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娘家給你爸媽買點吃的就行,不需要給錢,錢得存著留給孩子」

2020-12-22 培dada看眾生

眾裡尋你千百度,承蒙眷顧,品閱此文。點擊上方「關注」,與子同行,共話情感世界。

作者:培大大

父母養育之恩堪比天高和海深,小時候的我們或許不懂父母的艱辛,越長大越是理解父母將我們從襁褓之中撫養成人,這麼多年的付出不可謂不多,當我們成家立業之後,理應發揚烏鴉反哺的精神,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給予父母適當的物質幫助,即使父母不需要我們的物質幫助,但相信很多做兒女的也會給予,不求別的,只要父母接受了也就是接受了兒女的孝心,自己的內心也會獲得安寧。

但是現實總歸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比如說,小時候的我們幻想長大了有本事,掙大錢了對父母怎麼樣怎麼樣,但當我們真正走上社會了才發現賺錢是如此之艱難,想把小時候單純天真的想法變成現實難度猶如登天之難,但即便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過著普通的生活,但每次回家看望父母,我們仍然會願意在我們普通的生活能力範疇之內給予父母一定的物質贍養。

有一句歌詞: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其實父母不一定真的需要兒女的錢和東西,他們只希望我們能夠過得幸福安康,兒女的幸福就是父母的幸福,但同樣,父母露出滿意的笑容也就是我們的幸福感來源。

「你回娘家買點東西就好了,不需要給你爸媽錢,以後孩子還要等著用錢呢」

有這麼一對夫妻,妻子隨著丈夫遠嫁他鄉,丈夫只是家附近工廠裡面一名普通的工人,妻子剛生產完小孩,在家還在恢復當中,丈夫平時在工廠上班,白天根本沒空在家照顧妻子孩子,所以為了照顧帶孩子的兒媳,婆婆就搬過來和兒子兒媳住一起。

妻子有了小孩之後,更加能體會到一個做母親的心,理解自己父母把自己從小養到成人一直到出嫁非常不容易。在認識現在丈夫之前,妻子也是在外打工,妻子的爸媽在老家農村種地,屬於那種靠天吃飯的老農民,妻子雖然當時收入也不高,但只要回家,都會給點錢給爸媽,不僅是心疼爸媽的不容易,也是為了報答父母多年來的養育之恩吧。

雖說是遠嫁他鄉,但在現在高鐵四通八達的便捷交通環境下,回老家坐高鐵只需要四個小時不到。妻子在生完孩子幾個月後,甚是想念父母,再者也是想讓自己的父母見見自己的外孫,在向丈夫和婆婆辭別後就踏上了返鄉的路途,回到家的久違感讓妻子甚是懷念在家的感覺,同樣地,妻子知道父母不容易,提前電話讓父母不要花錢亂破費,並且在見完父母回去的臨別之際,妻子也照樣拿出了一點錢給父母,叮囑父母在家好好照顧自己,不要太捨不得吃穿,自己在外地不能及時在父母身邊照應,這點錢就當是為女兒的一份心意。

回到家後,妻子滿心欣喜地將自己在老家經歷的生活告訴了丈夫,當告訴丈夫自己臨別前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給了父母一點錢的時候,丈夫臉色立馬就變了:「我覺得我們現在正在用錢的時候,孩子還小,以後用錢的地方多著呢,現在就我一個人在廠子裡面上班,工資你知道的也沒多少,我覺得你回娘家我不反對,是不是以後你回娘家咱們換一種報答的方式,買點吃的東西給你爸媽就好了,不需要每次回去都給錢吧?你覺得呢?」

「你這麼說我就不開心了,首先我是用的我之前自己餘下的錢給的我爸媽,我並沒有用你的工資去借花獻佛,其次,我爸媽養育我這麼大是很不容易的,當然我也知道你爸媽養你長大同樣不同意,況且我拋下他們跟著你來到這,我一年也難得回去呆幾天,我給點錢給他們怎麼了?最後,我就算買吃的,我也不知道他們喜歡吃什麼,喜歡用什麼,給錢給他們,他們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不然自己買東西買的他們用不到那才是白瞎了錢。」

