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醫大四院李曉光:我是「管家婆」,隨時解決各種突發

2020-12-19 生活報

龍頭新聞訊 「睜開眼睛第一件事兒就是點隊員報體溫,早晚兩遍,全不超37度,才能安心……」59歲的李曉光,是我省第一批支援武漢的醫療團隊裡,哈醫大四院醫療隊的隊長。他有著多次醫療援助經驗、是醫術精湛的麻醉專家,是隊員心中可依賴的老大哥,更是團隊的大家長和管家婆。除了自己身負的醫療任務,隊員哥哥突發腦出血、醫生值班後咳嗽發燒、護士操作時候劃破手……這些突發都需要他一件件解決。2月29日,記者連線身在武漢的李曉光,了解了醫療隊長的一天。

腦梗、癌症術後、腎移植術後……

他負責的都是重症患者

開始我們的醫療工作一個班是12個小時,6個小時穿防護服在隔離病房裡面,6個小時出隔離區在醫院辦公室。每天早8點開始查房,了解病人的情況、整理各種醫囑。「我來的時候,開始計劃是讓我負責所有危重病人在搶救時候的氣管插管。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氣管插管可以說是最危險、感染機率最大的一關。我自己也提前準備了一些插管的設備。」結果到了武漢後,發現協和西院成立了一個「插管大隊」相當於敢死隊。「他們要穿級別更高的防護服,戴著正壓頭套,像玻璃艙一樣,呼吸都通過風扇。」就這樣,李曉光被分配成為重症治療病房的醫生。

重症病房有50張病床,都是重患。「有心臟移植術後的、有腎移植術後的、還有胃癌術後腸梗阻的、有胰腺癌的、還有腦梗偏癱的……」除了這些重症,他們還同時都是新冠肺炎患者。這類重患的病情非常複雜,對負責的醫療人員來說壓力可見一斑。一次查房時一位50多歲的胰腺癌晚期患者,說有點兒渴,李曉光就拿注射劑給他嘴裡注了點溫水。然而,他下一班再查房時,就得知他沒挺過去,夜裡就去世了……李曉光經常在查房的時候跟病人多握握手,給他們鼓勵。一位偏癱60多歲的大娘握著他的手,用湖北話說:「等我病好了,一定要請你吃武漢辣鴨脖」。李曉光說,病人往往對醫護人員有很高的期望和依賴,所以我們更明白自己肩負的責任。

李曉光在隔離區重症病房查房。

護士操作時扎破手、醫生值班後咳嗽發燒……

團隊「管家婆」隨時解決各種突發

下午兩三點鐘,他才能從隔離病房出來。先進行洗澡等一系列消毒的程序,然後一邊兒打開盒飯,一邊兒掏出和他分離了六七個的小時的手機,處理隊裡的一些日常事務。除了醫囑交接,和當地醫院的溝通協調外,他還常會遇到突發情況。

日記本上記錄要做的事

李曉光說,在隔離病房裡戴著護目鏡,工作一陣子眼前全是霧氣,護士的視野基本就是水珠流過的一條縫兒,加上穿著隔離服和幾層乳膠手套、讓護士的操作變非常困難,容易劃傷。出血就可能會感染。隔離區內要消毒、把血擠出來、出來再消毒、做相關化驗、歸隊後需要在單獨隔離觀察、每天打電話問是否有發燒、咳嗽、腹瀉、無力等新冠肺炎的症狀。李曉光說「現在還有兩個人被我隔離呢」。

除此之外,他還處理過隊員家人突發疾病的狀況。鄭廣玲是哈醫大四院胸外科一病房的護士,有20多年護理經驗,到武漢後一直和醫生配合默契。一天她突然很沉默,還偷摸哭。一問才知道,她哥哥突發腦出血,半邊身子動不了。鄭廣玲的父母年紀大身體還不好,哥哥入院後,只有姐姐能來照顧。但因為疫情姐姐被封閉在望奎縣沒法出來。了解到這種情況後,李曉光立即向武漢的總隊和家裡醫院的領導匯報,並聯繫哈醫大四院工會等部門,多方面協調,讓鄭廣玲的哥哥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也讓前方的鄭廣玲能夠安心工作。

