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二中120歲,生日快樂!我和我的杭二中,一刻都不能分割

2020-12-18 騰訊網

赤子心,追夢人。

10月6日,杭州第二中學迎來百廿校慶。

遍布在全球各地的二中人,步履匆匆,從四面八方趕來,慶祝母校的120歲生日。這不單單是二中校友們的盛大節日,也是整個杭州城的巨大盛會。

1899年,一所現代中學在杭城創立,名字叫「蕙蘭學堂」,創辦人是美國基督教北浸禮會差會傳教士甘惠德。這所學校像一束初光,緩緩照亮一批人腳下的路。

40年後,一束火把在貴州湄潭七星橋附近點燃,手持火把的是教育家竺可楨,他帶著師生在顛沛流亡途上,創立了國立浙大附中。火光灼灼,在危難的進程裡,照出一方天地。

命運註定會有一場交織。

1951年,這兩束熱烈的光抱在了一起,兩校在「蕙蘭」原址合併,改稱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兩校名師薈萃,治校嚴謹,浙大附中的愛國民主傳統,蕙蘭中學的體育運動精神,為社會各界所矚目。

2001年4月,杭二中從「西湖時代」走向「錢塘江時代」,跨江發展來到濱江新校區,開啟集團化辦學之路。現在,學校已成為擁有兩個校區(濱江校區、東河校區)、一個分校(杭州第二中學錢江學校)及多個成員校的現代教育集團。

悠悠百廿,星河燦爛。

這120年間,學校是名師薈萃,科學家、教育家竺可楨歷盡千辛創辦學校,有數學家蘇步青在附中兼課,有以音樂之聲激蕩學子赤子之心的袁箴華老師,有作為蕙蘭中學第一位華人校長從嚴治校享譽杭城的徐鉞老師,有創作了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後不久赴蕙蘭任教的詩人艾青老師,有代表中國首次參加奧運會的體育教育家宋君復教授……

竺可楨

正是有這些前赴後繼的好教師,才使得二中這120年來,就像奔湧向前的潮水,不斷翻湧出一朵朵耀眼的浪花,屹立潮頭。

校友有鬱達夫、馮仲雲等愛國志士,有何新貴、王一德等十多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有盧徵天、胡海嵐等中青年科學家,有吳山明、朱海等藝術家,有趙紅衛等勞動模範代表,還有吳易昺等文體屆人士……

幾萬校友遍布全球,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帶著顯著的二中印記,正在成為各行業的中流砥柱、中堅力量。

浪花何其多,數也數不清,從這其中,我們擷取了幾十朵,從他們的故事裡,看一看百廿二中這一路是如何奔湧、澎湃、向前的!

陳鶴琴

教育家

兒童心理學家

陳鶴琴(1892-1982),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中國現代幼兒教育奠基人,被譽為「中國幼教之父」。1910年畢業於杭州蕙蘭學堂。他與陶行知合辦櫻花村幼稚園,發起成立中國幼稚教育研究會,創辦第一所幼師學校江西省立幼師。

鬱達夫

文學家

革命烈士

鬱達夫(1896-1945),文學家、革命烈士。1910年就讀於杭州蕙蘭學堂。參與發起成立創造社,出版現代文學史上第一本小說集《沉淪》,震動文壇。他在文學創作的同時,還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在被迫做日軍翻譯期間,暗中救助了大批民眾。

慎微之

考古學家

慎微之(1896-1976),考古學家。1915年畢業於杭州蕙蘭中學校,1924-1931年在蕙蘭任教。後從事考古工作,1934年曾發現湖州錢山漾遺址,常利用休假回錢山漾採集石器,被村民笑稱為穿西裝、拎竹籃的「石頭博士」。

宋君復

體育教育家

國際籃球裁判

宋君復(1897-1977),體育教育家、國際籃球裁判。1916年畢業於杭州蕙蘭中學校。1922年,回母校任體育主任,幾年後調任東北大學做體育教授。1932年,他帶著運動員劉長春出徵洛杉磯,中華民族開始了第一次出徵奧運會的壯舉。

常書鴻

美術家

常書鴻(1904-1994),美術家。1916年至1918年間就讀於杭州蕙蘭中學校(杭州二中前身之一)附屬蕙蘭小學。在此期間,對西洋繪畫產生興趣,參加豐子愷組織的西湖畫會。一生致力於敦煌藝術研究保護等工作,被學術界譽為「敦煌守護神」。

陸蠡

散文家

革命烈士

陸蠡(1908-1942),散文家、革命烈士。1920年就讀於杭州蕙蘭中學校。他喜愛科學與文藝,精通英語、法語等,1937年創辦《少年讀物》,任主編。著有《海星》《竹刀》《囚綠記》等散文集,譯有《葛萊齊拉》、《羅亭》、《煙》等小說集。