丈夫聽聞妻子如此辯解,也反駁道:「你說得有你的道理,但現在你也不上班,就我一個人在工作,我們還有上有老下有小,我不是不讓你對你爸媽好,難道非要一定給錢才算贍養嗎?我們現在的經濟壓力有多大你不是不知道,我覺得回去買點禮品就差不多了,如果以後他們有什麼地方需要用到錢了我們再出手是一樣的,起碼先把眼下的難關給度過去。」

夫妻二人為此事鬧得互不相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說服不了誰。

孝敬父母天經地義,孝敬的方式需要互相理解與認可

如同文中的妻子和丈夫兩人因為孝敬老人的方式產生了嚴重分歧,本來是生活中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孝敬父母是值得肯定的,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成家立業後,囿於現實經濟的困窘,究竟是應該給錢合適還是買東西合適呢?恐怕眾說紛紜,我僅僅談談個人的看法與觀點:

1、常不在身邊的父母給錢應該更合適

如果因為工作和家庭原因,遠離了自己父母,一年到頭難得回去一兩次,那麼我以為帶東西回去的意義並不是很大也沒有多大的現實性。父母在一年之中,需求在時刻發生變化,即便是吃的食物,今天想吃這個,明天又可能想吃那個了,帶吃的東西也只能最多保父母幾天,在自己不在的漫長日子裡,很難保證滿足父母較長時間的需求,所以我以為根據自身能力,量力而行地給錢,那麼即使在自己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父母也能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2、回家次數較多的時候帶東西應該更合適

住得離父母比較近的時候,一年之間可以經常回去看望父母,那麼可以根據父母的需求和喜好,每次回家可以適當買點他們需求的物品,畢竟自己回去的頻率較高,在父母有新的需求的時候自己又能滿足,所以這種情況應該更合適帶東西。

當然,給錢還是帶東西還是需要夫妻二人的互相理解,尤其是妻子跟隨丈夫遠嫁他鄉的女人,一年之中難得回去見父母,將自己的後半輩子奉獻給了丈夫的新家,陪丈夫贍養男方父母,必然會忽略了自己的父母。經濟窘迫也可以量力而行,適當給予一定的金錢,要知道,父母在還能有機會孝敬父母,倘若哪一天父母不在了,即使自己是千萬富翁也沒有機會再孝敬父母了。給多少是方式方法問題,而給不給則就是一個原則性的態度問題。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我的小夥伴們別忘了順手點個關注哦,謝謝!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刪!)

