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考研中,大連外國語大學可謂炙手可熱,考生們的分數也是高得出奇,400分+的稀鬆可見。而就在這場激烈的比拼中,有一群跨考的同學迎難而上,披荊斬棘,成功上岸。
今天就由一位一戰成功跨考大外的同學來為大家分享自己的擇校、備考經驗,以及複習用書。在正式進入到經驗分享之前,還是先來看看憲老師與這位同學的交流,滿屏都是霸氣~
經驗介紹正式開始~
作為一名化學專業的河南某高校考生而言,跨考大外日語並不簡單。近期因各種事務繁忙,今天終於能好好坐在這裡寫一些自己對這一年奮鬥的歷程和感悟,一是給自己一個交代,二也是希望能給跟我同樣身份的跨考生一些僅供參考的經驗。
政治與英語
由於政治以及英語並未下很大功夫而導致分數不高,且網上關於政治和英語的經驗貼又很多。所以決定在此不再贅述。只推薦一位考研政治老師——王一珉。在此主要想說一說初試和複試筆試的專業課考試與面試。今年大外改革非常大。直接把考察方向全改了,初試為綜合日語和翻譯寫作,複試為大綜合。個人認為這次改革是非常人性的,就是拼基礎,基礎好的就會得心應手百戰不殆。
跨考大外的契機
在此我想從誕生跨考的契機開始。2016年12月份的N1未能合格促使我對日語的興趣在一定時間內出現了空白期,當時有打消考日語的信心。後來想到自己對本專業已經沒有太多興趣,還是堅定了考日語的初心。選學校的時候參考了很多,最後基於自己基礎和學姐的推薦,還是選擇了大外。
初試備考過程
有了目標,如何備考就很重要了。因為當時還不知道要改革,也是買了全套老大綱資料進行看。這就到了2017年3月份新學期開學。
第一階段 探索與調整(2017.03~06)
最開始看日語概論真是一頭霧水。因為對跨考而言,沒有經過系統的日語學習,那些術語和專業其實是非常痛苦的,當時全套資料裡有三冊日語概論,過完一遍以後已經五月了。
因為報考了7月份的一級考試,感覺先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先把一級過了再說,又轉向了一級。因為前一次的N1遭受滑鐵盧,我吸取了經驗教訓,不再把精力放在刷題上,而是基礎詞彙和語法上,這次過一級我用一個半月回顧單詞和語法,做了兩套真題就上了戰場,終於通過了。當時就痛感基礎的重要性。這就7月了,而那一大堆資料只看了日語概論,還都沒記住。
第二階段 沉澱與夯實(2017.07~08)
到了7月大綱改革。當時到大外研招網上看到發的樣題和大綱之後,說不緊張是不可能的,畢竟以前4個月複習了那麼多。但轉念一想,既然這次改革為基礎考試,那麼我在前期備考N1就是間接得複習了考研。如此一來,就暢快許多。畢竟人有時候要主動為自己尋找出路。由此進入了第二階段的基礎複習。
2017年7月暑假,我選擇了回家複習。個人認為只要想學,在家在學校都是一樣的。我沒有買更新的資料。當時看著大綱好好思考了一番,改革後的題既然是更看重基礎,那麼我以此為契機,把日語專業的課程再學習一次不就好了麼,這個選擇看似簡單,其實萬分艱難。
不知道其他人如何,就我個人的學習,達到一定高度時,本能上是厭倦以前學過的東西的,就如到大學之後,絕對不想再看高中的東西了,因為沒有必要了。就像過了N1就不想再看五十音圖一樣。
可我學日語用的教材全是非日語專業使用,其實是很憂心的。怎麼辦!那就從頭學,用日語專業教材。於是我找遍網絡,終於入手一套6冊二手的《現代日本語》。就從五十音圖開始慢慢學慢慢品。
在此期間再次回顧日語概論。剛開始毫無感覺,認為概論和精讀就是兩碼事,後來發現並不是這樣。概論就是站在更高的角度看精讀。就這樣,暑假學了2冊精讀,回顧了日語概論。
第三階段 進階與瓶頸(2017.09~11)
2017年9月開學。此時已經進入了精讀第三冊,厚度較以前更厚,內容也加長,不時有長難句和慣用語出現,可這不影響接著往下學。
從第三冊開始我增加了練習部分,也就是對精讀課文的翻譯。這樣既複習了知識點又有了翻譯的感覺,慢慢進入高階段的日語學習,到了10月中旬,終於完成了第四冊。而且在這一個多月裡我複習了N3和N2的所有語法和單詞。此時離12月底初試只有兩個月了。
就在這時,我入手了陳巖老師的日漢和漢日翻譯兩本書。發現這兩本書看起來輕車熟路,完全沒有不通不懂得感覺,認為就是在複習精讀。包括後邊的練習翻譯,詞彙語法什麼的,不都是精讀裡看到過的。這時才感到這三個多月的精讀是有很大作用的。
進入第五冊以後,就是拼耐力了,除了每天的精讀,我又加了其他部分,例如文學史和文化複習,並且也開始構思綜日小論文和大作文怎麼寫要好。
