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聚焦高等教育發展變革與趨勢,共同探討高等教育的未來形態和教學模式革新,積極推進「線上+線下」雙向融合的會展模式發展,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於9月14日在北京舉辦「疫情之下的高等教育變革學術論壇暨雲上高博會啟幕發布會」。
會上,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玉以《大學與社會,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為題作主題報告。
周玉表示,高等教育社會經濟發展成為當今社會發展新的趨勢,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大學作為知識產生、傳授、傳播和創新的基地,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高等教育中心和科技中心也隨著世界經濟文化中心轉移而轉移。
在主題報告中,他通過「麻省理工學院與128模式」、「史丹福大學與矽谷」、「慕尼黑工業大學與慕尼黑高科技工業園區」等國外大學與社會經濟發展互動典型實例,詳細闡釋了大學與社會經濟發展互動的啟示。
周玉提出,大學要在服務國家建設發展中發揮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鮮血液,以優質人才培養、前沿科技創新形式,引領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經濟發展。而社會經濟發展為大學發展提供基礎保障,經濟發達、高新科技與時俱進,多產業交融發展的社會經濟,可為大學發展提供豐富的教學和科研實踐場所。
長期以來,國內高校始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確定辦學定位,主動擔當國家使命,提高辦學水平,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在國家和區域社會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新時代背景下,哈工大主動適應國家需要,始終與國家發展「同呼吸、共命運」,主動服務國家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在傑出人才培養、大國重器打造等方面,超前布局、改革創新、協同推進,積極打造大學與社會經濟協同發展的典型示範。
「國家發展需要,就是哈工大的使命,哈工大始終與行業和區域發展同頻共振」。周玉表示,哈工大將紮根龍江、輻射全國、放眼世界,構建哈爾濱、威海、深圳一校三區大格局,堅持立足航天、服務國防、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辦學定位,針對東北全面振興、環渤海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戰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適應行業、區域發展需求,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規格的新百年卓越強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