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IEEE官方聲明「學術禁令」?IEEE此舉究竟會造成什麼樣的...

2020-12-12 電子發燒友

5 月 29 日,一則 「IEEE 下令清理華為系審稿人」 的消息在中國網友中引起廣泛關注。IEEE 要求其期刊主編不能讓有華為背景的的評審人員或編輯作為雜誌同行評議的一員。對此,北大教授張海霞發公開信,申請退出自己所在的兩份 IEEE 期刊的編委會以示抗議,同時她公布了自己致 IEEE 候任主席福田俊夫的郵件。

隨後,清華計算機系的劉奕群、劉知遠教授也先後在公開渠道發表聲明,表示要退出 IEEE 編委會,甚至要求自己的學生禁止向 IEEE 投遞期刊,呼籲 IEEE 儘快收回這個破壞學術氛圍的行為的決定。

華為-計算所聯合實驗室執行負責人包雲崗則在朋友圈對此事評論道:「最近的一系列國際組織的舉措,不斷地讓人感到困惑——未來學術還能國際化嗎?未來科研又會走向何處?」

開源社區不再開源,科學技術不再無國界?一語成讖。

30 日清晨,IEEE 官方給出了回應,表示其作為一個非政治性、非盈利組織,必須遵守美國及其他地區管轄權內規定的法律義務。並在其官方微信號發布聲明稱:美國貿易限令對全球 IEEE 會員影響輕微。

       

相關美國政府的法規限制了華為公司及其員工無法參與 IEEE 一些通常不向公眾開放的活動,包括一部分的出版物的同行評議和編輯過程,而 IEEE 需要合規。

然而,所有 IEEE 會員,包括華為員工,都可以繼續正常保持 IEEE 個人及企業會員資格,並行使投票權;正常訂閱、訪問 IEEE 的數字圖書館並閱讀 IEEE 其他出版資料及文獻;正常提交技術論文並正常進入發表審核流程;正常參加並出席 IEEE 贊助的學術會議及活動,並可以贊助或接受 IEEE 的獎項。與華為有關的會員還可以正常參加商務、後勤和其他會議,包括參與學術大會的策劃。

華為及其員工可以繼續成為 IEEE 標準協會的成員,包括正常獲得或行使會員的投票權;正常參加 IEEE 標準制定會議,提交新的標準提案,參與標準技術提案的公開討論。

如果美國政府對 EAR 在同行評審方面的應用做出進一步闡釋,IEEE 將進行相應的調整。

看到這裡,想必你已經大致了解了,也就是說:針對華為被列入美國政府 「實體名單」 的事件,IEEE 只能遵守美國法律以保護其全體會員。按照法律規定,華為員工無法擔任同行評審或編輯,但可以繼續保持 IEEE 個人及企業會員資格,甚至可以贊助或接受 IEEE 的獎項等。

而隨後,早間 10 點左右,IEEE 消費電子協會標準委員會主席袁昱在與《財富》的電話採訪中解釋稱,與大眾的認知相反,IEEE 是在盡最大努力幫助和保護華為與 IEEE 的合作關係。並指出,對華為員工的影響僅僅是不能在審稿階段看到將被拒稿的論文而已。他同樣聲明,今天他的回答只代表個人,不代表 IEEE 官方。

隨後在更多媒體的採訪中,袁昱還透露:郵件並未禁止華為員工作為旗下期刊雜誌的編輯和審稿人。恰好相反,明確說明了被美國商務部列入黑名單的實體員工可以擔任編輯和審稿人。唯一的限制是不能在學術論文稿件被錄用前參與同行評審。

此外,IEEE消費電子協會北京分會主席張帆還對郵件的發出進行了說明:IEEE 有很多標準工作組,我是其中兩個的主席,在這過程中,有些主席或成員主動挑事,問 IEEE 是否應該禁止華為參加會議,因此 IEEE 才會發出這樣一封郵件給所有的標準工作組主席。

IEEE 此舉究竟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據了解,IEEE 的全稱是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成立於 1963 年 1 月 1 日,總部設在美國紐約。IEEE 是世界上最大的專業技術組織,在 160 多個國家擁有 423,000 個成員。在電氣電子工程、計算機和技術信息等領域,IEEE 發表的研究論文約佔全球發表論文的 30%。IEEE 每年出版 140 多種專業期刊,提供 700 多種期刊、通訊和會議記錄。

需要指出的是,華為一直是 IEEE 的重要支持者。

據悉,華為已加入 177 個標準組織和開源組織,並擔任 183 個關鍵職位,分別擔任 IEEE-SA、ETSI、WFA 等組織的董事會成員。

華為還擁有多位 IEEE 科研人員擔任主編、副主編等職務。例如,去年加入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的計算視覺首席科學家田奇為 IEEE Fellow,曾任 IEEE 國際頂級期刊主編。劉翔博士,華為美研所光網絡高級專家,美國光學學會、光學快報副主編,IEEE 光通信主編。

