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唯
通訊員 梁詠雯
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留學生們在這一年中經歷了太多事情:新冠疫情波及全球、託福雅思等考試大面積取消或推遲、境外大學紛紛變身Zoom University……經歷了如此波折的2020年,2021年的留學會好起來嗎?
2020年低齡留學下降明顯本、碩留學時間安排受影響
2020年受疫情影響,籤證辦理和國際通航規模都受到了限制,這也為中國學生赴境外留學帶來了極大挑戰。啟德調研數據顯示,疫情及國際環境的共同影響下,「安全因素」成為2020年中國學生在選擇留學目的地時最為關心的因素之一,僅次於「教育質量」。
對安全問題的擔憂也導致了低齡留學降溫更為明顯,《胡潤2020中國高淨值人群需求管理白皮書》數據顯示,高中階段出境留學的意願下降五成。
而對本科和碩士階段的留學而言,大部分的意向留學生並不打算放棄留學,而主要是推遲了留學計劃。
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機構QS在2020年下半年發布的《新冠疫情如何影響全球留學生白皮書》也顯示,接受調研的三萬名全球留學生中超半數表示留學計劃受到疫情影響,其中中國留學生受到影響的人數最多,佔比66%。
在受影響的留學生中,近半數決定推遲留學計劃,少部分決定更改留學目的地,但確定取消留學計劃的人數佔比不足10%。中國留學生決定放棄留學的佔比最少,僅為4%。
2020《美國門戶開放報告》數據顯示,2019-2020年,共有372,532名中國學生就讀於美國本科、研究生、非學位及OPT項目,同比增長0.8%,佔國際學生總人數的34.6%。
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HESA數據顯示,2016/2017學年、2017/2018學年、2018/2019學年中國內地學生註冊就讀英國全日制授課式碩士的人數為49400人,57225人和 65400人,分別佔當年留英總學生人數的52.28%、51.84%和53.54%,呈持續增長的態勢。
整體來看,碩士留學所受影響相對最小。
近期,中國教育部也正式公布了2019年度出國留學人員情況統計。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70.35萬人,較上一年度增加4.14萬人,增長6.25%;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58.03萬人,較上一年度增加6.09萬人,增長11.73%。
1978年至2019年度,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656.06萬人,其中165.62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或研究;490.44萬人已完成學業,423.17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佔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6.28%。
全球化智庫與領英聯合發布的《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職業發展研究與展望》數據顯示,2019年,U10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畢業生選擇深造的佔比出現大幅上升,達到33.3%,相比2018年增長超過11個百分點。
在U10 畢業生深造所在國家和地區分布中,選擇在國內升學的比例從2014年的25.8%逐年下降到2019年的19.2%;而選擇出國留學的比例則逐年上升,2019年達到80.8%。
英國、日本、德國留學升溫託福、雅思等語言考試逐步恢復
2020年,英國成為中國學生留學目的地的「首選」。啟德教育《新常態下的留學現狀報告》調研數據也顯示,英國已連續兩年成為中國留學生的意向目的地首選。
作為英語發源地與世界各地皇室留學的首選目的國,英國名校林立、課程選擇豐富、教育質量全球領先,高等教育階段學制短以及2021年夏季即將恢復的PSW工作籤證(Post-Study Work Visa),更讓英國留學別具吸引力。
據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HESA數據顯示,2018/2019學年中國內地學生赴英國留學總人數創下歷史新高,超過12.03萬。另據英國大學招生服務中心UCAS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申請英國大學本科的中國內地學生,較2019年同期增長23%,達2.4萬人。
對於準留學生們來說,日本、德國這兩個國家,在2020年顯現出比較穩定有秩序、安全且友好的特點,加之在高等教育質量方面一直就有的諸多優勢,諮詢意向和申請熱度較往年相比顯著升溫。
對於中國留學生來說,日本具有教育資源豐富、升學途徑多樣、錄取機制靈活、地理位置及文化親近、少子化(源於日語,指生育率下降)帶來的諸多潛在就業機會等優勢。
日本學生支援機構(JASSO)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日本的國際學生數量已連續7年保持增長,總人數達到31萬。其中來自中國內地的學生人數超過12萬,佔比近40%,穩居外國留學生之首。
