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華人移民育兒故事:民間禁忌多需入鄉隨俗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3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隨著年輕一代新移民數量的增多,越來越多新移民選擇在本地生產、育兒,也有許多望子成龍的父母看重新加坡的教育模式,及早為孩子規劃了新加坡式的教育和生活。記者近日訪問三個華人新移民家庭,聽聽他們的育兒故事,分享他們的育兒心得。

  1月25日,來自中國北京的李文在鷹閣醫院順利產下兒子Ethan,她和老公Anthony成功晉升為「爸媽級別」。懷胎十月的艱辛被為人父母的喜悅所取代,看著老公懷抱兒子捨不得放下的模樣,李文覺得一切都是值得。

  李文今年29歲,目前是永久居民。2002年,身為外企白領的李文在北京結識了新加坡籍的丈夫Anthony。2005年,兩人在新加坡註冊結婚。2009年,李文跟隨丈夫來到本地,隨後選擇在本地定居,在這裡建立他們的小家。

  初來乍到的李文也曾經歷一段困難的過渡期,還好有丈夫及婆家人無微不至的照料,讓她很快進入角色,找到家的感覺。李文坦言,因為老公是地地道道的新加坡人,這對於她的融入也起了關鍵作用。「剛開始時的確覺得生活很無聊,沒有朋友,遠離親人,前所未有的孤獨和無助。」丈夫很快察覺到李文情緒上的起伏,建議她選擇一些課程來豐富自己的生活。「我選了英語和瑜伽,每天的生活安排得很滿,也漸漸結識了許多新朋友,我開始變得更活躍更積極了。」

  2010年3月,他們正計劃去義大利旅行,李文發現自己懷孕了。

  小寶寶的不期而至先是讓她驚喜萬分,隨即又陷入憂慮。「在中國,一般懷孕前要做體檢,還要調整一段時間。可是懷孕之前我們並沒有做特別的準備,我有些擔心胎兒的健康。」

  不少民間禁忌

  老公Anthony選定了一位資深婦產科醫生,為李文做孕期檢查。「醫生非常nice,華語很好,溝通沒有障礙。醫院的服務也很好,有專業水平。」李文說,醫生不僅在專業問題上作出建議,也會適當安撫孕婦的焦慮情緒,這讓她覺得服務很人性化。「醫生並沒有否定我們的出行安排,相反,他鼓勵我們在孕期作適當旅行,保持良好心情。只是要注意不能太勞累。」

  在醫生的指導及家人的鼓勵下,李文度過了最艱難的孕早期。之後的整個孕期,她在老公的陪伴下定期孕檢,適當地遊泳和散步,周末到商場看嬰兒用品,孕期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李文也發現一些本地和中國懷孕期間民間禁忌上的不同。「我的婆婆已經80多歲了,她常說孕婦不可以拿針拿剪刀,不可以縫東西,尤其不可以坐在床上縫東西。還有不可以吃羊肉、仙草、果凍和長形的香蕉等等。」

  雖然她覺得有些說法沒什麼科學道理,但作為新加坡媳婦,她還是選擇接受,不觸碰婆婆說的這些禁忌。「主要是尊重老人,既然這些是新加坡,甚至是東南亞一代華人的民間傳統說法,就儘量避免,讓老人放心。」

  坐月子習俗有不同

  寶寶出生前,李文和丈夫預約了月嫂服務。由於預產期在農曆新年期間,月嫂費用相比平時會貴得多,但李文還是堅持請月嫂,不讓中國的父母代勞。

  寶寶出生後,李文在月嫂照顧下,按照這裡傳統的坐月子方式坐月子。月子裡的禁忌更是五花八門。「整個月不可以洗澡,只可以抹身。實在無法堅持的話,可以在第12天用大風草熬水來擦身、洗頭。要吃豬腳醋和帶魚鱗的魚,前三個星期不可以吃豆腐和雞,蔬菜也不能隨便吃。」李文在與朋友的交流中得知,這和中國坐月子有很大的不同。她選擇了入鄉隨俗,儘量聽月嫂的話。

  「新手爸媽面對剛出生寶寶的哭鬧,很慌,月嫂會幫忙辨別寶寶為什麼哭,也可以照顧新生兒,做月子餐和一些簡單家務,讓產婦好好休息。」

  享受月嫂服務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李文也要處理與月嫂之間在帶孩子問題上的意見不同,甚至是觀念衝突。「很多有經驗的月嫂多是50幾歲的人,她們照顧嬰兒的方式相對傳統,有些觀念在年輕人看來甚至老舊。我尤為不能忍受的是衛生習慣,會因此與對方發生爭執。」

