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新涇派出所民警錢海鷗紮根社區十年,與居民一同探索籌建「智能...

2020-12-23 東方網

  長寧區元豐天山花園安裝了一套最新的智能化防範和服務系統,智能識別探頭、防高空拋物探頭、地磁感應等各類泛感知智能設備一應俱全。在高科技加持下,這個舊小區實現了「零發案」。

  然而,誰也不會想到,此前該小區曾在短短一個月內接連發生四起入室盜竊案、三起偷盜電動自行車案。這一鮮明的變化,源於社區民警錢海鷗與社區居民一同探索籌建的「智能安全屏障」。

  錢海鷗是上海市公安局長寧分局北新涇派出所一位基層民警,主要工作範圍是8.5萬平方米、建於2004年的元豐天山花園小區。2009年2月至今,她作為社區民警在這裡紮根10年。

  2016年底,元豐小區連續發生四起入室盜竊案件、三起偷盜電動自行車案件,居民反響強烈。作為社區民警,錢海鷗壓力極大,雖然第一時間採取了補救措施,但她認為「亡羊補牢」肯定比不上「防微杜漸」。2017年,市公安局提出「智慧安防」建設理念,這讓錢海鷗眼前一亮。她會同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坐下來商議,大家一致認為,有必要眾籌資金,給小區升級安裝一套兼具科技感和功能性的「智能安全屏障」。

  錢海鷗信心滿滿地著手開展民意調查,卻沒想到1523戶居民中,近八成對眾籌資金持反對意見。居民蔣阿姨的擔憂最具有代表性:什麼系統不系統、智能不智能的,不就是加裝監控探頭麼?聽上去挺大的項目,而且花居民自己的錢,可得好好盤算花這筆錢到底值不值。原來,與老舊小區智能安防工程有政府補貼不同,商品房小區有維修基金,而要動用維修基金改造安防設施,必須經過業委會同意。

  一天,居民蔣阿姨晾在外面的被子被樓上扔下的菸頭燒了個洞。但是,不知道是哪戶人家幹的缺德事。錢海鷗聞訊後,一邊安慰蔣阿姨,一邊藉機為智能安防建設「拉票」。「聽說安防系統裡面可以包含『防高空拋物』探頭……」錢海鷗一說,蔣阿姨心動了,當場表示支持小區智能安防改建工程。

  「這件事情啟發了我。要獲得居民支持,首先要讓他們了解,究竟什麼是智能安防系統。」錢海鷗邀請安防專家進小區宣傳講解智能安防的功能和優勢,還組織居民代表參觀已建成智能安防系統的樣板小區……一來二去,居民認知度、配合度很快提高了。

  整個改造工程涉及居民眾籌資金近200萬元,錢怎麼用,是絕大部分業主最關心的事。錢海鷗向業委會提出,要消除「痛點」,資金使用流程全透明公示,不能有任何瑕疵。這徹底打消了業主們的顧慮,最終投票時,97%的業主投下贊成票。

  去年夏天,智能安防系統建設工程動工。元豐小區主要出入口安裝了具有精準識別功能的探頭,防高空拋物探頭、電梯監控探頭、地磁感應、門磁感應等各類泛感知智能設備也逐一安裝、調試到位。經過一年的改造建設,今年6月,工程圓滿完工。

  如今的元豐小區,進出車輛的號牌能自動識別,智能系統能識別可疑人員並自動報警,防高空拋物探頭、地磁感應等設備一應俱全。「很多朋友很羨慕我們小區的高科技,住在這裡既安心又開心,小區房價也升了。」蔣阿姨很是得意。

  「要提高參與度,首先要把硬體設備共享給居民使用。小區的兒童樂園、大門、廣場等這些公共場所的監控視頻,居民可以通過手機查看。這樣一來,大家更放心,更有安全感了。」錢海鷗說。

  智能安防系統運作至今,元豐小區沒有發生過一起入室盜竊和盜「三車」案件。此外,亂停車、高空亂拋物、寵物亂拉糞便、垃圾亂傾倒等不文明現象也得到了有效遏制,智能煙感報警系統還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獨居老人的居家防火安全問題。