工作一會護目鏡就都是霧氣。

還有一次,隊裡的資深專家趙醫生在一次夜班後,出現了咳嗽、發熱等症狀。「把我們嚇壞了,這種情況是我最害怕的。」李曉光趕緊將趙醫生隔離了,然後聯繫醫療團隊裡的呼吸科專家為趙醫生會診,經過各種檢查後,推測趙醫生因為隔離區內外溫差大,出來就洗澡著涼了……最終是虛驚一場。

為90後隊員驕傲

在家跟父母頑皮,穿上隔離服真像戰士樣兒

一直到和夜班醫生交接後,晚上九、十點,他才往住宿的賓館走,「有時候太晚通勤車走了,距離賓館七八公裡,就用手機導航、騎共享單車回去。」到賓館後他還要督查隊員發晚上測溫的數據。一旦有誰體溫超過37℃,他一個電話直接打過去。李曉光說,他就是個「管家婆」,要求隊員每天對賓館房間的地面、桌面自行消毒,還規範隊員的行蹤,不讓單獨出去買東西……「好多年輕人夜班回來,高強度工作後興奮得睡不著……」說到這,他又非常感慨。

「這些小孩兒啊,平時在父母跟前頑皮啊、懶床啊、愛玩遊戲啊,但是當他們穿上隔離服,堅定地走進入隔離病房,哎呀,我心裡特別感動,真像個戰士的樣兒!他們就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重症治療上有創呼吸機的患者,呼出的氣體含病毒的氣溶膠濃度大,是感染中高危的高危。有時候為了患者治療需要將患者翻身扣過來,往往需要幾個護士甚至是醫生一起協作。近身操作、各種顆粒物、氣溶膠都會飛起來,汙染性極大,這種操作相當於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時候咱們年輕的男護士都是義無反顧地衝在前面,沒有一點退縮。作為隊長、老大哥能和這些年輕有為的同志,一起共克難關,我為他們感到驕傲!」

二月二李曉光幫隊員剪頭髮。

每天睡前,他還要將隊裡的情況向他們總帶隊匯報。他堅信大家能戰勝疫情,他會領著自己所有隊員,平安回家。採訪的最後,他告訴記者,團隊哈醫大二院的田老師費勁周折,給了他們一些酸菜,今晚能吃上家鄉的味道,真好……

