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的家庭,才能養出有教養的孩子!

2020-10-05 美好心世界

最好的感情,沒有過多的言語,可能就是早起的時候,一個人就總會記得幫另一個人多倒一杯水;也許就是睡前,數年如一日的幫她熱一杯牛奶。

在家庭教育中,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

01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莫過於一個恩愛的家庭

女作家入江之鯨,曾講過這樣一則溫暖的片段:

「坐地鐵到站的時候,我旁邊空出來一個位置,有個大概三歲的小男孩蹭蹭蹭地跑過來,坐下,然後對著車門口說:「媽媽快過來,這裡有位置坐!」

沒多久上來了一對年輕的夫妻,妻子挽著丈夫的手,笑盈盈地和兒子說:「只有一個位置,你坐就好了,我和你爸爸站著。」小男孩說:「我是男孩不用坐,媽媽你坐吧。」熬不過小男孩的請求,媽媽坐下了。

從他們的聊天中,大概明白了,這一家三口是媽媽帶兒子出門玩,順便送爸爸去上班。

兒子一直嘟嘟嚷嚷地和爸爸說:「能不能和媽媽一起陪我玩。」爸爸安慰兒子說:「你要乖點,等我下班了,馬上去接你和媽媽。」小男孩還是不太高興,一直拉著爸爸的手,卻也沒再說什麼。

後來爸爸到站,臨下車的時候對兒子說:「你一定要照顧好我媳婦,不許哭不許鬧不許惹她,懂嗎?」善意地看著小男孩像個大人般地做著保證,爸爸才離開。」

夫妻之間彼此恩愛,是家庭幸福的基本法則。

曾有一位爸爸向美國著名的腦神經科學家梅迪納教授請教:教授,你告訴我,我怎樣才能幫兒子考上哈佛大學?梅迪納回答說:從現在開始,你回家好好愛你的老婆。

教育專家孫雲曉後來專門就此事追問梅迪納:為什麼您當時讓那位爸爸回家疼老婆?梅迪納回答說:在美國,對學業成就的最佳預測指標,就是家庭情緒的穩定性,而這種家庭情緒穩定性可以從妻子的情緒來預測出來。

簡單說:妻子情緒越穩定,家庭情緒就越穩定,孩子成績也就越好。而想要妻子情緒穩定最好的辦法,就是彼此恩愛。

夫妻恩愛的家庭中,女性的內心更多溫柔安定,更能寬容對待身邊的人,也更能創造出一個愉悅溫馨的家庭氛圍。

相反,夫妻不和睦的家庭,妻子會把這些負面情緒都轉嫁給家庭裡的其他人,一個家將從此不得安寧,怨氣重重。

如果一個丈夫不愛妻子,妻子則不會尊重他,當然反過來,如果一個妻子不尊重丈夫,丈夫則不會愛妻子,於是婚姻就會陷入一個「瘋狂怪圈」。

所以,經營家庭和婚姻的真諦是——愛與尊重。

02

父母的關係

深刻的影響著孩子的性格

夫妻是人生伴侶。所有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是第一位的。

因為,當你以夫妻關係為第一位時,孩子就自然不會以自我為中心。

有些家庭夫妻關係淡薄,兩個人幾乎是靠著孩子維繫著婚姻。

有些人常說「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跟你爸爸離婚了」,「以後你長大可別像你媽那樣啊,跟這種人過日子還有什麼勁」……

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往往容易有很大的心理壓力,也會對婚姻有所擔憂。孩子的性格容易敏感、急躁,略顯咄咄逼人。

有些家庭中,父母熱衷於爭吵,相互攻擊,甚至大打出手。這種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最大的。

有些家庭夫妻關係完全被一方主導。父親強勢,母親沒有家庭地位。或者母親強勢,父親失去話語權。

我見過一位很強勢的媽媽,覺得老公太平庸,所以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了孩子身上。

孩子一出生,老公就淪為了二等公民。媽媽凡事以孩子為中心,飯菜永遠可著孩子的口味,教育更是完全不讓老公插手。

這樣的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男孩子往往容易變得膽小懦弱,女孩子則容易強勢霸道。

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媽媽代表情感,爸爸代表理性,孩子靠情感來滋養內在的生命,靠理性來發展外在的世界。如果爸爸或者媽媽的一方成為了隱形人,孩子就很難擁有正常的性格維度。

孩子沒有見過對的處事方式,沒有見過相愛的家庭氛圍,孩子的性格能健全發展嗎?

