聽障兒童康復的第一責任人。雖然家庭康復不是對孩子進行正式、系統的聽覺言語訓練,但它可以立足於日常生活,在真實、豐富的環境中積極回應孩子的交流願望、鼓勵孩子在交流中對他人言語進行模仿和練習,從而達到康復的目的。
七、為什麼成人聽障者也需要康復訓練?
聽力障礙隔斷了聽覺-言語迴路,成人障礙者在正常的有聲語言交流過程中由於不能獲得持續的、清晰的、準確的聽覺信息反饋,致使言語理解和言語表達出現了「含混不清」。久而久之聽覺與言語能力出現退化,甚至影響到個人認知和社會交往質量。配戴上助聽設備,只是改善其對聲音的感覺閾,如要提高其對有聲語言的感知水平和言語發聲能力,只有通過循序、有效的聽覺和語言的康復訓練才能實現。
聽力健康與我們每個人健康幸福生活息息相關,聽力殘疾嚴重損害人的聽覺言語功能,影響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質量,造成沉重的經濟和社會負擔,為了保證健康生活,請保護聽力,終生受益!
大荔縣殘疾人聯合會
2020年3月2日
編輯:融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