今年 1 月底,華為還在深圳成功舉辦 IEEE P2413 工作組會議,推動 IEEE 智慧城市標準進程。

無疑,IEEE 此次聲明確認之後,不僅影響華為與 IEEE 後續以及正在開展的一系列合作,還將以華為事件為導火索在全世界學術圈內真正掀起新的波瀾。作為抵制 IEEE 的首要發起人北大教授張海霞在接受 AI 科技大本營採訪時,表示:「我認為如果 IEEE 確實這麼做,是對全世界科學家的打擊和挑釁,不會獲得認同,只會引發更多人退『群』。」

正如南京大學周志華教授所言,「這件事損害的並不是華為……損害的是國際學術社區。」不過,周志華教授還表 示:IEEE 不是敵人,正如任正非先生說美國企業不是敵人。建議 IEEE 更換註冊地。IEEE 是國際學術組織,並非美國一家的。IEEE 是主動或是被迫還不清楚(雖然壓力必然來自美國)。華人學者有話語權的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不宜輕易把陣地拱手相讓。另外,IEEE 下一任主席福田敏男教授是北理工教師,建議先聽聽他的看法。

可能在抵制 IEEE 之外,我們更多需要的是冷靜。

以下為AI科技大本營對張海霞教授的採訪實錄,從她的視角我們或許能洞察到更多線索。

AI 科技大本營:您認為聲援這種做法能產生多大的影響力?或者說您希望產生怎麼樣的效果?

張海霞:希望 IEEE 和所有學術組織回歸學術,與政治脫鉤。

AI 科技大本營:其實這樣應該還是挺難的了吧。

張海霞:大家以前都是這麼做的,最起碼沒有哪個趕去明目張胆挑戰專業性,現在這個壞透了,是公然挑戰學術底線。

AI 科技大本營:接下來像 IEEE 這樣的國際組織,比如 ACM 也會類似的動作嗎?

張海霞:不希望學術組織都倒下,相信科學家的職業操守和良心。

AI 科技大本營:之前了解哪些恪守技術中立的組織有這樣的先例?

張海霞:我參加的學術組織都很專業。

AI 科技大本營:想必您也看到了 IEEE 袁昱博士朋友圈裡的評論了,您是如何定義他所說的對華為限制留有餘地的看法?

部分截圖

張海霞:我認識他,他沒發給我。

袁博士此言差之遠矣,我只能說他不是職業科學家,我反對的是科學家的職業底線被挑戰,如果我當時收到這樣的郵件會第一時間反對,我不是在挑起民族情緒,我是維護科學家的職業道德和底線。作為雜誌編委,我選擇審稿人只看專業水平,不看單位和國籍,也不可能按照別人的要求去選擇評審,這是我做科學雜誌編審的底線,不容挑戰,沒有餘地。

科學家的職業和專業性是由科學家團隊來評判和維護的,不是管理人員和政府。

AI 科技大本營:作為我個人也是很認同您所遵循的原則,但目前來看確實有很多網上的聲音(我們面向的讀者很多是技術人)關於抵制 IEEE,或者認為需要保持冷靜,甚至持定態度。您如何看待?

張海霞:我寫這封信也沒有煽動民族情緒的意思,只是希望學術歸學術,與政治脫鉤。現在學術已經嚴重受到了政治的控制,這必須有人站出來說不可以!沒有妥協的餘地,我不希望 IEEE 信譽掃地,我認識的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也不是這樣的人,我相信他們。Waiting for daylight!

再次聲明:我不是退出 IEEE,我是退出我所服務的兩個 IEEE 學術雜誌,其他工作還會繼續,國際學術活動會更加積極。

AI 科技大本營:談起這塊,您認為這對學術自由的打擊會有多大?

張海霞:我認為如果 IEEE 確實這麼做,是對全世界科學家的打擊和挑釁,不會獲得認同,只會引發更多人退「群」。

AI 科技大本營:目前已經得到其他國家學術界的支持了嗎?

張海霞:很多國外朋友的聲援,包括美國。

(隨後她直接轉發給我們了一封聲援信的部分內容。如下:

Dear Prof. Zhang,

Well done. 

Just now we saw your letter to Prof. Toshio Fukuda (the IEEE Presidentas-elected). We confirmedly agree with your views and strongly support your action. We think today you are the proud of Chinese intellectuals.)

AI 科技大本營:如果對於中國學術界可以說是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嗎?

張海霞:確實如此。

AI 科技大本營:那需要以什麼樣的能力去承載?

