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教師」王思鴻:以「內容為王」打造高質量思政課

2020-09-10 寧夏教育電視臺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辦好思政課,離不開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專業化思政課教師隊伍。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近年來,我區大中小學堅持不懈抓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抓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建設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聽聽思政課教師如何上好思政課。

2019年11月,寧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王思鴻榮獲首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活動「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課教學展示一等獎。步入全國賽場,本以為參賽選手會「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讓王思鴻沒想到的是比賽的「武器」只有一支粉筆和黑板。「我們用最傳統的方式教學,沒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也沒有作為教學對象的學生配合,無法組織課堂活動,評價標準很簡單,就是把課講深講透。」王思鴻說。

這次比賽更堅定了王思鴻講課「內容為王」的理念。近年來,隨著各高校積極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思政課逐漸改變著在學生腦海中「滿堂灌」的刻板印象,一些思政課成為「網紅課」,甚至出現了一座難求的現象。王思鴻認為,在逐漸解決思政課「抬頭率」低的問題時,對課程內容的挖掘至關重要。他以自己講授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概論》等本科生思政課為例,很多教學內容學生似曾相識但又只是表面了解,把學生「熟悉」的話題講出新意才能提升思政課吸引力,這也是思政課最耗費心思的地方。「思政課關鍵在於內容,思政課教師要對所講授的內容深入研究、挖掘和學習,才能讓思政課不落俗套。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的創新只在內容創新的基礎上才有意義,片面追求形式的新奇是捨本逐末。」王思鴻說。

王思鴻在備課時,要求首先自己把自己能說服,對一個問題有全新的認識後才有信心拿到課堂上。如果講的東西自己都覺得沒有什麼新意,肯定也感染不了學生。一個教師應當把思維、視角、感悟帶到課堂上,而不是照本宣科告訴學生某種觀點、結論。

在授課時,王思鴻積極踐行「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在課堂上,王思鴻為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布置學習任務,分組討論學習,最後各組在課堂上展示和分享各自的學習成果。今年疫情期間上網課時,王思鴻以「疫情防控的國際比較」為主題安排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對中國、西方疫情防控方法和效果進行比較,思考為什麼在戴口罩的問題上中國人很配合,而一些西方國家民眾卻反對?為什麼一些西方國家民眾會冒著感染的風險外出活動?同學們對這些現實問題很感興趣,通過查閱資料,頭腦風暴,與在國外留學的同學們交流,學生們認識到這些差異源於國家之間的制度、價值觀以及文化等多方面差異。通過這次學習,同學們感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進一步增強了「四個自信」。「這就是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的統一,引導學生在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中自己得出結論,特別是他們同輩群體中的交流更容易形成共識、產生共鳴。」王思鴻說。

對思政課的認識,王思鴻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2014年,他從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博士畢業。剛走上講臺時,也有些從學生到教師轉變的不適。因為讀博士時是由外到內,從表面的、司空見慣的問題中挖掘深層次的理論內涵,由直觀到抽象;而課堂教學則要由內而外,把抽象的理論問題形象直觀地展現出來,強調深入淺出,讓學生易於理解、領悟。

王思鴻迅速調整狀態,既深鑽理論,也注重課堂上的直觀呈現。他說,科研和教學兩方面緊密相連,應以理論的深入研究為前提,沒有深入就不會有淺出,也很難有教學的深度和新意;課堂教學又要努力用直觀的東西表現深層次的理論問題,兩者結合才有高質量的思政課。

讓他欣慰的是,國家對思政課越來越重視,這幾年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招生狀況明顯好轉,學生報考的積極性逐年提升,寧夏大學今年有9名同學從其他專業轉入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他堅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思政課的質量會不斷提升,學生的「抬頭率」會越來越高。

來源:寧夏日報客戶端

編輯:張聆萍 王兆清

主編:張月靜

如果你有好故事好信息,給我們投稿吧!

