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年輕人應少一些方法論,多一些腳踏實地

2020-12-14 百家號

隨著高等教育的逐漸普及,年輕人對書面知識、間接經驗接觸和獲取的越來越多。隨之而來,大家對事物的直接經驗越來越不看重,越來越輕視。

直接經驗比較好理解,即通過親身參與而總結提煉出來的經驗。在信息渠道不暢的年代,人們更多的是通過自身實踐得出經驗。以前越是上了年紀的老者越是經驗豐富,因為人們大多是通過直接經驗來做事的,年齡越大積累的經驗也就越豐富。

而所謂的間接經驗,就是從間接渠道獲取的經驗知識,比如書本、網絡、電視、廣播等傳媒或者道聽途說。間接經驗可以讓人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較多、較深的認識,也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解決不同個體的難題。

當今社會訊息渠道廣了,人們獲取知識的數量和程度也不再僅限於年齡長幼。由於更加熟悉現代化的信息工具,當今的年輕人比年長者能夠更加輕鬆的獲取信息和經驗,也對一些老者不再有往日的那種崇敬之情。

當有老話說「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都多」時,在年輕人看來吃鹽多了徒增高血壓的機率;當有老話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長」時,在年輕人看了走過的橋多只能說你你經常跑長途。

生活中的直接經驗可以理解為「行萬裡路」,而間接經驗可以說是「讀萬卷書」。不能說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哪個更好,因為人們在處理不同問題的時候會融會貫通的去應用。這兩種經驗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是融為一體,同時作為人們處理問題的工具,兩種工具相結合才能增加經驗的廣度和深度。

方法論,更多的是指人們獲取的間接經驗,間接經驗固然重要。但對間接經驗和理論知識的依賴的同時,不要降低對動手操作能力的把握,畢竟這個社會是靠腳踏實地建設起來的。

隨著老齡化的加速到來,老一批的能工巧匠、大國工匠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有誰能頂得起這大梁呢?中國歷來不缺文人騷客,歷史上對巧於手者也總是低看一眼,對一些動手做出來的東西總認為是奇巧淫技。

因此我建議年輕人們腳踏實地的專心於某一領域,認認真真的做出一些成績。工作和生活中少一些浮躁、少一些方法論,多一些躬身動手、多一些腳踏實地!