馮仲雲

將軍

馮仲雲(1908-1968),將軍。1923年,小學沒畢業的他,考進杭州蕙蘭中學校。1926年考入清華學校大學部(後更名為清華大學)。走出清華園後,成了抗日聯軍將領,是東北抗日聯軍的創始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哈工大校長、水利電力部副部長。

謝仁德

我國地鐵設計鼻祖

謝仁德,我國地鐵設計鼻祖。1930年畢業於杭州蕙蘭中學。1937年工作,先後參加湘黔及湘桂鐵路建設及設計工作。1959年調任北京地下鐵道工程局設計處總工程師,是我國第一條地鐵的總工程師。

董希文

畫家

董希文(1914-1973) ,畫家。1932畢業於杭州蕙蘭中學。1950年,創作巨型油畫《開國大典》,開創中國油畫新局面。之後,《開國大典》被印製成年畫在全國發行,享譽國內外。

馮亦代

翻譯家

作家

馮亦代(1913-2005),翻譯家、散文家。1932年畢業於杭州蕙蘭中學。他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創辦和出版《中國作家》、《電影與戲劇》、《世界晨報》等報紙和雜誌。他在翻譯界也享有盛名,是最早將海明威介紹到中國的翻譯家之一。

錢寧

中國科學院院士

錢寧(1922-1986),中國科學院院士,1936年畢業於杭州蕙蘭中學。考入重慶中央大學,專業是水利。之後,赴美求學,學成歸來,成為泥沙專家,多次研究治理黃河泥沙,是具有崇高聲望的世界第一流水利專家。

陳從周

古建築園林藝術專家

散文家

陳從周(1918-2000),古建築園林藝術專家、散文家,中國園林界的「碩學泰鬥」。1935年就讀於杭州蕙蘭中學高中部。1951年,進入之江大學建築系(同濟大學建築系前身)工作,著有《蘇州園林》,參與多所園林、古蹟的修復和設計工作。

朱暢中

建築學家

朱暢中(1921-1998),建築學家。1939年畢業於杭州蕙蘭中學。1947年到清華大學建築系任教,協助梁思成為建築系的初創、發展做了大量工作。1950年,清華大學建築系參加新中國國徽設計競賽獲選,他是設計小組的主要成員之一。

王懋基

地球物理勘探專家

王懋基,地球物理勘探專家。1949年畢業於國立浙大附中。後考入浙江大學,畢業分配到地質部從事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成為大慶油田發現者之一。1982年,由於「大慶油田發現過程中的地球科學工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984年榮獲國家突出貢獻獎。

周本濂

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本濂(1931-2000),中國科學院院士、材料熱物理學家。1949年畢業於國立浙大附中。清華大學畢業後,到瀋陽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工作至今。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是中國熱物性研究領域重要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在材料物理研究中作出重要貢獻。

何新貴

中國工程院院士

何新貴,中國工程院院士。1955年畢業於杭州第二中學。後進入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學習,是我國首批計算機軟體工作者之一。1996年起,負責我國載人飛船工程的軟體工程總體方案的設計和實施工作,確保神舟飛船軟體工程「萬無一失」。

吳山明

中國當代水墨人物畫大師

吳山明,中國當代水墨人物畫大師。1955年畢業於杭州第二中學初中部,後進入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著有《吳山明意筆人物畫選》、《吳山明水墨速寫集》、《吳山明意筆人物線描》等,作品遠赴世界各地展出。

王一德

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一德,中國工程院院士。1956年畢業於杭州第二中學。長期工作在工程技術第一線,為我國不鏽鋼、電工鋼事業和軋鋼技術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先後獲部省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獎15項。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朱海

電視策劃人

作家

朱海,電視策劃人、詞作家。1976年畢業於杭州第二中學。就職於中央電視臺,任歷屆春節聯歡晚會主創、總撰稿、總策劃。

胡海嵐

浙江大學醫學院教授

胡海嵐,浙江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1991年畢業於杭州第二中學。先後在北京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求學。今年7月,成為亞洲首位獲得國際腦研究大獎的女教授。

劉翀

青年科學家

劉翀,2004年畢業於杭州第二中學。喜歡化學,始終致力於研究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轉化問題。2017年,憑藉在化學領域的重大突破,被評為美國「十大傑出青年科學家」。

姚冀眾

青年科技英才

姚冀眾,2006年畢業於杭州第二中學。先後在浙江大學、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求學。2015年創辦光電公司,目前已申報並獲得了100多項智慧財產權專利。去年,入選福布斯亞洲30歲以下傑出人才榜。

王蕾

RiverPay聯合創始人

王蕾,2006年畢業於杭州二中,先後就讀於多倫多大學,史丹福大學。創立早期創投基金,孵化領域包括網際網路金融、跨境支付、大數據。創業就是長跑,她曾入選福布斯30under30精英榜,也曾獲得全國女子山地馬拉松16名。

張維加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士

張維加,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士,2007年畢業於杭州第二中學。先後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哈佛大學求學,求學期間發表27篇論文。2012年成為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員。