相關焦點

  • 社區民警錢海鷗:讓「舊小區」擁有「高科技」 幫助居民自籌建設...
    然而,誰也不會想到,這個花園小區在2016年底曾爆發「平安危機」——短短一個月內,小區連發4起入室盜竊案、3起偷盜電動自行車案,著實讓居民擔驚受怕了一番。發案率從「峰值」一下子跌到「低谷」,這一鮮明的變化,源於社區民警錢海鷗與社區居民一同探索籌建的「智能安全屏障」。
  • 新時代奮鬥者|引入網際網路 邀請「第三方」 錢海鷗:社區「微治理...
    如何動員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凝聚磅礴力量,共同推進社區「微治理」,激活城市治理「神經末梢」?在長寧區,北新涇派出所一線綜合執法民警錢海鷗正在進行這樣的探索。她牢牢抓住「智慧公安」和「共建共治共享」兩個利器,降警情、控發案、保平安、促和諧。圖說:錢海鷗在接待群眾。
  • 上海北新涇街道居民已嘗鮮
    不過,就在今年1月9日,長寧區北新涇街道在上海率先將「一網通辦」系統接入居民區內,通過北新涇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在家門口就能實現醫保卡當場換領、居住證申領等多種服務。    能辦事還不夠,居民呼喚「家門口」
  • 社區民警錢海鷗:居民的煩心事 就是我的操心事
    「居民的煩心事就是我的操心事,社區民警不就是應該這樣嘛!」社區民警錢海鷗說。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讓錢海鷗時刻牽掛著她所管理的元豐天山花園小區。然而有一件事,卻令她感到很自豪:上海市第一張電子版居住登記憑證從小區裡誕生的。
  • 視頻| 社區民警錢海鷗:居民的煩心事就是我的操心事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新民晚報·新民網】「居民的煩心事就是我的操心事,社區民警不就是應該這樣嘛!」社區民警錢海鷗說。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讓錢海鷗時刻牽掛著她所管理的元豐天山花園小區。然而有一件事,卻令她感到很自豪:上海市第一張電子版居住登記憑證從小區裡誕生的。   這並非偶然,疫情期間,很多政務服務從線下走到了線上。
  • 北新涇的「前世今生」……
    說到北新涇,有攝影家曾感慨:「這是一片人們辛勤耕耘的土地,是一個留下歷史印記的地方,無論多少年過去,這塊土地總讓人時常惦念。」那麼,從古至今的北新涇你知道的有多少呢?近日,北新涇街道結合「四史」學習教育,收集整理了北新涇自明弘治年起至今的相關區域地圖,製作了「圖述北新涇」四史學習教育圖冊;與此同時,「北新涇的今昔」主題攝影展也正在北新涇社區文化中心四樓展出,200多幅照片,從環境面貌、人文紀實
  • 長寧區北新涇街道提升為老服務能力
    「這裡的環境比之前更好了,現在的飯菜很合我們的口味,為北新涇街道點讚!」入住北新涇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的王阿婆通過一個月的「試體驗」,對這裡的各個方面都表示十分滿意。  北新涇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8月開展試運營以來,共接待居民1128人次,日間照料中心的16個名額已經有11位長者登記併入住,短短一月內的登記比例已達到近70%。
  • 北新涇這塊亂糟糟的水泥地 一年內變身洋氣的小廣場
    家住新涇三村的82歲老人陶矩林發現,自己居住的小區經常有外人來「參觀」,不僅其他小區的居民會來剛修好的健身廣場鍛鍊,到隔壁菜場買菜的居民甚至會專門繞道來健身廣場小坐。  陶矩林居住了30年的北新涇地區已經擁有700多年的歷史。1984年,北新涇鎮正式劃入長寧區,隨後這裡逐步成為上海著名的大型人口居住區。然而,80年代建立起的現代化新村,如今也正面臨新一輪的更新。
  • 北新涇街道加梯地圖「新鮮出爐」
    近日,北新涇街道既有多層住宅加梯地圖新鮮出爐,覆蓋765個單元的《加裝電梯前期調查與可行性評估諮詢報告》同步完成,北新涇街道加裝電梯管理系統也同步上線,讓小編帶著大家先睹為快吧。
  • 社區治理|先試先行,長寧區北新涇街道助殘「一件事」完成首辦