  兩個月的月嫂服務很快到期時,李文接下來得獨立照顧寶寶,她坦言肯定會遇到很多挑戰,但同時也必將享受到其中的無限快樂。

  結合兩地坐月方式

  享受月嫂及母親的照顧

  與李文的情況不同,今年28歲的黃爽選擇讓退休賦閒的父母幫忙照顧5個月大的寶寶倪沛文。

  來自中國江蘇的黃爽,與來自中國安徽的老公倪永凱目前都是永久居民,分別在南洋理工大學和法國國際學校工作。兩個人是在本地一次朋友聚會上相識相戀,2008年8月8日在新加坡植物園舉行婚禮。當天正逢北京奧運開幕,又是新娘的生日,對這對新移民夫婦來說很有紀念意義。2010年10月6日,黃爽和老公倪永凱在竹腳婦幼醫院一同見證了小生命的誕生,給寶寶取名倪沛文,朋友還送給寶寶一個可愛的別稱——小小倪。

  本地醫生多鼓勵產婦自然分娩

  倪永凱和黃爽夫婦對竹腳婦幼醫院的醫生及醫療服務評價很高,認為醫生很有經驗。黃爽在與中國的朋友交流中了解到,中國的產檢做超聲波檢查比較少。但是在這裡,每次產檢都會做B型超聲,醫生比較相信超聲波檢測的數據。「可能是因為中國的準爸媽認為太多的超聲波檢查對孩子發育影響不好。」

  黃爽倒是不介意做超聲波檢查,因為她和老公每次都可以看到寶寶在母腹中的變化,讓人欣喜。另外,黃爽還聽說中國的產婦做剖腹產的比較多,而本地醫生多鼓勵產婦自然分娩。

  懷孕期間,黃爽在生活上沒有太多禁忌,孕早期的三個月裡還坐過幾次飛機。其中一次從新加坡飛到哈爾濱,準媽媽和孕寶寶同時經歷了從30攝氏度到零下30度的60度溫差跨越考驗。懷孕7個月時,黃爽挺著肚子和老公一起飛到蘭卡威度假。據說,中國孕婦非常在意孕期的防輻射,儘量不用電腦,少看電視。黃爽的父母也在中國給她買了一套防輻射的衣服,每天在辦公室裡穿。這是她在孕期唯一的額外防護措施。

  順產後,老公倪永凱請了個馬來西亞月嫂與嶽母一起照顧寶寶和產婦。結合了本地和中國的坐月方式,黃爽產後身體恢復得特別好。「月嫂每天用中草藥給我煮洗澡水,精心準備月子餐,夜裡還會幫我一起餵寶寶,讓我省了不少力。」

  除了月嫂的協助,黃爽還有幸享受到母親的獨特護理。產後腿腳上的水腫在母親的草藥泡腳和按摩攻勢下很快消退,大肚腩也漸漸變小了。

  身為永久居民的黃爽享有兩個月帶薪產假,期滿後她把寶寶交給自己的父母照看,依舊做回原來的工作。黃爽的父母也習慣了這邊的生活,家裡多了小外孫,兩位老人的生活忙碌而充實。他們說:「就照顧寶寶而言,新加坡比中國方便,因為天氣暖和,每天給嬰兒洗澡洗衣,省去了很多麻煩。」從黃爽的角度看,父母短期內從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抽離,來到一個新的國度、新的環境,還是需要一定的心理適應期。「這邊沒有中國國內朋友多,飲食方面也沒有國內方便。照顧小寶寶也是一個體力活,對退休後可以享清閒的父母來說,面臨著新的考驗。」

  目前已懷有六個月身孕的韓笑,在權衡利弊之後,決定回中國生產。

  韓笑和丈夫於鴻昭都是中國吉林省人,兩人今年30歲。2007年,於鴻昭從上海的廣告公司轉來本地做廣告企劃師。2010年,兩人結婚後,韓笑決定辭職,隨夫一同來新加坡。目前,於鴻昭持有EP準證,韓笑則持有家屬準證,兩人已向移民局遞交了永久居民申請。

  小寶寶就在這個時候悄然而至,於鴻昭和韓笑滿心歡喜的同時,也有些措手不及。由於目前兩人不是永久居民或公民,孕期檢查費用、生產費用,以及孩子未來的教育費用,都相對較高。