吳易昺

網球運動員

吳易昺,網球運動員,2017年畢業於杭州第二中學。當年,獲得美國網球公開賽青少年賽冠軍。現就讀於浙江大學,2018年獲雅加達亞運會男子網球單打銀牌。

正直、卓越、創新、自強不息

我們從二中走向未來

百年辦學,杭二中名揚杭城。

山不辭土,方成其高;海不辭水,故成其深。杭二中正以群山之巔的氣度,海納百川的從容,遊走於理想與現實間,連接杭州與世界,對話當下和未來。

一批又一批的英才從二中校園裡走出,奔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為人類的進步和民族的復興,做出卓越貢獻。現在,大批二中校友正成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在各行各業的領域裡,發出自己的光亮,熠熠生輝。

記者採訪了7位不同時期畢業的二中校友,聽他們說說當年的故事。

王次炤

70歲,中央音樂學院原院長,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1965年畢業於杭二中。

我的一生裡,很多時間都是與音樂為伍,但上學時,老師和同學卻都不知道。因為當時最愛的是體育。在二中,我是校籃球隊隊員,還和同班同學倪寶富一起,立志打破10秒百米世界紀錄。

拉我進籃球隊的,是體育老師毛相笙。我個頭不高,但彈跳力不錯,善於爭搶籃板球。毛老師帶我打了三年籃球,至今我仍是個體育迷,每天必看的電視頻道是體育臺,還專程去美國觀看NBA現場比賽。

班主任鍾承華老師,對我走上教育這條路影響最大,她善良,循循善誘,是我的引路人。我還很喜歡趙則剛老師的數學課,激發興趣,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以至於後來我迷上解數學題,從書店買了幾十本難題集,逐個攻破。我把解數學題作為遊戲和審美體驗,這對我後來從事音樂學術研究有很大幫助。

杭二中給我的精神烙印是自強不息的精神,畢業12年後,我憑藉音樂的一技之長,1978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從此來到北京,開始人生一段新旅程。

馬建強

68歲,杭州電纜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擁有20項國家專利。

1968年畢業於杭二中。

母校的生日,我幾乎每次都來,這也是激勵我不斷進步。

1965年,我考入二中,畢業後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二中的3年,記得最牢的是有關「誠實」的一件事。

有次作文小考,我模仿了《報刊文摘》上看過的一篇文章,被語文老師、班主任發現,他在班裡不點名地批評了我,顧全了我的自尊,同時也指出了我的不足,他說的「誠實守信,嚴於律己」這八個字,讓我受益終身。

退伍後,1978年,我考入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電纜的研發和製造工作,並在電纜行業做得越來越好,接連申請了多項國家專利,班主任的話始終迴蕩在耳邊,誠實守信,嚴於律己。

趙紅衛

65歲,黨的十六大代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在杭州城站和東站都有以她來命名的「趙紅衛雷鋒服務站」。

1973年畢業於杭二中高中。

在二中讀了5年書,初中3年,高中2年。畢業後本想去支援邊疆,但因身體不適,在家休養。1977年9月30日,我進入鐵路系統工作,一直到退休。

讀書時,我學習一般,但非常熱愛體育運動。功課做好了,就去操場玩,或者早上到得早,也去操場玩,就這樣和體育老師來健熟起來。來老師讓我去跳遠、跳高,他做指導,到了後來,我這麼弱的身體,竟然能代表學校去市裡參加運動會。後來,我畢業工作了,還常回校看看來老師。

很多做人的道理,我是在二中學到的。當時辦黑板報,我寫漏一個字,犯了很大的錯誤。老師們沒有批評我,卻都來安慰我,幫助我。被溫柔對待過,所以後來,我也熱心對待別人,這是自然而然地。決定學生一生的,可能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形成健全的人格,我的母校做到了。

做正直的人,有正能量的人,二中教我這麼做,我也教育兒子這麼做。能力一般沒關係,但做人的品德永遠排在第一位,給子女做好榜樣,讓父母放心。

盧徵天

52歲,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系教授,曾獲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

1983年畢業於杭二中。

我在杭二中讀了4年書,初中3年,高中1年,之後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本科畢業後,赴美留學並工作多年。2015年,回到中國科技大學擔任近代物理系教授。

在二中的4年,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時光。

很多老師都讓我印象深刻,比如數學老師龔金根,功底很深,上課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會引申書本外的內容。記得有一次,他請一名同學上臺畫直角等分線。先用圓規畫好兩個點,在兩點間連線。中途,圓規掉在地上,同學撿起來,把圓規復原,再按步驟繼續。龔老師這時說了一句:「圓規的半徑是多少並沒有關係,兩點連起來還是直角等分線。」