相關焦點

  • 回娘家給你爸媽買點吃的就行,不需要給錢,錢得存著留給孩子
    導讀:回娘家給你爸媽買點吃的就行,不需要給錢,錢得存著留給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回娘家給你爸媽買點吃的就行,不需要給錢,錢得存著留給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過年回家,你準備給爸媽買東西,還是給錢?
    按照市場化走吧,人不回去一點關係都沒有,錢回去就行!」多買東西,少給錢「從前我會給爸媽錢,現在八十多歲了,只給吃的用的,穿的,給爸媽錢他們會轉手給別的人,所以回家就買點小米,雞蛋,肉,衣服啊,包括洗衣粉肥皂,反正我用啥父母就得有啥。
  • 每次回娘家,都得花很多錢買禮物,女人結婚後,為什麼都不敢回家
    已經嫁出去的女兒要是回家不帶上點禮物,都不太好意思回去,畢竟家裡面一雙雙眼睛都盯著你看呢。除非你是家裡面的獨生子女。那樣的話父母才不會在意女兒回家有沒有帶禮物,平時能夠經常回家看看就行了。但要不是獨生子女那就不能這樣做了,要是兩手空空的回到家裡,肯定是會遭到其他嫂子弟妹的冷嘲熱諷的。
  • 你們出嫁後經常回娘家嗎?網友:不把東西買齊,娘家媽都不願意
    網友:不把東西買齊,娘家媽都不願意大部分原因有嫂子,有弟媳,拿東西少了都不行,回娘家,不帶東西給她兒媳婦和侄子,娘家媽都不願意,來自己家還得買,不買還是不願意,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還重男輕女,女人光倒貼了,父母只認錢,又哥嫂排擠。小時候家庭沒溫暖。
  • 你爸媽問你上班這麼久,存到多少錢了嗎?
    今天聽到有個同事在辦公室裡面吐槽,說她這個周末回家的時候,和爸爸媽媽在客廳面面相覷相互不說話幾分鐘,原來主要是因為同事的媽媽看著現在的房價水漲船高,想著他已經工作了5年,怎麼都應該會有些存款,於是就跟他講已經看中了好幾套100萬左右的房子,他只需要籤合同,還房貸就是了。
  • 「女兒啊,媽對不起你,那些錢都給你弟還了債」「他回頭了就行」
    兩口子的婚姻生活過得也算幸福,原本兩個家庭也不是什麼富裕的家庭,結婚的時候也沒有那麼多錢買房子,但是兩家人的父母都覺得只要兩個人在一起開心快樂,房子的事情慢慢掙錢再買就好了。餘玲老公在面前拿過電話對餘玲媽說:「媽,需要多少啊?我和餘玲兩個這幾年也存了一些,你和爸兩個人想做點事也挺好。」最後錢還是借給了自己母親,借了15萬,只是買房子的事情不知道又要等到猴年馬月,只是看著站在自己面前老公,餘玲心裡也就釋然了,換做其他男人估計也不會這樣幫助老公的家裡人吧。
  • 「你發工資怎麼先給她買東西」「她幫我帶孩子,買點禮品應該的」
    「嫂子,懷孕了,一定要吃好一點。媽說她又不在城裡,要我好好照顧你呢」。相處久了,對小姑子,琳琳還是比較喜歡的。東子的妻子名叫琳琳,是從小在城裡生活的女孩,自然身子嬌貴些。而正好在小姑子搬來的第三年頭,琳琳懷孕了。爸媽遠在農村,沒有到過城裡,還好有個妹妹可以照看著妻子,東子也是覺得萬分幸運。
  • 「老公,我一人帶孩子,你媽不幫忙也不給錢憑什麼要給她5千」
    我們總是站在道德制高點去看待婆婆應不應該幫忙帶孩子,卻忘了婆婆並沒有這個義務,更沒有照顧兒媳的義務。生活中有太多的兒媳對婆婆挑三揀四,很多人總說婆婆不幫自己帶孩子,將來就不給她養老,甚至說到婆婆不帶孩子的時候,恨得咬牙切齒。
  • 女人該存點私房錢嗎?
    作者:寶寶知道 辣媽代言人記得很久以前和幾個姐妹討論過這個問題,那就是結婚後女人到底應不應該存私房錢?有的人覺得不應該,因為結婚後就是夫妻一體,應該同心同德,彼此信任,存私房錢就是背叛自己的老公,會傷害夫妻感情,雙方開支都應該透明化才行!
  • 「孩子,我趕不回去了,你下樓買個菜吧」「我今天不需要打工!」
    「孩子,你下樓買個菜吧」「我今天不需要打工!」,我趕不回去了,你下樓買個菜吧。」 小靜講到這,生氣地說道:「我在外奔波,那麼辛苦,連幫我買個菜都需要錢嗎?」不過把家務活和金錢綁在一起,似乎有那麼點不對勁。
  • 「女兒,千萬別回娘家過年!」55歲媽媽忠告刷屏……
