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樹老根多,人老話多,是什麼意思?人老了是不是話都多了?

2020-12-13 小小嬴政

「樹老根多,人老話多」,一句很普通的俗語,背後卻有著令人心酸的故事。大樹我們都見過,樹之所以能夠枝繁葉茂,是因為根系發達,伸達地下數百米。這樣樹可以從很深的地方吸取水分,保持自己的生長態勢。

正所謂樹高千尺,根深在沃土,正因為樹有了這麼多根,才使得有些樹能夠存活千年。滄海桑田,鬥轉星移,樹邊的建築物換了一批又一批,但是樹卻被保留了下來,成為生命生生不息的象徵。樹老了,根多了,那麼人老了,是否就會話多呢?

不少離家遠歸的年輕人都有這種感覺,回到家裡以後,感覺父母的話怎麼這麼多呀。能夠從早上說到晚上,而且話的內容很雜,涉及到家庭生活、國家時事、鄰裡關係等等。有些年輕人就覺得,是不是自己的父母老了,老了就是這樣話多呢?

其實年輕人是不懂父母的心呀,現在一些年輕人,大學畢業後出去打工,一年也難得回來看父母一次。他們不知道父母在家裡是有多寂寞呀,如果父母兩人都健在的話,可能情況還好。可是父母兩人如果只有一個在,那種寂寞感是旁人所無法想像的。

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農村,那麼情況又要比城市更好一些,因為農村的大門是敞開的。老人們可以坐在院裡,大家一起來聊聊天,不會顯得憋悶。可是在城市裡就不一樣了,家家戶戶閉著門,鄰居是誰也不知道。

城市雖大,老人想找個能說知已話的人也沒有。終於有一天,孩子回來了,老人就像是逮著救星一樣,這回終於可以有說話的人了。話匣子一旦被打開,那就停不下來,這就是老人話多的主要原因,不是他們覺得說話好玩,而是平時太憋得慌了。

可惜的是,很多年輕人在這個時候會顯示出不耐煩的情緒來,會嫌父母怎麼這麼嘮叨呀。甚至有些孩子不願意聽父母說話,人雖然回來了,卻又一個人躲到房間裡玩電腦遊戲去了,空留下父母自說自話,讓人倍感心酸難受。

農村俗語「樹老根多,人老話多」,既是老人生活的真實寫照,其實也是一種勸誡。我們每個人都有過年輕的時候,也都會成為父母,最後都會變成老人,這是客觀不變的規律。

想想看,你希望將來等你變老的時候,你的兒女也用這種不聞不問的態度來對待你麼,顯然是不希望的。所以我們每個人現在就要對自己的父母好一點,父母不求你發達,只求你健康平安,不要求你大富大貴,只希望你能常回家看看。回到家裡,聽父母嘮嘮嗑,說一點家長裡短的事情,不希望你作出什麼決定,你只要負責聽就好了。