我腦海中的電燈泡突然就亮了。之前我預習過課本,沒有看到龔老師說的內容,但他一說出這句話,我立即就明白了。

在學校裡,我跟著徐承楠老師學牛頓力學,跟龔老師學幾何,跟來健老師學跑步,跟戴伯樂老師學畫兔子……不同的課上,我的腦海中時常亮起不同的電燈泡,解決我心中的一個個好奇和問題,照亮前行之路。

現在,我自己當老師,對他們有了很多新的體會。上學時我坐最後一排,以為課桌下做點小動作,老師看不見。等我站上講臺才發現,誰在做什麼,看得一清二楚。

張衛

52歲,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肛腸外科主任、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上海市領軍人才。

1984年畢業於杭二中。

我的初中、高中都是在杭二中度過的,6年,遇到很多好老師,尤其是兩位班主任,數學老師龔金根、英語老師周馥祥。

年紀小,貪玩,上課時不是偷看課外書,就是趴在桌上像魯迅一樣在桌面刻字,就是不好好讀書。龔老師特別嚴,眼神能「殺人」。到初三我還是屢教不改,有次被他訓了一節課。那節課「罵」醒了我,我的成績從初一、初二的班級倒數,之後突飛猛進。

龔老師教學教得很好,很有方法。當時每次考試,不管大考、小考,龔老師會把前五名的學生名字寫在黑板上。我的名字,從那時開始,幾乎再也沒被擦掉過。

回頭想想,龔老師當時30多歲,性格火爆。前兩天,我們倆還在微信上聊天,他70多歲了,身體不錯,精神很好,思維依然敏銳。我畢業後,聽說他不「罵人」了,問他為什麼?龔老師說當校長了(建蘭中學),不好再對學生太兇。

讀高中三年,後來,在物理老師徐承楠的建議下,我去了上海第二軍醫大學,讀研讀博後留校任教,到現在,已經在上海待了35年。

二中帶給我的影響,像烙印一樣,一是給我很大的榮譽感,在我的一生中,都不斷促使我進步。畢竟是從這麼好的學校出來,對每個二中學生來說,都是無形的動力。二是自覺的學習習慣,不斷進取的精神,不斷創新的意識。

崔海燕

44歲,浙江金道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省「三八」紅旗手,浙江省律師協會副會長。

1993年畢業於杭二中。

我是從溫州轉學到杭二中的,二中給我的印象是三個關鍵詞:

正氣,學校的學習氛圍特別好;包容,作為一名轉校生很快融入集體,因為同學、老師都很友善;卓越,大家在學校,成績好,走上工作崗位,也在不斷追求卓越。

這三個關鍵詞,最初讓我感覺到二中的溫暖,現在,在我的身上,也顯現出它們的印記。

我記得班主任張堅老師,當時20多歲,和全班學生都是朋友。個頭高高的數學老師,甜美的化學老師,很帥的地理老師……每位老師都很敬業且有自己的風格,作為二中的學生,感到非常幸運。

後來,我的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有幸被保送到復旦大學,研學國際經濟法。我21年的職業生涯,也從這裡打開,秉持著二中理念,我也在不斷追求卓越,今年當選為浙江省律師協會副會長,是唯一一名女性副會長

陶冶

36歲,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之江學者、粵港澳大灣區影視藝術研究院院長。

2001年畢業於杭二中。

我不是學霸,感覺有些慚愧。二中帶給我的感受和東西,印象深刻。

走到今天,我想先感謝一個人:當時的校長葉翠微。我高三時,正好趕上徐承楠老校長退休,葉翠微校長來接班。

高三時成人節文藝匯演,我做主持。結束後,葉校長走過來拉住我的手說:「小夥子,你一定要去考北京廣播學院(後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當時的我,甚至沒有聽過這所學校。但,就是這句話,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後來,我真的去考了北廣,從本科讀到博士,也感受到這所大學的魔力。

你問我二中給我帶來些什麼?我舉個例子:

我不是學霸,但我有學霸同學,我去讀北廣時,班裡有名男生去讀清華大學了。都在北京,我倆經常串串門。我保研後,和他聯繫,他說直升博士了;我博士畢業,去浙江傳媒學院工作,後來去浙大做博士後,再和他聯繫,他正在阿姆斯特丹大學做博士後;又過了幾年,我去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做訪問學者,問他還在不在美國,他說好巧,也在加州,去史丹福大學再做了一站博士後。

二中讓我始終和優秀者同行,也培養我良好的心態,總有你無論如何也無法企及的優秀者,所以執著於自身,做好自己,更為重要。

寫給百廿二中的120封情書

母校過生日,二中學子們別提多開心了。

塵封的往事在腦海中浮現,曾經的二中,曾經的自己,那段奮鬥的時光,總是在今後的人生中熠熠生輝。

校友們有萬千情話都想要訴與二中,大家拿起筆,寫下了120封情書,讓心底那一股子熱情,噴薄!

