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裡每個人都有自己不願觸碰的一面--陰暗面。比如敏感。小氣這些情緒,有時候也會發狂的像個潑婦一樣據理力爭。類似這些特質,親朋好友不願接受、社會大眾也不認同。久而久之,我們自己也無法面對。於是我們小心隱藏,竭力偽裝成大家喜歡的好人,卻也因此越活越累。其實這些缺點的背後都是意外的驚喜。敏感讓我們更能察覺周圍的環境變化,小氣讓我們更節約、會儲蓄,潑婦有時候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
而《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正是這樣一本讓我們接納自己陰暗面的書。作者黛比.福特告訴我們,任何一種生活的「陰暗面」都是上天的饋贈,我們所要做的只是認可、接納他們,與他們和平共處,活出完整的自我,擁抱生活的無限可能。
本書就是她總結了自己多年來與【膽小】、【憤怒】等陰暗面做鬥爭的感悟與精華。作者把自己得到的經驗總結到這本書裡,就是希望幫大家能更理解陰暗面的好處,而不是一味的排斥她
那下面讓我們一起跟隨作者的步伐來重新認識下生活裡的陰暗面吧!
1.潑婦有時候也有利於生活
生活中,我們經常被一種完美情緒裹挾著。比如:性格隨和一點,會在社會上發展的更好;勇敢果決一些則更容易受到人的仰慕。而那些恐懼,脆弱等情緒,往往會受到人的側目,讓我們羞愧不已。
於是我們帶上厚厚的面具,掩蓋了真實的自己。時間久了那些隱藏的特質就慢慢變成了陰暗面。
一方面我們覺得這樣活的很安全,另一方面我們又覺得被虛假的面具憋悶的透不過氣來。
其實冷靜下來就會明白,每個人都有優缺點,只是隨著年齡的長大才逐漸有了陰暗面。那為什麼還要壓抑自己的天性,執著於做一個完美的人呢?
說到底,帶上面具的原因還是覺得這樣的「陰暗面」會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我們才不得不壓抑它們的存在。
作者開始也是這樣的想法。那時,她在參加一個培訓班,課上被老師叫起來講述經歷,回答的過程中培訓的老師突然看了她一眼,直接說她是潑婦。
聽到這,作者說當時心裡當時咯噔一下,雖然本性裡曾經有過這樣一面,但被公開講出來,作者還是覺得很不舒服。
老師很疑惑的問她,當個潑婦有什麼不好呢?作者不好意思地回答【覺得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個潑婦,這會讓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自己,所以不想承認。】
於是老師開始啟發她,讓她想想潑婦的好處,開始作者還是覺得承認自己是個潑婦,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後來在老師的慢慢開導中,作者意識到在有些時候做潑婦反而能更有效的解決問題。
比如出錢蓋一套房子,開發商拖延工期,整整三個月了還沒有完工,這時候撒撒潑就很有助於解決問題。再比如,到商場買來的東西,發現質量問題希望退貨,多次協商沒有回應的時候,撒潑也可以更快的解決問題。
最後作者明白,承認自己是個潑婦並不是需要刻意表現出來,而是知道他的存在。就好像放音樂一樣,音量開的太大就會讓人感覺不舒服,如果能控制好這種特質的「音量」,它就變成解決問題的優點了。
而覺得會影響自己的人際關係可能更多的是一種假象。
研究表明,我們一輩子大概要與8萬人相遇,產生交集的大概200多人,而這200多個人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的不過七八個人。
所以過分看重虛假的人際關係,可能會束縛我們的思維。
不僅如此,當我們理解和接納了自己的不完美,我們才更能接受別人的不完美,更加具有共情心,這反而是對人際關係的一種促進。
2.悲傷,讓你更具有思考力
不同於快樂的情緒帶給我們愉悅的感受,悲傷應該是我們眾多的情緒當中最不喜歡的一個情緒了。就連我們平日裡的許願,都會在心中默許「但願我的人生從此不再有悲傷」!