如今不同往日,我們有了高科技的視頻設備,平時可以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問候一下父母。如果有人能夠經常聽父母說說話,解解悶,父母也不會憋得那麼難受了。總之你要記住,父母如果話多,是因為你的關心不夠,如果你的關心能夠讓父母滿意的話,他們的嘮叨自然會減少了。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話「樹老根多,人老話多」, 人老了話真的會變多嗎?
    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總是嫌棄長輩人老話多,都不願意跟長輩呆在一起,因為實在主煩人了。而在農村也有俗語說的就是「樹老根多,人老話多」,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農村俗話「樹老根多,人老話多」,人老了話真的會變多嗎?
  • 農村老話「人怕三見面,樹怕一墨線」啥意思,「墨線」指的是什麼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人怕三見面,樹怕一墨線」啥意思,「墨線」指的是什麼在農村,我們經常能聽到老人口中說起的一些老話。這些老話既有意思又有道理。我們每個人從小都是在農村長大的,對農村的一些事,物也是非常了解。記得小時候,我們就喜歡聽爺爺奶奶或者是老人說一些老話,雖然那個時候不知道它的意思,但是那些話聽起來特別有意思,所以從小對那些老話非常好奇。
  • 俗語說的「人搖福薄,樹搖葉落」是啥意思?有什麼特殊道理?
    俗語說的「人搖福薄,樹搖葉落」是啥意思?有什麼特殊道理?在農村裡有特別多有趣的老話,這些老話其實就是所謂的農村俗語。一般來說俗語都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讓人一看就能明白它的大致意思理解它的道理,而這些俗語也是被老人們口口相傳,一直流傳至今,隨著時間的打磨,不斷的在被優化,慢慢的就帶上了一些生活上的大道理。那麼今天小慄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其中的一句農村俗語「人搖福薄,樹搖葉落」,那麼這一句俗語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特殊含義,又蘊含著怎樣的道理?
  • 為什麼人老容易話多呢?
    樹老根多,人老話多也是常理。人上了歲數話多了,一般來說不算病,而屬於心理年齡特徵,這是正常的。老年人話多也是一種老年人回歸心理的表現。隨著生理機能的老化和社會參與性的降低,有些老年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舉止,就容易回歸到過去的歲月,表現出孩子般的心理。
  • 俗語: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老祖宗談識人,準嗎?
    筆者說俗語文化是諸多文化中與大家日常生活最貼近的一種文化,最主要的一個原因還是,這種文化最初就來源於人們的平日生活,最終也大多依然作用於人們的平時生活。我們大家了解到的大部分經典的俗語老話,都是當時我們的老祖宗通過在自己平時生活中的不斷觀察、實踐、積累、總結得來的。
  • 俗語「九月打雷谷堆多,十月打雷墳堆多」,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農村有很多的老話,劉大爺也對此頗有研究,常會使用這些老話的「預測功能」,以後的收成做出判斷!如今,九九已過,在這農曆九月裡,村裡劉大爺分享了三句「九月」俗語,你們知道什麼意思嗎?劉大爺說,對於重陽前後的降雨,「九九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幹」,這句俗語也是對冬天的一個預測。二、過了九月九,窮漢離不得灶門口在農村,隨著天氣逐漸的變冷,九月九後,溫度將會進一步的低,早晚溫差大咱大家一定注意保暖。舊時的農村,家家戶戶都很窮!
  • 農村老話多栽花,少栽刺是什麼意思?老話哲理多
    大家好,農村老人經常會說一些農村諺語,這些老話十分通俗易懂,往往又蘊藏著農村人的大智慧。比如說農村老人常說的多栽花,少栽刺。花,本來就是大家都喜歡的東西,刺呢就是大家都討厭的東西,所以這句話說的是關於為人處世的一些道理,就是說在與人相處中講究和氣最好採用一種委婉的的方式,儘量減少矛盾。在農村人眼裡這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最佳方式。農村人就是比較重視鄰裡關係,這樣有事的時候大家就可以幫個忙。如今這些老話隨著時代的變遷,已經有了不同的意思。
  • 農村俗語:「樹挪死,人挪活」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至今在農村裡還有很多俗語,經過一輩又一輩地傳誦,能留到今天的都是精華。這些俗語都是老人家憑藉自己的生活經驗得出的一些大道理,再教給下一代,好讓他們不走彎路。下面教給大家五句做人的俗語,看看你聽過沒有?第三句是「年輕時貧不算貧,老來貧可貧死個人。」意思就是年輕的時候即使貧窮也不算真的貧窮,因為人還年輕,人生的路還很漫長,若是及時領悟,只要肯奮鬥,肯定會有出頭的那一天。但若是等到老了的時候還是身無分文,那就是真的貧窮了。
  • 老話常說「人怕三見面,樹怕一墨線」,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其中,俗語也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俗語就是老百姓們在生產生活中觀察、總結得出來的,俗語大多數來源於生活也用於生活。有的俗語不僅僅能反映前人們的生活狀態,而且對於當下的我們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今天,我們來說一說俗語「人怕三見面,樹怕一墨線」。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
  • 農村俗語:樹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的很多俗語老話,這些被認為是老理的諺語,即使現在說起來,還是頗有那麼幾分道理存在,跟哪些富有哲學的言語相比較,其實這些俗語,不見得就比哪些聽起來高大上的哲學言語差,只不過聽起來沒有那麼好聽,看起來也是稀鬆平常的日常生活,但其實也都是極具哲理存在的,尤其是對於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之中的舉動