我們選取了部分「情書」,讀給大家聽。

一家5個二中人

王曉華:1986屆校友,現為浙江工商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

我們家3代有5個二中人,我媽、我、我弟弟、我弟妹,還有我女兒。

我媽是上世紀60年代初考入杭二中高中的,擔任數學課代表,還是排球隊主力,在五愛堂後面的小禮堂表演過獨唱和獨舞。畢業後她當了小學教師,培養我、弟弟和很多學生,都上了杭二中。

校友王曉華家庭合照

我是1980年從勝利小學考入二中的,在二中6年,常考年級第一。只是特別怕體育,跑個800米直接暈在操場。如今我給國際碩博生開設全英文中國文化課程,講授的古代音樂繪畫史都是當年在二中打下的基礎。

我弟弟比我厲害,幾乎拿遍學科競賽金牌。他特別擅長奧數,後來在美國博士畢業找工作,從事金融投資分析工作,周圍有一批前後屆的師兄弟,有幾個還是當年數學物理集訓隊的戰友,如今常常在美東相聚。

校友王曉華女兒

我女兒是2013屆畢業生,她是二中開放式教育的典型。成績不突出,但德智體幾方面沒有太短的板,現在她在世界第一的保險公司從事精算師工作。

不知道我們家算不算校友的一個記錄,期待再出第6第7個二中人吧。

80年代穿牛仔褲學跳舞

黃懷球:1988屆畢業生,現任教於杭州第二中學。

我考二中那年,筆試成績合格外,尚需面試。我清晰地記得面試三問。

2018年,黃懷球老師(左)與袁業涵老師的合影

入求是樓,依序候立,俄爾獨進一室,內踞兩青年教師,笑而曰坐。一問:進樓所見之求是樓牌匾字體為何顏色?對:青藍色。二問:你所坐之長方形課凳其面切去一角尚餘幾角?對:嗯啊,五個角(共有三種可能性)。三問:你怎麼評價你哥?(其中一師正於高中教授吾兄,故有此問)對:……比較小氣,老要跟我爭東西。呵呵聲中面試結束,幸未淘汰。

待我入職教師隊伍多年後,忽然憶及此事,不覺一怔:一問考查識記與理解,二問考查方法與過程(邏輯思維嚴密與否),三問考查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乃教學目標之集成。談笑間所問皆有指向,粗探學生全貌。

我同學中頗多教工子女,兄弟姐妹也恰是同學,薪火相繼十多年的書讀下來,老師就跟家裡人差不多。

上世紀80年代的校園,二中開風氣之先,班級16步集體舞比賽,穿的是剛流行的牛仔褲,小男生還有些忸怩不適。兩個星期一次的校園廣播教唱,南風北漸,吳淨蘭老師全校教唱香港電視連續劇《霍元甲》粵語主題曲,粵語發音念一句跟一句,群樓間唐音迴蕩……二中老師有比我們更年輕的心!

我的堅持全來自學生時代

聞佳:1998屆畢業生,考入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畢業後進入解放日報集團工作,後調任新華傳媒集團。創辦美食自媒體 「艾格吃飽了」及同名美食品牌。

這兩年來,我越來越感受到,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是憑空而來,而是來自我們的經歷、受過的教育。回過頭看,我覺得我的這一點堅持,最早正是來自學生時代。

聞乾老師參與作詞的二中校歌《赤子吟》裡說,腳踏實地,正道直行。我記得常見到徐承楠老師把地上的紙團撿起來,但他從不言說,直到現在,我都不隨地扔垃圾;我到二中上第一堂實驗課,老師說下課把椅子翻起來收拾好,方便下一場同學。我在高二下半學期學業緊張時還在代表二中參加省中學生論賽,因為老師說,在學業之外做一些感興趣的事,多思考,多思辨,是有好處的。

二中最寶貴的,就是給我這些潤物細無聲式的教育,鼓勵我人格獨立,思想自由。二中老師多年辛勤言傳身教的,不僅是讓我們成才,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成人。

這是我畢業二十多年,感受到二中給我的最寶貴的財富,無形無價,但受用終身。

全校唯一一張不穿校服的畢業照

王靜雯:2000屆畢業生,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生物分析及生物醫學碩士,現為世界著名基因測序公司歐洲分部高級客戶經理。

上小學時每天上下學,經過杭州二中,在我心中這裡是最神聖的學府。後如願考入。畢業19年後再回想,很多已經淡忘,唯有二中校訓「立志、努力、為公」深深難忘,且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己今後人生中的選擇。

高中時,我們都愛彰顯個性,不愛穿校服,我們班總在和穿校服這個主題不斷抗爭。我們不想穿校服拍畢業照,覺得不個性,最後支持我們的班主任張堅老師,去爭取到了我們獨一無二的畢業照——全年級只有我們班的畢業照是穿自己衣服。

每位二中老師身上都有光芒

董力彬:2000屆畢業生。當年畢業招飛,進入空軍長春飛行學院(現空軍航空大學),一級飛行員,現為航空兵某部正團職飛行員。

2000年高中畢業照

(第三排右六為董力彬同學)

