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孩子天性愛水,畢竟他們出生前在媽媽的肚子裡就是生活在羊水中的。確實,我家小朋友從小就喜歡洗澡,但這並不能代表所有孩子都喜歡,一定有不少媽媽因為洗澡的事而跟孩子有過不少衝突。
而且,就算是同一個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洗澡的態度也會有變化,喜歡洗澡的孩子,可能突然某一天就開始抗拒洗澡;而那些不喜歡洗澡的孩子,也可能突然就愛上了洗澡。
那麼,當孩子拒絕洗澡時,身為父母,我們要怎麼辦?
有的父母是「連哄帶騙型」,用各種遊戲和玩具增加洗澡的趣味性,讓孩子在玩樂中愛上洗澡,結果孩子又可能因為沉迷遊戲而本末倒置;
有的父母是「諄諄教導型」,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講不洗澡的壞處和洗澡的好處,希望孩子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然後主動去洗澡,不過這一招可能是適用於較大的孩子;
還有一種父母是「簡單粗暴型」,管他喜不喜歡,強行拎進衛生間,三下五除二洗洗了事,往往洗個澡如同打了一場架,孩子哭哭啼啼大人也怒氣衝衝。
其實,孩子不喜歡洗澡,背後有諸多原因,可能是某一次水太燙,也可能是洗澡時耳朵進水,甚至是在浴室裡摔過跤……這些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卻可能是影響孩子抗拒洗澡的真實原因。
尤其是在孩子還比較小的時候,無法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又或者是他表達過卻被大人忽略了,因此,面對同樣一件事——抗拒洗澡,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想法,這就需要父母耐心細心地去找到背後的原因,對症下藥,而不是一味地採取粗暴的態度來處理。
最近讀到一本視角非常新穎的繪本——《什麼這麼臭!》,或許能給我們這些做父母的一些別樣的啟發。
《什麼這麼臭》
光看標題就能猜到,《什麼這麼臭!》是一本帶有味道的繪本,封面上一個小男孩從垃圾桶裡站起來四處找尋,再結合書名,「什麼這麼臭?」立刻就將讀者的好奇心勾了起來。
這個男孩名叫艾略特。一天清晨,他被一種很難聞的氣味弄醒了。「什麼這麼臭!」為了解開這個謎題,他開始了自己的「破案之旅」。
一開始,艾略特只是在自己的房間裡尋找,他先是看看床底下,可是床底下很乾淨;他又打開窗戶看了看外面,窗外是雪後的清晨清新空氣的味道。
艾略特走出自己的房間,開始在家裡尋找。他聞了聞豚鼠和鸚鵡,都不是那個味道。難道是爸爸?可是爸爸剛洗完澡,身上還挺香。
吃早飯的時候,他忙著尋找那個臭味,連媽媽叫他脫下身上的衣服都顧不上。他又聞了聞妹妹和小寶寶,都不是那個臭味。他甚至鑽進了垃圾桶,都沒有找到那個臭味。
「到底是哪兒來的臭味?!」
讀到這裡,你一定也和艾略特一樣,對這個臭味充滿了好奇。
這時,艾略特想到了一個可能……
是不是奶奶的「亂七八糟大鍋湯」?畢竟,誰都不知道那個湯裡有什麼東西。可是,湯聞起來並不是那種臭味呀。艾略特從地下室找到閣樓,將家裡的各個角落搜尋了個遍,都沒有找到臭味的來源。
正當他打開冰箱門尋找時,媽媽出現了。
媽媽說,「立刻脫下這件衣服!你該去洗澡了!」
失望的艾略特只得乖乖脫掉身上的衣服,鑽進了浴缸。讀到這裡,相信你一定猜到了臭味的來源在哪裡。
再看艾略特的媽媽拿著他那件骨頭睡衣時的表情,豈止是「酸爽」!
媽媽拎著睡衣走向洗衣機的途中,家裡其他成員也聞到了這臭味,大家紛紛說:「什麼這麼臭!」
現在,恐怕只有艾略特不知道臭味的來源了吧?