  • 農村俗語「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種植樹木,是最為常見的,不論是邊角之地,還是房前屋後,都愛種植上一些各種各樣的樹木。夏季能夠起到很好的遮蔭作用,樹木生長几年之後,還具有很好的經濟價值,所以樹木的數量在農村是比較多的。
  • 農村俗語「閒人愁多,懶人病多,忙人快樂」啥意思,忙還好?
    沒有誰說那個農村的農民不勤快的吧,而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正因為農村裡面的農民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基本是閒不下來的,因此,勤勞一詞也被慣用在農民身上,而老祖宗把農村生活的一些經驗總結了起來,也是如今我們熟悉的農村俗語老話,那麼,農村俗語「閒人愁多,懶人病多,忙人快樂」啥意思,忙還好?
  • 農村老話「樹夾房牆上牆,不敗也得亡」,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俗語,通俗易懂,讀起來還郎朗上口。這些俗語有些雖然看起來略顯「粗俗」,但卻是祖祖輩輩總結下來的生活經驗。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就是「樹夾房牆上牆,不敗也得亡」。來看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農村老話「樹夾房牆上牆,不敗也得亡」,是什麼意思?按農村老話來講「樹夾房,牆上牆,不敗也得亡」,顧名思義,就是說在選地基蓋房子的時候不要選在樹旁邊建造房屋,建完之後也不要在不知道承重的情況下盲目的往上加層高,從而帶來不好的影響。這就是為什麼老一輩有「樹夾房、牆上牆」不敗也得亡這樣的說法。
  • 農村俗語「人怕老來窮,稻怕寒露風」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人怕老來窮,稻怕寒露風」是什麼意思?農村老人有三怕:一怕沒錢二怕有病三怕子女不孝順。莊稼也有三怕:一怕乾旱無雨,二怕高溫高溼,三怕寒風霜雪。農村老話,有對人生教訓的感慨也有對農桑經驗的總結。「人怕老來窮,稻怕寒露風」包含的意義更大,把人生的感慨和農桑的總結都完美地概括了出來。這句俗語原話各地應該有很多的版本。
  • 農村俗語:「藝多不養家、兒多不養娘」啥意思?古人的話值得揣摩
    農村俗語:「藝多不養家、兒多不養娘」啥意思?古人的話值得揣摩古時候的一些人為了抒發自己的情感,便喜歡寫一些詩詞,於是就有了古詩詞,古人便成了詩人、詞人。而有一些人文化不高,但是他們又想記錄一些東西,便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口語總結,文字簡單易懂,通俗化,字數不多,詞藻不華麗,但是其中的內涵卻是非常引人深思的。於是這些短語便被人們口口相傳,用於告訴後人們一些道理,這些短語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俗語。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曾說過的一句俗語:"藝多不養家,兒多不養娘"。這意思就是說的一個人擁有的技藝很多,但並不代表能養活一個家庭。
  • 農村俗語「人老奸、驢老滑,兔子老了不好拿」,原來是這意思!
    農村裡有很多有意思的俗語,如果是在農村長大,家中又有老人的話,那在成長過程中肯定或多或少聽過一些俗語。其實,這些老話也是有一定借鑑價值的。那你可聽說過「人老了奸、驢老了滑,兔子老了不好拿」這句俗語呢?這句俗語在不同的地方版本也不同,有些地方也說成是「人老奸、馬老滑,兔子老了鷹難拿」。其實,不管說法如何變化,意思都差不多的。人老了奸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人年紀越大,經歷的事情就越多,明白的道理也就多了。
  • 農村俗語「門前老墳住千年,屋後水坑早搬家」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自古以來農民對蓋房子這件事情就特別重視,因為一座房子的蓋成不僅要花費一家人大半生的心血和精力,房子寄託了全家人的希望,所以人們在蓋房子時,從選址到建成,處處有很多講究,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就是關於房子選址的禁忌:門前老墳住千年,屋後有水早搬家,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
  • 老話常說「五樹進宅,人窮家敗」,啥意思?是真的嗎?可以看看
    平常生活中,我們總是能聽到老人們說一些話,而且是他們那輩人都知道,而我們不知道的話,這些話也被稱為「俗語」。我國歷經上千年的發展歷程,在這個過程自強不息的勞動人民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生產生活中認真觀察,因此創造了無數的文化。這些文化燦爛悠久,博大精深。
  • 農村老話「有福之人毛腳杆,無福之人光杆杆」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有福之人毛腳杆,無福之人光杆杆」是什麼意思?農村老話「有福之人毛腳杆,無福之人光杆杆」,這句話我小時候也聽說過,雖然不一定是這個原話,但意思是一樣的。就是說腳上汗毛多的人,今後要吃輕鬆飯,不會幹捲起褲子插秧犁田的重活。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都聽過懂的人卻不多
    所以說,養生之道及一些養生方面的俗語,肯定是經得起推敲的,是科學的。"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這句話是為何意呢?老不瀉殘精,重點在"精"字上,"精"指的是精、氣、神。"精氣神"是道教術語,它指的是人的精神力氣。在人體中,"精"指的是構成人體生命活動的各層次的有形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