二中3年,我是在開心中度過的,參加了很多興趣小組,影視鑑賞、籃球、日語、俄語、書法,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學。這三年,我覺得收穫最大的不是文化方面,也不是順理成章走入象牙塔的小確幸,而是從每位二中老師身上看到的師者的光芒,學到的為人處世的道理,看似很簡單,但讓我受益終身,也陪我二十年軍旅路。

每年回到杭州的時間不多,每次都會去建國路的校區看看,走在校園小路上,依然感覺熱血沸騰。

這就是我的青春,這裡也像我心中的一座山,是我一輩子都要去攀登的目標。

學長給我指明方向

王宇航:2016屆畢業生,中國科學院大學物理系本科生。曾打破杭二中1500米以及4x400米校紀錄,現為中國最優秀的大學生自行車運動員之一。

初中時我練長跑,想通過特長生進二中,誰知初三傷了腳,最後是憑文化成績保送進了二中。

在我最糾結未來發展方向的時候,無意中了解到一段二中的歷史:新中國體育教育之父宋君復先生是二中的校友,宋先生從二中前身蕙蘭學堂畢業後前往美國求學,一開始學習的是物理,後來轉學體育。宋先生帶領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參加洛杉磯奧運會,後來也憑自己所學為中國現代體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後來,我進了現在的大學,學物理。同時,我仍是運動員,專項是自行車。

二中塑造了我

朱胤多:2016屆畢業生,2016年杭州市高考理科狀元,現就讀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二中塑造了我,或成為我的一部分。剛寫下這封信的抬頭時,我還感到疑惑,要如何給「二中」這樣一個並不具體的對象寫信。現在我知道,那就是我自己,找到我身體裡由二中塑造的那些部分。

對我而言,那是思索、信念,或許還有與清華一脈相承的「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我不想探討「二中人」有什麼共性的特質。二中是一片沃野,一篇豐饒的海域,滋養每一艘匆匆駛過的船。千帆百舸在無意識中以各不相同的方式被二中塑造,於是桃李不言而下自成蹊,每個過客沿各自的方向走去,綻放出千萬種二中的模樣。

寫一首歌 祝二中生日快樂

趙炳亮:2019屆畢業生,現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系。

溯,百廿流光

你輕輕走來 一襲白色衣裳

清荷亭立 在浙水一方

竹影桂香 淡退世事蒼茫

你溫暖的眼眸 讓我深深凝望

撐一支竹篙 劃開漣漪蕩漾

淳佑橋上 萌芽的希望

三秋葉落 夢回昨日湄江

碎心湖的水啊 在我心底流淌

慢溯百廿流光 蕙蘭芬芳

你我編織夢想 不再彷徨

青山不改 百鳥驪歌清唱

慢溯百廿流光 熱血難涼

立志努力為公 不滅信仰

求是愛國 理想裝進行囊

錢潮浩蕩 追夢者志在四方

滴水湧泉旁 永遠的青春故鄉

萬千情話的纏綿,是永遠說不完的。

帶著對母校杭二中的依戀,大家踏上徵程,卻並不慌張,因為二中在每個人心頭最柔軟的地方,都注入了一股力量。這股力量是什麼?

有人說是學校多元、開放、大氣和寬容的氣質,浸潤感染了自己,因此受益終生。

有人說是二中三年,認識了自己,相信了自己,勇敢地做真實的自己。

還有人說,自己所有的人生追求,都能夠在二中找到萌芽。

……

走進二中,覺得人人都不同,而走出二中,卻發現大家又有相同的氣質。二中用立志、努力、為公的校訓,給所有人都打下相同的精神底色,不斷創新,追求卓越,永遠向前!

