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驛站的驛友們,微信又改版了,為了讓大家每天準時找到我們,大家可以按照下列方法操作:
可以啦,讓我們繼續相互陪伴。
隨著社會不斷地老齡化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考慮是否要延遲退休?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覺得生活壓力大,晚退休可以多賺點錢
有人認為提前退休可以更好享受生活
多位學者透露:
十四五期間實施延遲退休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至於是否要讓男女延遲到同一年齡退休
還需要研究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指出,我國將「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小步慢走、彈性實施、強化激勵」是中央對延遲退休改革的定調。
一
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有著深刻的人口因素
01
現行制度是20世紀50年代頒布的
現行的退休制度是20世紀50年代頒布的,男性年滿60歲退休,女幹部年滿55歲、女工人年滿50歲退休,年齡設置稍低,早已不適應當前我國的發展現狀。
02
退休年齡明顯偏低
我國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齡明顯偏低。美國、德國、英國早在20世紀50年代或之前就將領取全額養老金的年齡定為65周歲。
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是其他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和養老金支出壓力的通用做法,我國「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背後,同樣存在著深刻的人口因素。
03
老年人口撫養比快速上漲
我國的老年人口撫養比快速上漲,使得養老金支出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2019年,60周歲及以上的人口撫養比約為24%,即每100名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供養24名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
據預測,這一撫養比到2035年將上升至約49%,對養老金體制產生極大的挑戰。
04
預期壽命不斷延長
我國居民的預期壽命不斷延長,如果退休年齡不隨之推遲,會造成勞動力資源的浪費。
當前,我國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的年份總和比創立之初多出10年,與此同時,2018年我國健康預期壽命達到68.7歲。維持原狀意味著,許多退休職工在具備充分勞動能力的情況下退休,造成了勞動力資源的浪費。
05
平均受教育年限延長
我國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延長,降低了勞動力總量的有效供給時長。隨著我國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年輕人正在推遲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齡。
如果不推遲退休年齡,勞動者文化程度的提高會降低工作年限,減少勞動力總量的供給。
二
專家:延時退休男女同齡為好
學術專家八九十還在工作
01
社科院專家:延遲退休男女同齡為好
「對於當前男女退休年齡不一致,我認為改變一下為好,在同樣年齡退休。」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主任表示:
「目前發達國家幾乎都是男女退休年齡相同。從預期壽命來講,女性的預期壽命長於男性,各國都是這樣的情況,這是一個重要的生理現象;從文化背景來講,絕大部分發達國家認為女性退休年齡低於男性是一種性別歧視。這兩個因素對我們還是有些啟發的,值得思考。」
「考慮到國情,我覺得男女延遲退休的節奏應該是一致的,我不主張女性在同一時間內延遲退休的節奏快於男性。」
02
每一年延遲幾個月,或每幾年延遲一歲
鄭秉文解釋,「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是指每一年延遲幾個月,或每幾年延遲一歲。
國際上比較流行的做法有兩種,一種是每年延遲三個月,四年能延遲一歲;另一種是每年延遲四個月,需要三年時間延遲一歲。
「這項政策已經很成熟了。」鄭秉文介紹,在2008年金融危機襲擊歐洲、2010年歐洲發生債務危機時,歐盟十幾個成員國在2010年一年之內都延遲了退休年齡,使用的幾乎全是漸進式延長的辦法。
03
需要40年時間才能延遲到目標法定退休年齡
如果按三年延遲一歲計算,女工退休從50歲延遲到60歲,就需要30年,如果延遲到65歲,就需要45年,將近半個世紀。
如果按四年延遲一歲,那便需要40年時間才能延遲到目標法定退休年齡。
這種「漸進式」延遲退休的做法,在國際上已有成熟經驗。
04
絕大部分學術同行傾向於一年延遲三個月或四個月
鄭秉文透露,我國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從研究層面講,絕大部分學術同行傾向於一年延遲三個月或四個月,這樣既起到漸進的作用,又不會像一年延遲兩個月、六年才能延遲一歲那樣時間過長,也比較適合我國國情,各個群體能夠普遍接受。
05
腦力力勞動群體的接受情況相對較好