提倡「全民教育」,公立大學免學費的德國,也是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據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和德國高等教育與科學研究中心(DZHW)共同發布的《科學大都會2020》報告顯示,赴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人數從2012年的23883人增長到2019年的39871人,佔外國留學生總數13.2%,增幅平均每年為8.4%,中國穩居德國第一大留學生來源國。
受疫情影響,中國香港求學顯現出地緣優勢,加之2020年香港的社會經濟秩序逐步改善,中國內地學生赴港求學意向也在回暖。香港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統計數據顯示,2017/2018學年、2018/2019學年、2019/2020學年中國香港高校非本地生就讀授課型碩士課程的人數分別為14400、17500、20100,呈逐年增長的趨勢。
繼全國範圍內取消或推遲雅思、託福、GMAT以及GRE考試後,多鄰國考試語言成績陸續被多國/地區認可。據多鄰國英語測試官方介紹,目前全球已有超過2500所高校接受多鄰國英語測試的成績,絕大多數院校均為「長期接受」,包括:耶魯、杜克、帝國理工、倫敦大學學院、伯明罕、新南威爾斯、麥吉爾等。
僅有極少數院校目前狀態為「暫時接受」,多鄰國官方也正在與這部分院校積極溝通,力爭將「暫時接受」變為「永久接受」。
自2020年7月起,雅思、託福、GRE、GMAT考試逐步恢復。2020年12月,ETS官方也將5月發布的託福考試家庭版「Special Home Edition」更名為「Home Edition」,且成為長期的考試選擇,每周的周日至周三都能進行考試。託福在家考和考試中心的託福考試享有同樣的全球認可度。
理工科留學申請持續攀升
隨著高端製造行業市場的規模持續增長,海歸人才的需求量也將進一步提高,理工科人才無疑是這些新興產業最渴求的財富基石。
Lockin《2020海外人才職業發展分析報告》調研數據顯示,網際網路企業仍然是留學生們回歸後的首選行業,同時也是對海歸人才需求最高的行業。其中排名前三的崗位包括軟體開發、產品經理和數據分析。
據啟德留學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理工科留學申請數量一直呈上升趨勢,2020年因疫情影響,整體留學申請數量出現了明顯下降,但理工科專業的留學申請在所有留學申請中的佔比仍保持上升趨勢。
2020《美國門戶開放報告》數據也顯示,中國內地學生理工科留學量佔中國在美留學總量的49%。
展望2021:留學市場復甦,研究生留學有望反彈
隨著疫苗研發不斷取得新進展,多國啟動大規模疫苗接種計劃,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正在恢復開放、互信、合作的國際關係,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留學市場的復甦指日可待。
QS《新冠疫情對教育的影響》對準留學生的調研數據顯示,選擇2021年入學的學生比例逐漸上升,2020年11月,67%的學生表示計劃在2021年入學,18%計劃於2022年入學。
另據了解,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377萬,而2017-2019年碩士研究生錄取率卻在逐漸下降。
「考慮到國內就業與考研的壓力,不少大學生以及在職人士,仍將出國讀研提升學歷背景與求職競爭力視為重要的人生規劃,隨著大環境的改善,出國讀研或將出現反彈。」
啟德教育留學事業部副總裁郭蓓表示,一部分在疫情期間只能通過網課完成學業並獲得學位的留學生,會考慮再讀一個專業的學位課程,特別是學制較短的留學目的地,「雙碩士」留學生人數會有所增加。
不過,疫情對申請的影響,也導致了在多國/地區聯申與申請競爭之間,形成了一組悖論。一方面,受疫情與籤證政策的影響,2020年秋季入學的學生選擇推遲到2021春季或者2021秋季入學,這勢必會佔用2021年學校招收新學生的名額,2021競爭激烈程度會因此提升。
此外,國外高校的錄取方式和錄取標準也在不斷調整,2020年,英國、澳大利亞的一些高校開始不再採用滾動錄取先到先得的方式,而是根據學生背景和成績綜合評估後擇優錄取。
大多數美國大學不再強制要求提交標化成績,而採用 Test Optional 政策,申請人的科研能力與實習經歷等軟實力更顯重要。
另一方面,為了提升申請成功率,一部分原本單申請美國或澳大利亞的學生選擇聯申英國、加拿大等其它國家與地區。
2020年啟德留學數據顯示,66.10%申請美國高校理工科的學生聯申了其它國家及地區,其中聯申英國的佔比最高(41.86%);64.96%申請澳大利亞高校理工科的學生聯申了其它國家與地區,其中聯申英國佔比最高(45.12%),這也加劇了這些地區名校申請競爭的激化。(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題圖 | 視覺中國圖表 | 啟德教育責編 | 吳瑕
審籤|吳瑕
實習生|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