  在本地孕檢,產前再回國

  另外,申請父母過來幫忙的渠道也非常有限,如何讓韓笑在月子裡得到最好照料,如何讓寶寶在最舒適的環境中健康成長,這些問題讓他們很傷腦筋。權衡之後,夫妻倆決定讓韓笑在新加坡孕檢,待到生產前請醫生出示證明,搭飛機回國生產。

  由於孕婦只可以在懷孕36周前坐飛機,於鴻昭得提前兩個月送韓笑回國,然後獨自返回新加坡工作。待到韓笑快生產時,再趕回去陪伴老婆。「其實,這樣來回折騰不見得會比在新加坡生孩子省錢,而且很勞神。但重要的是,在國內有父母和親人照顧她和孩子,我比較放心。」

  韓笑則認為,回國生產有媽媽和婆婆的照顧和指導,對於她這個新手媽媽來說,心裡能更有底。「對於我們這種80後的準爸媽,養孩子肯定是沒經驗啊,身邊有老人幫忙,還是方便些。」

  孩子身份問題很糾結

  對於Anthony和李文夫婦而言,孩子的國籍和身份問題幾乎沒有懸念,兩人一致認為寶寶生下來,就應該是地道的新加坡人。但由於李文的父母和親人都在中國,每年回國省親必不可少。如果在14天以內還好,可有時長則呆上幾個月,這樣一來,新加坡籍的丈夫和兒子,都須要辦理中國籤證。

  倪永凱和黃爽夫婦都是永久居民,兒子倪沛文出生後,兩人為他領取了中國護照,並著手申請新加坡永久居留權。倪沛文五個半月時,永久居留權終於批了下來。

  「如果永久居留權批不下來,孩子以後的教育和醫療就會面臨更多問題。現在好了,我們可以放心了。」倪永凱和黃爽終於鬆了一口氣。

  於鴻昭和韓笑夫婦則選擇走一步看一步,對於還沒有拿到永久居留權的兩人而言,考慮孩子的身份問題還為時尚早。「要看能否獲得永久居留資格,再決定未來在哪兒生活。PR批了,就在本地買房,讓孩子在這邊接受教育。否則還是要回中國發展,也許會重回上海吧?」

  產假與津貼

  公民和永久居民有差別

  採訪中,倪永凱和黃爽表示,比公民相比,作為永久居民,在本地生兒育女的成本肯定會偏高,在福利待遇上也有一定的差別。

  首先有薪產假不一樣,法定有薪產假公民為四個月,永久居民為兩個月。其次,生產費用、寶寶津貼、父母扣稅以及僱傭女傭的津貼等,也有很多不同。

  再次,與公民相比,孩子獲得政府的教育津貼較少,從寶寶上幼稚園開始,教育費用也是很可觀的一筆開支。

  積極適應本地教育模式

  寶寶還未出生前,李文與丈夫已經開始討論孩子未來的教育問題。「我先生希望我們的孩子以後可以去他的母校萊佛士小學讀書,那是很不錯的小學。」李文坦言,到時為了鎖定學區,也會像其他新加坡家長那樣,在學區內購屋,或者乾脆搬回家婆的老房子。

  許多新移民父母為了讓孩子進入本地知名小學,也會各出奇招,花高價買學區內的房子,或者把偏離學區的大房子賣掉,在學區內買較小的房子暫時居住。

  一些來自中國的新移民會把很小的孩子送去補習中心,補習英文。許多新移民家長都在積極地適應本地教育模式,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教育的起跑線上。 (徐鑫 龍國雄)