由於有了以前的精讀基礎,作文的思路也漸漸打開了,發現不是那麼難,從構思到行文到成文。洋洋灑灑800字以上是十分輕鬆地。專八的作文聯繫了一個遍,又開始找其他題目去練習。
初試小論文用以前的真題練還是很好的,關鍵是能提取那段話的中心思想,然後以中心思想去發散,寫對於這一現象自己的看法,400字也是很考驗對觀點的提取和敘述的。
商務文書那一題考的最多的無非是社外的,因為開頭結尾內容什麼的考察最全,就沒看社內的。主要是看格式,寫法,固定表達多記憶,基本沒問題。
這一個月是很難受的,因為接觸的都是「高級」的東西。學起來也是相當吃力,期間也很煩燥,不想學,看見就煩,很多厭倦心理也不停困擾著自己。我認為這時候最關鍵的是冷靜。太煩的話就不要學了,去玩兒半天,吃頓好吃的,聽聽音樂散散步,放鬆一下。這就到了最後一個月。
第四階段 涅槃重生(2017.12)
其實到此以後,心勁是最重要的。每個人都很緊張很迷茫,而且越到最後越覺得以前什麼都沒有學。這在心理學上是有解釋的。能做的無非還是按部就班學,這個時候會發現效率比以前還要高,每天跟打了雞血一樣,用不完的勁。
這時候我也終於學到了第6冊。到了最後的高級階段。發現日語的整體我已經把握得很多了,不管是研究領域還是考研整體。越到這個時候越是不能放鬆,於是我找來了舊一級真題(2001-2009)來一天一套去練習閱讀,得心應手,非常順利。每天做做一級真題,練一下翻譯,精讀一篇。回顧一下文學史各大流派和作家以及代表作。三五天寫一篇作文,就當是鼓勵自己的。
說實話是特別充實的,現在感覺考研也是沒有那麼難的。順便提一句,直到考前2天我都在學習精讀,考前一天由於要檢查各種材料以及查漏補缺,就放了一下。
複試心得
筆 試 部 分
二外英語聽力同樣拉不開分,不再贅述。今年複試日語還以為要考日語概論和文學史,寒假期間好好學了學,但是也沒有放棄精讀,寒假期間我閱讀了《進階高級日本語教程》,發現裡邊有很多表達特別有用,尤其是寫作文。而且,害怕自己日語閱讀水平會下降,又報了3月12日的JtestA-D級別的考試,激勵自己學習。
終於到了複試的時候,一拿到卷子還是大綜合,專業知識一點沒考,翻譯日譯中是一篇關於「おまえ」的文章,中譯日是孟姜女哭長城,最後是1000字研究計劃,個人感覺題量很大,考前一天練了一篇去年的「大學院の勉強について」,很多句子都寫到了,感覺還好。
面 試 部 分
面試沒有想的那麼難,禮儀到位,謙虛謹慎,就像和老師聊天一樣,把自己的學習心得以及以後對以後學習的衝勁說清楚就好。由於不是日語專業的,老師沒有問論文的事兒,而是問了為什麼跨考。
閱讀文章回答問題一定要記文章內容,面試前有5分鐘備考時間,一定要把文章好好看一看,順便想一想作者的觀點和自己對這一觀點的看法。總之只要不是特別過分,沒有給老師留下趾高氣揚的感覺,一般面試都不會給不及格。
這一年我的成績如下:初試綜日118,翻譯寫作125,複試157,面試34,JtestA-D準A級。
備 考 用 書
最後,列一下我這一年完全看完或只看了一部分的書,僅供參考,前邊有些地方避免累贅就沒寫,放在最後。還是那一句話,終點是一樣的,路途要自己去找,看什麼書怎麼看全在自己。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
綜日部分用書:
新舊一級真題(2001-2016)
《日語專業基礎日語》 聖才
《現代日本語》(1-6冊) 胡振平編
《日語》第五冊第六冊 陳生保編
《進階日本語高級教程》 外研社
《日語語言學》 翟東娜編
《日語概說》 金田一春彥
《新日本語概論》 蔡全勝編
《新日本語學入門》 庵功雄編
《日語語言學理論與應用》 劉笑明編
《現代日語詞彙學》 沈澄星編
《日語長難句精解》 武德慶編
《闖關日語作文小論文》
《概說日本文學史》 劉利國編
《日本縱橫》
《日語教學大綱詞彙例解(高年級階段)》 大連理工出版社
翻譯寫作部分用書
《日語文學作品讀解與翻譯》 趙平著
《漢日翻譯教程》 蘇琦
《日語商務文書教程》 盛祖信編
《日漢翻譯方法》 陶振孝編
《新編日譯漢教程》《漢譯日精編教程》 陳巖編
《日語翻譯》 俞瑞良編
《漢譯日翻譯語法學》 吳大綱編
《漢日翻譯技巧與實踐》吳侃編
日語專業八級考試系列(詞彙,語法,閱讀,作文翻譯,文學文化篇)大連理工出版
Jtest A-D級別130-135回真題
複試綜日和初試差不多,不再單獨列舉。
轉眼一年就過去了,也快也慢,快在充實,慢在煎熬。不過想有收穫就必須有所付出。總之這一年努力沒有白費。研究生將是一個新的階段,很期待。