張海霞:還在思考中。

總結

寫到這裡,想必不少人對此張海霞博士同樣在思考的問題仍有很多不明確的答案。不久前,AI科技大本營報導「SCI搶發中國英文論文」消息時,曾提到:「我們需要認清一個現實就是:國內期刊水平不高造成論文外流,然後高質量論文的外流進一步造成國內期刊水平下降。發表高質量雜誌或期刊論文,作為評價國內科研工作者能力的主要指標之一,在規則建設完善方面與國內真實的科研發展卻是不相襯的。「

所以說,這一事件可能並沒有動搖人們對「科學無國界」的信念,但無疑動搖了人們對美國學術公信力的認知。對於中國學術乃至全球學術的良性發展,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當然,從掌握核心技術話語權,到掌握學術話語權,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文末再次附上張海霞聲明(譯文):

       

親愛的 Toshio Fukuda 教授(IEEE 主席),

聽聞 IEEE 參與了美國政府的「華為禁令」,作為您的老朋友,同時也是 IEEE 高級成員的一份子,我深感震驚,這遠遠超出了我在教育中接受的以及職業生涯中一直以來所遵循的科學技術的基本準則。

我在讀博時期就加入了 IEEE,因為當時 IEEE 被公認為是電子工程相關領域的國際專業學術平臺。在過去的 20 年裡,我和許多像您一樣的科學家一起在 IEEE 協會、會議、活動中共事。去年,您成功當選,成為第一位來自亞洲的 IEEE 主席。我們都相信 IEEE 是一個國際化的社區,而不僅僅是屬於美國,抑或是某些團體。它的成員遍布世界各地,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權利讓它更加專業,更加高效。

但是,今天 「IEEE 期刊將替換所有華為審稿人」 的信息挑戰了我的職業操守。我不得不說,作為一名教授,我不能接受這一點。因此,我決定退出 IEEE NANO 和 IEEE JMEMS 編委會,直到有一天它找回曾經的道德準則。

還煩請您把這封信轉交給 IEEE 辦公室和相關官員。

圖窮匕見,願見光明!