「當然,不管是一年延三四個月,或是延兩個月,推進中都會遇到一些難點或阻力,主要是非腦力勞動這個群體,他們有一些雖在觀念上接受,但身體方面還需要一個適應期。」鄭秉文表示,這個適應期在其他國家也同樣存在。
而腦力力勞動群體的接受情況相對較好,尤其是科學家和教授等,像屠呦呦、袁隆平、鍾南山等專家,即使沒有延遲退休年齡,他們七十多、八十多了,仍都在工作。
三
延遲退休後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在延遲退休的眾多反對意見中,所提較多的一條是「延退後找不到工作怎麼辦」,這種擔憂並非沒有依據,我國當前的就業市場就存在隨處可見的「35歲」現象,年齡歧視也非常普遍,大部分企業事業單位在招聘時會將最高應聘年齡設置在35歲,一些網際網路「大廠」在優化人力資源結構時,35歲也成為一個分界線;50歲以上的人失業後再就業相對困難,長期以來官方都將「女性40歲、男性50歲」的人群列為就業困難群體,並納入政府就業工作的考核目標。
有網友表示,現在無論是公務員招聘還是企業招聘,35歲都是一道坎,40歲差不多就沒有單位要了。
確實,國家公務員招聘條件中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在這個年齡範圍內的考生,才可以報考國家公務員考試。
不僅公務員考試,在企業招聘中,無論是國有還是民營,除了特殊職位另作要求,大多數招聘也都限定了35周歲以下。
業內分析認為,在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之前,需要消除現實招聘中關於35歲年齡要求的就業歧視。從就業歧視上講,不僅僅是公務員,即使社會上的一般崗位也不能以年齡、性別等對報考應聘者進行區分。從公平的角度,限制報考年齡都有些於理不合。
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延遲退休所面臨的問題,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
此前,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延遲退休的問題上,她主張「早減晚增」,即設定一個領取養老金的標準年齡,低於這個年齡領取的打折支付,高於這個年齡的則可以給予獎勵。對於選擇延遲退休的群體來說,這樣「彈性」的解決方案,或許更能被接受。
四
延遲退休年齡實施
哪些人會受到影響
01
四個群體將受影響
如果我們假定,2025年落地實施的話,那麼以下四個群體將受影響!
群體一
到2025年,小於等於60歲男性(1965年以及以後出生的男性)
群體二
到2025年,小於等於50歲女性工人(1975年以及以後出生的女性
群體三
到2025年,小於等於55歲女性幹部(1970年以及以後出生的人)
群體四
90後年輕人(1990年以及以後出生的人)
02
31個省份的勞動年齡人口佔比
通常,人口按0~14歲、15~64歲、65歲及以上分為三個年齡段進行統計分析,其中15~64歲年齡段為勞動年齡人口。
這一年齡段人口佔比的高低可以反映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流向。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2020中國統計年鑑》數據,結合各地統計公報數據,梳理統計了31個省份的勞動年齡人口佔比。
數據顯示,當前勞動年齡人口佔比最高的是北京,天津、內蒙古位居二、三位;老齡化較深的東北地區,勞動年齡人口佔比並不低,相反,中西部一些人口大省的勞動年齡人口佔比普遍較低。
03
延遲退休來了來了!山東已明確
近日,山東「十四五」規劃落地,當中明確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1)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推進社保轉移接續,健全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落實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和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大力發展補充養老保險,建立個人養老金制度。
(2)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推動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落實異地就醫結算,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試點。
(3)健全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制度
探索新業態人員參加社會保險保障方式。完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加強婦女兒童權益保護,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
(4)大力提高特殊群體的保障水平
完善幫扶殘疾人、孤兒等特殊群體社會福利制度。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延遲退休雖遲但到
你有算過自己什麼時候才能退休嗎?
在小編看來
別說是未來還要幹多少年
就連現在每天起床上班都是一個問題
不過無論要再多搬多少年的磚
都要認真過好當下的每一天啊!
你說是不是呢?
來源:最愛大北京等
信息源自:網絡
內容整理:常州驛站(微信號:changzhouyz)
轉載請註明
常州驛站文章底部已開通評論功能
一起來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