03

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

告訴他爸爸媽媽很相愛

窮養富養,都不如用愛養。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成長教育和童年禮物,莫過於一個恩愛的家庭。孩子發自心底的安全感、歸屬感,也讓孩子更自信開朗、豁達樂觀。

對愛人少一些指責,多一些讚美。

指責是家庭中最大的敵人,也最能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其實家庭中多數都是柴米油鹽的瑣碎事情。有句話說「脾氣來了,福氣就走了」,當夫妻兩個人用欣賞的眼光而不是挑剔的眼光看對方時,家庭中的氣氛自然就好了起來。

對家事少一些獨斷,多一些分享。

當兩個人組成家庭之後,對家中的大小事情最好都能打個商量。當爸爸和媽媽在家事上達成一致,永遠出於統一戰線的時候,在孩子心中的權威性也就樹立起來了。

永遠別害怕表達愛意,多一些牽手和擁抱。

很多家庭會在孩子面前避嫌,很少擁抱甚至很少牽手,更不用說「愛」這麼「肉麻」的話了。

其實以現在網絡、媒體的發達程度,孩子遲早是要明白相愛是怎樣一回事的。而父母之間適當的身體接觸和語言表達,能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安全感並且給孩子一個很好的引導。對家庭關係來說,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父母怎樣做才算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

不是高級的玩具和毫無學業壓力的放縱。

而是當孩子回想起小時候,回憶中沒有爸爸媽媽沒日沒夜的爭吵,沒有爸爸媽媽相互詆毀的尷尬。而是:

廚房有煙火,客廳有笑容,臥室有擁抱。

你們無需孩子這「紐帶」而系在一起,孩子卻因為父母的相愛,而獲知更多幸福和篤定。

圖文源於網絡,感謝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有溫度的家庭,才能養出有溫度的孩子
    01 說起養男孩,真的要從父輩說起,然後看看自己。因為他們或者我們自己,都曾是一個小男孩。很多東西,無論時間的長短,都難以割捨。總能在孩子身上找到印記。說起我們的父輩,60、70年代的這輩人,他們的愛深沉、含蓄,毫不張揚,從不說愛。
  • 有溫度的家庭,很難養出沒溫度的孩子,更難養出沒教養的孩子
    在我看來,在這個世界上,幸福其實很簡單,或許只是有個人相伴,知冷知熱。家庭教育也是同樣的道理,一個有溫度的家庭,養出來的孩子怎麼可能會冰冷?一個幸福的家庭,養出來的孩子怎麼可能沒教養?一個沒有感情的家庭,你憑什麼要求孩子陽光?
  • 有溫度的家庭,才能養出有教養的孩子
    :教授,你告訴我,我怎樣才能幫兒子考上哈佛大學?,女性的內心更多溫柔安定,更能寬容對待身邊的人,也更能創造出一個愉悅溫馨的家庭氛圍。 告訴他爸爸媽媽很相愛 窮養富養,都不如用愛養。其實家庭中多數都是柴米油鹽的瑣碎事情。有句話說「脾氣來了,福氣就走了」,當夫妻兩個人用欣賞的眼光而不是挑剔的眼光看對方時,家庭中的氣氛自然就好了起來。
  • 一個家庭最高級的炫富,是養出有教養的孩子
    紀錄片《鏡子》裡有這麼一句孩子的自白:「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於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的相似。」傲慢無理的父母,養不出謙遜有原則的孩子。無底線溺愛的父母,也不指望他能教出一個溫和有禮的孩子。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孩子就怎樣複製父母的言行舉止。
  • 怎麼養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好好生活就夠了
    怎麼樣才能培養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成為了很多父母迫切要解決的問題。答案很簡單:好好生活,就是教育。愛孩子,不是全世界都圍繞著他,更不是「照書養」。2、好好生活就是教育。父母言傳身教,謹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3、親師的溝通與合作。孩子從六歲上小學,到22歲大學畢業,至少有16年的時間是在學校。家長如何處理和老師的關係直接決定了孩子對於老師的態度。而老師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一生。4、釋放學習的真自由,才能讓孩子發現學習的樂趣,主動學習,愛學習。
  • 有教養的孩子,來自有教養的家庭,這是關鍵因素
    一個有教養的孩子,不僅在生活中處處體現著禮貌和修養,而且能夠在很多事情上處理得當。同樣一件事情,有教養的孩子會讓周圍人覺得很懂事,而沒有教養的孩子總是「橫衝直撞」「目無規矩」,被人們稱呼為「熊孩子」。教養,對一個孩子來說非常重要,是孩子後天發展必備的好習慣之一。前段時間,在網絡上看到一則新聞事件。
  • 沒有溫度的家庭,養不出有溫度的孩子
    我小時候,大概是在九十年代初,家屬院裡有個小男孩被他爸吊在樹上拿棍子打死了。原因是小男孩拿了家裡的錢買了零食,被他爸爸發現了。當時,上了本地的新聞,孩子的爸爸後來好像還判了幾年刑。拿回手,我聽到的最多的議論是:他爸真倒黴,兒子死了夠痛苦了,白養了這麼多年,還得坐牢……可是,沒人想起來那個被活活打死的可憐孩子。
  • 讓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是父母的重要責任,教養是孩子的人生名片
    有這樣一句話:窮養、富養,不如給孩子教養。教養的好壞,跟貧富沒有直接關係,教養家庭的鏡子,能夠映射出這個家庭成員的素養,就像血液一樣,流淌在人的身體中,融合在人的思想中,顯現在人的行為中,是一個人行走社會最好的名片,影響著一個人生命層次的高低。
  • 有教養的孩子才有人際吸引力,不管窮養富養,都不如有教養
    現代社會,教養就是軟實力,無論職場還是生活中,都需要大量的協作,只有體貼、周到、得體的人,才擁有強大的人際吸引力。不管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你給孩子的教養,正是為他將來的生存發展鋪路。教養,是孩子情商培養的開端,是孩子學習處理人際關係的基礎,是啟發孩子認識周遭環境的起點。隨著生活越來越富裕,大家共同意識到教養勝過富養!財富建立在社會之上,社會建立在人際關係之上,而良好的教養是孩子未來在社會中暢行的重要保障!
  • 正向教養,養出樂觀、不怕難的孩子
    我已經叫我媽去反應了啦!」另一位女同學則說:「壓力是有大一點,不過專心點還是可以做得完。而且我爸說這老師很猛耶!」如果你是這班的家長,想給孩子什麼樣的引導?最近臺灣教養熱門關鍵詞肯定是「媽寶」,他們被愛很多,但生活力、思考力、問題解決能力跟學習熱情卻不高。有陣子教養看重「自尊」,父母過多的讚美卻讓孩子面對挫折更顯脆弱。
  • 如何正向教養 養出不怕「難」的孩子