張海霞,北京大學教授

2019年5月29日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系列報導 | 2021 IEEE Fellow學術大盤點(6)
    IEEE Fellow 即 IEEE 會士/院士,為學會最高等級會員,是IEEE授予的最高榮譽,在學術科技界被認定為權威的榮譽和重要的職業成就,每年由同行專家在做出突出貢獻的會員中評選出,由於每年當選的 IEEE Fellow 數量較少,當選科學家基本都是在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內取得重要成就的傑出科學家。
  • IEEE突然宣布解除對華為編輯和同行評審活動的限制!
    【圖:英文官網聲明:https://www.ieee.org/about/news/2019/statement-update-ieee-lifts-restrictions-on-editorial-and-peer-review-activities.html
  • ieee限制華為相關專家參與審稿 ieee是什麼組織機構
    ieee限制華為相關專家參與審稿 ieee是什麼組織機構  今日,一封郵件傳遍了學術界:IEEE禁止華為的同事擔任審稿人或編輯。  IEEE全稱「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成立於1963年1月1日,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專業技術組織,在全球 160 多個國家擁有 430000 多名會員。
  • IEEEtrans 系列官方LATEX模板說明總結
    「如何使用IEEEtrans Latex模板,看這篇推送就夠了。為了投過去起碼不會因為論文格式問題被拒絕,我下載了官方提供的《How to Use the IEEEtran LATEX Class》文件,一份長達28頁的官方指南,在仔細閱讀之後,我總結了這篇推送,我管它叫做《去廢話版IEEEtrans LATEX中文指南》。
  • IEEE官方確認限制華為審稿:為保護會員,必須遵守美國法規
    在 29 日 IEEE 清退華為審稿人事件爆出之後,國內學界已產生很大反響:已有部分大學教授聲明辭去 IEEE 相關職位。5 月 30 日,IEEE 在官網就此事發表聲明,確認了其遵守美國法規和義務,限制華為及其相關機構的員工參與同行評審、編輯等工作的決定。
  • 中國兩大知名期刊的英文版現在通過 IEEE Xplore(R) 對外提供
    欲知詳情,請訪問:http://www.ieee.org/go/tupjournal。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被認為是中國系統工程領域的主流期刊之一。這份雙月刊期刊旨在促進全球新科技的學術交流。
  • IEEE史上首位華人主席,馬裡蘭大學終身教授劉國瑞當選
    北京時間 10 月 13 日,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官方正式發布了 2020 年度選舉結果,美國馬裡蘭大學終身教授、華人學者劉國瑞(K. J. RAY LIU)當選 2021 IEEE 候任主席。
  • IEEE迎來史上首位華人主席!馬裡蘭大學教授劉國瑞當選
    大數據文摘出品當地時間10月12日,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官方發布了2021年候選主席的選舉結果。美國馬裡蘭大學教授、信號處理領域專家、IEEE院士劉國瑞(KJ Ray Liu)當選。其每年均會發表多種雜誌、學報、書籍,亦舉辦至少300次的專業會議。劉國瑞(K. J.
  • Python繼續霸榜,上古語言Cobol獲關注,IEEE2020程式語言榜單揭曉
    舉例而言,如果在指標權重中只選擇 Twitter,你會發現 Cobol 語言排在了榜單第 7 位。這很可能是因為,4 月份新澤西州州長 Phil Murphy 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政府急需能夠使用 COBOL 語言的程式設計師,以幫助修復已經使用了 40 多年的失業保險系統。由此重新引發了人們對 Cobol 這一古老程式語言的關注。
  • IEEE Fellow 2021名單揭曉:兩電一郵,不敵清華浙大
    那麼這次表現如何呢?國內第四次學科評估,可以說最好的是兩電一郵。電子科技大學的電子科技和信息與通信都是A+,而西電電子A+,北郵是通信A+。兩電一郵把A+快佔完了,只有一個唄清華大學佔了。那麼這次表現如何呢?
  • LSTM終獲「正名」,IEEE 2021神經網絡先驅獎授予LSTM提出者
    在谷歌學術上,Seep Hochreiter 的 LSTM 論文被引量已經近 35000。LSTM 是一種特殊的循環神經網絡(RNN),Sepp Hochreiter 在 1991 年分析了隨時間反向傳播(BPTT)帶來的梯度爆炸和梯度消失問題。
  • 最新《期刊引證報告》揭曉,IEEE期刊持續領先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17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19IEEE Transactions on Cognitive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20IEEE Pervasive Computing訪問以上權威期刊可登陸:https://ieeexplore.ieee.org
  • 論文推薦丨[IEEE TIP2020、IEEE T-ITS2020]場景文本檢測中的錨點機制探索及改進方法(有源碼)
    HAM: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143459AAM: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113429代碼連結:https://github.com/hjbplayer/HAM [1] M. Liao, B. Shi, X. Bai, X. Wang, and W.
  • 中國10個學會組織聯名向IEEE鄭重聲明:堅決反對學術交流政治化
    6月2日晚,中國電子學會等學會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同步發出一份《關於IEEE限制正常學術交流事件的鄭重聲明》(以下簡稱《聲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聯名發布《聲明》的學會多達10個,包括:中國電子學會、中國通信學會、中國人工智慧學會、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中國光學學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以及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聲明》指出:「近日,IEEE對華為員工及華為資助的個人參與審稿作出無理限制,我們深感震驚。」
  • IEEE Spectrum 2017 程式語言排行榜:Python躍居第1,Swift大爆發,Java持續下滑
    猿妹 編譯原文:https://spectrum.ieee.org完整榜單地址:https://spectrum.ieee.org/computing/software/the-2017-top-programming-languages@Tor Guttorm Syvertsen:C++之父Bjarne Stroustrup說過:世界上只有兩種程式語言,一種是整天被人罵的,還有一種是沒人用的。
  • 2019 IEEE Fellow名單曝光,90多位華人入選,大陸學者33位
    IEEE的全稱是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它是一個國際性的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工程師的協會,IEEE是當今世界電子、電氣、計算機、通信、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領域最著名、規模最大的非營利性跨國學術組織。建會於1963年1月1日。
  • 重磅 | 2021年國際學術會議參考列表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中科院自動化所學術期刊《國際自動化與計算雜誌》官方微信公眾號IJAC年度重磅分享:2021重要國際學術會議列表,涵蓋機器學習、人工智慧、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自動控制、機器人幾大領域,部分未列入表格的會議,或未正式發布會訊,或為兩年至三年舉辦一次。如會議網站無法打開,或需國外IP訪問。
  • 領摯科技與上海交通大學郭小軍教授課題組合作發表IEDM和IEEE EDL論文
    該會議致力於報告半導體和電子設備技術、設計、製造、物理和建模領域的技術突破,在國際半導體技術界享有很高的學術地位和廣泛的影響力。論文詳情查看: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8918335轉載請聯繫:jinze.li@linkzill.com
  • ...十家學會聯合發布《關於 IEEE 限制正常學術交流事件的鄭重聲明》
    中國十家學會聯合發布《關於 IEEE 限制正常學術交流事件的鄭重聲明》 站長之家(ChinaZ.com) 6 月 3 日消息:據中國通信學會網站消息
  • 電機系應邀在IEEE旗艦期刊上發表多能源網絡研究長文
    《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報》期刊實行邀稿制,本期圍繞「多能源系統(Multi-Carrier Energy Systems)」主題向全球14個科研團隊邀請稿件,作為專輯集中出刊,電機系智慧能源實驗室康重慶教授和張寧副教授團隊是此次唯一被邀請的中國科研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