    後臺有位媽媽留言說,每次過年,給爸媽買禮物、送紅包時,老公都會跟她鬧矛盾。還有一位媽媽說,她生了一對兒女,都是娘家人幫忙帶大的。但老公從來不懂感恩,逢年過節,也懶得去丈母娘家,既不想給錢,也不想送禮物。最後,這位老公就光榮地成了前夫。春節,就像婚姻的照妖鏡,夫妻感情好不好,過個年就知道。
  • 親愛的,給你爸媽紅包咋了?現在還有錢解決不了的問題嗎?
    親愛的,給你爸媽紅包咋了?現在還有錢解決不了的問題嗎?我第一次去我老公家,空手。他買的水果和牛奶。我們這邊,女孩子都是帶個人去就行,媽媽都會教未婚的女生,把自己看金貴些,你要是買一堆東西,婆家會認為你上趕著嫁。每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吧!
  • 花兩千塊錢給婆婆買個手機,跟老公提手機錢,他說我不懂事
    前陣子回老家,婆婆說她的手機卡得很,用了4年多了,想換手機。我老公聽見了,就說讓我幫忙買,她知道我有個朋友是在賣手機,能優惠點。其實,我當時想的是在哪都能買手機啊,我自己買手機都是網上買了,不太喜歡找朋友買。但是,他說了,我也只能答應。我問婆婆之前的手機多少錢買的,她說是一千九百多,買個兩千左右的就行了。
  • 帶兒子回娘家過中秋,媽媽特意做一桌菜招待,飯後給錢她捨不得要
    燉排骨,這個燉排骨是我最愛吃的一道菜,爸媽在老家有一個專門賣豬肉的門店,從我記事就開始經營,到現在一直沒有變過,當天爸媽知道我要來家了,專門留了一些燉給我吃,媽媽說現在的豬肉價格漲得非常快,特別是排骨等部位,每天都供不應求,這點要不是爸爸私藏起來,今天怕是吃不到咯。
  • 06成長有話說--讓孩子體驗錢
    在超市買東西,如果結帳的人不多,也會讓他去刷卡付款。幾次之後,他就知道吃完飯要付錢,誰是餐廳的人員;東西付錢之後才能打開吃。我們這樣做是想讓他體驗錢是什麼,除了現金還有其他的方式付款。意外收穫就是,餐廳的員工、其他客人看到小小的他做這些事情,會給予讚許的鼓勵,這對孩子的自信也是一種建設。我一直認為,讓孩子知道錢是一種特別重要的教育,而且越早明白越好。
  • 老公,你爸媽把拆遷的房子和拆遷款全給你弟,憑啥讓我出養老錢
    老公,你爸媽把拆遷的房子和拆遷款全給你弟,憑啥讓我出養老錢我一做完家務,她趕緊把小兒媳婦的孩子塞給我,本來我還挺喜歡抱那孩子,被我婆婆一整,現在我根本不想去抱,真的,有倆兒子的,真想倆兄弟好,就別這樣,要是想倆兄弟不相往來,可以像我婆婆學學,
  • 「你該吃吃該玩玩,別不捨得花錢,不然財產就留給我這個女婿了」
    還是應該利用有限的時間,該吃吃該喝喝,過一個自由自在的晚年呢?這個問題,我身邊一位男性朋友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答案。 這個朋友今年30多歲了,有一個孩子上了小學,雙方父母年紀也都不小了。因為老婆是獨生女,所以孩子小時候基本上都是姥姥姥爺帶大的。現在孩子能自己上下學了,老人也終於可以清閒清閒了。
  • 老婆,我父母對你這麼好,可你卻連一臺冰箱都不肯給他們買
    她沒怎麼跟我回過鄉下看過我爸媽,說那裡太爛了她住的不舒服,我也沒勉強她,但是她基本沒給我爸媽買過什麼東西,就連營養品和水果都沒買過幾次。前段時間因為工作的原因我要回去弄證件,回去之後我看到爸媽吃飯時並沒有什麼好菜,一般還是吃昨天剩下的。我留下來和爸媽吃了以端飯,我吃到其中有一道菜已經餿了,我就叫我爸媽別吃了,吃了不好。
  • 國慶節帶孩子回娘家,母親特意做一桌菜招待,上桌後就我吃得最歡
    和老公結婚已經好幾年了,當初我選擇的是遠嫁,婚後在婆家邊帶孩子邊工作,期間一次娘家都沒回過,每次到了逢年過節的時候,爸媽都會打電話讓我和老公帶孩子回家看看,可我們有時候忙得實在走不開,前幾天我公司國慶節放了假,老公公司要加班,於是趁著這個難得的假期,國慶節我就帶著孩子回娘家,當天母親還特意做了一桌菜招待
  • 「老婆,給爸媽買房子有錯嗎?何況那是我的錢」沒得商量,離婚吧
    但是妻子覺得那個房子離她上班的地方太遠了,再加上那些年房價上漲,妻子就想重新買一套房子,當時我認為既然有一套房子住就沒必要花那個錢再買一套,再加上我的爸媽房子那麼舊也沒有換,我多少都有些不情願。我本以為妻子會打消那個念頭,可是她竟然背著我去貸款,買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