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如果能夠打破常規,百分百自由進行創作,其成績通常會是驚人的。----卓別林
眾所周知,高考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紙上「戰役」,而高考語文的時間通常限制在兩個半小時,相信只要經歷過高考的小夥伴,都會想起任課老師「作文一定要最少寫滿八百字」的叮囑吧?然而在一次高考中,卻有這樣一位學生,在高考語文兩個半小時的時間裡,寫了一篇755字作文。
原本即使字數不夠,也沒什麼特別。不過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位考生並不是在高考作文中發揮失常,恰恰相反,閱卷老師在看到他寫的文章後被難倒了,只好向專業人士請教,最後為這篇文章打了滿分。這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字數「不夠八百字」的作文竟能得到滿分?還把閱卷老師難倒了?
這名考生名叫王雲飛,是2010屆高考的江蘇考生。他與其他考生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在這一次作文中使用的是文言文體裁的作文:
「呱呱小兒,但飲牛湩,至於弱冠,不明犍狀......」王雲飛在整篇作文中,表達的主題是綠色生活。
大家都知道,文言文是古人用的文字,生僻字非常多,尋常人能看懂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更何況用這種體裁來寫文章呢?而王雲飛不僅寫了,還是在高考語文兩個半小時之內寫的,短短時間寫出了令專家都感嘆的文章,可見他的古文造詣十分深了。
不過在此之前,2001年也有一位考生能用文言文體裁寫出一篇好的文章,名為《赤兔之死》。
但王雲飛和他不同的是,01年的作者用的是三國體,而王雲飛的則是通篇駢體古文,區別在於,後者更難。稍有研究的學者在閱讀和理解駢體古文通常已經感到困難了,而王雲飛能使用得十分流暢並且得心應手,所以高考閱卷老師看不懂他的文章,實屬正常,因為他的文章造詣早已超出了高考水平,專家在仔細研究後,稱他為「古文奇才」。我們再次截選一段他的作文,看看就明白了:
「嗚呼!漫山設棙,遍地盡罘。此天災也?人禍也!河海黟然,濁水仍傾,此天災也?人禍也!斵木㔍竹,彍弮待獸,以至鹿不得走,翬不得飛,蟻不得宭,髬髵不見。此天災也?人禍也!」
據說,當時的閱卷老師在改卷時看完他的文章後,發現有超過30個生僻字都不認識,閱卷老師為堅持改卷公正的原則,修改他卷子的過程中查找了不少相關資料,甚至為此做了近2000字的注釋,總共有4頁紙。閱卷老師在辛苦地改完他的卷子後,對他的文學積累感到十分佩服。同時,有位專家在看了他的文章後形容他的古文造詣水平為:「王雲飛的修養很深,直接讀古文獻的碩士都沒問題。」這樣看來,作文最後能拿滿分實屬理所當然,他的作文明顯已經超出了高考作文的要求太多,堪稱「主動超綱」。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王雲飛能夠如此大膽地在高考中使用不尋常的體裁了,因為他深知他對古文的理解和運用是能夠表達出高考作文的題目要求的,此舉確實可謂大膽,但除了大膽穿創新之外,嘗試起來需要極為深厚的功底,一般考生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是不會這麼做的,高考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一生只有一次,沒有把握誰也不敢輕易「試膽」。
他的文章被更多的人看到後,顯然也驚動了許多知名院校的招生辦,紛紛向這位「古文奇才」拋出橄欖枝。其中就包括了東南大學和北京大學,但令人意外的是,王雲飛最終卻沒有去北大。他所在的高中屬於東南大學附屬高中,東南大學的出色的工科氛圍一直令他心馳神往,所以在他被東南大學注意到後,很快通過「預錄取」的程序,確定了自己未來的方向。北京大學的招生辦老師後面再聯繫他,也被他再一次「不走尋常路」地果斷拒絕了。
誰能想到「古文奇才」竟然會更喜歡工科呢?一文一理,區別非常之明顯。據說,他的性格很倔,認準了東南大學就不會再去別的學校,即使是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學,實在不能不讓人羨慕。據說,雖然在別人眼裡他是古文奇才,但事實上他卻一直有一個「實業報國」夢,所以他最後的專業選擇了工科,沒有選擇擅長的古文獻。
可以看出,這名才子,不僅頗有造詣,所思所想也與常人不同,他清晰地明白自己的未來發展規劃,並且有著極為清晰的底線和原則。
經過這篇高考文章,迅速地使王雲飛受到了媒體的熱切關注。多家媒體紛紛採訪他是如何培養出自己的古文造詣的,王雲飛對這些疑問回應說,在他小的時候,他的母親就喜歡念詩歌給他聽。在這樣的薰陶之下,他從青春期開始就喜愛讀《史記》和《資治通鑑》。從此他日復一日熱衷於研究國學經典,如痴如醉,甚至是在忙碌的高中課程中,他也會擠出時間來看傳統國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高中課程的文言文教學對他來說十分簡單,他研究古文的興趣和經驗為他寫文章給予了非常好的累積,網友在了解到他的經歷後,紛紛把他稱為「穿越人」。
看來,除開關注他個人的天分外,他本人對古文的研究、日復一日的學習是不可忽視的,這便是厚積薄發的道理。所以,不論身處何處,切不可忘記積累的重要性。
王雲飛在2010的高考中大放異彩,還得歸功於他自身對古文的強烈興趣和家庭環境孜孜不倦的薰陶。十年過去了,現在這個時代信息傳遞迅速,機會增多,人們想要自己被外界看到是輕而易舉的,發展迅速的新媒體讓很多小人物能夠抓住被發現的機會。不必過分苦惱競爭激烈,相信這是一個不會讓金子埋沒的時代,不可忘記沉澱自我,但也不可妄自菲薄。
時刻保持學習的習慣,清晰地規劃自己的人生,時刻保持清醒、做好充分的積累,總有一天自然會被人發覺,每個人都能夠有屬於自己不可複製的成功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