相關焦點

  • 新加坡華人移民異鄉生活壓力大 需走出心理困境
    而我們來到新加坡,必須從比較小的職位做起。如果內心無法對這一事實釋懷,很可能就會很苦悶。」——夏蟬歌中新網5月11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新移民來到一個新的國度,都會經歷一個調適階段。根據中國多家媒體和研究機構就近年來的移民動機所做的調查結果:更高質量的生活,更好的事業發展,讓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是中國人移民的三大原因。
  • 遊覽「牛車水原貌館」,體驗新加坡早期華人移民的生活方式
    牛車水原貌館(Chinatown Heritage Centre)位於新加坡寶塔街48號,是一棟三層樓的老式洋樓經過翻新修改而成的紀念館,來紀念早期的華人移民。面積雖然不大,卻也散發著濃濃的殖民味道。牛車水原貌館讓時光倒流,帶您追尋新加坡早期移民的腳步。
  • 新加坡華人這麼多,為什麼英語是第一通用語,而馬來語是國語?
    中國人移民國外的歷史,源遠流長。而說起海外華人哪裡最多,恐怕當屬東南亞地區。由於東南亞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東南亞各個國家才是海外華人主要的聚集地。像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等國華人數量都不少,不過並沒有成為該國人數最多的族群。
  • 馬來西亞VS移民新加坡,移民環境哪家強?
    談起移民,大伙兒總是第一個想起歐美國家。亞洲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是十分受歡迎的移民國家,不但優美環境、具有項目投資發展潛力。這就令人發難了,移民馬來西亞和移民新加坡我選擇哪一個呢?目前,只要你滿足一定學歷或工作技能要求,獲得新加坡企業的offer,從事經理、高管或者其他類似高級崗位,且工資月入不少於3600新幣,在新加坡工作滿一定時間,就有機會去申請新加坡綠卡。當然,新加坡的人才多,綠卡競爭還是相對激烈的。創業移民(創辦企業獲取綠卡)分兩種,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GIP)和創業準證/創業投資移民(Entre Pass)。
  • 移民新加坡是什麼體驗?新加坡移民真實感受
    移民的目的大都是為了體驗更健康的生活環境、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更高品質生活。移民是一件大事情,許多人都猶豫不決該移民去哪個國家?
  • 那些馬來西亞華人背後的故事!
    現在想想還真是後悔,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馬來西亞華人,卻不了解馬來西亞華人的來源,小編甚是愧疚啊 ~那天無意中扒到了一篇關於馬來西亞華人以及所有南洋華人的前世今生,甚是有趣!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好好了解馬來西亞華人背後的故事。
  • 中國新移民在新加坡的生育故事:陪著孩子成長(圖)
    中新網4月22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來自中國的新移民,有不少夫婦為提高新加坡的生育率做出貢獻——已經生了或準備多生個孩子。《新匯點》訪問三對新移民夫婦,暢談「多生多育」,分享生兒育女的經驗和體會,比較新中兩地在生育和教育方面的相同與不同。
  • 新加坡華人移民團體辦講座談教育體制及特色
    中新網2月21日電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2月11日星期六下午,新加坡廈門公會聯合多家新移民團體舉辦「新春國民融合系列活動」之教育講座,參與聯辦的包括天府會、天津會、山西會、中國學者學生聯合會和隨筆南洋文化協會。  講座邀請了五位主講人,有教育部官員、教育工作者、新移民家長及新移民學生,從各自不同角度介紹本地教育體制及其特色。
  • 五十年代的新加坡華人 獅城西海岸虎豹別墅
    新加坡是中國之外唯一以華族人口佔多數的國家。新加坡早期的貿易和作為商業中心的發展見證了殖民地內龐大的華人社群的成長。華人主要來自廣東、福建、海南等中國東南沿海省份的粵語、閩南語、潮州話、瓊語、客家語 丶福州話群體,其中4成是閩南人,其次為潮汕人、廣府人、客家人、海南人和福州人等。
  • 新加坡十大富豪,9個都是華人,為何新加坡當年卻選英語當母語?
    最近新加坡十大富豪公布,首富依然是海底撈的老闆張勇,第二富豪也是剛剛移民新加坡的李西革。李西革是中國最大呼吸機廠家邁瑞醫療的老闆,資產也超過了150億美元。今年以來李西革的身價是一路暴漲。新加坡是亞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香港、臺灣、新加坡跟韓國曾經被譽為亞洲四小龍。新加坡在經濟總量上跟香港並駕齊驅,不過人口卻比香港還有少一兩百萬,新加坡的人均GDP比香港還高。其實去過新加坡的人就知道,這裡街上見到的人幾乎都是華人。其實新加坡有7成的人口都是華人,其他的人口才佔了3成。
  • 新加坡的華人美食,緣何在中國本土難覓蹤跡