    近日,長寧區「助殘一件事」服務在北新涇社區通過市政府「一網通辦」平臺首次成功在線辦理,標誌著「助殘一件事」服務在長寧區正式啟用成功,助力殘障人士暢享「一網通辦」政務服務紅利。10月13日,家住北新涇社區新涇六村的李先生因戶口遷移至松江區,需要辦理殘疾關係市內遷移。以街道「一網通辦」平臺上線「助殘一件事」功能為契機,受理中心得知該消息後,安排專人上門指導李先生線上辦理相關操作。在工作人員熱心、細緻的指導下,李先生成為「助殘一件事」網上申辦的首位嘗鮮者。
  • 從「下」社區變「泡」社區,這隻「海鷗」把社區當家
    10月5日早晨,錢海鷗早早來到社區警務室,遇見了居民老唐。疫情初期,錢海鷗上門排摸人員流動情況,一開始很多居民對民警上門不理解,覺得當時疫情並不嚴重,沒有必要大驚小怪。她通過社區排摸獲悉有4戶居民花大價錢辦了該店鋪會員卡。錢海鷗通過房東輾轉找到了商家負責人,提前掌握了他們經營困難、準備關店的信息。她意識到,如果不提前介入的話可能滋生不穩定因素。錢海鷗馬上說服店方制定補償性措施,並主動與會員溝通「將單店卡轉為通用卡,可在本市其他連鎖門店繼續享受服務」等方案。經多次協商,順利解決了會員卡「退轉」問題。
  • 上海社區民警錢海鷗這樣踐行初心
    上海社區民警錢海鷗這樣踐行初心 近年來,上海社區民警錢海鷗積極推動微信公眾號——「聯智社區」的開發應用,為居民搭建了一個匯集民警、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四方在線的互動平臺,身體力行的服務著百姓。
  • 北新涇全方位展開科學育兒工作
    0-3歲嬰幼兒身體健康與心智發展是終身教育的起始階段,為此,北新涇街道計生辦積極開展工作,通過家長指導、專家授課、親子遊戲等形式指導0-3歲嬰幼兒家庭掌握科學育兒知識和技能,並指導家庭掌握出生缺陷一級幹預、科學合理的餵養、嬰幼兒常見病和意外傷害預防等知識。
  • 社區好民警 百姓貼心人——記壽光市公安局張建橋派出所社區民警...
    「楓橋」,是一座連接黨心民心的橋,一座鞏固公安民警與人民群眾魚水深情的橋。在壽光市,新時代「楓橋經驗」被賦予菜鄉特色,煥發出勃勃生機。老劉——劉義章,壽光市公安局張建橋派出所學院社區民警,是踐行「楓橋經驗」的一名標兵。樸實、憨厚,是社區群眾對他的評價;「老劉」,是社區居民對他的親切稱呼。「老劉」腳步勤。
  • 北新涇快成「新北京」囉!這些老照片你可能是第一次看到
    原標題:北新涇快變成「新北京」囉!這些老照片你可能是第一次看到  北新涇,好一個富有鄉土氣息的地名!相信上了點年紀的老上海都不會陌生。不曾想到,女兒出生不過十來年光景,我也成了北新涇人!1987年,單位分配給我新涇三村新工房一套。秋冬時日,我坐在搬家的卡車上順天山路一路向西,到哈密路被橫亙於面前的新涇港擋路,其時,北新涇尚是躲藏於新涇港背後的處女地呀。
  • 4條公交線入駐北新涇臨時樞紐
    東方網4月14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為改善長寧區北新涇地區公交終點站服務,4條線路日前正式入駐北新涇臨時樞紐。另據了解,本月底前,滬上有數條公交線停運。北新涇臨時樞紐位於哈密路近長寧路的道路西側,規劃安排4條公交線路的站位,即巴士四汽公司91路與北青線、巴士五汽公司551路、金球公交公司莘北專線等4條線路。
  • 瑞安民警馬一偉:紮根社區「勤勞小馬哥」
    瑞安民警馬一偉:紮根社區「勤勞小馬哥」 2020/12/04 07:49 來源:溫州都市報 編輯:遊歷 瀏覽:1266
  • 紮根基層、真心為民,這位戴著安全帽的社區民警令人動容!
    今年38歲的潘宏是奉賢公安分局齊賢派出所的一名責任區警長,已經工作十多個年頭的潘宏已是一名「老兵」,是所裡公認的業務骨幹。齊賢社區位於奉賢南橋新城東面大型居住社區最中心的地段,囊括了一、二、三標段。誰能想到,奉賢區一共出現過10例確診病例,而9例都在齊賢派出所轄區。就在今年年初的1月27日至2月5日之間,轄區有3戶人家9名居民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無疑給派出所工作帶來極大挑戰。既要協助衛生部門做好確診病人的送醫救治,又要做好病例發生小區其他人員的穩控工作。作為責任區警長的潘宏在那段時間裡,用沒日沒夜來形容都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