相關焦點

  • 哈醫大四院急診戰鬥班「救死扶傷 生命至上」
    哈醫大四院急診戰鬥班「救死扶傷 生命至上」哈醫大四院宣傳訂閱號 今天「門診大廳有人倒地,意識不清,快來人搶救!快!快......」急診科護士韓鵬飛放下介入科溫曉斐的呼救電話後,推著平車飛速的竄了出去,這樣的情形在哈醫大四院的急診科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是不論多少次,所有護士反應都不曾變過。不到3分鐘,只見韓鵬飛推著一位面色蒼白的男病人衝進了搶救室,嘴裡大聲地複述著病人的基本情況:「頸動脈消失,呼吸音消失,瞳孔較大,顏面甲床紫紺,全身大汗,突發心臟呼吸驟停,快搶救」。
  • 10日哈醫大四院名醫專場義診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即將到來的教師節,由哈報集團醫衛康養工作室和黑龍江省老齡工作委員會共同舉辦的「新晚報粉絲節」第五場義診活動將於9月10日在哈醫大四院舉行。  ●網友「細品歲月」:我最近脖子發硬、酸痛,經常手麻,想問問哈醫大四院骨科主任趙承斌,我這是頸椎病嗎?應該怎麼辦?
  • 顱內動脈瘤遇上腦血管狹窄 哈醫大四院神經介入手術成功「拆雷...
    日前,陶大娘在哈醫大四院導管室接受了微創神經介入手術,解決腦血管狹窄的同時摘掉動脈瘤,將「複雜」的病情「簡單」化,一次性解決兩個問題。大約兩年前,陶大娘時常有眩暈的感覺,躺下休息一會就能好轉,由於本身患有高血壓病,大娘也沒太在意。
  • 哈醫大四院醫療隊支援大興安嶺塔河縣
    12月13日,按照省衛健委部署安排,哈醫大四院選派感染科白璐、呼吸內科強麗霞、感染監控科葉明等專家組成的醫療隊,馳援大興安嶺地區塔河縣,參與新冠肺炎輸入病例的救治工作。醫療隊帶著醫院滿滿的囑託和牽掛正式出徵,一致表示,將不負重託、不辱使命,堅決完成各項救治任務。
  • 哈醫大四院:「點圖」掛號 「刷臉」繳費
    看病不知掛哪科,手機點下「人形圖」秒懂;自助掛號、繳費,不用窗口排隊,刷個臉就行;診斷書審核蓋章、補打檢查報告單,以前需要跑多趟才能辦理完的業務,如今一站式解決……哈醫大四院了解到,為推進「看病不求人」行動,醫院通過多種舉措讓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 哈醫大四院專家常年到南崗社區醫院出診
    南崗區人民醫院、哈醫大四院建立了醫療聯合體合作關係,從10日起,每周一至周五,8時30分至11時30分,哈醫大四院專家將「如期赴約」,在南崗區人民醫院二樓陽光大廳掛牌出診。  為提升醫療服務整體效能,讓轄區居民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哈醫大四院將常年派駐專家到南崗區人民醫院出診,讓南崗轄區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到「專家診療」服務。  從本周起,周一至周五上午,哈醫大四院掛牌專家出診。同時,哈醫大四院普外科「劉明專家團隊」周一至周五上午出診。「劉明專家團隊」名頭很響,特別是在胃癌、腸癌手術技術治療等方面,聲名遠播。
  • 哈醫大四院為新生兒接種過期疫苗?權威部門回應
    2019年1月17日上午,部分新生兒家長到哈醫大四院產科投訴,懷疑醫院給新生兒接種的預防兒童結核病注射液已過期。醫院立即成立由院長、書記任組長,分管副院長任副組長的工作組,啟動應急預案,第一時間向哈爾濱醫科大學匯報,並通過大學上報黑龍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疾控處等相關部門,疾控處隨即牽頭組織省、市、區三級衛生監督、疾控中心等相關部門人員成立聯合調查組,並於當日上午即進駐哈醫大四院現場核查直至深夜
  • 哈醫大四院產科跑出一隻Hello Kitty!
    人們常說一個男人愛不愛你不是平時對你說多少甜言蜜語而是在你生完孩子後眼裡有沒有你27日下午在哈醫大四院產科的產房門外就上演了這樣一幕感人的場面哈爾濱一位產婦丈夫先是和她揮手接著為她跳舞后來還走向她送上擁抱和親吻這時她才發現這個Hello Kitty正是自己的愛人姚禮扮演的不禁喜極而泣這感人的一幕,正好被哈醫大四院產科蔡雁主任的研究生用手機拍了下來
  • 哈醫大四院成功搶救主動脈撕裂男子 - 新晚報數字報
    到當地醫院就診,確診為A型主動脈夾層,因當地醫療條件有限,張先生由120急救車轉至哈醫大四院心外科二病房就診。  到醫院後,張先生依舊感覺胸背部劇痛,同時伴有心包及左側胸腔積液。「如果不儘早手術,主動脈夾層破裂風險極大,隨時會危及生命。」哈醫大四院心外科二病房主任王柏春決定立即為張先生進行急診手術。手術進行了10餘個小時順利完成,術後張先生恢復良好,目前已順利出院。
  • 哈醫大四院今日舉辦「愛眼日」大型戶外門診活動
    6日8時—11時30分,哈醫大四院在室外廣場5號樓前舉辦「『愛眼日』呵護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一個明亮的未來」大型戶外門診活動。哈醫大四院8名專家將一對一義診。哈醫大四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彌樹勇介紹,這在醫學上稱之為「翼狀胬肉」,是眼科常見病,俗稱「魚肉」。彌樹勇表示,翼狀胬肉通常見於眼球內側,肉眼即可識別。侵犯角膜以後會越來越大,甚至遮蓋瞳孔而影響視力。
