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些天,關於「頂替上學」的鬧心事兒層出不窮,一件又一件接二連三出現。仔細想想這種事兒,有時令人心酸,有時令人心寒!
有人是真的被「頂替」、「截留」了名額,被人攫取了努力的果實,從而改變了命運,他們最委屈。
還有些人只想借著熱度渾水摸魚,借著熱度裝可憐,趁機牟取利益。這是一種無賴心理,不得人心。這些天,出現了很多聲稱被頂替的說法,令人感慨,令人心酸。
回味人生百態,對某些人來說,一個字就可以概括前半生,那就是「貪」,貪得無厭的貪。
看到一個熱點,某女子反映,堂姐頂替自己上了職高,成了一名人民教師。自己辛苦一場,20多年人生錯位,希望堂姐給自己一個說法,希望學校處理堂姐,還自己公道。
乍一看這事情可不得了,於是「堂姐頂替堂妹上職高」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各種觀點都有。
也許大家已經注意到了這個令人心寒的糾紛,究竟誰在撒謊,也許旁觀者看得清,從公開的情況來看,公道自在人心。
如果不知道,那就先講一講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堂姐、堂妹必然有一人撒謊,有人說堂妹這種「碰瓷」的心理不得人心,如果真是「碰瓷」,的確不得人心。但是,如果堂姐真「截胡」了堂妹的人生,那更可恨!
大背景:20多年前,教育資源有限,很多地方的中考落榜生是不允許復讀的。不管你學習多好,一旦考試發揮失常,落榜就意味著失去學籍,連復讀的機會都沒有。
公開資料顯示:堂妹是個學渣,初中沒上完就輟學去打工,留下了學籍。在那個年代,初二初三輟學的學生很多,堂妹是其中之一。
堂姐學習成績好,熱愛學習。可是因為中考沒發揮好,她落榜了。
堂姐酷愛學習,很想復讀,但是落榜的她沒有學籍,無法復讀。恰好低一級的堂妹的學籍處於「閒置」狀態,堂姐就用堂妹的學籍復讀了一年。她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職高,後來當了一名教書育人的老師。
上面都不重要,爭議的焦點在於:
如今20多年過去,堂妹認為堂姐虧欠自己,頂替自己上了職高,代替自己過上了好日子。堂妹一次次上門,討要所謂的說法。一次次去舉報堂姐頂替自己上學,進而影響了堂姐的工作與前途。
就事論事來說,堂姐用輟學的堂妹的學籍復讀,的確承了堂妹的恩情。在這一點上,堂姐倒也承認,事實確實如此,公開的調查結果也是如此。理論來說,堂姐違法。事實是,在堂妹的舉報下,堂姐確實已經被處理過了,停了職。
如果上述資料為真,堂妹以此為由,說堂姐頂替自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無論怎麼說,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畢竟,堂姐頂替學籍的時候,堂妹早就輟學了。
但是,這件事情近期還是被翻起來了,堂妹再次現身,討要說法。
眾人關心的問題是,在頂替風波背後,是否有人想借著這波「頂替上大學」的熱度去「訛」點好處,混淆視聽?
據說,當年情況不同,復讀都是學校安排。學校感覺學生成績好,就會想一套辦法用一些輟學生的學籍,幫助有夢想的落榜生實現繼續留級讀書的夢想。
這是歷史遺留的現實問題,據說當年都是這樣的。各地的教育資源不足,某些地方不想浪費資源,就是這麼調配的。
當年很多復讀生也是用這種方式參加了復讀,改變了命運。堂姐就是用這種方法改變了命運,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因而從現實角度來講,從前年的處理結果來看,這件事情和近期的「頂替上大學」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頂替輟學生學籍」參加復讀是當年提高教育效率的一個辦法,這是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在那個年代,在不少地方,這是很普遍的一件事情,也是補救落榜生的最合理的方法之一。怎麼說呢,時代之殤吧。
有人直言,如今,堂妹一家人眼看著堂姐過得好,眼紅堂姐。他們借著這波熱度,討要所謂的說法。親情鬧到如此地步,人心的自私可見一斑。
我個人認為,討要說法沒問題,堂姐違法是一定的。關鍵問題是後續爭議中別混淆概念,在打擊頂替時,別總有人蹭熱度。
資料顯示,堂妹的老公說「妻子20多年錯位的人生背後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
就事論事來說,這種說法合適麼?何況彼此還是一家人,又怎能落井下石?
我想,任何一個有人格尊嚴的人,不會說睜眼瞎的話!他既然這麼說了,應該有他的理由,不能錯怪好人,不能放過壞人。
有人還說:眼紅堂姐,這可以理解,但是顛倒是非,借著熱度把觀眾當傻子來忽悠的做法令人不解。究竟誰在說謊,我們需要弄明白!
其實,在網絡上,這件事情似乎早已有了清晰的邏輯:
有人直言:堂妹主動輟學,已知的各種調查出來的證據都表明,她沒有參加中考就去打工了,不到畢業季,學籍留在了學校,第二年堂姐復讀時用了。如今堂妹生活困難,又見堂姐生活好,所以出來鬧。當年一起就讀的同學們也都做了證,視頻也有,沒人支持堂妹。
人都差不多的心思,我們越是奇怪,就越想弄明白這是個什麼「瓜」!