電話:0951-5559320 郵箱:nxdjzyb@163.com

相關焦點

  • 教師節來臨 聽思政課教師這樣說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近年來,我區大中小學堅持不懈抓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抓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建設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聽聽思政課教師如何上好思政課。
  • 「思政課教師」任荷:讓孩子愛上思政課
    辦好思政課,離不開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專業化思政課教師隊伍。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近年來,我區大中小學堅持不懈抓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抓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建設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聽聽思政課教師如何上好思政課。「思政課是貫穿學生周期最重要的德育教育。
  • 「思政論壇」讓思政課成為一門有溫度的課
    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文章中強調,「要有仁愛情懷,把對家國的愛、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心中始終裝著學生,讓思政課成為一門有溫度的課。」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提升思政課質量,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對於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意義重大。
  • 「思政講理」增強「新入職」關鍵期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根據教育部《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的要求,要配齊建強思政課專職教師隊伍,高校應當根據全日制在校生總數,嚴格按照師生比不低於1:350的比例核定專職思政課教師崗位。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必將吸引大量新入職教師進入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
  • 看井岡山大學「爆款」思政課是怎樣「煉」成的?
    看井岡山大學「爆款」思政課是怎樣「煉」成的? 中國新聞來源:井岡山大學 2019年06月11日 12:24 A-A+ —我校打造「永遠的井岡山」思政課品牌胡正佩、郭偉清「井岡山大學的思政課很精彩,通過旁聽課程,我對紅色故事越來越入迷,沒想到參加此次講述紅色故事比賽還意外得獎了。」
  • 思政課:提高教學實效須堅持「內容為王」
    提高教學實效須堅持「內容為王」(大家手筆)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基礎在教學內容,關鍵在以理服人。近年來,高校思政課教師開動腦筋、大膽探索,想了不少辦法、出了不少實招,努力活躍教學氛圍,不斷提升教學質量。但也要看到,一些教師對教學形式的改革創新關注較多,對教學內容的創新拓展關注不夠。有的課堂看起來形式多樣、氣氛活躍,卻往往「雨過地皮溼」,大學生的思想困惑並沒有真正得到解決。
  • 教育部長陳寶生:5方面推動新階段思政課高質量發展
    、十萬高校教師努力講好思政課、三千萬大學生認真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陳寶生:打造思政課改革創新「升級版」,做到「五個始終堅持」陳寶生強調,教育系統要對標對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繪就的發展新藍圖,深刻把握「十四五」時期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打造思政課改革創新「升級版」,做到「五個始終堅持」。
  • 智慧教學課堂提升思政課效果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迭代發展,推動思政課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實現信息化發展成為深化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必然選擇。不久前印發的《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提出,「大力推進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課教師信息化能力素養,推動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思政課教學中應用,建設一批國家級虛擬仿真思政課體驗教學中心。」
  • 讓思政課年輕起來
    新時代的思政課面向的是新時代的年輕人,新時代的年輕人誕生於改革開放的成果豐碩期,物質文化生活達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豐足狀態,特別是網絡、電子、信息、科技等手段的超乎尋常的豐富,理論、知識、觀點、要素超乎尋常的爆炸式集聚。
  • 「思政課教師」伏曉春:給00後上思政課「趣」之有道
    辦好思政課,離不開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專業化思政課教師隊伍。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近年來,我區大中小學堅持不懈抓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抓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建設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聽聽思政課教師如何上好思政課。
  • 思政工作者|貴州理工學院楊立傑:堅守思政課教師的初心與使命
    面對國家的期待和思政課發展的現實困境,楊立傑老師的做法是——堅持守正與創新相統一,聚焦課堂內容讓配方更精良,豐富教學方式讓工藝更精湛,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讓包裝更時尚。在她的課堂上,最鮮活的時事熱點、校園的大事小情、學生身邊的疑難困惑都有可能成為楊老師精心安排的教學內容,學生對思政課內容深奧枯燥無味無用的印象有所改變,學生的抬頭率、點頭率也得到了提升。
  • 三峽大學把思政課打造成「網紅課堂」
    本網訊(記者黃春梅,見習記者徐夢瑤,通訊員魏瑤、鮑秀麗)「我們守到深夜12點,只為選到甘子東教授的思政課。」5月27日,記者在三峽大學採訪時,該校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的大三學生高洋說,甘子東教授主講的思政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俏」得很,凌晨學校的選課系統一更新,名額很快就被搶光了。
  • 推動思政課教師隊伍更平衡更充分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明海英 通訊員 黨波濤 王丹竹 嶽坤峰)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提升思政課教學的整體水平、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8月29-30日,華中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精心打造的「同課異構 協同共研」思政課集體備課會線上舉行
  • 一線思政課教師有了「百寶箱」
    「平臺以共建共享為建設理念,集中力量打造了國內資源量最大、門類最豐富的思政課教學資源與科研資源平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吳付來說。這些優質教學資源都是從哪裡來的?
  • 提高高職思政課的成色
    以價值為軸心,確立高職思政課新使命。價值觀在人生中處於核心地位。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和敏感時期。思政課的終極任務,就是要解決好青年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問題。因此,在任何一個時代,都要不斷地對青年學生進行引導、明確導向,促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樹立正確的價值目標。
  • 打造更高、更新、更實的高新區思政課教育——西安高新區舉行思政...
    王海若表示,高新區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序幕已經拉開。高新區管委會將繼不遺餘力地支持高新教育事業的發展,持續推動高新教育發展水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事業。同時,全力打造跨專業、跨單位的全員育人思政課教育體系,實現具有高新特色的思政課課程,助推高新區全面育人體系的優質發展。
  • 黑龍江:高校思政課奏出悅耳之音
    從傳統課堂的面對面到今年疫情期間鍵對鍵的線上教學,即使不在校園,不在課堂,黑龍江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形式多姿多彩,真正辦成了老師傾心教、學生真心愛的優秀課程。「各高校的思政課各有千秋、精彩紛呈,就好比一個個不同的音符,組合成五線譜,奏出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悅耳之音。」2020年黑龍江省高校思政課名師工作室牽頭人、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周蘇婭說。
  • 打造「寓教於樂」「寓教於美」的「音樂思政課」精品
    中央強調,要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北京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工程正在推進,廣大思政課教師正積極探索思政課程的改革創新。現在宜以迎接黨的百歲誕辰為契機,精心搜集折射歷史意蘊、彰顯信仰力量的優秀音樂作品,以樂為橋,在「寓教於樂」「寓教於美」的「音樂思政課」的深度學習中達成思政理論的入腦入心,引導學生不忘初心走正路,予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和境界提升。
  • 達州大力實施「思政課名師優課計劃」
    為進一步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強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近日,達州市委教育工委出臺《加強全市中小學校思想政治理論建設推進「思政課名師優課計劃」的通知》,通過實施「思政課名師優課計劃」,推進中小學校思政課建設走深走實。
  • 創新教學內容方法 有效提升思政課質量
    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是提升思政課教育教學質量,保證思政課鑄魂育人、立德樹人作用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並提出「八個相統一」的要求,為思政課改革創新提供了新的原則、方向和遵循。要著力在理論、內容和方法上下大功夫,提升思政課質量,使思政課真正獲得青年學生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