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男要窮養,女要富養。不知從何時開始,這樣的思維已經深入人心,許多家庭裡,對於女兒的要求不高,只要滿足就好,對兒子卻要求滿滿,不能有太多欲望,有了也不會滿足。
殊不知,給女兒最好的教育並不是金錢上的無限度滿足,家有一女如何養?母親格局看成敗。
被譽為「民國奇女子」的張愛玲,享盡了一生的名譽榮耀,但是當我們看到張愛玲成長的過程便會發現,在她的功成名就裡,有兩個女人非常重要。
一位是張愛玲的母親李菊藕,另一位是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
張愛玲的祖母是李鴻章的女兒李菊藕,在祖母的影響之下,姑姑張茂淵思想進步,不受環境束縛,學識淵博。
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具有強烈的西方思想色彩,在她的堅持下,張愛玲進入了正規學校學習,並有機會和姑姑一同前往國外學習。
這樣的家庭背景和人生歷程,讓張愛玲註定無法平凡。
所以,生養女兒不在乎物質條件的滿足,更多的是靠母親的格局,為人母對孩子的影響頗大,你知道嗎?
1、眼界寬廣與否
女本柔弱,為母則剛。身為家長,我們總會思考在自己的立場中,該如何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教育、未來等。
《知否》中,明蘭的母親也是如此,她一輩子都勤懇於自己的家庭,對於女兒明蘭,她用一本《李娘子鎮守娘子關》說明了自己的心聲,她希望女兒像李娘子一樣,獨立而堅韌,自強而果敢。
所以,母親的格局,往往會影響孩子的眼界與思維,是寬廣還是狹隘。
2、影響孩子的思想走向
不得不說,傳統思想的延續,讓很多人把自己的地位看的比較低,也讓人歪曲了一些事實。
比如女性生來就應該克忠職守,尊「婦德」,以至於在一些強暴、猥褻的案件裡,女性總是容易成為輿論的指責方向,女性自身也容易產生自我懷疑。
這與家長的影響或多或少有著關聯,因為孩子的性格和思想走向,常會跟著家長走。
1、身體力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在現代的社會生活中,並沒有古代那麼偏執,女性同樣可以成為家裡的頂梁柱,社會的人才,可是在大環境下,女性的角色依舊存在一定的偏見。
比如「女強人」、「吃軟飯」這樣的稱呼,實際上,這是對女性勞動付出的不尊重。
所以,我們需要擺正自身的思想態度,夠獨立,不依附,才能引導孩子樹立正確價值觀。
比如替父從軍的花木蘭,她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會扮演兩個角色,一個是獨立自然的女性,另一個是心思細膩的母親。
家庭照顧者的角色並不會影響她對孩子獨立的教育,而堅強的性格也沒有讓孩子變得鋒芒畢露,四處碰壁。
這就是一位母親的修養,給了孩子最為明亮的方向指導。生活中,作為媽媽的我們也可以一邊引導孩子待人有禮,一邊教育孩子獨立自強,實現自我價值,二者並不衝突。
2、與孩子一同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不僅對學生有教育意義,對於處在家庭引導者角色的人,同樣適用。
所謂的代溝,只是兩代人思想不同,知識面不同的解讀罷了,並不是所有的家長和孩子都有代溝,而聰明的家長大多知道用一種方式,改變這種代溝,那就是學習。
家長可以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也可以給自己報班,跟著大傢伙一起學習,也可以陪伴在孩子身邊,時常和孩子溝通關於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
讀書看報的女人不僅有魅力,還能讓親子間的距離變近,給孩子更好的行為教育。
3、帶孩子了解世界
「物質富養」裡有一個初衷在我看來是比較可取的,那就是孩子嘗過了最甜的糖,便會努力追求這顆甜甜的糖,並且,不會因為一口加糖的水而改變自己的三觀。
換句話說,當孩子看過了更多美好的事物,他們便會更新思想觀念,不會再被當下的一隅角落禁錮。這對孩子的思想進步、目標樹立都有不小的作用。
因此,建議家長多帶些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更多生活之外的色彩,這樣的孩子一定會跟隨媽媽擁有不一樣的思想與追求,找到人生的目標。
真正的教養,是母親和孩子一起成長,家長的格局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父母要知道。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林竹媽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