    父母的態度可能誘導出孩子的耍賴軟弱,也可以引導出孩子的堅強和勇氣,這中間的差別何在?某小學校園,五年甲班導師請產假,代課老師出很多作業,一位男同學大聲抱怨:「喔,作業真的超多的!我已經叫我媽去反應了啦!」另一位女同學則說:「壓力是有大一點,不過專心點還是可以做得完。而且我爸說這老師很猛耶!」
  • 【親子教育】正向教養 養出不怕難的孩子
    最近臺灣教養熱門關鍵詞肯定是「媽寶」,他們被愛很多,但生活力、思考力、問題解決能力跟學習熱情卻不高。有陣子教養看重「自尊」,父母過多的讚美卻讓孩子面對挫折更顯脆弱。日本父母則擔心過分順從孩子天性,養出「推拖病」小孩,習慣怪罪他人、消極被動,日後難以獨立自主。
  • 一流的父母怎樣教養出一流的孩子?
    請千萬不要急著報班、著急找家教、著急找一些方法層面的東西來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家庭教育重在養,而非在教我們需要特別解讀以下兩個字:一是心,二是情。教育需要有情有禮,這是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必須遵守的原則。教無定法,對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以及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需要的方法肯定是不同的。
  • 孩子,有教養比優秀更重要
    一個孩子的教養是成功的基本因素,而教養是從小就要開始培養的,是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影響的。因此,在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需要關注孩子的教養問題。當你帶著孩子出門,給孩子帶上小書包、小水壺的時候,別忘了給他帶上教養。有教養的人在哪裡都會受到尊重,而沒教養的樣子,真的很醜。
  • 家庭的教育對孩子影響很大,溫馨的家庭,教育的孩子是有教養的
    這樣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屬於沒有教養,對於孩子的危害有哪些?想要孩子變得有禮貌、有教養,家長平時要怎麼做?第一個辦法:教會孩子如何用餐孩子想要有禮貌、有教養,首先就要從吃飯做起。我國的吃飯禮儀比較講究,長輩先吃,不能亂飯菜,這是對長輩還有其他家人的尊重。只有孩子從第一步學起,知道長幼有序,尊敬長輩,孩子才能正確學會禮儀。這樣孩子就會養成飯桌上的禮儀,不浪費事物,尊重他人。
  • 窮養、富養,不如教養
    窮養、富養,不如教養文/曉曉前段時間,一則母親被兒子掌摑後報警的新聞進入了觀眾視野,母親稱兒子出言不遜砸東西還打她,民警詢問,孩子沒有絲毫悔意,奇葩父親為維護孩子竟說是家務事不需要警察解決。孩子如此沒教養的行為其父都說是小事,不知道在其父親看來什麼事才是大事。
  • 養孩子得分家庭,什麼家庭條件,就怎麼養孩子
    白眼狼,都是父母們辛苦養出來的。如果我們去問父母們:你想養出白眼狼嗎?所有的父母都會回答:當然不想!然而,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卻不是這樣做。尤其是隔輩教養中,爺爺奶奶對孩子無底線縱容,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孩子一言不合就怒吼,甚至還敢動手。對此,長輩們卻毫無反應,甚至有的長輩,還覺得自己孫子會罵人打人了挺驕傲的。然而,這種溺愛,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心是有多毒,才會溺愛孩子?你讓孩子長大了如何生存?社會可不會溺愛他啊。
  • 養兒子有三忌,養女兒有四忌,爸媽早知曉,孩子以後才能少走彎路
    現在的社會裡,在養育女兒和養育兒子的時候還是有差別的。父母可一定要注意這幾種忌諱的事情,將來孩子才能少走很多的彎路。2、忌沒骨氣男孩子從小就沒有骨氣的話,孩子就會比較膽小怕事。大師對於男孩子來,最忌諱孩子沒有骨氣。父母要在平時多鼓勵孩子,多鍛鍊孩子的膽量,要讓孩子自己做事。3、忌不上進家長都希望自家孩子能上進,各方面都優秀。
  • 家有女兒,如何養?真正的教養,是媽媽和孩子一起成長
    女要富養。不知從何時開始,這樣的思維已經深入人心,許多家庭裡,對於女兒的要求不高,只要滿足就好,對兒子卻要求滿滿,不能有太多欲望,有了也不會滿足。殊不知,給女兒最好的教育並不是金錢上的無限度滿足,家有一女如何養?母親格局看成敗。
  • 房間凌亂的家庭,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孩子是否有出息取決於家長
    房間凌亂的家庭,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雖然說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並不能說這句話完全是對的。這樣看來,總是乾淨整潔的家庭,也不見得就養出了優秀的孩子。同樣的道理,房間凌亂的家庭,也未必會養出沒出息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