相關焦點

  • 班主任的幾個「多一些」和「少一些」
    一、班主任請多一些陪伴學生,少一些「窗口貼」「奏摺這東西是最不能相信的東西」,看著央視重播《康熙王朝》傳來的那句孝莊呵斥年輕孫兒玄燁的話,自己深思良久。經典之所以稱為經典,就是經歷時間的洗禮,依然十分睿智。
  • 任正非友情提醒:年輕人微信朋友圈少一些吃伴、玩伴
    任正非強調,年輕人要多服從你的領導,多與你的團隊合作,踏實做好本職工作,「小事做不好,怎麼能證明你能做大事呢?」他認為,對於每個人來說,適應你的崗位,提高業務技能,搞好周邊協同關係,把本職工作做好,這才是最重要的。
  • 做人,少一點套路,多一些真誠,少一點計較,多一些寬容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讓該去的去吧,留下感恩的人,繼續行走在去留的心路裡,讓時間來接待真心相待,或付之以誠的朋友。做人,少一點套路,多一些真誠,少一點計較,多一些寬容。社會複雜,人心狡詐,做好自己,別管其他,你若陽光,何懼複雜,淡然處事,感恩天下,儲存陽光,必有遠方,積善養德,老亦芳香。
  • 一些有關高效學習的方法論
    舉個例子,我認識的一個很優秀的年輕人,曾在浪潮集團做總帳,做了幾年的合併報表的編制工作,在這個期間他把合併報表編制研究到了極致,針對每種情形都梳理出專門的操作步驟沉澱下來供自己、也分享給同事們使用。後來他更換了工作,接觸的案例情形更多,積累一直未停、學習也未停,現在已升任某私募財務總監的崗位。
  • 「天眼時評」多一些理解 少一些驕橫
    感動的網友紛紛說:「宅在家,不添堵」、「宅在家也是做貢獻」、「聽黨和政府的話,自覺在家隔離」……  非常時期,就是要對奉獻者多一些尊重,對黨和政府的工作多一些理解。  但是,總有那麼一小撮人,我行我素,任性十足,對別人的付出和犧牲視若無睹,對黨和政府的安排置若罔聞。  杭州一女子沈某編造「丈夫與患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人一起打麻將」的虛假信息,發給單位同事,目的是騙取更多的假期。
  • 一些年輕人為啥不願意結婚了?
    「當今社會對婚姻的幸福綁架進了太多的物質條件,比如車、房、彩禮,加之一些情感自媒體不斷提高擇偶標準,致使當代年輕人沒有能力去實現自己對婚姻的內在期待。」著名心理觀察員、某高校心理學教師周若愚表示。因此,「窮」不只是它表面所蘊含的意義,實際上更像是一種外顯的態度,包含了年輕人對當代社會的結婚花費巨大的吐槽。
  • 構建當代教科書話語體系的方法論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王攀峰教授的《教科書研究方法論》一書全面系統地探討了教科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致力於揭示其內在邏輯和研究理路,為提升當代教科書話語體系的方法論自覺,推動獨立形態「教科書學」的形成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話語體系:「道」「術」合一作者揭示了教科書話語體系中「道」與「術」相互依存、整體統一的關係。
  • 美文: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誤解
    讓我們對她們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誤解。很多人覺得護士不就只是打針輸液,直接聽醫生的話就行了,所以很多人對護士還是有一定的偏見,在醫院時間長的患者是最能懂護士的人,雖然是醫護關係,但有時候也像家人一樣。
  • 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
    為了儘快恢復通車,鐵路職工加班加點搶修線路,列車員耐心解答,面對一些旅客的謾罵,鐵路職工安撫旅客、提供食物、幫助有需要的旅客,消除廣大旅客緊張不安的情緒。在自然災害面前,鐵路職工做到了該出手時就出手,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問題。機器解決不了的就上手,一個人不行就兩個人。 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一條條信息,一個個事例,記錄著鐵路工人們戰困難,搶運輸,爭時間,保安全的場面。
  • ...家教微課堂(二十六)關愛「星星的孩子」,多一些了解,少一些誤解!
    有人認為自閉症兒童都是天才,在一些領域成績非凡;有人認為自閉症兒童「有毛病」,會傷害自己和他人。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對「星星的孩子」多一些了解,少一些誤解!什麼是自閉症?
  • 穿越與遊戲,時刻考驗著當代年輕人的定力與靈魂
    現在不叫神話了,叫穿越,現在的年輕人,如果不會一點穿越,穿得再漂亮也只算作百搭。但看各個平臺的網絡小說,更是無穿越不小說。影視劇也與時俱進,拍一些不倫不類的穿越劇。出社會了不想著怎樣去腳踏實地地做點事情,幻想著當七天清潔工,就能拿獎金十個億。這樣的信息如同狂轟濫炸的戰略轟炸機全天候無差別摧毀當代年輕人的大腦中樞神經,他能學好嗎?父母不能滿足自己的欲望,弒母案才能見諸報端,想想不是一般的可怕!手機APP裡面的小廣告更搞笑,相信大家都遇見過。窩囊廢女婿被丈母娘開了,出門就被直升機接走了。媳婦帶膿包丈夫出門應酬,全球的首富看見這個膿包都嚇得尿褲子!
  • 當代美國評論︱美國研究應多關注些個案,少談些主義
    當代美國評論︱美國研究應多關注些個案,少談些主義 陶文釗/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2019-02-27 16
  • 家長應了解 「多動症」,對孩子多一些關愛,少一些指責!
    隨著網際網路的時代,越來越來的人通過網絡了解到多動症,有些家長在網上看到一些多動症的文章,再看看自己家的「熊孩子」就會覺得孩子這樣是不是多動症,多動症的問題也是很多家長都擔心的一個問題,其實家長雖然在網上有一些了解,但是還是有誤區,有些孩子可能只是單純的好動,而並非是多動症,所以家長不能盲目給孩子下定義。
  • 寫給機械年輕人的一些忠告
    晚上吃完飯我喜歡跟我兒子一起出去散步,了解一下他最近的情況,他的想法我也會給一些意見。因為在我小時候,父母很忙,沒時間也沒心情這麼細緻地帶孩子。所以很多80後跟我一樣,都是「野生」的思想狀態,全靠書本和小孩的視野去看待世界。進入了社會就走了很多的彎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儘量在思想上對孩子多施加家教傳承,讓他的格局視野大一些。
  • 農村突然多了一些「少奶奶」,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
    如果在城裡邊有了小孩子,基本上都會把小孩子送到農村,讓老人幫助撫養,這樣可以為年輕人減少一些壓力,並且可以給老人找一些事情做,而且老人對於看小孩也非常的開心,畢竟是他們的孫子或者孫女。而現在,在農村卻多了一些少奶奶,什麼是少奶奶呢?少奶奶就是一些剛出嫁的新媳婦兒在家什麼事情都不幹,也不帶孩子也不出去幹活兒,也不去地裡勞動,就在家裡呆著。
  • 社交規則:多一些善意的理解,少一些惡意的揣測
    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是:多一些善意的理解,少一些惡意的揣測。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一、人際交往中,人們的初衷一般都是善意的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希望給他人留下好的印象,都希望和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因為這對雙方的發展都是有利的。所以,人們做事一般都是出於善意的。
  • 防疫大事面前請多一些理解 少一些抱怨
    但在執行這些措施的時候,卻遭到了一些居民的抱怨、指責,甚至出現辱罵、強行通過封閉設施等不配合行為,極大地幹擾了社區人員對小區的管理。住宅小區的嚴防嚴控,是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部分,「封閉」意味著管理更嚴、流動更少,每一位居民都會因此獲得更大的安全。
  • 如何讓上海更有年味多一些見面溝通、少一些虛擬問候,年味本質是人...
    在國潮文創年貨節策展人阮紅傑看來,上海每到過年時,都會有很多外鄉人回老家過年,城裡容易顯得比較冷清;另一方面,一些年輕人也沒有把家裡布置得更有年味的習慣。他希望借這個展覽讓觀眾看到,傳統的年貨還可以設計得這麼有趣,年味還可以有更多不一樣的表達。
  • 為什麼當代年輕人更願意宅在家裡?
    這句話不無道理,因為書中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一些實際的經驗還是需要我們在生活中獲得。但是近些年來,年輕人的思想發生了一些改變,在當代年輕人中,喜歡宅在家裡的比例越來越多,相反,喜歡和三五個好友在休閒時光經常出去做一些群體活動的卻越來越少,這種現象且有愈演愈烈的意思。
  • 給孩子多一點賞識,少一些打擊!
    父母平時要給孩子多一點賞識,多一點正面評價,對孩子發出「你很棒!你一定行!」的正面信息,那樣會使孩子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反之,如果家長總是對孩子批評打擊,或者過於擔心和保護,從而向孩子發出「你不行!你是個笨蛋!」之類的負面信息,那麼時間長了,孩子會真的認為自己不夠好,認為自己一定做不到。所以,父母儘量要少對孩子使用「激將法」,多一些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