  • 哈醫大四院大型戶外門診獲百姓點讚
    黑龍江日報5月27日訊 「來哈醫大四院看病,不求人,走流程,實在太便捷了!」5月20日,來哈醫大四院看病的患者都不約而同地發出了同樣的感嘆!以「看病不求人,看病走流程」為主題,5月20日,哈醫大四院在我省首次推出戶外門診活動,深挖患者就醫需求,做實做細各項服務環節,全力打造患者最佳醫療體驗。
  • 哈醫大四院成功舉辦「黑龍江省抗凝經驗交流會」
    為推動房顫的規範化治療,促進哈醫大四院房顫中心醫聯體單位建設,近日,哈醫大四院心內科電生理中心二病房(房顫中心)成功舉辦「黑龍江省抗凝經驗交流會」。此次會議線上參會人員共545人,獲得廣泛好評。會議特別邀請哈醫大四院電生理中心二病房(房顫中心)張彤副教授圍繞「房顫導管消融圍術期的抗凝策略」進行講座,基層醫生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房顫患者的卒中和死亡風險較高,卒中患者中亦有相當大比例的患者具有房顫病史。通過口服抗凝藥物進行有效地抗凝,可降低這種風險,使患者從中獲益。
  • 哈醫大四院16位教授教師節義診送健康
    為迎接第35個教師節,哈報集團醫衛康養工作室將於明日舉辦新晚報粉絲節哈醫大四院大型專場義診活動。此次義診得到了哈醫大四院全院醫護人員的鼎力支持,共有16位知名專家出診,粉絲還可免費進行肺結節篩查。同時,凡持教師證的教師在義診現場可得到一份精美的伴手禮。
  • 哈醫大四院採用「單雙腔引流管轉換裝置」治療複雜消化道瘻患者
    哈醫大四院採用「單雙腔引流管轉換裝置」治療複雜消化道瘻患者編輯:陳芳薇 來源:東北網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王海嬌)在消化道瘻的治療中,如何引流通暢是治療瘻的關鍵「內循環負壓吸引單雙腔引流管轉換裝置」是哈醫大四院微創消化道瘻治療中心負責人劉春富教授在長期消化道瘻的治療中,經過潛心研究設計所發明的,它具有內循環衝洗和負壓引流的作用,既能防止衝洗時引起感染擴散,又能通暢引流。
  • 哈醫大四院成立肺結節多學科診療(MDT)中心
    哈醫大四院12月17日成立的的"肺結節多學科(MDT)診療中心",打破傳統就診模式,搭建多學科診療平臺、提供一站式醫療服務,解決患者看病奔波困擾,提高診治質量和效率,大大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傳統模式MDT模式劃重點!
  • 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為孤獨症患兒開展語言訓練
    經人介紹,小磊和媽媽來到了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諮詢短期計劃主要解決小磊的呼吸問題,改正呼吸方式,誘發言語呼吸;長期計劃主要改善小磊構音器官的障礙,提高語音清晰度;同時,治療師們還指導家長在家中同步進行康復訓練。經過一個月的訓練,小磊的發音問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 哈醫大四院新技術治癒多名複雜消化道瘻患者
    「內循環負壓吸引單雙腔引流管轉換裝置」是哈醫大四院微創消化道瘻治療中心負責人劉春富教授在長期消化道瘻的治療中,經過潛心研究設計所發明的,它具有內循環衝洗和負壓引流的作用,既能防止衝洗時引起感染擴散,又能通暢引流。
  • 糖尿病十餘年沒當回事 並發腦梗死危及生命 哈醫大四院緊急搶救轉...
    直到近日,張先生起床後突然感覺一側肢體無力,走路向一側偏斜,而且持續不緩解,家人趕緊把他送到哈醫大四院神經內科。經頭部影像學檢查,張先生一側腦動脈已經阻塞,導致相應的血管供血區域的神經功能受損,出現了肢體活動障礙及語言功能障礙。
  • 哈醫大四院舉辦第二屆「同心攜手」七臺河市危重孕產婦與新生兒...
    哈醫大四院舉辦第二屆「同心攜手」七臺河市危重孕產婦與新生兒救治培訓班來源:新浪網在疫情常態化防控時期,哈醫大四院作為黑龍江省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和新生兒救治中心之一開幕式由哈醫大四院產科主任蔡雁教授主持,七臺河市衛健委副主任楊靜致開幕詞,總結了七臺河市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工作現狀並對參會人員提出要求。此次培訓分理論授課和病例討論兩部分內容,省級孕產婦與新生兒救治中心主任蔡雁教授、邵慶亮教授,七臺河市孕產婦與新生兒救治中心主任王桂雲主任、付曉麗主任帶領各自團隊進行了授課。課程內容實用,重點聚焦母嬰安全。
  • ...全國知名甲狀腺外科專家 北京同仁醫院張洋教授在哈醫大四院出診
    11月22日上午 全國知名甲狀腺外科專家北京同仁醫院張洋教授在哈醫大四院出診為提高甲狀腺疾病診療水平,為甲狀腺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療方案,11月22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甲狀腺外科專家張洋教授將再次來到哈醫大四院為龍江患者巡診,並將親自為數例龍江甲狀腺癌患者進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