    到了1819年1月英國的斯坦福·萊佛士爵士初登新加坡島時,這個島上「約有150個漁民和海盜,幾間簡陋的茅舍,其中大約有三十個華人」, 這些華人沿著新加坡河岸聚居,將荒地開闢為甘蜜園,成為日後拓殖新加坡的先聲。新加坡的萊佛士紀念碑不過,早期的華人移民以男性佔絕對多數。這並不難理解,海上波濤難測,每次遠航幾乎是以性命相搏。
  • 新加坡七成是華人,更受歡迎的為什麼是咖啡不是茶
    「打洋工」的意外收穫:瓊幫移民的西點技術新加坡南洋咖啡文化的形成,與華人移民群體密不可分。下南洋,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遷徙之一。鴉片戰爭前,下南洋經商謀生的華人就已有150萬之多。1860年《北京條約》允許外國人在中國合法招工。
  • 華人佔多數的新加坡為何有四種官方語言?
    新加坡所處的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戰略要道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為新加坡吸引了大量外來移民,這些移民主要來自三個地方:一是馬來半島西海岸的馬六甲地區,大部分是馬來人;二是馬來半島以外的商人和移民,商人以華人為主體,他們大部分都曾到馬六甲等地做過生意;三是大約與中國商人同時期到來的印度商人、勞工和罪犯。
  • 世界上華人移民最多的六個國家,其中一個國家華人佔主導
    華人群體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目前世界上華人以及華裔有近16億人口,除了生活在中國的華人,世界各國遍布華人,今天來看看世界上華人移民最多的六個國家。 加拿大,位於北美洲的一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最近30年移民加拿大華人眾多,有很多富豪和官員子女,大約有140萬左右。
  • 盤點:華人移民最青睞的全球十大城市(圖)(九)
    網易教育訊 據中國日報網報導,移民,以及走向國際市場,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中國高淨值人士的財富及人生的管理手段。
  • 新加坡移民優點與缺點—南京遠信出國
    新加坡移民優點與缺點,南京遠信出國解答:新加坡作為最後移民歡迎的目的地之一,它的獨到之處毋庸置疑,那麼去新加坡移民究竟有哪些好處呢?  ,每年最低10%以上的投資回報,擁有充分的吸引力;  2.全球最低賦稅:  新加坡移民優點與缺點,新加坡無遺產稅、無資本利得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全球最低,不海外徵稅,進一步保值增值資產;  3.全球最優中英文雙語教育:
  • 新加坡收緊移民政策 李光耀家長式威權已落伍
    除此之外,種族、宗教、移民等問題也開始浮現,而發生在香港、臺灣的年輕一代的問題也有在新加坡萌芽的危險。鄰國憂新加坡成第三中國 李光耀拒做華人領袖 解說:當人們議論新加坡時,會羨慕這個花園城市的乾淨、優美,也會讚賞這裡的廉潔、法治,這些之外,新加坡的另一標籤就是多元與包容。
  • 民間故事:六十六,扔塊肉的禁忌故事你聽過嗎?
    民間故事:是巧合?還是犯了禁忌在農村老家,老人六十六歲是個大日子,倒不是因為這個年紀數字上比較順,而是六十六歲就像七十三,八十四一樣是個坎。對於如何度過這個坎,在老家還有個風俗。這裡在回答上六有禁忌了,無論過去與否,後面的人都要大聲的回答,過去了。據說這句回答並非說給人聽的,只是告訴過往神靈老人六十六歲的這個坎就過去了,可以平安。今天說的就是關於這個禁忌的故事,是個老人講的,說是真實的故事。老張頭老伴早亡,一個人撫養大了一對兒女,看著他們都已經成家,他心裡的石頭也算是落了地。
  • 海外華人佔比最高的國家 很多明星往那兒移民
    如果你有錢,想移民,會去哪個國家呢?有沒人會跟小旅兔一樣,選擇新加坡?為啥,華人多、比例大、文化相通性強,無疑是第一原因。新加坡是海外華人人口佔當地比例最高的國家,比例高達74.2%。簡單點說,在新加坡,每4個人就有一個華人。新加坡在哪兒?很多人耳熟能詳,在東南亞,靠馬來西亞,扼馬六甲海峽。初中地理學的都不錯嘛。新加坡華人那麼多,為啥國名讀著沒點中華文化色彩呢?新加坡英文國名Singapore,大聲讀出來,發現了吧?音譯過來的。在廣義的「大中華區」,新加坡是在內的哦。
  • 和新加坡客戶打交道一定要知道的一些風俗禮儀和風俗禁忌
    儘管新加坡華人居多,但當地的風土人情、宗教習俗、商業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中資企業和個人,要認真學習當地文化,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做到人門問禁、人鄉隨俗。 民族、語言和宗教 民族:新加坡是一個移民國家。19世紀前半期,中國、印度、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群島的移民進入新加坡。 截至2017年6月,新加坡居民中,華族佔74.34%,馬來族佔13.38%,印度族佔9.05%,其他種族佔3.23%。 語言:新加坡的官方語言為馬來語、華語、泰米爾語和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