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下午,2019深圳南山荔枝文化旅遊節分項活動——「赤灣文博之旅」+「海上看灣區體驗行」活動在南山區盛大開啟。本次活動以領略南山獨有的風光為核心,先後組織參觀了南山古蹟左炮臺、天后宮,開啟赤灣文博之旅。
赤灣觀文博,海上看灣區
探赤灣古蹟,尋深港之根
2019深圳南山荔枝文化旅遊節分項活動
南山是深港歷史之根、文化之源,歷史悠久,文物豐富。在赤灣僅3.4平方公裡的範圍內,擁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赤灣地區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歷史價值。赤灣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節點,也是鄭和下西洋等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地。
2019深圳南山荔枝文化旅遊節分項活動
位於蛇口的赤灣左炮臺始建於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曾為林則徐禁菸、新安人民抗英鬥爭立下汗馬功勞。站在炮臺之上,看著巍然的大炮遠視伶仃洋面,仿佛還能聽見當年隆隆的炮聲和英勇抵抗外敵的吶喊聲……赤灣天后宮原名「天妃廟」,祭拜的是媽祖。殿宇巍峨宏偉,廟貌氣象萬千,自明代起就聲名遠播,也是鄭和下西洋開創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站點。本次「赤灣文博之旅」選取了這兩處赤灣古蹟代表進行實地探訪,讓參觀一行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南山醇厚、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
此外,南宋最後一位皇帝少帝趙昺的陵墓,嶺南地區唯一的帝王陵寢——宋少帝陵以及位於小南山頂的南頭古城附屬軍事設施——赤灣煙墩也是赤灣知文博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海上看灣區,巡南山之美
看過了南山的歷史人文,從海上看南山又會有怎樣的不同體驗呢?本次活動邀請了媒體記者、旅遊界人士和志願者代表進行「海上看灣區」遊船採線體驗行,本次航線途經之處都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意義。
「赤灣文博之旅」+「海上看灣區體驗行」活動
蛇口,1979年7月填海建港的開山炮在這裡轟然響起,是深圳經濟特區建設的第一炮,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炮。
赤灣觀文博,海上看灣區
太子灣,2016年5月,獲批「中國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同年11月,蛇口郵輪母港正式開港,作為華南地區集「海、陸、空、鐵」於一體的現代化郵輪母港,已成為深圳新的城市名片,從蛇口郵輪母港出發不但可以前往港珠澳及深圳周邊海島,還可乘坐郵輪前往日本、越南、菲律賓,拉開了深圳郵輪旅遊的新序幕;2017年9月,「海上看深圳」項目正式開通,開啟了普通市民海上觀光遊深圳的新篇章。
2019深圳南山荔枝文化旅遊節分項活動
深圳灣大橋,飛架於伶仃洋面,是深港重要口岸通道。從海平面上望去,大橋仿佛一條銀龍橫跨深港交界線,盡顯雄偉壯觀形態。
SCT碼頭,地處於珠江入海口東岸,是遊輪必經之處。在碧海藍天的襯託下,SCT碼頭的中國紅更加令人震撼。
港珠澳大橋,被業界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是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脊梁,硬核展現出中國橋梁先進水平,更是中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看著大橋蜿蜒曲折漸漸深入海平面,心中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赤灣天后古廟變遷史
遊輪採線體驗途中,來自飛躍音樂社群的志願者,表演了精彩的吉他音樂彈唱藝術,為體驗行增添了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
乘坐遊船海上看南山,巡閱南山未曾發現之美,領略深圳粵港澳大灣區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價值以及深圳閃耀世界的獨特魅力,也是南山海上觀光旅遊的創新探索。
攜手藝術郵輪,開啟暑期狂歡
7月15日當天,恰逢知名豪華郵輪——歌詩達郵輪·大西洋號從蛇口母港出發的第100個航次。歌詩達郵輪·大西洋號為擁有12層甲板樓層的豪華郵輪,載客量高達2680人,擁有1105間房間,並設有泳池、酒吧、劇院等設施,被業界譽為「藝術之船」,唯美的電影與意式建築風格完美融合,讓遊客一來就感覺自己闖進了義大利經典電影《甜蜜生活》的故事裡……當天的第100航次主題紀念活動也堪稱豐富多彩:現場不但有有趣的小丑、魔術表演等互動演出,還有100份紀念品等待大家參與互動遊戲贏取,讓當天出發的郵輪旅客擁有一次更為豐富多彩、具有紀念意義的郵輪之旅。據悉暑期歌詩達郵輪大西洋號也有豐富的郵輪航線供市民朋友們選擇。
2019深圳南山荔枝文化旅遊節分項活動
據南山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赤灣文博之旅」+「海上看灣區體驗行」活動旨在宣傳推廣南山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旅遊資源,讓各地遊客在蛇口登岸,可從赤灣文博之旅開始,賞南山全域宜遊之美;在南山登船觀光,可從海上賞南山乃至灣區未曾發現之美。也希望通過此次採線體驗活動,進一步推進南山全域旅遊發展,打造更多惠及廣大遊客、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的濱海特色旅遊項目,展示南山乃至深圳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和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形象,對發展特色海洋經濟、塑造海洋文化品牌、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