但是蔡康永說,悲傷這種情緒卻可以帶給我們思考的能力。就好像失戀的人會反覆的思考在那段關係裡的得失,以及那段關係對於自己的意義。比賽失敗的人會不甘心,反覆檢討失敗的原因,總結教訓,這些都是最寶貴的財富,也是快樂不曾帶給我們的力量。
關於這個現象,心理學家也曾做過一個測試,讓經歷過快樂情緒和悲傷情緒的人分別回答一些問題。結果是經歷快樂情緒的人腦子太興奮,所以根本沒辦法好好給出答案,亂答一通交卷。而經歷了悲傷情緒的人則能更冷靜的反覆思考,給出邏輯性比較強的答案。
試想一下,當我們的人生失去了思考,還會有什麼意義呢?
愉悅的感情只能讓我們的歡喜加倍,但是理性的思考卻可以讓我們走的更遠。
深度的思考,我們就可能獲得生命中的寶貴經驗,這也是陰暗面帶給我們的另一個好處。
如果說那些好的特質陪你度過了平和的人生,而這些不好的特質才是拉開我們差距的真正原因。
3.與自己的亞人格對話,發現陰暗面背後的禮物
陰暗面既然會帶給我們特殊的思考,那應該怎麼發現它們呢?答案就是和自己的亞人格對話。
那些壓抑在面具後的無數個陰暗面,其實就代表著我們每一種的亞人格。而如果我們能承認和接納所有的特質,就可以跟這無數個「自己」自由交流,並從中獲得寶貴的經驗和認知。
書中用了艾麗的例子,向我們講述如何認識自己的亞人格。
艾麗是一名娛樂圈的明星,多年事業的打拼,讓她在娛樂圈有了相當高的地位。
但是批評的聲音也讓艾麗覺得很刺耳,每每聽到,她都壓抑不住怒火不是捶打東西、就是跟同事吵架,這樣的狀態這讓她很抓狂。所以她決定給自己幾個月的時間放假,解決困擾她多年的問題。
按照作者的要求,艾麗想像自己坐在了然後試著想像一下自己坐在一輛公交車上,周圍擠滿了各式各樣的「自己」,有高有矮,有胖有瘦,他們分別代表了我們心目中那些潛藏的亞人格。她可以和車上的任何一個「自己」聊天,直到完全了解了自己的亞人格為止。
然後艾麗找到了那個讓自己經常抓狂的亞人格安妮,艾麗幫他取名為「富有攻擊性的安妮」。
艾麗問到:「安妮能給自己帶來什麼禮物呢」?瘦小的安妮說是「保護」,然後反問艾麗記不記得當年要不是憤怒的堅持不改變戲路,自己現在怎麼會大紅大紫。而倔強、憤怒的性格又讓艾麗避免了多少娛樂圈的傷害。
而艾麗這些年只是一味的嫌棄「憤怒的安妮」,根本就沒有給到她足夠的關愛和理解。
想到這,艾麗倒吸一口涼氣,怔怔的看著安妮,心想,是啊,自己就只是一直討厭「憤怒的安妮」,怎麼就沒有意識到這些好處呢?
認識到「安妮」並沒有困擾她,關鍵的時刻還保護了她。艾麗不僅擁抱著安妮說抱歉,以後也學著慢慢接受了自己憤怒的情緒。
而通過這次和自己的亞人格交流,她終於解脫了。聽從了內心的聲音,艾麗反而不再那麼焦躁,能更平和的生活了。
4.重新詮釋自我,讓生命變的有力量的兩種方法
與我們的亞人格對話真正了解了我們的陰暗面,我們對自己又有了新的認識,那麼有什麼方法我們能積極的重新詮釋自我呢?這裡,作者也向我們提供了兩個方法:
一. 願意承擔責任
願意承擔責任意味著不逃避問題,並願意去改變。而改變就是一個良好的開始,它讓我們在過去的行為中汲取養分,生命變得更有力量。
二. 轉換角度的看問題
像一個硬幣有正反面一樣,當我們過分的關注悲觀的一面,我們也就看不到樂觀的那一面,所以轉換了看問題的角度就是讓我們用新的、積極的方式去看待事物,這樣成長的路上我們才能走的更遠。
生活裡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各有各的優缺點。即便完美如耶穌,也被人釘死在十字架上。所以你看,完美的人一樣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既然如此,我們何不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坦蕩的做真實的自己。
人生短短數十載,一群人的前行最終會變成一個人的獨行,我們會發現聆聽自己的聲音,接納自己的全部,有多重要。
最後,願我們都能包容自身的所有特質。不在意外界的目光,活出那個無與倫比的自己。帶著微笑與坦然一起擁抱真實的自我,享受自然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