不過,此刻的艾略特已經顧不上尋找臭味的來源,更意識不到自己已經脫下了這件「有史以來最好的衣服」,他正在浴缸裡開心地洗澡、搓泡泡呢。
等他洗完後,那股可怕的臭味也不見了。
而艾略特又穿上了新的海怪睡衣——有真正的鱗片和又大又嚇人的爪子,是「他有史以來最好的睡衣」!
無比興奮的艾略特忍不住手舞足蹈起來,「他再也不想脫下來了。」或許,不久之後,又會有下一次的「臭味」來襲。
任誰也無法相信,這樣輕鬆有趣又別具一格的繪本,竟然是作者布雷克·利利亞納·赫爾曼的「處女作」,她的嗅覺比常人更靈敏,總是喜歡嗅出一些神秘的味道,想必那些奇奇怪怪的味道也給她帶來了許多創作的靈感。所以,她才創作了這本以「嗅覺」為主角的繪本。
插畫師史蒂文·亨利也是一個對味道十分敏銳的人,他喜歡在芬芳四溢的花園裡,彈奏那把完全沒有氣味的吉他。有時,他也會在自己的畫室裡聞到一些不太好聞的味道,但又找不到氣味的源頭,就像書中的艾略特一樣。
史蒂文·亨利在書中運用了大量交錯的線條,用水粉和水彩結合,不僅描繪出了一個個生動具體的場景,還埋下了不少有趣的彩蛋。
首先,是味道的顏色。我們都知道,味道是無形無色的,如果讓你用顏色來描繪臭味和香味,你會選擇什麼顏色?
艾略特被臭味弄醒後,在房間裡四處尋找來源,這時畫面沒有用任何顏色來表達氣味,因為我們都不知道它究竟是什麼散發出來的;
在浴室見到爸爸時,艾略特聞到爸爸身上的味道是香的,這時畫面上呈現的顏色是大片大片雲朵狀的白色;奶奶那鍋「亂七八糟大鍋湯」所散發出的味道,也是白色;
而艾略特的睡衣被媽媽拎在手裡後,所散發出來的味道,是綠色;最後他洗完澡,流向下水道的水流也是夾雜著綠色;還記得封面上艾略特蹲在垃圾桶裡的那個畫面麼?垃圾桶飄出來的味道是綠色上面疊加了白色。
史蒂文·亨利用白色來表示香味,用綠色來表示臭味,使得畫面既形象又生動,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仿佛也聞到了那些味道。
其次,注重描繪人物的鼻子來突出主題。人物的面部表情中,發揮主要作用的是眼睛和嘴巴,印象中大多數繪本都更為注重眼睛和嘴巴的描繪,對於鼻子,通常是用簡單的豎線來表示,有些圖畫甚至連豎線都沒有。
在這本繪本中,史蒂文·亨利給幾乎所有正面出現的人物角色都畫了一個清晰的鼻子,尤其是艾略特,他的鼻子一直是處於向上翹著用力聞的狀態,正好與整個故事情節相融合。
第三,插畫為文字做細節上的補充。這本繪本的文字不多,每一頁都只有寥寥幾句,但插畫中卻隱藏了十分豐富的信息,並且為文字做著細節上的補充。
艾略特醒來時,身上穿著一件骨頭睡衣,手裡提著一個骷髏面具,他的房間裡還有一個南瓜燈籠,可見這睡衣是他在萬聖節時的裝扮。萬聖節是在星期日,而他的房間裡還有星期三剩下的點心,想必他這身衣服起碼已經穿了一個星期,可以想像有多臭了!
艾略特在四處尋找氣味來源時,曾分別聞過小狗和妹妹。他覺得小狗聞起來像培根,妹妹聞起來像楓糖漿。如果不看圖的話,可能無法理解這幾句話。仔細看這張插圖,奶奶在給小狗餵培根,而妹妹正在往鬆餅上擠楓糖漿。
如果只是單純地看文字,會覺得這不過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只有耐著性子細心去觀察圖畫,才能發現其中隱藏的細節。這就是優秀繪本的魅力,它從來不會說教,而是用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和精美的插畫將想要傳達的道理融入其中,不同的人能從中得到不同的收穫。
同樣,身為父母,在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時,也不能一味地靠大人的權威去逼迫,而是需要細心地觀察,耐心地引導,適當地鼓勵,真正理解了孩子的需求,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