堂妹為何還會鬧?非要把堂姐拉下來,上綱上線,破罐子破摔嗎?也許,她真有委屈?還真不好說。
理論來說,如果堂妹不輟學,堂姐想頂也頂不了!試問,堂姐又怎麼能改變堂妹的人生?如果這種情況下都能頂替,那麼堂姐不得人心。如果堂妹說謊,堂妹不得人心!
就事論事,即便堂姐不頂,在當年的條件下,學校也會安排別人頂,學校總不能浪費了這個資源。這就是當年的現狀,沒辦法的事情,時代之殤,幾乎所有地方默認都是這樣的。
看到有人說:錯就錯在,堂姐用堂妹的學籍參加了復讀。如果用了別人的,也許不會被纏上。因為是公職人員,所以被上綱上線,後果很嚴重,堂姐已經被處理了。但是說到底,這是學校的鍋。
很多人想弄明白,堂姐和堂妹,到底是誰耽誤了誰?
有人直言:如今堂妹過得不好了,就怪堂姐頂替自己上職高,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這當真是混淆概念。就算堂姐不頂替,堂妹不也是輟學麼?既然你先輟學出去打工,學籍扔了不也是扔了麼?本來一家人兩全其美的事情,一番鬧下來一家人反目,實在不應該。
還有人直言:自己的地荒廢沒事,別人種出來了糧食就眼紅。
還有人說:不管怎麼說,頂替都是不對的,要付出代價。
更有人說:一碼歸一碼,時代的錯誤也是錯誤,一把抓,刨根問底。
就是論事來說,堂姐違法是肯定的。前年就有了結論,所以被處理了,不多贅述。
看到有人說,近幾天來很多人都說被頂替了。也許他們以為這件事情中有「頂替」二字,就能瞞天過海。這是真委屈還是想撈好處,還是秀下限,不出結果不得而知。
我個人感覺,大家在網上說沒用,建議都去維權!不放過一個壞人,也不能「碰瓷」一個好人。誰是誰非,會有公道的。
就這件事情本身來說,我整理了網上公開的大體邏輯:學校幫堂姐安排復讀,用了已經輟學的堂妹的學籍。在學習過程中,堂姐自己努力、自己學習、自己考試,自己靠拼搏改變了人生。堂妹把自己人生失敗的原因怪罪到堂姐身上,指責堂姐頂替了自己的名額,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要承擔損失。
說實話,於情於理,每個人都想看到最後的結果,我也希望早點水落石出。
當今「碰瓷」現象很多,人人討厭,開車的最痛恨。
如今,網絡上也有了,什麼樣的人會借著熱度碰瓷呢?大家都明白,好在公道自在人心,很多人都在追求真相。
通過這件事情來看,人的自私暴露無遺。不偏不倚,究竟誰被毀了半生,希望早點有下文。
看到有人說:前些天暴露出來的「頂替上學」問題,指的是「截留」通知書,頂替成績,而此問題就是用了一個不用的名額,沒耽誤誰,分明就是眼紅,心理不平衡!
有資料顯示,堂姐曾提出經濟補償,堂妹不答應,實在不明白為什麼?也許真的屈了堂妹的才,真有這種可能。
總之,頂替可恥,但是人心比海深。
誰是誰非自有評判,抓著當年普遍存在的漏洞顛倒是非的人,其行為不得人心,其心可誅。妄圖坐享別人努力成果的人,最終也會偷雞不成蝕把米。
無論是堂姐和堂妹,誰說謊,誰就該承擔責任。
堂姐已經被處罰了,就看堂妹有沒有說謊了。資料顯示,堂妹說參加了中考,可是找不到一個證人,當年同學連1個都不記得了。
建議堂妹尋求律師幫助,追究堂姐的責任。如果堂姐感覺被誹謗,也應該用法律手段解決。
在這種嚴肅的事情上,誰也不能含糊,大眾不是傻子,經不起忽悠。誰說謊,誰負責,給公眾一個交代。
說說那些年的大背景吧,我剛諮詢了一位80後同事姐姐,她說當年復讀生的確要用別人的學籍,因為中考只有一次機會,她當年很多學哥學姐就是這樣過來的。學校清楚這種事兒,為了調節教育資源,提高升學率名譽。
理論來說,復讀生搶了應屆生的名額,有失公平。但是反過來說,復讀生當年落榜的原因,難道不是其他的復讀生造成的嗎?這就是現實吧,你有什麼看法呢?
堂妹舉報堂姐頂替自己,這當然沒問題。但是說堂姐改變了自己命運,於情於理,怎麼說都站不住腳。當然了,這是建立在調查結果屬實的情況下。如果有人撒謊,那就不好說了。
總之,任何事情一旦上綱上線,就很難辦了。想方設法撈好處,撈不成就破罐子破摔的做法,實在讓人心寒。頂替別人的做法不得人心,依然令人心寒。
這件事情究竟誰是誰非呢,我們拭目以待,法律會有公正評判。對待頂替者,應該重罰。但是對待「碰瓷」的人,也不能就這麼算了。誰是誰非等著看吧,堂姐和堂妹總有一個不得人心,你覺得誰耽誤了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