東信大道上,錢塘江畔旁,確有一朵百年的蕙蘭花,正迎著江風怒放。

首席記者 張娜

相關焦點

  • 杭二中,祝你生日快樂!
    2019年,他即將迎來自己的120周年校慶,值此甲子逢雙之際,浙大人為你送上最真摯的祝福:杭州第二中學,祝你生日快樂!杭二中前身之一國立浙大附中,是浙江大學在西遷時期,創辦的實驗中學。時任浙大校長竺可楨,也是首任國立浙江大學附屬中學校長。1945年,國立浙大附中隨浙大回遷杭州,在1951年與蕙蘭中學合併,成為今天的「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時光的流逝,兩校的情誼越來越濃。
  • 「圖說我與杭州歷史建築的故事」大賽作品選登:我的杭二中故事
    今年適逢二中120年校慶,所以我也來說道說道我的二中故事。那時的杭州公立初級中學首推是河坊街的杭初(杭四中前身),其次是浙大附中及市立中學,女生多一家女中。私立中學有安定、清華、樹範及宗文,私立女中有惠興、弘道等。 私校的學雜費每學期約為公校的三倍。不像今下,家長有條件湊辦法把孩子往私校送,當年的私校無論是師資還是教學,和公校有相當差距,因此家長和孩子都以公校為首選。
  • 杭二中校長尚可:120載 每個「你」都是璀璨星辰
    10月6日,杭州第二中學舉行建校120周年校慶活動。在這樣一個充滿歷史厚重感的日子裡,杭二中校長尚可的致辭講了一番自己的心裡話。這些話,既飽含著對教育事業的深情與熱愛,又表達著對每位學子的殷切希望。杭二中校長尚可:學校120年的歷史中,每個「你」都是璀璨星辰桂子香時,槐花黃後,西湖月滿,東浙潮來。今天,我們群賢畢至,少長鹹集,國校同慶、盛世相約。二中就是一個坐標系的原點,遍布世界的校友以此定位;校慶就是一個線性回歸方程,零落的散點於此並軌。
  • 百廿名校杭二中,舊日學堂最相思
    杭州,千年古城的歷史積澱和杭州的人情味,給這塊富饒美麗的土地留下了大量彰顯不同時代特色和地域文化的歷史建築,它們是城市的「根」與「魂」,是杭州的「DNA」和「獨特韻味」。在七月一日建黨節這個特別的日子裡,為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杭州市歷史建築保護管理中心聯合杭州日報面向全社會,開展「我與新中國共成長·圖說我與杭州歷史建築的故事」主題徵集大賽活動。
  • 珠海二中,40歲生日快樂!
    二中校運會承載著二中學子們的難忘記憶。田徑、跳高、跳遠、扔鉛球,眾多運動項目,都有同學們拼搏的身影。二中有超多的創新素養項目,數十人獲得國際、全國、省市各類創新大賽獎項。「翠綠的犀牛望月山,迷人的香爐灣畔,美麗的二中是我的家園……」讓二中學子終生難忘的,還有二中的校歌,以及學校大樓上那句:「做一個有高度責任感的人。」
  • 珠海二中,40歲生日快樂
    二中校運會承載著二中學子們的難忘記憶。田徑、跳高、跳遠、扔鉛球,眾多運動項目,都有同學們拼搏的身影。二中有超多的創新素養項目,數十人獲得國際、全國、省市各類創新大賽獎項。「翠綠的犀牛望月山,迷人的香爐灣畔,美麗的二中是我的家園……」讓二中學子終生難忘的,還有二中的校歌,以及學校大樓上那句:「做一個有高度責任感的人。」這些,都是二中學子們高中時代最深的印記。
  • 杭州中考分數線出爐 二中564學軍560杭高555
    ●富陽二中:507分●杭二中東河校區:505分●蕭山五中:504分●杭州綠城育華學校:501分●杭四中吳山校區:502分●杭州第九中學:上午陸續火熱出爐的分數線中,杭州第二中學(濱江校區)、杭州學軍中學(西溪校區)、杭州高級中學(貢院校區)、杭州十四中學(鳳起校區)、杭州第四中學(下沙校區)繼續穩坐前5位,格局相對穩定,而蕭山中學、浙大附屬中學(玉泉校區)、餘杭高級中學、富陽中學、杭州長河高級中學都位列前十。2015年第一次納入杭州主城區招生的蕭山中學,當年名列第八位;2016年,排名表再一次發生變化。
  • 杭二中17歲女生研究如何讓大閘蟹的膏更厚 獲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
    和世界一流的科學家面對面交流,對很多人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17歲的杭二中女生李依庭卻做到了。「他建議我可以從innexin蛋白的組織特性和病理藥理等方面做進一步研究,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們不能僅僅是建造基礎科學這一空中樓閣,應該將研究成果應用到實用科學中去。」簡單平實的話語道出了這位少年科學家的理想與情懷。
  • 杭州17所優質普高錄取過半 最高杭二中488分
    杭州17所優質普高錄取過半 最高杭二中488分 www.zjol.com.cn 2004年06月25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浙江在線6月25日消息 昨日上午8時,杭州市區第一批優質普高招生工作正式開始
  • 120歲,杭四,正青春| 杭州第四中學120周年生日快樂!
    120年前,杭州第四中學誕生於國家民族危亡、教育圖強的年代,走過風起雲湧般激蕩的歷史徵程,如今依然屹立於教育浪潮的前沿。如今的杭州第四中學,坐擁杭州吳山、下沙兩大校區及國際部,是全國德育先進學校、全國學校體育工作示範學校、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浙江省一級特色示範學校、浙江省文明單位、省「千校結好」特色學校、杭州市人民滿意學校。
  • 杭州中考分數線出爐,杭二中高居榜首,這四所中學成第一梯隊!
    杭州全市下轄10個區以及3個縣市,總面積16853.5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已經超千萬。杭州13個縣市區分別為上城區、下城區、西湖區、江幹區、拱墅區、濱江區、蕭山區、餘杭區、臨安區、富陽區、建德、桐廬和淳安。2020年,杭州中考分數線最高的是杭州二中,分數線為540分。
  • 回望抗戰至暗時期的光 杭二中師生譯作《人間世》出版
    本書主要記錄了1923年到1942年杭州的風土人情和政治社會的變革。字字句句鐫刻著杭城的悠然美麗,更強烈對比著日軍侵華時期的至暗。記者採訪了專家學者和杭二中譯者團隊等相關人員。他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都深嵌著對歷史的回望與深思,而令他們充滿敬意的正是那些危急時刻閃爍的精神力量與人性光輝。一部塵封書海的回憶錄歷史從不會遠去。
  • 杭二中男生入選國際物理奧賽國家隊,他卻說:我不是學霸
    「因為杭二中學習氛圍比較好,自己還算努力,再加上一點運氣吧。」簡同學解釋。記者此時內心OS:原來是個謙虛的學霸。 對於愛徒的自我分析,高三(13)班班主任、物理競賽教練王世勇的看法是:簡銘能走到今天這一步,離不開天賦,但更重要的是踏實的學習態度,和面對挫折不屈不撓的心態。王老師坦言,簡銘的競賽經歷一波三折,是一個典型的勵志故事。
  • 杭州中考第一批高中錄取分數線 杭二中564分
    杭州十四中下沙校區共錄528人。杭四中 549分,現場招生230人。9:18 杭高貢院 555分 現場招生268人共招576人。9:11 杭二564分,杭二中最後被錄取學生,564分,語數219,英語117,科學151,思品47,體育31分。杭二中現場招生271,共招收500多。
  • 杭州二中建校120周年慶典尚可校長致辭:百廿求索 擁抱未來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迅  (記者 陳顯婷 通訊員 邊玉臣)10月6日上午9時,「赤子心 追夢人」杭州二中建校120周年慶祝大典在東河校區拉開序幕。二中的老校長、老教師,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傑出校友紛紛趕回母校,送上自己最真摯的祝福。
  • 學軍、杭二中無緣全省高考總分前十,是名校不行了嗎?
    今年浙江省高考前10名公布的時候,有細心的網友發現了,前10名裡怎麼沒有杭二中、學軍、杭州外國語等杭州名校?這也讓人產生了一個假象,杭州學軍、杭二中、杭州外國語的學霸們似乎沒那麼突出了。杭州學軍中學結果真是這樣嗎?其實浙江高考成績還不能查詢的時候,浙江省內已經有138名考生提前被保送至國內多所名校,有102名保送生來自杭州外國語學校,其中有45人被保送至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兩所頂級名校。
  • 杭二中高一新生寫的自我介紹 連班主任都自嘆不如
    其中,有一篇文言文寫成的人物小傳,讓俞老師都感嘆:自愧不如。據俞老師說,這篇小傳的作者小何是個愛閱讀的女生,今年才15歲,初中就讀於杭州樹蘭中學,今年保送進入杭二中。我們聯繫到這位何同學,她擔心記者看不明白那篇文言文自傳,特意用白話翻譯了一遍,讀起來也同樣有趣——何某,字人可(編者註:「人可」是她給自己起的化名),她已經15歲了,只是一個普通人。沒啥學問,也沒啥見識。
  • 杭二中出了一套「學霸教材」,裡面藏著120年的故事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沈蒙和近日,杭州二中出了一套「學霸教材」,還是限量版!今天上午,錢報記者聯繫上杭二中老師,先睹為快。配圖則是一張張校園風景照,有淳佑橋、滴水壁、赤子之鐘、君復體育館……120年前,杭二中初創之時,校名正是「蕙蘭學堂」。原來,這是一套「教材版」明信片,叫作《二中之書》,是專門為杭二中120周年校慶設計的文創產品,自然是二中學子的「必修」書。而這套《二中之書》的設計者,正是杭二中的學霸,該校濱江校區IF商社社員劉佳慧。
  • 杭二中走出來的男生被美國人評為十大傑出青年科學家
    不久前,30歲的劉翀被美國著名期刊《科學新聞》評選為2017年度10大傑出青年科學家之一。這個獎項由《科學新聞》每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出10個40歲以下最有希望的青年科學家,人選的產生據稱是由全美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國家院士推薦提名。培養了這樣一個能幹的孩子,追問原因,劉翀的媽媽薛女士笑道:「說實話,在兒子的學習上,我真幫不了什麼,他甚至是零起點走進小學課堂的。
  • 英國最著名的貴族學校伊頓公學來杭二中交流
    記者 黃冉 通訊員 婁雨奇    聽說伊頓公學的學生要來學校交流,杭二中的老師和同學們都興奮不已。昨天早上9點,原本安靜的教學樓裡突然傳來熱情的歡呼聲,同學們紛紛探出窗戶,一邊揮手一邊喊「Hello」,而伊頓公學的同學們對於這樣的熱情也並不意外,同樣微笑著揮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